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胜学术年谱

2024-04-20 10:07
名作欣赏 2024年4期
关键词:林语堂社会科学全文

1982 年,20 岁

9 月,入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读本科。

1986 年,24 歲

1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春天,有一事值得一记。北京师范大学王富仁教授来校演讲,当时人山人海,场面壮观。这是一次学术盛宴,内容是关于现代文学启蒙的。他是脱稿讲,滔滔不绝,深刻思想自心中流出。这对我的学术人生有重要影响。

7 月,大学毕业,并考上本校本系的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学者朱德发教授,查国华老师是副导师。

10 月,魏建师兄带我与师妹冯济平到北京访学,在查国华、张小鼎等老师的介绍下遍访名家。我们有幸见到冰心、曹禺、陈企霞、秦兆阳,还有北京大学的王瑶先生,这对开阔视野、认真治学、理解作家与学者大有益处。

1987 年,25 岁

10 月,在朱德发老师的带领下,与曲阜师范大学的徐文斗老师等一起,赴成都参加学术会议。

12 月,在《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87 年第6 期发表《王统照的戏剧观及其创作》,这是我最早发表的论文。之前,我还在“高教自考”刊物上发过研究中国现代女性形象的文章。

1989 年,27 岁

7 月,硕士论文《中国现代家庭文学的文化意蕴》通过答辩,得到朱德发老师充分肯定。这是较早从家庭文化角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是徐文斗老师。为此,我还专程去曲阜师范大学,第一次领略了孔子故里,这也是导师朱德发老师的母校。那时,对曲阜留下了深刻印象。

9 月,到山东社会科学联合会工作。

12 月,我没经过任何人,也没告诉朱德发老师,直接将硕士论文寄给《文学评论》的王信老师。大大出乎我意料,很快收到王信老师的用稿通知,我硕士论文的一部分发表在1989 年第6 期,题目是《贤妻良母:一个古典的审美文化模式》。这算是个奇迹,为我后来从事学术研究确立了信心。后来,我做了《中国社会科学》的编辑,王信老师的编辑风格对我产生了根本影响。1990 年,我硕士论文的有关内容分别在《山东社会科学》和《山东师范大学学报》发表。

1993 年,31 岁

8 月,在《东方论坛》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对家庭至上观念的省察》。此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4 年第3 期全文转载,这是一次突破,对我的学术研究是个鼓舞。

9 月,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读博士,师从林非研究员,专门研究鲁迅。

1995 年,33 岁

2 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发表《鲁迅、巴金、曹禺家庭文学比较论》一文。

8 月,在《山东师范大学学报》发表从“家庭文化”角度比较鲁迅《伤逝》和钱锺书《围城》的论文。另外,我还在《东方论坛》发表《论林语堂的家庭文化观》一文,这是我第一次涉足林语堂研究,并从家庭角度入手,也算是一次新开拓。此时,我向林非老师申请,决定放弃以鲁迅为题的博士论文写作,改为以林语堂为题的博士论文。这让林先生大吃一惊,因为他一边给我上课一边商讨关于鲁迅的研究论文,我俩已持续一年多。好在考虑了一周时间,林先生竟同意了我改弦更张。这让我看到了林非先生的气度,因为在别处,这样的改变几乎是不可能的。

9 月,在《文艺报》发表《轻弹异域的悲歌:刘盛亚的反法西斯文学》一文,这是较早也是较全面研究“刘盛亚”这个被遗忘作家的文章。我最早从戏剧角度研究王统照,这次也试图寻找研究的薄弱环节,力求“创新”。朱德发与林非两位老师一直强调,学术研究创新则生,不创新则死。我一直将这一教诲铭记于心。

1996 年,34 岁

2 月,在《社会科学战线》发表《近几年林语堂研究述评》,这是我在做博士论文准备工作基础上写成的。

6 月,因林非先生出国,我提前答辩。答辩委员会主席是严家炎先生,委员有郭志刚、袁良骏、杨义等老师。我论文的题目是《感应天启 省悟人间——林语堂的文化选择》,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给予很高评价,特别是严先生认为,论文“标志着林语堂一个新阶段的到来”。因为我去北京大学接严家炎先生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路上堵车厉害,严老师还问我想不想读博士后,那时我急于就业,也确定了工作单位,否则继续跟严老师学习,那该多好!现在想来,我与严先生的缘分之深浅。

9 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工作,那时编辑工作轻松,主要时间用来做学术研究,感到非常惬意。许多成果也是由此开始的。

10 月,在《中国文化报》发表《林语堂与北京文化精神》,是林语堂研究的推进。

1997 年,35 岁

2 月,发表的《论林语堂的生命悲剧意识》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7 年第3期全文转载。

