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翰
《丹东日报》“新春走基层”栏目版面之一。
《丹东日报》“新春走基层”摄影专版版面。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每年开展的“新春走基层”活动作为全国新闻媒体界的一项重要传统,在新时代背景下,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新闻实践活动,更是新闻工作者深入了解民情、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还是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辽宁《丹东日报》新闻编采人员在“新春走基层”活动中的创新性实践结果表明,将采访重点和报道密度与群众阶段性关注点相结合,不仅提升了新闻传播的效果,同时对增进媒体与受众的联系、提升新闻服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2024年,丹东日报社新闻编采人员在“新春走基层”活动中展现出新的风貌,其报道实践对于理解新闻媒体的角色和功能,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新春走基层”活动是新闻媒体的传统报道活动,若按以往的风格进行报道难免会出现采访内容雷同、报道形式机械、缺乏节奏感等不足,给读者一种“走过场”的感觉。为此,2024年新春伊始,丹东日报相关领导即提出打造“新春走基层”融媒精品栏目的工作目标。随后,相关编采人员组成报道小组,精心策划“新春走基层”活动,最后决定以把握群众春节前后所关注的热点,以点连线,以线画面,规划采访内容并有节奏地进行全媒体报道。2024年丹东日报社“新春走基层”活动累计发布60余篇稿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全面反映了丹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深入宣传了保障和改善民生新成效,在展现出节庆文化活动新风尚的同时,也深入宣传了基层党风政风建设新气象。在此,笔者将相关经验与业内分享,以期共同探索如何进一步做好“新春走基层”报道工作。
密切关注春节期间的热点话题,提前策划好报道的主题、内容和形式,明确报道的重点和亮点,确保报道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化。丹东日报在2024年1月25日开展“新春走基层”报道后,首先刊发的是《2024年春运拉开帷幕 运力有保障 服务更贴心》,因为年终岁尾读者最关注的是春运,翔实报道公路铁路及机场的春运准备情况,及时传递信息,可以满足更多群众的需求。随后,根据提前策划好的主题,先后刊发了节日市场、工农业生产、道路养护、节日在岗、平安建设、送温暖等一系列稿件,这些有温度的“新春走基层”稿件不仅关注传统文化和节日氛围,还深入挖掘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故事。
关注“新春走基层”报道热点,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突出重点,在报道过程中,要抓住春节期间的重点活动和特色,如农村大集、秧歌表演、民间技艺等,展现基层群众的独特风俗和传统文化。二是关注民生,关注基层群众的生活状况,报道他们在春节期间的生活变化,如农民工返乡、留守儿童、老人照顾等,反映社会现象和问题。三是人物故事,挖掘基层群众中的感人故事,如坚守岗位的工作者、乐于助人的志愿者等,讲述他们的春节故事,传递正能量。四是互动参与,鼓励记者参与到基层群众的春节活动中,与他们共同体验传统习俗,增强报道的真实感和亲切感。五是创新形式,运用多种报道形式,如文字、图片、视频、直播等,丰富报道手段,提高报道质量。六是总结回顾,在春节后,对报道进行总结和回顾,分析报道效果,为今后的宣传工作积累经验。
“新春走基层”报道的时效性是指在春节期间,记者深入基层采访报道时,能够迅速、及时地传递基层群众的春节生活和传统文化的信息,这种时效性对于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和增强新闻的影响力至关重要。“新春走基层”报道的时效性是其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之一。2月9日,农历除夕,丹东日报记者深入基层采写了自水来公司客服中心接线员、在夜色中运送乘客的公交车驾驶员以及在街头巡逻守护平安的公安民警等节日在岗人员。其中,市区1200名环卫工人连夜清扫鞭炮纸屑、快递员让春节快递“不打烊”、外卖小哥奔波大街小巷为千家万户送去节日美味等稿件令人感动。大年初一零时19分出生的第一个“龙宝宝”,在见证一个家庭收获新生喜悦的同时,也反映出全市近千名医务工作者坚守在一线岗位,为百姓生命健康守岁。这些极具时效性的“新春走基层”报道,第一时间即在丹东日报社融媒体平台“丹东发布”同步推出图文、视频。采写这些卡时间节点的稿件,需要新闻编采人员在快速采编、灵活调整和创新形式等方面下功夫,“冒热气”的“新春走基层”稿件可以提高报道的质量和水平,传递正能量,展现新时代基层群众的精神风貌。
为了提高“新春走基层”报道的时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提前规划:在春节前,记者应提前了解基层的春节活动安排,制定详细的采访计划,确保能够及时获取第一手资料;二是快速反应: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需要快速反应,及时发现并捕捉新闻事件,尽快完成采写和编辑工作,确保新闻的新鲜度;三是技术支持:利用现代通讯和网络技术,实现快速传输和发布。例如,使用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可以实时传递现场情况,提高报道的时效性;四是持续更新:对于持续发展的事件或活动,应提供连续更新的报道,以便受众能够及时了解最新进展。
新闻报道的节奏把握是指在撰写和发布新闻时,合理控制信息的流动速度和强度,以及内容展开的快慢和深浅。这种节奏的把握对于确保新闻的吸引力和传播效果至关重要。“新春走基层”报道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报道的重点和节奏。节奏把握是指在春节期间,记者深入基层采访报道时,如何合理安排时间、选择报道内容,编辑如何充分运用版面语言、选择合适的方式发布,以充分展现基层群众的春节生活和传统文化。
“丹东发布”微信公众号“新春走基层”专题。
丹东日报在2024 年“新春走基层”专题报道上,通过把控报道节奏实现了传播力提升。“新春走基层”专题报道先从群众关注的热点开始,突出新闻的服务性,随后逐步烘托节日氛围,在跨年前后形成报道高潮,春节后则突出企业复工复产和窗口单位收心服务,最后在正月十五闹元宵的喜庆氛围中结尾。在报道手段上,有2版的连续头题,有3版的组稿报道。节日的欢乐场景由摄影专版展现。春节纸媒休刊期间,则利用新媒体公众号多维度保持“新春走基层”专栏的热度。
以下是关于“新春走基层”专题报道节奏把握的几点建议。首先要注意快慢结合,报道应该追求动感,通常以快节奏为主,迅速向受众传达事实的来龙去脉。在必要的情况下,适当减速,形成富有章法的节奏变化,使受众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最新动态。其次要把握适度原则,报道要把握好“度”,这包括合理控制报道的数量,平衡不同题材的报道量分配,对群众关注的热点优先报道,在春节前后全方位集中报道。第三要用好视觉辅助,在文字报道之外,适当使用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元素,可以帮助受众更快地理解信息,同时也是调节报道节奏的有效手段。最后要注重互动性,随着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的发展,新闻报道可以更加互动化,通过评论、问答等形式与受众互动,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受众的参与感,还可以根据反馈调整报道的节奏和内容。
2024年,丹东日报在“新春走基层”专题报道上,提前策划、推陈出新、关注热点、增强时效,尤其是通过把控报道节奏实现了传播力提升。在“新春走基层”活动中,编辑记者通过连续推出一线报道,用心讲述各行各业感人故事,在反映人民群众欢乐祥和过春节的同时,深入报道了丹东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成果,深入宣传了保障和改善民生新成效。“新春走基层”活动,既是对一家媒体专题报道能力的检验,也是新闻工作者提升采编能力的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