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赋美生活 艺术点亮乡村

2024-04-20 04:48张婷婷
中国美术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美术馆文艺美育

张婷婷

一弯梅溪穿村而过,白墙黑瓦,青石铺阶,文化水街贯通全村,这里是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安地镇的岩头村。到了周末及节假日,书画写生展览、音乐驻唱、扎染体验等各个艺术类活动轮番开展,让岩头村从一座平凡村落变作文化艺术的大观园:于廊桥远眺听雨,到灵岩美术馆临摹书法,在希桐馆弹琴赏箫,到婺州染坊染布,到梅溪边手绘一幅幅自然的画卷……

这是浙江省美育(示范)村的一角。在浙江,乡村就像是一座文化的宝库,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意义和乡土情怀。从一湾碧水到人们向往的生活,乡村星火正通过“美育”,在浙江广袤的土地上点亮。

据浙江美术馆党总支书记、副馆长杜群介绍,自2019年6月起,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全省范围内启动浙江省美育村(社区)培育工作,浙江美术馆承担起策划和落实工作。三年来,成功培育了94家首批浙江省美育村(社区)单位;2022年5月,其中的18个美育村(社区)成为首批浙江省美育示范村单位。2023年4月,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启动开展了第二批文艺赋美·浙江省美育(示范)村申报工作,95个村(社区)成为第二批文艺赋美·浙江省美育村(社区)评审合格单位,经过各基层主管部门审核推荐、专家材料审核、会议评审和实地查验程序,最终评选出第二批浙江省美育示范村单位13个。

五年来,各创建单位因地制宜,充分挖掘乡村特色美术资源、推动优质美术资源下沉,实施了“乡村美育员培育计划”“艺术家驻村计划”“流动美术馆”“乡村艺术教室”等一批项目,打通了艺术下沉的最后一公里。在美育村培育过程中,涌现了一个个探索艺术赋能乡村的生动案例,拿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浙江乡村方案”。

峇溪村: 乡贤回归的文化反哺

素有“峇溪深处,诗意栖居”之称的700余年历史乡村——峇溪村位于天台县平桥镇,这里不仅有“飞天水渡”的峇溪渡槽、“千年古桥”美誉的仙人桥,更有百岁艺术家王德惠这个“大IP”。2016年,王德惠捐赠46件作品,建成占地1200平方米的台州市首家乡村美术馆——王德惠书画馆。开馆以来,已经组织了70余场书画展览和大型文化活动,吸引近20万人次省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另一方面狠抓文艺教育培训,探索实施“艺术驻村”新模式,开发“诗意峇溪”美育课程,定期邀请当地小有名气的书画、舞蹈等各类艺术家,通过春泥计划、暑假培训班等活动,定期来到峇溪进行教学,为儿童青少年和文艺爱好者提供学习课堂。

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吸引了当地的年轻人回乡。峇溪村美育指导员王逢祥是一名“80后”,一次旅行中良好的阅读感受,让他萌生了在家乡为村民打造一个公益书屋的想法。之后,他放弃了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农村老家,创办了一家公益书屋——逢祥书屋。“以我现在的能力,做不出最好的农家书屋,但我想打造一个有人文情怀的农家书屋。”他说。王逢祥自筹资金改造自家祖宅,装饰了老连环画墙和书法纸灯的书屋古色古香,现已收藏各类连环画书籍近万册,免费向公众开放;同时书屋不断探索阅读推广模式,在村庄内摆放了“漂流书箱”,让村民可以随时随地借阅图书,大大提高了村民的阅读兴趣。

与此同时,峇溪村致力盘活村内闲置资源,通过老旧房拆建、老祠堂修复、老四合院修缮、村路改造、美丽庭院建设、墙绘油画等多项“微”工程,经浙江省美育村培育专家的指导,全面提升村庄风貌。“县镇村上下联动,活动相互联合,我们特别注重各乡村美育的自身造血功能。”平桥镇镇长余凌峰说。

家有“美育”梧桐树,吸引了“文旅”金凤凰。随着美誉度和知名度的提高,更多的乡贤回乡投资,做深文体旅融合文章,打造峇溪谷景区。通过“乡贤投资+村集体参股+农民持股”的经营模式,让村民们精神富裕的同时荷包也鼓起来。

岩头村:传统非遗遇到文艺创客

婺州染坊内,传统扎染技艺下的蓝印花布被制成的布艺玩偶娇俏可爱,店内所陈列的大到服饰、茶席等,小到香囊、手帕都弥漫着特有的“板蓝根味道”,旁边则是可以沉浸式体验非遗课程的染坊。“如今我们从板蓝根、艾蒿、橘皮等天然植物中提取染料,经过不同温度、方式获取草木花叶的清香与色泽,绣上纹样,制成一件完整的织物。”婺州染坊传统扎染及布艺第四代非遗传承人温国香在现场娓娓道来。

走进“诗画小镇”岩头村,能感受到传统“婺”文化在非遗、文创的加持下所焕发的勃勃生机。2018年,岩头村以老房子为基础,打造“诗画岩头”文创产业园。在村两委帮助下,相关民居腾空出租,将其改造成文创空间,岩头村也成为文艺创客们放飞梦想的地方,吸引了婺州染坊、希桐琴箫馆等一大批“非遗”项目入驻。原先缺少人气的村子也摇身一变,成为如今受人热捧的研学、团建阵地。仅2022年,岩头村就吸引了近80万游客。