6 月,发表的《紧紧贴近人生本相:林语堂的人生哲学》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7 年第9 期全文转载。

11 月,在《山东文学》发表的《走出近几年散文的误区》一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7 年第12 期全文转载,还被《新华文摘》1998 年第1 期摘录。这一年,发表的文章多篇被转载,提升了我的学术自信。

1998 年,36 岁

2 月,《论林语堂的女性崇拜思想》发表于《社会科学战线》,《林语堂人生哲学的价值意义及其缺憾》发表于《东岳论丛》,两文分别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8 年第3 期和第4期全文转载。

6 月,晋升副高职称,为副编审。

8 月,《林语堂宗教文化思想论》发表于《中国文学研究》,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9 年第1 期全文转载。《北京散文作家论》发表于《北京社会科学》。

12 月,博士论文以《林语堂的文化情怀》为题,入选“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由中國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导师林非先生以深情的笔触为本书写了长序,对我多有鼓励和鞭策。朱德发老师在《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以《新视野、新境界、新高度:评〈林语堂的文化情怀〉》介绍此书。给予此书以较高评价的还有谭桂林《灵魂的贴近——读〈林语堂的文化情怀〉》(《中华读书报》1999 年8 月18 日)、王智慧《评〈林语堂的文化情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0 年第2 期)、朱国华《从鲁迅之外的视点看——〈林语堂的文化情怀〉点评》(《中国文化报》2000 年6 月8 日)、周仁政《解读林语堂的崭新参照:评王兆胜的〈林语堂的文化情怀〉》(《福建论坛》2001 年第4 期)、赵稀方《“另类”的文化含义:评王兆胜的〈林语堂的文化情怀〉》(《社会科学辑刊》2001 年第6 期)、刘克敌《走进林语堂的世界——评王兆胜的近著〈林语堂的文化情怀〉》(《社会科学战线》2002 年第5 期)。

1999 年,37 岁

2 月,发表的《心灵的对语——林语堂的文体模式》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9 年第2 期全文转载。由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一生伴书走天涯:胡适的读书生活》一书,这是我从鲁迅到林语堂再到胡适的尝试。本书2018 年由万卷出版公司以《一生受用最是书——胡适的读书生活》为名再版。

6 月,《反抗绝望、善处人生:论林语堂的生活哲学》发表在《社会科学辑刊》。

12 月,《一个相当有价值的文本:20 世纪中国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发表在《社会科学辑刊》。

2000 年,38 岁

1 月,在《山东文学》发表3 万字的长文《新时期中国散文的发展及其命运》,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0 年第4 期全文转载,获首届冰心散文理论奖。文中谈到文化散文、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散文,这一提法有新意。

8 月,《中国现代“诗的散文”发展及其嬗变》发表在《中国文学研究》,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1 年第4 期全文转载。在《河北学刊》发表论马莉新散文的文章。

12 月,在《东岳论丛》和《山东社会科学》发表《论中国现代小品散文》等散文研究文章。

这一年,我加大了散文研究力度。

2001 年,39 岁

本年度,发表大大小小文章20 余篇,除了研究林语堂,加强了散文研究,同时加强了批评力度。另外,还在《光明日报》发表三篇文章。

1 月,《论20 世纪中国书话散文》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1 年第6 期全文转载。

3 月,《解读〈雷雨〉》由京华出版社2001 年3月出版,入选顾振川、顾之川主编的“中外名著解读”丛书。

4 月,《论中国现代忆旧散文的流变》发表于《江汉论坛》2001 年第2 期。

6 月,《论中国当代小品散文》发表于《文史哲》2001 年第3 期。

8 月,《论林非的散文创作》发表于《河北学刊》2001 年第4 期。

10 月,《逍遥的境界》一书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入选韩德民主编“国学关键词”丛书,后以《逍遥与境界》为名(有增补)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 年再版。《论当下文坛的“走火入魔症”》发表于《南方文坛》,被《中华文学选刊》2002 年第2 期全文转载。《论中国现代随笔散文》发表于《学术月刊》,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1 年第12 期全文转载。

2002 年,40 岁

此年,发表文章23 篇,主要集中于林语堂与苏东坡、寨珍珠、鲁迅、钱穆、周作人、董桥等人的关系研究。还有散文研究,重点关注学者散文、艺术家散文、游记散文、女性散文研究。还发表《论书法家的深刻孤独》一文。同年,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发表重要论文,也算是一次重要突破。此时,研究视野有所开拓,兴趣也更广泛了。

