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土为学院 以美心唤人心

2024-04-20 02:59金一斌
中国美术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乡土美育特色

金一斌

教育部决定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行动,也是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有效举措。

建校95年以来,中国美术学院始终坚守蔡元培先生“以美育代宗教,以美心唤人心”的初心使命,依托一流學科特色和一流人才储备,融艺术课程与社会工程于一体,构筑“以艺术点亮乡村、以美育润泽乡土”的美育高地,打造“以乡村美育为切入点、体现国美特色的社会大美育体系”,为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增益,为新时代乡村美育事业发展提供独特经验。

●探索乡村美育帮扶新途径

将乡土大地作为美育人才培养和自我实现的核心现场,连续20年实施“千村千生”基层服务计划,“乡村艺课”云上美育覆盖全国800余个乡村学校,惠及100多万乡村儿童,获评“2023年度中国乡村美育十佳案例”。与杭州市西湖区共同启动“艺术村长”项目,首批六位优秀艺术家入驻六个村社,领办特色艺术乡建任务书,围绕蓝图规划、项目指导、产业带富、乡土创作等七个方面,推动文化、文创、文旅产业出新出众、出圈出彩。面向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构建“以美扶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帮扶模式,建立符合地方文化特点及民族特点的美育工作新方法,对口支援四川小凉山等两项获评教育部“精准扶贫典型项目”。

●布局乡村美育行动网络

担当教育部“长江教育创新带”社会美育创新合作体牵头单位的重要职责,积极打造辐射全国、链接乡土的社会美育大体系。主动对接服务国家战略,依托美丽中国研究院、社会美育学院、乡土学院等载体,织密乡村美育服务网络,塑造乡村民众审美情趣,推动乡村社会创新发展,让社会美育成为真正的“有为之学”。创新打造美育项目“国美夜校”,秉持助益“青少年艺术修养,中年艺术滋养,老年艺术康养”理念,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开辟美育新天地,实现终身教育供需两端的“双向奔赴”,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提供有益助力。

●塑新“和美乡村”第一现场

深度参与完成城市美学、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提升项目500余项,建成多个全国美丽乡村建设样板,形成文化地标,获省级以上各类采风创作和城乡规划设计类奖项400余项。打造乡村书屋、美术馆、村史馆、文化礼堂等在地文化空间,赓续乡村文脉,提升乡村文化品位,主持改造的富文乡中心小学被《人民日报》誉为“最美乡村小学”。学校团队深度参与的九个和美海岛均入选自然资源部国家级和美海岛示范创建名单(全国共33个),描绘海岛乡村共富图景。

如何深入有效实施乡村美育,是一个摆在艺术工作者面前的时代课题。面对师资不足、年龄断层、课程设置单一等问题,要提升美育在乡村教育中的地位,让美育的功能性得以深层次展现,在城乡大地真正构建起贯通全链条、全覆盖的美育体系,我们任重而道远。要实现美育资源的下沉,让艺术从殿堂课堂走向乡土田间,在广袤大地遍地开花,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美育体系,是乡村美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艺术院校应该主动担当的时代使命。

未来,中国美术学院将持续思考如何在回应艺术教育的时代性、体现艺术教育的人民性、彰显艺术教育的中国性上探索特色发展之路,解答“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深刻命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以乡土为学院”的艺术主张和教育方法,依托学科专业优势,发挥艺术排头兵和生力军作用,广泛发动优秀师生将艺术课堂搬进乡村弄堂,将美学项目落在田间地头,有效实现学校美育人才培养与乡村美育实施的双向互补,激发在地教师的自新力量,盘活当地文化资源,以高校艺术资源赋能社会美育,探索构建可复制推广的大美育体系“国美模式”。■

(作者系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猜你喜欢
乡土美育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中医的特色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完美的特色党建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芬芳乡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