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神经后支阻滞在腰腿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4-04-19 09:02司亚洲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西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扬州2256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4年8期
关键词:腰腿痛功能障碍组间

司亚洲(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西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 扬州 225600)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竞争压力、工作压力逐渐增加,导致更多的人群发生劳损性、退化性疾病,腰腿痛为其中之一。既往该病的主要发病群体为老年人,但根据近年来临床数据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出现腰腿痛[1]。经调查分析发现,导致腰腿痛的病因有多种,包括肌腱症损伤、局部筋膜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等。临床观察可知,发生腰腿痛患者的主要疾病症状是腿痛、腰痛等,发生该病的患者多存在长时间体力劳动、长时间久坐等情况。美洛昔康属于抗炎药物之一,常用于慢性骨关节炎疾病治疗、术后疼痛缓解中,消炎止痛效果显著,具有适用性广的特点,运用该药为腰腿痛患者实施治疗时,可以缓解疼痛病情,且抗炎效果良好,然而,药物服用过程中极易产生肝损伤、肾损伤、胃肠出血等不良情况[2-3]。西替利嗪属于抗过敏药物,是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的常用药,分析该药在临床上的使用数据可知,此药药效可以缓解炎症反应,且用药安全性很高[4-5]。美洛昔康与西替利嗪联合治疗腰腿痛患者时,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减少,但效果并不理想,这与该联合方案在修复腰神经后支损伤方面的作用不佳有关。神经阻滞属于常规医疗方案,以往常用于手术中,能够阻断神经,确保患者无法感受到疼痛,近些年来,神经阻滞被用于腰椎病变、骨关节炎等疾病治疗,缓解疼痛疗效显著[6]。鉴于此,本院在2022年5月-2023年5月间抽选50例腰腿痛患者展开研究讨论,分析腰神经后支阻滞疗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意义,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22年5月-2023年5月,研究对象为50例在我院治疗的腰腿痛患者,将其以抽签方法分组,分成对比组25例和试验组25例。对比组中,病程范围12天-5年,均值(3.08±0.79)年;年龄范围38-69岁,均值(45.26±2.75)岁;体质量范围50-78kg,均值(67.28±1.39)kg;体质指数范围19.3-28.6kg/m2,均值(24.28±0.76)kg/m2;其中,15例患者为男性、10例患者为女性。试验组中,病程范围15天-5年,均值(3.17±0.94)年;年龄范围37-70岁,均值(45.38±2.66)岁;体质量范围49-80kg,均值(67.18±1.85)kg;体质指数范围19-29kg/m2,均值(24.31±0.83)kg/m2;其中,16例患者为男性、9例患者为女性。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通过了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检查,确认患者病情符合腰腿痛诊断标准[7];②主要疾病症状是腿痛、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疼痛位置肌肉紧张,触之有结节样或者条索状包块,明显压痛;③神志清醒、认知正常;④了解研究详情后自愿签订协议书;⑤可以与医务人员展开正常交流;⑥积极配合研究。

排除标准:①心脑血管病;②恶性肿瘤、血液病、免疫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全身严重感染性疾病、皮肤疾病;③肾、肝、肺功能异常;④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结核;⑤研究期间退出,不接受随访。

1.2方法 对比组:指导患者口服美洛昔康,每次7.5mg,每天一次;同时指导患者口服盐酸西替利嗪胶囊,每天晚间服用一次,10mg/次。治疗时间为3周。

试验组:口服美洛昔康、盐酸西替利嗪胶囊的同时,再行腰神经后支阻滞疗法,具体操作方法为:患者保持俯卧体位,取软枕垫于腹部,伸直脊柱,放松肌肉,以主诉疼痛位置为依据,按压棘突旁小关节突的外侧边缘,对压痛点进行探寻并定位神经损伤部位,进针位置是棘突上缘水平线垂直后正中线的2.5cm处,通过甲紫对靶点进行标识,此外,也可通过超声引导下对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取0.5%浓度利多卡因对标记位置进行局部麻醉,穿刺针型号为22号,进针方向为垂直,至皮下组织3.5-5cm时可触及横突根部的后方,于横突骨面的上侧边缘进行操作,确保针尖滑过3mm横突根部,疼痛部位有放射性疼痛或异样感受时为最适宜力度;向腰神经后支走行处注入由曲氨奈德10mg、1%浓度利多卡因0.5ml、生理盐水1.5ml组成的3ml药液。神经阻滞治疗一周一次,总计治疗3次。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腰腿疼痛程度:以视觉模拟疼痛测评表VA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VAS表满分10分,包括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对应评分范围依次是0分、1-3分、4-6分、7-10分,分值越高则疼痛程度越明显;评估时间段是治疗前、治疗1周、2周、3周后。②比较两组患者的功能障碍改善效果:以功能障碍测评表ODI进行评价,ODI表满分50分,评估项目包括疼痛程度、提重物能力、生活能力、睡眠质量、站立、坐、行走、旅行、社会活动、性生活等,各项目评分最低0分,最高5分,得分越高则功能障碍越严重。③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无全身无力、下肢麻木、腰腿肿胀疼痛症状,直腿抬高角度超过70°为康复;全身无力、下肢麻木、腰腿肿胀疼痛显著缓解,基本恢复正常日常活动能力,工作之后伴轻微腰腿疼痛,给予一定时间休息后,疼痛减轻为好转;全身无力、下肢麻木、腰腿肿胀疼痛症状无明显变化或者显著加剧,无法进行日常活动为无效;总疗效=康复疗效+好转疗效。④比较两组腰椎功能恢复效果:以腰椎功能评估表JOA进行评价,JOA表满分29分,包括优秀、良好、中度、较差,对应分值分别是25-29分、16-24分、10-15分、0-9分,腰椎功能恢复明显时,JOA表的总评分高;评估时间段即入院时、出院时、随访1个月、随访3个月。⑤比较两组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效果:以运动功能障碍表FUGL-MEYER中的下肢运动能力量表进行评价,总分34分,分值高表示运动能力恢复理想;评估时间段即入院时、出院时、随访1个月、随访3个月。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资料的统计与整理软件是SPSS23.0,与正态分布相符的计量资料表述与验证法分别是(±s)和t值;计数资料表述与验证法是[n(%)]和χ2值;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组间腰腿疼痛程度比较 治疗之前,对比组和试验组的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之后,两组疼痛评分呈下降趋势,对比组治疗1周、2周、3周时的疼痛评分高于试验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1。