1 月,《闲话林语堂》一书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2016 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再版。本书出版后形成“闲话林语堂”热,相关评论有10 多篇,包括:钟军红《灵魂贴近的理性诠释——读〈闲话林语堂〉》(《语文月刊》2002 年第1 期)、周泉根《给沉重一副翅膀:王兆胜近作〈闲话林语堂〉》(《中国教育报》2002 年4 月11 日)、吕周聚《闲适中的灵魂沟通与交流》(《中华读书报》2002 年6 月12日)、王光东与聂伟《最是闲言文心同——〈闲话林语堂〉读后》(《文汇读书周报》2002 年4 月10 日)、张光芒《灵魂的妙悟——读〈闲话林语堂〉》(《现代教育导报》2002 年7 月4 日)、古耜《性灵解脱有文章——读王兆胜的〈闲话林语堂〉》(《厦门日报》2002年6 月15 日)、王光明《灵魂肖像 性情文章——读王兆胜的〈闲话林语堂〉》(《文艺报》2002 年8月27 日)、丁国旗《走近林语堂——读王兆胜先生〈闲话林语堂〉》(《吉首大学学报》2003 年第2 期)、秦勇《走进林语堂——评王兆胜的新作〈闲话林语堂〉》(《福建论坛》2003 年第2 期)、陶东风《现代性反思视野中的林语堂及其意义——读王兆胜的〈闲话林语堂〉》(《社会科学辑刊》2003 年第3 期)等。除学界外,媒体和普通受众颇爱此书,对我多有采访。

2 月,《论90 年代中国学者散文》发表在《社会科学战线》。《林语堂与赛珍珠》发表于《中华读书报》,被《读者文摘》2004 年第1 期、《报刊荟萃》2005 年第4 期、《青年教师》2006 年第12 期等多家杂志转载。

4 月,《论中国当代随笔散文》发表于《江苏社会科学》。

6 月,获首届冰心散文理论奖,到江苏吴江同里镇参加颁奖。《〈红楼梦〉与20 世纪中国文学》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2 年第11 期、《中国古代文学研究》2002 年第9 期和美国《华文精撷》2003 年第1 期全文转载。

9 月,参加湖南吉首大学举办的“21 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研究与学术创新”研讨会,提出理论的创新要有包容心态,圈子间不能相互排斥。

10 月,《林语堂与周作人》发表于《人文杂志》。

12 月,《超越与局限——论80 年代以来的中国女性散文》发表于《文学评论》,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2003 年文学评论》与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十博士直击文坛》。

2003 年,41 岁

这一年乘上一年之力,更上台阶。出版两本书,发表33 篇文章。研究主题还是林语堂与散文。在林语堂方面,集中研究他与古今中外名家的关系,像老舍、钱穆、徐志摩、沈复、徐訏、劳伦斯、章克标、袁枚、孟子、梁启超、罗素、公安三袁等。在散文方面,着力探讨散文精神与散文的文化选择问题,反思性、批评性、深度思考有所加强。另外,关于家庭文学的研究比较突出,一是将硕士论文修改后集中发表,二是探讨《金粉世家》与《红楼梦》的关系。

2 月,《论林语堂“田园式”都市的文化理想》在《吉首大学学报》发表。

4 月,《生活的艺术家——林语堂》一书,由台湾文史哲出版社出版。《林语堂“田园式”都市理想的意义与局限》在《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发表。

6 月,《中国现代家庭文学文化意蕴阐释》在《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第2、3 期发表。《〈金粉世家〉与〈红楼梦〉》在《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发表。

8 月,《林语堂与劳伦斯》在《中国文学研究》发表。后入选何勤华、傅守祥主编《文化正义论丛》第四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年版。

9 月,《林语堂与章克标》在《江汉论坛》发表。《林语堂与袁枚——人品与学术》在《学术研究》发表。《林语堂与蔡元培》在《博览群书》发表,《读者》2004 第19 期转载,《领导文萃》2004 年第12期转载。

10 月,《林语堂与孟子》在《学习与探索》发表。《林语堂与梁启超》在《人文杂志》发表。《林语堂“田园式”都市文化理想的成因考察》在《求索》发表。《林语堂与罗素》在《山东社会科学》发表。《林语堂与外国文化(上下)》在《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第5、6 两期发表。

11 月,《真诚与自由:20 世纪中国散文精神》一书,入选谭桂林、于青主编“百年文学漫步书系”,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12 月,参加海南师范大学举办的“中文散文与中华民族精神国际学术研讨会”,就“北京文化与20 世纪中国散文”问题发言。《林语堂与公安三袁》在《江苏社会科学》发表。《论20 世纪中国性灵散文》在《海南师范学院学报》发表。《困惑与迷失——论当前中国散文的文化选择》在《当代作家评论》发表,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4 年第2 期全文转载,人民文学出版社编选的《2003 年文学评论》和李建军编、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十博士直击中国文坛》全文选用。

