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代同频共振 与民心共情共鸣
——以信阳日报为例

2024-04-19 13:08向炜
中国地市报人 2024年3期
关键词:信阳新春日报

向炜

“新春走基层”活动是春节期间全国新闻媒体的统一规定动作。河南信阳日报在2024年“新春走基层”活动中,形式上,策划前置,做细选题;内容上,身入心入,做优采访;报道上,捕捉热点,融媒传播。一篇篇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报道,呈现出大别山革命老区人民群众欢乐祥和迎新春的喜人景象,彰显了媒体专业素养和责任感。

一、策划前置,做细选题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早在正式发布“新春走基层”活动通知的前一周,信阳日报编委会就着手专题研讨“新春走基层”宣传方案,确立了“基调要喜,色调要暖,声调要大”的总基调。

前置性报道策划在媒体主题宣传报道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编委会经过充分讨论后,决定由新闻策划指挥调度中心统筹,以三个层面展开新春走基层活动的前置性报道策划与选题细化。

在第一个层面上,报社领导带队奔赴信阳市的11个县区,深入基层采访,这一环节更多地赋予各个采访小组的记者主动权。编委会对每个小组的采访记者和编辑进一步明确分工,要求记者在具体选题上聚焦凡人小事,挖掘温暖故事,捕捉温馨细节,以真实情境深入报道暖人心的新闻。同时,鼓励运用现场同期声,使报道更具感染力。编辑们也被要求增加互动新闻的编发,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在新媒体平台方面,各种设计都要体现喜庆和温暖,同时融入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配乐方面也要精心选择,突出中国传统元素,如戏曲、民谣、流行音乐等。

在第二个层面上,信阳日报始终秉持“停报(报纸)不停报(新媒体报道)”的原则,在春节期间持续发布各类报道,着重进行策划引领与细化策划方案。为避免选题重复,围绕“春节,不回家的人”“春节,不熄灭的灯”“春节,不关闭的门”等11个选题展开工作,确保每个选题都有明确的策划负责人,责任到每个选题的策划负责人后,要求进一步细化方案,采取1+1组团形式,保证报道的广度和深度。

在第三个层面上,总编辑杨国刚提出以“新春走基层”活动为契机,以“家有喜事我分享”为主题,组织开展春节假期视频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家有喜事”既可指国事,也可指家事。可以是原汁原味记录美好生活的随手拍,也可以是精选角度的主题片。这一活动旨在鼓励年轻同志积极参与,以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为主要内容,报社规定45岁以下的同志必须参加,明确视频作品的拍摄提交时间和提交平台,优秀作品将在信阳日报视频号、客户端、抖音号等平台发布。

这三个层面的策划前置,创新丰富了媒体报道的形式与内容,为读者呈现了更加多元化的视听体验。

二、身入心入,做优采访

“新春走基层”活动的核心在于“走”。信阳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王军和报社班子成员分别带队,深入各自联系的县区基层,走访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工厂车间,与百姓交流上年收获、谈论一年的奋斗经历,畅谈对新年的期许与展望。

大年初二,记者跟随信阳车站的客运值班员老高,体验了客运人员全年无休的辛苦工作。这是老高在部队服役14年转业后的第28个春运,也是他最后一次春运(已临近退休了)。记者抓取了其中几个看似普通的细节,定格了还有3个月就要退休的老高“既然干一行就要干好”的朴实形象,《老高的28个春运》这篇报道深深打动了众多读者。

“身”入基层的同时,也要“心”入其中。深入现场不仅要求记者在作风上的真实,还要求在文风上更加生动、表达上更加创新。这体现在“说人话”,不自高自大;同时也要求在表达上有新的尝试,以创作出更具温度的作品。

在正月初八,记者时秀敏走进淮滨县老人马付有的家中,与老人拉家常。《我有2万多名“老宝贝”》这篇报道采用了被采访者马付有自述的形式,讲述了他十年来在淮滨县发展渔网编织业所带来的影响,让全县14个乡镇、35个村的2万多名中老年闲散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故事。“这个村即便没我的厂,但也一定有人在织我的网。”这个故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让记者李浩深受感动,于是她连夜写下了《一张渔网,两万多人的“夕阳红”》的短评,描述了马付有未来规划中的景象,以及背后互相成就的故事:一张小小的“网”,在淮滨的“河”水中不断变强长大,在政策支持、交通优势、人情滋养的多重优势下,马付有未来的规划中,两万多人的“夕阳红”将扩充成六万人的“银发生辉”,成就淮滨县的富民产业。这是马付有的“社交圈”,也是“老宝贝”们的“夕阳红”。这背后的互相成就,是对口招商,更是好的营商环境。