文艺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岩头村扎实推进美育村培育文艺创客,成立全省首家“文艺创客联合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从最初的2018年,金华禾居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入驻岩头村,到现在已发展10余家会员单位入驻岩头。禾居文创产业园还开辟线上直播平台,通过宣传、销售文艺创客个人品牌及文创产品。

“诗画岩头”文创产业园负责人周文跃介绍,公司通过运作传统国学礼仪和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推广项目,游客可“点单式”体验古法造纸、做桂花糕、活字印刷等项目。同时,“婺州非遗扎染”“古法音乐雅集”“十岁成长礼”“婺曲小戏”等也已成为岩头村亮眼的文旅活动品牌。“非遗视觉与村民创富、传统文化与时尚消费共融共赢”的“岩头模式”,让村民们也搭上了“致富快班车”,办起了农家乐、民宿等一大批配套产业,探索出了一条文旅融合的“共富路”。

“2017年这里还是贫困村,如今我们村集体年收入426万元,周末人流如织,农家乐吃饭都订不到座位。更有不少年轻人选择回到故乡,以众筹等新型模式,开发个性化民宿,盘活村集体经济”,岩头村村委书记陈秋平说道。经过多年的运营孵化,巖头村不仅已经成功拥有了“自然流量”,同时也让文艺项目在岩头村“开花结果”。

官桥村:深挖地缘优势下的影视文旅

东阳市横店镇官桥村现存明清古建50余幢,更有一条长400米的老街横贯东西,浓厚的历史文化和保存较好的明清、民国古建筑,吸引了作家、艺术家施晗在官桥村开办乡村美术馆——晗美术馆。走访期间,正在展出包括来自专业美术机构艺术家的学术性展览。通过晗美术馆这个载体,可以邀请全国各地优秀的艺术家和文化名流来到官桥建立工作室,组织各种展览、雅集,可以开展研学、对话、直播等活动。在这个老街上的新展示空间中,学生们可以进行美术写生,书画爱好者可以参与沙龙活动,更可以欣赏馆藏书法、绘画作品……

这里还有一个天然优势——距离著名的横店影视城只有几步之遥。围绕“影视+旅游”的发展模式,官桥村充分利用紧靠圆明新园景区和古建筑遗村的自然资源和历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影视旅游。

官桥小竹林曾经是官桥村集体养猪养鸡的场所,近20年中一直处于荒废闲置状态,是被村庄“遗忘”的角落。2022年10月,总面积近30亩的官桥小竹林外景基地正式启用,凭借目前横店镇范围内面积最大、竹形最好的竹林资源,以及客栈、官道、广场等多个良好拍摄场景,已吸引了90多个剧组前来取景拍摄,今年10月更是首次引入明星见面会落地小竹林,单日客流就达到上千人。

通过这“一板斧”,就已为村集体创收近30万元。“每天接待四五趟旅游大巴——都是横店的‘游客外溢”“村里民宿37家,节假日经常爆满”……已是官桥村的新常态。同时也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2023年9月就有剧服道具公司落户官桥,不少影视明星也想落户官桥老街,官桥得天独厚的自然文化资源和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是他们最好的拍摄场地。村民也能通过学习,掌握短视频拍摄的技巧,为家乡宣传贡献一份力量。

官桥村坚持用艺术和影视点亮乡村,赋能美丽乡村建设,力争成为浙江省知名的影视文化古村落、独具特色的未来乡村——文旅融合的美育乡村,能够让老百姓内心充实起来,腰包自然也会鼓起来。

美育村建设的宗旨是什么?就是让乡村变成一幅形神兼备、内外兼修、和谐共生的美好畫卷。“我们培育美育村,就是希望让所有人都拥有同等的享受美的权利,这是社会资源均等化的表现,也是社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杜群说。

在浙江省美育村受聘专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毛建波看来,浙江的自然环境、文化底蕴、经济基础、老百姓的文化自觉和对美好生活的高需求使得浙江在乡村地区开展乡村振兴并形成了一批示范性案例的基础。“文艺赋美”的美育村,要的是一种融入、一种赋能、一种提升。“乡村问题到最后其实是人的问题。”毛建波认为,美育赋能的最终落脚点都是人,是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艺术融入乡村的过程中,要十分注重村民主体的参与,实现本地文化艺术复兴与乡村文明素养提升双赢。同时,乡村美育工作面临人才匮乏问题,要改变当前向乡村送艺术的“输血”模式,转型升级为让乡村自主“造血”,关键是要提升乡镇干部的美育素养,可借助美术馆、高校等社会力量举办培训班、美育村经验交流会等方式,提升审美能力,防止美育村建设“千村一面”。

杜群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美术馆、各地文化和旅游局、基层美术馆、乡镇领头人、乡贤等上下联动,项目才能持续发展”,她表示,各级政府要重视,乡村美育才会发展;村庄富有故事,才能让人驻留,同时乡村美育的成果也能反哺都市人,给人以美的熏陶。

猜你喜欢
美术馆文艺美育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1942,文艺之春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去美术馆游荡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术馆
□文艺范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