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和
滔滔淮河水,浓浓硖石情。寒水藏峡魂,冷月渡雁影。
时至寒冬,凛冽刺骨的寒风,如刀割般刺痛我们一行四人的脸。一大早七点钟的光景,太阳还没有升起来,不过东方的天空已经明朗起来了。我和孙正东、蒋炳峰,以及摄影师宫宏家,来到了峡山口的淮河东岸,用无人机拍摄寿州古城外八景之一的硖石晴岚。
峡山口古称硖石口,传说是大禹治水时开凿的硖口。相传,硤石山原是一座整体,因淮水被其阻塞,泛滥成灾,后被大禹用神斧劈开,分成东西两座山。从此,淮水畅流。为了纪念大禹,人们在禹王山建了禹王庙,在西硖石山建了禹王亭(现在当地人还把山上的慰农亭称为禹王亭)。峡山口又是古代据险屯兵之地,素有“长淮津要”之称,是淝水之战的古战场之一。
在淮水东流途经寿州古城外大湾里,遭遇八公山脉的阻挡,突然在山麓下的石家湾折成大弯弧,西流而下。淝水三湾、淮水西流的景观因此形成,故有“不看淮水西流,没来凤台旅游”的说法。这便是千里长淮第一峡—硖山峡,也是鱼中珍品—回望鱼,也就是现在的淮王鱼的原产地。
天然屏障峡山口便成了天然的硖石要塞。硖石要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要塞即硖石城。硖石城就像引号一样是一对—双城,故又称扁担城。史料载:“硖石城位于县城西南约6里的硖石山上。”《名胜志》引《郡国志》云:“硖石山两岸相对,淮水迳其中,对岸山上筑二城,以防津要。”从淮南历史上发生的战争记载来看,能充分说明硖石山在古代征战中,一直是据险屯兵之地,被兵家称为“长难津要”。该城建设不会晚于东汉,而且一直延续到后周,前后至少有八百余年的建城史。之所以历代王朝都重视此城的修筑,主要原因是硖石山控扼淮河,与寿州城隔水相望。在此筑城,守,则与寿州城互为犄角;攻,则可利用此为进攻寿州的桥头堡。《三国志·魏志》记载:“甘露元年(256),诸葛诞据寿春,王昶军硖石。”在著名的淝水之战中,这里曾是东晋军队抵御前秦军队前沿的重要据点。《资治通鉴》载:“(太元八年)冬十月,秦阳平公苻融等攻寿阳,癸酉克之,执(晋)平虏将军徐元喜等。融以其参军河南郭褒为淮南太守。慕容垂拔郧城。胡彬闻寿阳陷,退保硖石,融进攻之。”南北朝时,淮河为南北交战的界河,峡山口在军事上的作用,更为突出。如梁、魏大战于此地,梁将尹明世屯据东硖石,大将祖悦袭击魏西硖石守军。陈太建五年(573),遣大将吴明彻等率兵伐北齐,部队直抵西硖石,东峡石北齐守军不战自败。唐武德七年(625),讨伪宋辅公祐,李勣步卒渡淮拔寿阳,军次硖石城。在宋代,东、西硖石山上共有四座古城堡。《凤台县志》载:“硖石山古有四城,一处在东硖石顶,一处在西硖石顶,俗名城子,现硖山西北角尚有遗址。另外两城一处在禹王山腰,山下逼淝水(西淝河),故城自山腰起。另一处在长山北麓,连同四城,相距不及五里。”历经沧桑四城仅存遗址,唯禹王山下的山口村中,依稀可见断垣残壁,尚留淳厚古风。
现在的峡山口是淮河泄洪的重要关口,七十二水通正阳,正阳通淮河。千百年来,在这里还没有被治理之前,它也是淮河儿女深受其害的难忘地,一旦涨水,就从此处南边的堤坝漫堤或扒堤行洪。
东硖如龙东蟠,西硖如虎西踞;淮河流过,玉澜飞舞。东硖石紧依三峰山,巍然屹立。西硖石为禹王山下一个悬崖,蔚为壮观。如今,我们站在河边,西望平静的淮河水在缓缓地流向北方。冬季的河水静静的,没有一丝的潺流声,冷风吹皱的涟漪,也没有云蒸霞蔚的曼妙,只有无人机在头顶嗡嗡作响,在捕捉硖石山岛映在淮水中的神韵。