2004 年,42 岁

1 月,《解读林语堂经典》一书,入选程光炜主编“青少年图书馆丛书”,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后以《风行水上的潇洒——解读林语堂经典》2005年再版。

4 月,参加中国作协创联部和中国青年出版社在京联合召开的“斯妤作品研讨会”,发言题目为“蜕变与更生”。《北京文化与20 世纪中国散文》在《江海学刊》发表,后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2004年文学评论》。《天地之子:林语堂综论(上下)》在《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第2、3 期发表,入选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 年《福建作家论》。

8 月,《百年中国性灵散文》一书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10 月,《林语堂与邵洵美》在《福建论坛》发表。

11 月,《林语堂的文化选择》一书,入选宋如珊主编“大陆学者丛书”,由台湾秀威资讯科技有限公司出版。《享受健康》一书,入选靳诺主编“大学生文化读本”,由中国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2005 年,43 岁

1 月,《林语堂两脚踏中西文化》一书,入选乐黛云主编“跨文化沟通个案研究丛书”,由北京文津出版社出版,张中良以《架起中西文化之桥——读王兆胜著〈林语堂两脚踏中西文化〉》(《山东社会科学》2007 年第1 期)推举此书。《关于散文文体的辩证理解》在《文艺争鸣》发表,《新华文摘》2005 年第9 期作为重点文章全文转载。

2 月,《人类忧思与性灵书写——刘长春〈大地笔记〉的精神内核》在《当代作家评论》发表。《2003 年中国散文研究概论》在《海南师范学院学报》发表。

6 月,《希望与遗憾:官员散文论》在《文艺争鸣》发表。

7 月,与导师林非先生到南宁参加“新世纪中国散文走向暨《广西散文百年》研讨会”。

8 月,《折翅与坠落:谈周涛近期散文的价值迷失》在《文艺争鸣》发表,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编选的《2005 年文学评论》。

9 月,《文学的命脉》一书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左林霞以《古典情怀下的现代观照——评王兆胜的〈文学的命脉〉》(《江汉论坛》2006 年第11 期)为题评论此书。

2006 年,44 岁

1 月,《林语堂大传》一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2 月,《林语堂与明清小品》在《河北学刊》发表。

4 月,《论林语堂中西文化融合思想》在《江汉论坛》发表。《活力与障力——大众传媒对散文文体的深度影响》在《天津社会科学》发表。

8 月,晋升正高职称,为编审。《南方文坛》推出“今日批评家——王兆胜”,发表《我的批评观——尽善尽美》和《“形不散—神不散—心散”——我的散文观及对当下散文的批评》两文。在此,针对长期流行的“形散神不散”观点,提出“形不散、神不散、心散”的新观点。李建军《温和优雅的质疑者——王兆胜的文学研究与文学批评》、韩小蕙《君子学者王兆胜》对王兆胜的人与文进行评论。

10 月,《林语堂与中国古典小说》在《海南师范学院学报》发表。《学术语言的现状与理想》在《福建论坛》发表。《文化散文:知识、史识与体性的误区》在《青海社会科学》发表。《中国梦想的文化支撑》在《中国社会导刊》发表。

2007 年,45 岁

2 月,《林语堂与旧体诗词》在《人文杂志》发表。《从创作动因看郁达夫〈沉沦〉的思想意义》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发表。《论王充闾散文的张力结构》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发表。

3 月,《21 世纪我们需要林语堂》在《文艺争鸣》发表。

5 月,《当前散文研究的瓶颈与突破——兼论陈剑晖散文理论建构》在《江汉论坛》发表。

7 月,《余光中散文的世俗化倾向》在《中国散文评论》发表。作家梅洁以《与博爱和道义同行——王兆胜印象》(《当代作家评论》2007 年第4期)为题介绍王兆胜。

8 月,《贾平凹散文的魅力与局限》在《当代作家评论》发表,获2007 年《当代作家评论》年度奖,入选李斌、程桂婷编著,湖南大学出版社2015 年2月出版的《贾平凹创作问题批判》一书。

10 月,《文学创作的深度异化——评陈希我的小说〈抓痒〉》在《当代文坛》发表,入选《当代文坛》编辑部2012 年出版的《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平衡感、平常心、平淡心——谈散文创作的维度》在《南方文坛》发表。《思想的芦苇与灵魂的吟唱——读〈广西散文新势力十六人作品展〉有感》在《广西文学》发表,介绍新锐作家创新性。牟洪建以《守望与超越——论王兆胜的散文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07 年第5 期)为题对王兆胜的散文研究进行评论。

