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善作善成 奋力谱写天津商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4-04-20 10:08孙剑楠
求知 2024年4期
关键词:京津冀天津消费

孙剑楠

天津市商务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以及对商务领域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领航定向,认真落实《中共天津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的决定》任务分工,以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的劲头和担当,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奋发笃行的强大动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在商务领域落地落实。

一、区域一体、京津同城,加快推进形成商务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天津时,把京津冀协同发展置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新场景,赋予京津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强调要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京津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唱好京津“双城记”。市商务局牢牢把握这一战略牵引,加快推进形成商务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

1.持续优化健全商务协同机制。2014年至2016年,京津冀三地商务部门陆续签署“廊坊行动方案”“天津共识”“北京合作项目备忘录”,京津、京冀相继签订《加快推进京津两地市场疏解承接工作方案》和《河北省承接地批发市场建设工作方案》。2021年和2023年,三地签署《京津冀自贸试验区三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深化京津冀区域市场一体化商务发展合作协议》。10年来,三地商务部门破除制约商务领域协同发展壁垒,不断建立健全商务领域协同机制。下一阶段,三地将进一步协同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坚持高频互动,常态化交流互访,持续推动商贸、产业、民生等领域合作走深走实。

2.助力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北京坚持减量发展,分类施策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累计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近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约1000个。津冀两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天津集中打造“1+16”综合平台和专业平台相结合的承接体系,河北着力打造“1+5+4+33”的重点平台承接体系,形成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格局。特别是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作为北方规模最大、配套设施最齐全的会展综合体,目前展馆全面投用,举办了世界智能大会、国际汽车展、国家航运展等60余场大型展会,成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标志性工程。

3.协同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2021年,北京和天津入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名单。北京发挥首都优势,优化完善消费供给,加速布局消费新地标,推动29个城市消费中心和57个重点商圈“一圈一策”发展;天津以海河为轴建设国际级商业中心,打造彰显国际影响力的地标商圈,发展时尚消费、康养消费,发力“首发经济”“银发经济”,不断激发消费新活力。三地共建促消费协同机制,举办首届京津冀消费季,并于2024年2月启动第二届京津冀消费季,打造区域企业共同参加、消費热点共同宣传、优惠活动共同覆盖的区域消费格局,协同推进三地消费市场共荣。

4.加速推进区域营商环境一体化。共同推动试点物流标准化建设,实现标准化托盘在三地循环共用,推广包括冷链物流冷库技术规范、运输车辆设备要求等在内的八个天津储运销地方标准成为三地互认互通的团体标准。共同建设鲜活农产品一小时流通圈,支持津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北京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做好对接。共同打造环京农产品生产基地,推动“河北净菜”进京,深化三地农产品产销对接,推进市场应急供应保障一体化。2023年首次发布“京津冀商贸物流业发展指数”,反映出区域商贸物流经济活动呈现向好态势。深化落实“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协同推进京津冀区域市场一体化商务发展,积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口岸营商环境。

5.持续推进区域高水平对外开放。共同举办“京津冀协同招商推介暨投资北京全球峰会”,共同召开京津冀国家级经开区座谈会。推出100多项提升京津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创新举措,大幅降低企业跨境贸易通关时间和成本。推动建设京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通关物流协同平台,共享40余项服务功能。建立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联席会议机制,签署《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行动方案》,联合推动179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的“同事同标”事项,有效推动生产要素在京津冀城市群之间有序流动。持续加强三地自贸试验区政策创新协同,携手共建区域开放新高地。

二、笃学笃行、善作善成,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天津时提出了“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作出了“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的明确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为天津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我国北方地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支点,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谋划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定向领航。