在东岸观赏硖石山,它就是一个河中孤立的山岛了,只能借助船才能上去。上岛后,沿石级而上,便可看见山上悬崖边矗立的一个亭子—慰农亭。这是清代建的亭子,亭旁有一棵四百多年的高大皂荚树(当地人称千年古树),后因雷电倒下大半而成了天然的巨大桩子。人们美其名曰“天然凤凰”“凤凰桩子”“凤凰涅槃”。当地老百姓尊为“神树”。在亭南有突出的几块巨石,形似庞大的鹫,故人称“神雕石”。在西岸看此处,岛影如鼋,因离古硖石寺较近,故曰:灵(神)龟听禅。现因清天观(即茅仙古洞)是道观,故称“神龟闻道”较贴切。在东岸看此处,岛形如船,酷似巨型的不可移动的航母。清代四川人颜海飏任凤台县知县时,重修了禹王亭,并亲自撰写亭名“慰农亭”和一副对联:“选胜值公余,看淮水安澜,硖石拱秀;系怀在民隐,愿春耕恒足,秋稼丰登。”这副对联镌刻在两根石柱上,笔力雄健,古朴典雅。在繁忙的公务中,在公余游赏中,知县颜海飏仍不忘民生,处处感受农人的艰辛。于是,他把本地最好的风光—硖石晴岚献给了农人!亭与树成为此地的标志性景点。闲亭古树,映缀水间,系怀民隐,愿稼丰登,更添了诗情画意和意识内涵。
亭前行数十步即为硖石陡壁,位于西硖石南端峭壁上,有摩崖石刻神字《筑城记》,石刻高6.2尺,宽4.4尺,字若碗口,模糊不清。南宋咸淳十年(1274),元世祖忽必烈率兵南下,南宋“朝廷以银二万两命寿春措置边防”,寿阳都统存松奉命筑硖石城,城成,夏松《筑城记》刻于崖上。《筑城记》全文:“硖石两岸对峙,旧立二城,以为长淮津要。去腊已城筑东岸,西岸犹榛芜荆棘。今负,松弛檄总统舟师,攻剿正阳虎巢,给假秋,奉阃命创筑,同都统孙位,都统彭宗位,都统孙应武,率步将士,协力用工,不一月城成,以复版图之旧。咸淳甲戌仲秋朔日,寿阳夏松题石。”
无人机高空拍摄的硖石山岛如一只大神龟浮游于淮水中,山岛硖石陡峭高耸,岩嶂壁立。远看犹如一只神龟嬉戏淮水,静听八公山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诡异。淮水沿八公山西南麓,荡荡而来,而又浩浩入海。那白如玉带的河水随山就势延伸到太阳升起的方向,模糊的山体中暗藏着汉代道教文化的茅仙洞清天观。三茅已经成仙,而形似航母的神龟两千多年没能游至道观半步,只能向着两公里远的茅仙古洞道观的方向念经论道,神驰目往。虽原地不动,但风采依旧。
硖石是淮河游览的一处胜境。若风和日丽,登临硖石,寻访禹王旧迹,观看淮水碧波,置身淮上仙境,目睹硖石晴岚,船声雁鸣,岸柳拂水,野鸡高啼,渔舟唱晚,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陶醉其中呢?这就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寿州外八景之一的硖石晴岚。
太阳早已爬过山顶,在半空中顽皮地俯瞰淮水,还不时地往云中躲藏。水面微微涟漪的波光与蔚蓝色的天空浑然天成。静静的水面上,驳船从远处慢慢地漂移过来,满载千年古城的寿州文化和淮南鸿烈,沿着这条古老的淮水驶向远方,传承着中华文化的基因和精髓。
这正是:
千里淮水一峡口,山岛犹在河中游。
满目青山携绿水,皂角树下望淮流。
摩崖石刻王师图,慰农亭联民隐忧。
无人航拍写踪迹,硖石晴岚书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