社日

2024-04-20 07:14何治伟
青年文学家 2024年4期
关键词:唱红社戏祭祖

何治伟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王驾《社日》

社日,在唐朝就兴起了,并且各处都有。前些年,中央电视台还拍摄纪录片介绍过。我觉得,现在广东粤西地区,也就是我的家乡办得最为热闹!有祭祖活动,有搭戏台请戏班子唱戏,还大摆宴席宴请所有亲朋好友。社日里祭祖、唱戏都是分姓氏宗族来举办,基本每个村落,大的姓氏聚居点每年都会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兴起,社日活动内容有了变化—增加了篮球比赛、广场舞比赛、唱红歌比赛、敬老爱老活动!想必,比王驾看到的盛世大唐的社日还要精彩呢!

祭祖是社日里的重头戏。初九吉时,村头青砖璃瓦,龙脊飞檐,高耸的何姓祠堂香火缭绕,守护着祠堂蔽日笼荫的大榕树,挂满了卷卷匝匝的鞭炮。开阔草坪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拢着人群,看热闹的,虔诚拜祭的都有。祠堂门口十八张八仙桌水平摆开,台面香炉一字摆开、三牲酒品齐备。仪式上,身穿红色道袍、头戴全真帽子的族中长者,一手摇铃,一手拿合拼成猪腰子状的飞诰,神情肃穆,对祖先神灵跪叩三次,口念虔诚。醒诰祖先后,指示擂鼓鸣钟,正式庆典活动。一大通的风调雨顺祈祷,众社丁集体有序跪拜叩首,在一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宣告庆典结束。活动结束,族中长者指示,将两头猪切割成小块,由族中青年按名单送到八十岁以上的长者家中,还有“五保户”的家里,然后再平均分给捐钱的社丁。

除了祭祀土神和先祖外,吃也算是社日重大活动了!以前家家户户早在十天半月前就为“年例”做“战斗”准备。社日里,主家满心欢喜地熬汤、烤肉、炸鱼、炒菜、备酒。摆上个十小桌八大台的“满汉全席”,款待四方高朋贵客。让宾客个个吃得嘴角油光,肚皮鼓胀,欢笑满怀。

饭饱酒足后就到村头祠堂旁戏台看社戏了。戏种都是乡下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地方古装戏。节日里要表达的主旋律当然与吉祥喜庆有关,如拜官绶印的《六国封相》,才子佳人波折后团圆的《西厢记》。这两年,戏未正式开演前,是观看群众自发组织的篮球、广场舞、唱红歌等比赛活动。小时候,我喜欢穿上新衣,衣兜里塞著父母过大年时给的利是(红包),兴冲冲往戏台子凑,其实不是为了戏,而是为了赶那种人山人海闹哄哄的场面。透过空旷的田野,几里外就能看到插在戏台飞檐上的在风中飞晃的旗子,远远就能听到繁杂喧闹。戏台方圆一二里的各处路口都可以买到各种煎炸油角、葱饼,还有糖点、果品。节日里,孩子当然不能缺少玩具。我当时玩儿过较有意思的是一种纸制的“十八变”,捏住两根小小竹棍,一晃一变,还有用线木牵引,会翻跟斗的陶制孙猴子,一拉一扯一个跟斗。

当然,要攀爬到竹木搭建的戏台后面偷看女演员化妆才称得上够顽皮。小时候,堂哥曾教唆我攀爬过一回,近距离看到上了妆的演员美艳得像传说中的仙女。一直无意道破少年情怀,只是“人之将老,其言也善!”我当年确实做过一塌糊涂的“牛郎与织女”的联想,还忘情地对一个正在化妆的女演员眨眼。当我看得目瞪口呆时,突然感到一阵骚动,有人大叫:“快跳!”原来,为了维护戏台子秩序,管戏台的板着脸,正抓着长条的竹竿点敲着不守规矩,并且“屡教不改”站戏台上的孩子的脚跟。堂哥像习惯了高空作业的人,飞身一跃,安全软着陆。我想跳又不敢跳,急得差点儿哭了起来。堂哥却是一个有责任,且够胆子的人,他竟然抱住竹竿,和那人推扯起来,还一边叫我慢慢爬下。

再见了,我的“仙女”!提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后,原来木、竹搭建的戏台子现在已经变成了水泥钢筋结构的雕梁画栋的楼阁戏台,再没有攀爬的可能了。

今年,我又准备回到乡下过社日。社日里的吃吃喝喝,社戏里少年的热热闹闹,与我越来越遥远!只是父母颤颤老去,太需要一种常回家看看,且帮手洗洗碗筷的感觉了。

猜你喜欢
唱红社戏祭祖
CLOSE TOHEAVEN
齐铁法院开展“我和我的祖国”之“迎七一 唱红歌 诵经典”主题活动
唱红歌
洪洞祭祖
浣溪沙·若有人兮
祭祖
定准语文课堂的出发点——丁卫军《社戏》教学实录评析
风景这边独好——丁卫军《社戏》教学课例深度研读
《社戏》:一篇布满矛盾的作品——《社戏》课堂实录
从《诗经》祭祖诗看“周德”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