11 月,《林语堂与中国古代艺术》在《求索》发表。

12 月,《林语堂与中国文化》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在漳州宾馆参加“林语堂国际研讨会”并致辞。张桂兴以《评王兆胜〈林语堂与中国文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 年第6 期)为题进行评论,高玉以《林语堂的文化品格研究——读王兆胜〈林语堂与中国文化〉》(《社会科学辑刊》2009 年第5 期)评论王兆胜的林语堂文化研究。

2008 年,46 岁

4 月,《边缘人生梦中飞——谈郑云云散文的境界》在《当代文坛》发表。《熊育群散文的审美世界》与《散文创新的向度与路径》均在《文艺争鸣》发表。《细细体悟生命的花开花落——读八位散文作家的八篇散文有感》在《安徽文学》发表,推荐散文新作。

6 月,《君子人格的崇尚与追求——马玉琛小说〈金石记〉的境界》在《小说评论》发表。王景科、牟洪建以《王兆胜的散文研究与散文批评》(《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 年第3 期)为题评论王兆胜的散文研究与批评。

8 月,《林语堂与道家文化精神》在《海南师范学院学报》发表。

10 月,《坚守与突围:新时期散文三十年》在《当代作家评论》发表,入选白烨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年版的《2008 年中国文坛纪事》一书。

12 月,《林语堂与〈红楼梦〉》在《河北学刊》发表。

2009 年,47 岁

6 月,《散文的常态与变数》在《文艺争鸣》发表。《近百年中国散文诗的成就》在《当代文坛》发表,入选《当代文坛》编辑部2012 年编辑的《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一书。

7 月,《林语堂的中国文化观》在《东岳论丛》发表。

12 月,《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的辩证与融通》在《郑州大学学报》发表。《边缘人生的边缘书写——郑云云散文的独特魅力》在《南方文坛》发表。

2010 年,48 岁

1 月,《林语堂正传》一书,入选金宏达、于青主编“名家正传丛书”,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从“破体”到“失范”——当前中国散文文体的异化问题》在《江汉论坛》发表,被《学术界》2010 年第3 期“学界观察”以“当前中国散文文体的异化问题”为题转载,入选张志忠、陈亚丽主编,武汉出版社出版的《散文批评三十年》一书。

2 月,《宁静中的沉实——2009 年散文创作》在《当代文坛》发表。

3 月,在北京参加“岭南文学新实力”广东十位青年作家作品研讨会。

12 月,《归位·蓄势·创新:论新世纪的中国散文创作》在《文艺争鸣》发表,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11 年第4 期全文转载。

2011 年,49 岁

2 月,《忧思弦上发清音——谈王尧散文随笔的精神旨趣》在《当代作家评论》发表。

4 月,《新世纪中国艺术家散文的优势与特色》在《徐州师范大学学報》发表,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11 年第10 期全文转载,被《红岩》2011 年第6 期以《新世纪中国艺术家散文的优势与启示》为题全文转载。

5 月,《温暖的锋芒——王兆胜学术自选集》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10 月,《融通、再造、升华:林非散文的精神向度》在《山东师范大学学报》发表,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2 年第4 期全文转载。万秀凤以《散文的“边缘性”:内涵、语境和意义——以王兆胜观点为中心》(《晋阳学刊》2011 年第5期)为题评论王兆胜的散文研究。

2012 年,50 岁

1 月,作家杨献平以《以心灵的大光照临一切——文学博士、著名评论家、散文家王兆胜先生访谈录》(《文学与人生》2012 年第1 期)对王兆胜进行访谈。

2 月,《娓娓道来知心语:论林非散文的叙述模式》在《江汉论坛》发表。《中国散文年选2012 年》一书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10 月,《金质玉润总关情——吴克敬散文创作略论》在《当代作家评论》发表,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12 年第7 期全文转载,收入李伯钧、陈兆朋编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4年8 月出版的《吴克敬研究》一书。