表1 组间腰腿疼痛程度比较(±s,分)

表1 组间腰腿疼痛程度比较(±s,分)

?

2.2组间功能障碍改善比较 治疗之前,对比组和试验组的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之后,两组功能障碍评分降低,对比组治疗1周、2周、3周时的功能障碍评分高于试验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2。

表2 组间功能障碍改善比较(±s,分)

表2 组间功能障碍改善比较(±s,分)

?

2.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 经统计可知,对比组总疗效明显低于试验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3。

表3 组间临床疗效比较[n(%)]

2.4组间腰椎功能改善比较 对比组及试验组入院时的腰椎功能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出院时,两组腰椎功能评分明显提升,开展1个月、3个月随访时,分值均持续升高,对比组出院时、随访1个月时、随访3个月时的腰椎功能评分低于试验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4。

表4 组间腰椎功能改善比较(±s,分)

表4 组间腰椎功能改善比较(±s,分)

?

2.5组间下肢运动能力比较 对比组与试验组入院时的下肢运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出院时,两组下肢运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入院时,进行1个月、3个月随访时,运动能力评分持续上升,对比组出院时、随访1个月时、随访3个月时的运动能力评分低于试验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5。

表5 组间下肢运动能力比较(±s,分)

表5 组间下肢运动能力比较(±s,分)

?

3 讨论

腰腿痛疾病的发病原因包括体位不良、退行性病变、劳损、扭伤、外伤等,此外,还与患者的职业、年龄存在密切关联;该病对患者的腰椎功能、下肢运动能力均有损害,继而降低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8]。及时展开高效疗法,可以缓解病情,改善预后。

口服美洛昔康药物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减轻,与西替利嗪联合用药后,美洛昔康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但是该联合用药方案无法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9-10]。临床观察可知,机体腰神经后支伴受损、刺激、粘连、卡压等情况时,以腰腿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11]。腰神经后支包括后外侧支、后内侧支两种,椎间关节下的椎间关节连线内结构、骶骨背面结构、内上部结构、椎关节下外部结构的支配由后内侧支进行;椎间关节外相关组织结构的支配由后外侧支进行[12]。运用腰神经后支阻滞疗法后,能够使疼痛症状减轻,在缓解肌肉痉挛及紧张、促进血管扩张方面有效果,除此之外,还能够对局部缺氧、缺血情况,无菌性炎症(包括髓核过敏)及代谢情况进行改善,继而发挥止痛效果[13]。本次研究中,试验组采取美洛昔康、西替利嗪疗法时,再行腰神经后支阻滞治疗,结果发现患者的疼痛程度、功能障碍程度减轻,总疗效、腰椎功能及下肢运动能力均提升,与对比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提示腰神经后支阻滞在临床常规治疗腰腿痛患者中有可行性,且临床意义重大。分析原因为:腰神经后侧支的横突根部易受损,实施过程中,围绕疼痛位置选择进针点,注入镇痛消炎、麻醉类药物后,能够对损伤的神经根进行作用,可以取得消炎疗效,同时传导痛觉反应阻断,是可以促使损伤处尽快康复,功能障碍改善的治疗方案[14-15]。

综上所述,以腰神经后支阻滞手段辅助临床治疗腰腿痛疾病时,患者的病情快速缓解,利于改善功能障碍,促使患者的腰椎功能、下肢运动能力好转,具有良好的临床实践意义。

猜你喜欢
腰腿痛功能障碍组间
针刺结合艾灸仪治疗寒湿腰腿痛的临床观察
医针灸综合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效果
中药透皮技术治疗颈肩腰腿痛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颈肩腰腿痛独特蜂疗 创造外敷治愈前列腺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高血压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