1.塑造“五型”开放新优势。充分发挥天津开放包容的历史文化基因、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开放基础、通达便利的区位和交通优势等有利条件,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机遇,立足港产城融合发展实践场景,进一步塑造通道型、平台型、制度型、都市型、海洋型“五型”开放新优势,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调研成果《天津争创“五型”开放新优势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调研报告》的转化运用,深入落实《关于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深度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意见》和行动方案,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2.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行动。扩大制度型开放创新,引领新发展格局构建。自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累计实施制度创新措施615项,42项改革试点经验和“最佳实践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经济运行持续向好,2023年,天津自贸试验区新设市场主体14000多户,增长20.34%;其中外商投资企业223家,增长22.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6.28亿美元,增长18.1%;全口径税收增长21.19%。立足特色优势产业,深化政策集成创新,完善产业生态体系,延伸产业链条,融资租赁规模超2.1万亿元、占全国1/4,商业保理规模超3000亿元、占全国30%,天津口岸汽车平行进口、二手车出口分别占全国70%和25%。积极探索数据跨境流动制度创新,制定印发《天津自贸试验区企业数据分类分级标准规范》,填补了该领域的制度空白。

3.全力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自2021年天津获批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以来,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服务业开放,持续深化改革探索,不断提升创新的首创性和显示度,举全市之力扎实推动试点建设,推动出台《生物医药企业研发用物品进口试点方案》《加快推进跨境贸易业态发展的若干措施》等33项创新政策;落地国内首笔跨境人民币保理业务、京津冀首次“一单到底”国际海铁联运班列等16个创新项目;推动建设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二次方二手商品流通电商产业园等15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园区;创新中欧班列“保税+”发运模式等12项经验做法入选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最佳實践案例。下一步,将推出新一轮政策措施,在金融、电信、医疗等领域开展先行先试。

4.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推动《天津市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若干措施》全面落实。加强外商投资权益保护。分层次、分类别常态化开好外资企业圆桌会。加强外资重点项目专班和外资企业服务专班统筹联动,争取更多项目落地。出台新一轮政策,加力支持外资研发中心政策落地实施。聚焦境外“专精特新”“隐形冠军”等,提升招商引资质效。开展供应链招商,支持链主企业在津布局发展。策划举办跨国企业天津行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

5.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天津作为我国最早的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被国家赋予改革开放先行区功能定位,开放合作具有诸多优势。目前已“集齐”国务院加快培育的全部六种外贸新业态:市场采购、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离岸贸易、海外仓和保税维修再制造。其中,保税维修再制造领跑全国,率先推进航空保税维修再制造试点,并将业务范围拓展到船舶、工程机械、海工平台、通讯设备、集装箱、安检设备等多个领域,是全国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门类最多、政策创新最密集地区之一,2023年实现保税维修进出口货值达115.2亿元。下一步,将继续实施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政银保”项目,进一步壮大市场采购贸易规模,发挥保税维修再制造先发优势,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助力跨境电商中小微企业“抱团出海”,探索打造“丝路电商”示范项目,争取零售进口药品试点,新认定一批示范园区等,持续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

三、以文润城、以文兴业,积极推进现代商业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以“天津是一座很有特色和韵味的城市”指航定向,深入发掘用好天津历史文化资源,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健全文化消费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打造特色文化消费品牌,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促进现代商业和传统文化融合。

1.深挖“河海港楼”文明遗产。一是水岸消费“串珠成链”。借鉴巴黎塞纳河、东京多摩川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经验,围绕穿城而过的海河水系,拓展游船航线,开发相声船、演艺船等特色文化消费游船,打造沿岸文化消费节点。津湾广场亲水平台推出的京津冀区域最大楼体光影秀和“画中年”非遗展等“传统曲艺”和“现代演绎”的精彩结合,成为抖音、小红书城市热榜上的流量担当。二是海洋文明“饕餮盛宴”。对153公里海岸线分段规划,着力建设北方亲海文化旅游消费目的地,开发了国家海洋博物馆球幕电影院、泰达航母主题公园烟花礼炮秀、七彩盐田等海洋文明主题消费项目,“东疆日出”在旺季一度超10万人共观美景。三是洋楼文化“品牌凸显”。充分利用“小洋楼”风貌建筑历史文化价值,打造“五大道”“意式风情区”“奥式风情区”等“万国建筑”特色消费场景,陆续引进范竹斋旧居、梁启超故居沉浸式演艺项目,以“文”聚“势”,以“商”增“值”。意式风情区作为除意大利本土外全球最大的意大利风格建筑群落,引入阳台歌剧、意大利艺术之家等文化品牌,举办周杰伦原创品牌MRJ潮流时尚秀,将时尚品牌文化植入城市肌理。