12 月,肖百容以《“片面”与“全面”——从王兆胜先生的林语堂研究谈起》(《怀化学院学报》2012 年第6 期)为题谈王兆胜的林语堂研究。

2013 年,51 岁

4 月,《纯真与博大:林非散文的情感世界》在《当代文坛》发表。

12 月,在中国作协参加熊育群的长篇小说《连尔居》研讨会。

2014 年,52 岁

1 月,《当代文坛》2014 年第1 期,作“批评家学术档案栏目”介绍王兆胜。《现实性·物性·神圣——2014 年散文创作综述》入选《中国文学年鉴》。

6 月,《用心弦弹出的生命乐意——读赛飞的海岛散文》在《当代文坛》发表。

9 月,《新时期散文的发展向度》一书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5 年,53 岁

2 月,《金声玉振发清音——朱德发的学术品格及其追求》在《社会科学辑刊》发表。

3 月,任《中国文学批评》副主编,为刊物编委。

6 月,《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的多维世界——以散文为中心》在《东吴学术》发表。《散文文体:中国传统文化基团与密码的载体》在《学术研究》发表。

9 月,参加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的“当代中国文学的现状与思潮”学术研讨会。在福建平和县林语堂故居“语堂沙龙”做讲座,题目是“平和林语堂的平和世界”。

2016 年,54 岁

1 月,《深思·彷徨·亮色——2015 年散文创作综述》刊于《中国文学年鉴》。陈剑晖以《来自丰饶心灵的纯正批评——论王兆胜的散文批评兼及林语堂研究》(《学术评论》2016 年第1 期)为题评论王兆胜。

2 月,《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在《兰州学刊》发表,被《新华文摘》2016 年第21 期作为封面文章,全文转载10000 字。

4 月,《中国新文学研究增殖及其路径选择》在《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发表,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16 年第7 期全文转载。

9 月,《近几年散文创作新动向及其思考》在《福建论坛》发表。

10 月,《石河子大学学报》设“王兆胜研究专栏”,发表赵金钟《王兆胜散文理论研究纵论》、颜同林与杨洁《对话与建构——论王兆胜的林语堂散文研究》、王烨与吴尧《王兆胜散文创作中的“女性形象”及“地母意识”》三篇文章。

11 月,《现代散文研究的新高度——评〈行进中现代性——晚清“五四”散文论〉》在《江汉论坛》发表。

12 月,在山东省散文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获山东散文30 年创作(理论)成就奖。《苍茫天地间的诗意行吟——熊育群文学创作的精神品格》在《中国作家》发表。

2017 年,55 岁

1 月,《文艺争鸣》以“学者档案:王兆胜研究专辑”为题,发表王兆胜《“正途”与“异路”——我的学术研究方式与路径》一文,同时推出朱寿桐《在心灵场域建构学术矩阵——论王兆胜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白浩《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论王兆胜的“心学”建构》、吕周聚《现代散文研究范式的探索与建构——论王兆胜的散文研究》三篇研究王兆胜的文章。

4 月,滕永文以《王兆胜散文理论观论要》(《三江学院学报》2017 年第2 期)为题介绍王兆胜。

8 月,《中国散文理论话语的自主性问题》在《美文》发表。

9 月,参加中国作协“砥砺五年散文创作研讨会”,并发言。

10 月,《林语堂与中外名人》由辽海出版社出版,刘波以《“复杂人”眼中的“复杂人”——王兆胜先生与其〈林语堂与中外名人〉》(《芒种》2019 年第9 期)为题进行介绍。在《文学评论》创刊60 周年纪念大会上做主旨发言。

2018 年,56 岁

2 月,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4 月,《散文的文化自信与价值重估》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党政干部参考》2018 年第9 期转载。

5 月,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为《中国社会科学》编委。《天道与人道——中国新文学创作与研究反思》一书,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入选2018 年花地文学榜文学批评十本书。陶东风以《反思人道 高屋建瓴——王兆胜〈天道与人道——中国新文学创作与研究反思〉》(《羊城晚报》2019年3 月25 日)为题给予高度评价。

6 月,任《文学评论》编委。《路遥小说的超越性境界与文学史意义》在《文学评论》发表,被《新华文摘》2018 年19 期作為重点文章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18 年第10 期全文转载。

7 月,恩师朱德发教授突然病逝。在哈尔滨大学参加第五届“当代中国文论:反思与重建”高端学术论坛,就文学批评的四个方面局限做了发言。

8 月,《散文写作的难度与境界》在《广州文艺》发表,获中国写作协会成立40 周年40 篇优秀论文奖,入选方长安、萧映、宋时磊编,社科文献出版社2022 年10 月出版的《当代写作学文选》(1980—2020)一书。

9 月,开始在南开大学文学院招收博士研究生。

10 月,参加“海峡两岸(漳州)林语堂文化研讨会暨福建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2018 年年会”,做主题发言。

11 月,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编委,参加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创刊座谈会。在北师大参加“文章的复兴:贾平凹散文创作现象学术研讨会——暨散文集《自在独行》发行百万册庆功会”,做了题为“真诚写余,闲心求道”的发言。