《信阳日报》“新春走基层”版面

“新春走基层”信阳日报新媒体截图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新春走基层”的意义在于“新”。在这个传统节日,家人团聚,灯火可亲,年夜饭热辣滚烫,美食令人回味无穷。报道《一位主厨的年夜饭菜单》源于记者在基层的发现。在一次闲谈中,记者得知信阳菜主厨刘涛及其团队为满足300余人的年夜饭需求而忙碌准备。记者在大年三十全程记录了32岁厨师长刘涛精心准备第15次除夕年夜饭的过程,以小见大,展现了大别山革命老区信阳的发展图景。

此外,《一“糯”千金 幸福千万家》《清淮移民新村的“村晚”》等一系列报道既有对民生大项目的聚焦,也有对乡村振兴新动能的素描,一个个故事,记录了老区不断发展的印记,汇聚成老区不断跨越的脚步。

三、捕捉热点,融媒传播

在2024年的“新春走基层”活动中,信阳日报社的青年记者积极参与,采用多种形式,打造丰富的报道内容。他们不仅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还通过视频、海报、H5、长图、微博、图文等多方式多频次进行报道,以融媒传播的方式呈现活动内容。

一篇《信阳来了位清华牛博士!》的报道聚焦清华大学高才生殷秦回到家乡投身乡村振兴,利用技术和产业大数据,通过智能化养牛,打造了一个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带领周边的300多村民共同致富的故事。这篇报道在“信阳日报”微信公众号上阅读量超过5万次,并引发了#信阳来了位清华牛博士#话题,迅速登上了信阳同城热搜榜首,并受到全国网民的广泛关注和点赞,总阅读量超过100万次。

另一篇报道讲述了2月7日平桥小区发生的一起暖心事件:两名儿童不慎落入冰冷的人工湖中,被小区保安王乐勇敢施救。这一事件在抖音上传开后引发关注,信阳日报视频部迅速采集并编辑了相关素材,重点展示了王乐破冰救人的情景,以及他面对孩子家人感谢时的高尚情操。在信阳日报视频号推出《王乐,真英雄!》,浏览量近万次。

在春节假期的8天时间里,围绕着“家有喜事我分享”的主题,信阳日报的青年记者编辑们心心向“融”,先后提交了83 篇短视频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多彩,既有晒带外地媳妇第一次在信阳过年,也有晒一家四世同堂74人庆新春,还有晒信阳三岁福娃走入热闹非凡的潮州古城……展现了各种不同的场景和故事,充分展示了报社青年新闻工作者在融媒体方面的训练成果。总编辑点评每件作品,大家在彼此的学习和对照中不断进步,信阳日报的短视频报道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

除了刊登本报记者的报道之外,编辑们还广泛利用市域内外新媒体的优质稿件进行后续跟踪报道。在春节前夕的暴雪期间,信阳日报视频部关注风雪中的暖心事件,并与通讯员保持沟通,争取第一手视频素材。例如,2月5日,新县的一位留守老人在家中突然晕倒,救护车因冰雪影响道路通行无法到达,村民和医生等5人在暴雪中抬着老人走了近3公里才送上救护车。该事件被快速剪辑后发布在信阳日报视频号上,迅速传播,阅读量超过54万次,点赞量达到1753次,让更多人了解了信阳暴雪中的温暖一幕。

2月4日,河南高速上村民免费送泡面的视频火爆全网后,信阳日报社立即组织人员联系采访到爱心村民信阳市光山县的谈先亮、易明艳夫妇,信阳日报融媒体平台推出《在高速上免费送泡面的信阳光山夫妇找到了!》,同时在新浪微博上发起#高速送泡面的信阳村民说到河南不能挨饿#话题,迅速冲上微博同城热搜,截至2月18日,话题阅读量超过80万,得到全国网友的关注点赞。

截至2月18日,信阳日报及其旗下各个新媒体平台共发布了158篇关于“新春走基层”主题的融媒体产品,点击量约为300万次。这些作品以多样的形式、不同的视角和丰富的内容捕捉了信阳城乡新春的欢乐、期盼、坚守和奉献,记录新时代信阳这座城市的芳华绽放和梦想生长,在浓浓的年味里,青春信阳的节奏感扑面而来,美好生活的幸福感热气腾腾。通过这些报道,展现全市913万老区人民开新局、谋新篇、迎新春的热情和幸福生活的场景,在带给读者、观众感动的同时,也能给大家带来新年前行的力量,实现了共情共鸣、暖人暖心的传播效果。

猜你喜欢
信阳新春日报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战“疫”大考中的信阳答卷
独占新春第一芳
绣绣信阳八大景
绣绣信阳八大景
新春路上不轻松
灵感日报
信阳茶魂
灵感日报
对《朝鲜日报》涉藏报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