2.拓展文化消费时空维度。一是共享演艺商业空间。加大支持商业街区、商业综合体、餐厅利用共享空间和露天场地搭载文艺演出,提升居民文化消费体验和对精神文化需求。天津印象城与北方演艺集团合作在天津卫码头餐厅引入《老码头 戏里戏外》话剧表演,万象城与中华剧院合作,组织演艺团队驻场表演。2024年元旦天津超过10家商业载体举办跨年音乐会,携程数据显示,天津成为元旦期间全国城市“跨年夜”目的地前十名。二是发展夜间文化消费。大力发展夜间消费,整合文旅餐娱乐夜间消费攻略,组织各类博物馆艺术馆延时经营,推出夜间项目。蓟州大盘山景区推出“天下盘山”夜间沉浸式大型文艺演出,方特世界开设全国首家“熊出没”主题亲子文化酒店餐厅,郭家沟借力文化消费实现乡村振兴,由贫困村华丽转身成为“蓟北水乡·山中不夜城”。三是盘活闲置文脉载体。坚持文化传承脉络保护开发原则进行城市商业更新,以“微更新”盘活闲置文脉载体。在文物级建筑原浙江兴业银行旧址上,在不损害文物前提下精雕细琢打造了星巴克甄选旗舰店。将承载着天津人记忆的首家沃尔玛、首家万达影城等四座闲置载体“打包”串联改造,通过空中连廊和业态重塑,引入现象级夜店、策展型商业,形成融合视觉呈现、城市文脉的和平印象城,迅速成为新的区域地标。

3.物语传承成就天津韵味。一是传承品牌守正焕新。依托诸多工艺独到、底蕴深厚的商业老品牌,掀起文创新国潮。打造了线下老字号品牌城市集合店,搭载蘸糖墩、捏面人、吹糖人等传统文化体验,开业后人气始终居高不下。海河乳品和祥禾饽饽铺两家老字号开设的联名店日客单量超1200单,周销售量高达1.4万件,其中年轻客流超过8成。山海关汽水“充气站”纷纷进驻商业载体,与芦花海盐合作推出的海盐西柚味汽水“破圈”热销。二是民韵民俗历久弥新。用好古文化街、鼓楼、杨柳青古镇等商业街区的民俗景观和古风文化,融合现代光影和直播技术,举办特色民俗体验、非遗文化表演、庙会灯会,吸引八方游客,传播中华文化。2024年春节期间,全市举办五大灯展,累计吸引市民游客超60万人次,拉动消费超2000万元,古文化街手工糕点、非遗店铺生意红火,街区客流量每天2~3次达到最大承载量。三是美食文化融合创新。天津美食文化源远流长,特色小吃享誉全球,在培育建设中,我们融合各色美食,在美食文化上不断创新创意、以食汇客。全国独一份的“西北角”早餐打卡地日均客流量突破10万人次。焦糖果子咖啡、年糕拿铁、接福杯子蛋糕等天津原创“跨界CP”餐饮破圈走红,张爱玲故居推出的财神到拿铁、红丝绒拿铁等“爱玲故事咖啡”搭配店里的旗袍妆造体验,成为游客打卡拍照的热点。

思想的引领,殷切的期待,是全体商务人奋勇直前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贯彻、深学深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战略站位、全局站位,勇争先、善作为,真抓实干、团结进取,上下一心汇聚起推动天津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贡献商务之为。

作者系天津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朱 健

猜你喜欢
京津冀天津消费
如果天津有“画”说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天津卷
《天津之眼》
40年消费流变
天津
新消费ABC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