12 月,在沈阳参加“新时代、新经验、新征程”辽宁文学发展论坛暨签约作家培训会。《文化探求与精神超越——张炜小说艾约堡秘史的价值取向》在《中国文学批评》发表。《成熟与收获:二○一八年散文概观》在《东吴学术》发表。

2019 年,57 岁

本年发表24 篇文章,主要是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解放日报》《中华读书报》等探讨散文的文体问题。另外,在《美文》杂志主持一个散文研究栏目,约请南帆、汪文顶、吴周文、陈剑晖、丁晓原、周海波、李宗刚等撰文,对散文创作与理论进行研究。我一人写了七篇文章。

1 月,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参加彭学明《娘》文学现象研讨会。在长江师范学院文学院参加“当代文学研究的资源、路径与方法学术会议暨长篇小说《荆棘与珍珠》研讨会”。《散文的文化自信与价值评估》在《美文》发表。

2 月,《好散文的境界——以2018 年〈人民文学〉为中心》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发表。随笔《捡石之乐:审美意趣的生成》在《学术评论》2019 年第2 期发表,

3 月,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参加“新散文20年”座谈会暨“中国散文与新时代中国精神”研讨会。《在默默中坚定前行——新时期以来中国散文价值评析》在《美文》发表。

4 月,《林语堂对五四新文化的贡献》在《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发表。《呼唤散文研究的春天》在《美文》发表。《发现与剖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散文的“母爱”叙事》在《当代作家评论》发表,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19 年第7期转载,获《当代作家评论》2019 年度奖。《2018年散文年选》一书,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

6 月,《知识的滋养与生命的丰盈——我的学术人生之路》在《名作欣赏》发表,《散文·海外版》2019 年第6 期全文转载。《散文文体的跨界及其限度》在《美文》发表。

8 月,《散文的“命名”及相关问题》在《美文》发表。

9 月,参加《当代作家评论》本年度论文线上颁奖会,主题是“转折的文学:新人·新主题·新历史”。《当代散文研究亟需实现跨越式发展》在《美文》发表。

10 月,被聘为闽江学者讲座教授。《东方论坛》作“本刊学人”介绍。《关于文学研究的创新性问题》在《东方论坛》发表,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研究》2020 年第2 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19 年第4 期全文转载。参加由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陕西省作家协会、人民文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卅年重聚说路遥——纪念路遥诞辰七十周年”座谈会。

11 月,任中国文学批评学会常务理事。参加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会第二屆会员大会暨“中国文学批评70 年”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作家协会参加凌翼长篇文化散文《大湖纹理》《赣鄱书》研讨会。《从季羡林的〈漫谈散文〉看散文》在《美文》发表。

12 月,《散文创新与观念的突破》在《美文》发表。《在跋涉中前行——新中国七十年四川散文的发展变革》在《当代文坛》发表。与陈剑晖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文体与跨文体研究丛书”。

2020 年,58 岁

1 月,《东吴学术》2020 年第1 期发表“东吴学术名家王兆胜”栏目,有赵佃强《王兆胜散文研究的“辩证法”》、毛苹清和贺仲明《“真诚与自由”——评王兆胜的散文研究》。

2 月,《散文文体的张力与魅力》在《东吴学术》发表。

3 月,《学者散文的使命与价值重建》在《中国文学批评》发表,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0 年第3 期全文转载。《散文,写出生活万千气象》在《人民日报》发表。与吴周文、陈剑晖主编“文化自信与散文中国”丛书。

4 月,《散文文体的张力与魅力》一书由广东高教出版社出版。《在积淀中深化创新——2019 年中国散文创作评析》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发表。《散文应在传统中开出现代之花》在《东吴学术》发表,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20年第8 期全文转载。

5 月,《天地之心与散文境界》一书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6 月,《关于中国现当代作家的“散文批评”》在《当代文坛》发表,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研究》2020 年第8 期全文转载。

7 月,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8 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散文的“父爱”叙事》在《江苏社会科学》发表,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20 年第11 期全文转载。

9 月,2020 年9 月9 日,“中国当代散文理论话语建构研究”获2020 年国家重点课题立项。与张江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大型“学术中国文丛”。

10 月,《中国当代散文研究观念的调整与创新》发表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

11 月,在山东师范大学参加“第二届山东当代散文创作学术论坛之散文创作与大学文学教育研讨会暨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散文研究中心成立仪式”。

12 月,《新世纪二十年中国散文创作走向》在《南方文坛》发表,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1 年第4 期全文转载。

