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搬进大自然

2024-04-20 10:08赵晓英
小学科学 2024年10期
关键词:辛巴春蚕蚱蜢

赵晓英

教育是自然发生的,学生是自然成长的。教育要让学生自然地成长。学生自然成长的学校,必定有树木、花草和动物。我们学校建造了“开心农场”,学生的宠物是蝌蚪、春蚕、蚱蜢……

每年四月,学生早早地把它们请进学校,定期换水、喂食,定期观察、记录,热烈地讨论着、请教着,并查阅资料。

于是,科学探究就真实发生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就自然“生长”了。

从蝌蚪到小青蛙,从幼蚕到蚕蛾,它们的形态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有的蝌蚪自始至终都长不出腿?蚕蛾交配产卵后为什么会死去?

不要以为这是科学家才能回答的问题,十岁左右的学生,也能发现问题并试图给出自己的答案。正如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所说:每个人在年幼时都是科学家,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好奇和敬畏。

学生喜欢上蝌蚪和春蚕,更喜欢上学校及学习。他们还尝试着劳动,帮爸爸妈妈做点什么,也慢慢感受爸爸妈妈或喜或愁的情绪变化。他们像蝌蚪一样发生着蜕变。

爱父母、爱生活、爱自然,本来就是我们教育的目的。一只宠物让学生学会爱,带给我太多的思考。我们的学校不能只有主人,没有宠物;不能只有书本与课堂,没有生活与体验。

引导学生从小亲近自然和敬畏生命,我们从饲养校园小宠物开始。经过全民战“疫”,生命教育尤为重要。

动画片《狮子王》中,老狮王木法沙和小狮子辛巴之间有一段对话——

木法沙: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你眼睛所见到的万物之间都是一种微妙的平衡关系。作为一个国王,你需要明白这种关系,并且尊重世间万物——无论它们是缓缓爬行的蚂蚁还是跳跃的羚羊。

辛巴:可是,爸爸,难道我们不吃羚羊吗?

木法沙:我们吃。辛巴,听我来解释。我们死了以后,尸体就会变成青草,羚羊就会来吃青草。我们就是这样互相连接、共同存在于这个巨大的生命轮回之中的。

在自然法则面前,众生平等。这是一种洞察自然万物后的大智慧。

在养宠物的过程当中,学生懂得了与其他生命和谐共处,懂得了生命之间的逻辑联系,懂得了用感恩的心对待自然和他人,懂得了爱和敬畏。这也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大树上爬上爬下,草丛里捉蚱蜢,夏夜里看着萤火虫发呆,在草垛上打滚……”这样的童趣离现代城市里的学生已渐行渐远。他们不认识供养自己的五谷杂粮,认为“花生是树上结出来的”,把小麦当韭菜的笑话屡见不鲜。即便生活在农村的学生,也渐渐被手机、电子游戏所裹挟,他們渐渐失去大自然赋予人的灵性,无法与自然和谐共存。

读书人必读的《诗经》,充盈着大地的精神和气韵,其中涉及草木鸟兽虫鱼等自然物有310多种。在《殷其雷》里,我们可以听见最盛大的雷声;在《小星》里,我们可以看到最早的星空;在水边,“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在田野里,“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在房前屋后,“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是一部嗅得到大自然湿润气息的书。

人是自然之子。如果切断人与自然的脐带,人的身体和精神都会营养不良。

人长期隔离大自然,会造成感官的退化,导致诸如肥胖率增加、注意力涣散和抑郁等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甚至阻碍学生的道德、审美和智力成长。

所以,我们不仅养蝌蚪和春蚕,观察自然界的精灵如何生长发育,也养蚱蜢,发现它们不仅吃植物,也吃米粉、喝牛奶,还把土豆种在有沙土的玻璃水槽里,发现土豆的根一夜可以长一米多长。

“课堂小天地  天地大课堂”。我们把课堂搬进大自然,去野外采集标本、采摘野果、观察昆虫,去参观农田、体验农具,帮农民伯伯放牛羊、收稻子、干农活。

最后,把蕾切尔·卡森的话,送给身为爸爸妈妈或教师的你,送给不愿错过自然和生命之美的你:不论你身在何处,所拥丰寡,你都可以陪学生观赏天空,朝晖夕阴,云兴霞落,星河璀璨。你们可以听林莽之风深沉庄严,檐下之风嘤咛唱和,心随风远,如得解脱。

猜你喜欢
辛巴春蚕蚱蜢
春蚕吐丝做茧忙
蚱蜢开门
蚱蜢
春蚕1~2龄颗粒饲料育试验初报
铺天盖地
春蚕
对如东县“续春蚕布局”生产的再调查
大侦探辛巴
大侦探辛巴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