2021 年,59 岁

7 月,受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教授。《国体散文与观念变革》在《文艺争鸣》发表,《散文选刊》2021 年第11 期以“个体启蒙与散文价值得失”作为卷首语选载,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21 年度科研成果三等奖,《作家通讯》2021 年第10 期全文转载。

8 月,《中国之文的发现与再造——穆涛散文的价值意义》在《当代作家评论》发表,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1 年第11 期全文转载,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21 年度科研成果三等奖。

10 月,《精神生态与绿色写作——郭文斌散文的价值旨趣》在《扬子江文学评论》发表。《季羡林:散文之树四季常青》在《光明日报》发表。

12 月,《中国生态散文中的石头意象》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发表,《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2 年第1 期重点文章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22 年第4 期全文转载,获“爱圣—华大学报优秀论文奖”。

2022 年,60 歲

1 月,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参加“《中国社会科学》编委会2022 年全体会议”。《把现实注入文字,书写生命的维度》在《解放日报》发表。

2 月,《中国现当代生态散文的物性书写类型》在《求是学刊》发表。《如兰人生——我所认识的孙晓琳教授》在《名作欣赏》发表。

3 月,《生命的醒觉与叩问——杨献平散文的精神向度》在《时代文学》发表。

4 月,《林语堂的少年儿童视域及其价值》在《河南大学学报》发表,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2 年第7 期全文转载。《魄力与魅力——刘琼〈花间词外〉的文化选择与审美旨趣》在《南方文坛》发表。《关于中国生态散文创作与研究的辩证理解》在《东吴学术》发表。

6 月,《文化自信与文学发展》一书,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散文的审美特性与文学性问题》在《天津社会科学》发表。

8 月,《散文的文体价值及其魅力》在《名作欣赏》发表。

2023 年,61 岁

1 月,《百家评论》《写作》《中文学刊》三家刊物分别在第1 期做王兆胜研究专栏。《百家评论》以“文学评论家”为题,发表四篇文章,分别是王兆胜《从余光中的“散文观”看散文》、王光东《当代散文批评理论的建构——谈王兆胜的散文批评理论》、周海波《在精神与文化的追求中漫游——论王兆胜的学术研究与贡献》、李自雄对王兆胜访谈《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李自雄教授与王兆胜老师访谈》。《写作》以“作家研究专辑”发表三篇文章,分别是王兆胜《写作是我最美好的人生方式》、王海龙对王兆胜访谈《散淡之心:散文写作的理论与实践——王兆胜访谈》、李沛霖《王兆胜“写作”的特征与贡献》。《中文学刊》以“当代批评家”为题,发表三篇文章加一篇“王兆胜简介与年谱”,三篇文章分别是王兆胜《关于散文研究的“齐烟九点”》、周循与彭冠龙《于天地之道中明心见性——王兆胜的散文研究述略》、李宗刚对王兆胜的访谈《心怀天地 诗意栖居——与著名学者、作家、编辑家王兆胜的文化对谈》。整体而言,这三组文章是围绕王兆胜的散文理论与创作展开的,是一次有些巧合的聚焦介绍。

2 月,《开弓立马,百步穿杨——吴周文的散文研究》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发表。

3 月,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退休,受聘为南昌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

4 月,《文艺论坛》以“评论百家”为题,发表两篇关于王兆胜的文章,一是王兆胜《文化自信与中国现当代散文价值评估》,二是周循与彭冠龙《逍遥于传统与现代之间——论王兆胜的散文研究》。

6 月,《胸襟与情怀——读王干的散文随笔作品》在《当代文坛》发表。《路遥的文学批评观及其价值》在《文艺争鸣》发表。

8 月,《中国现当代散文概念辨析与话语建构》在《河北学刊》发表,《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3 年第5 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3 年第10 期全文转载,《文学研究文摘》2023 年第4 期重点文章转载。《用心灯照亮生命底色——刘玉栋小说的精神世界》在《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发表。

9 月,在《中国文学批评》编委会继续担任刊物编委。《玉石文化与贾平凹的散文创作》在《江汉论坛》发表。

10 月,《心中的不冻河——读张国龙的儿童小说〈瓦屋山桑〉》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发表。《中国文心的现代重塑——王尧散文随笔的特点及其意义》在《扬子江文学评论》发表。

12 月,《天心为镜,地心成语——马玉琛小说〈羽梵〉的精神意趣》在《小说评论》发表。

编 辑:张玲玲 sdzll0803@163.com

猜你喜欢
林语堂社会科学全文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全文中文摘要
林语堂:幽默艺术与快乐人生
全文中文摘要
探访林语堂故里
青年再造
1940年林语堂短暂的重庆之行
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HIS COUNTRY AND HIS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