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娇,李辉,刘双浩
2020年全球肺癌患者新增220万例,占新发恶性肿瘤的11.4%,死亡人数达180万例,居于恶性肿瘤首位[1]。其中癌性疼痛是肺癌患者主要症状之一,中重度癌性疼痛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癌性疼痛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且最难控制的症状,是肿瘤本身或肿瘤侵犯其他器官、组织及其治疗过程中所引起的疼痛[2]。目前对于肺癌中重度癌痛,西医主要以阿片类药物镇痛为主,但阿片类镇痛药长期服用易出现耐药性及依赖性,并且引发便秘、恶心呕吐、嗜睡、乏力等不良反应。因此寻求中西医协同治疗方案,实现肺癌患者癌性疼痛治疗的减毒增效具有一定临床意义。复方皂角刺膏是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所研制,在临床使用中对于肺癌中重度癌痛控制良好,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本研究观察复方皂角刺膏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肺癌中重度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采取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6月—2023年6月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肺癌中重度癌痛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60.1±7.2)岁;肿瘤分期:Ⅱ期6例,Ⅲ期9例,Ⅳ期15例;中度癌痛22例,重度癌痛8例。对照组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61.5±7.3)岁;肿瘤分期:Ⅱ期7例,Ⅲ期11例,Ⅳ期12例;中度癌痛20例,重度癌痛10例。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及核准。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卫健委《2018年版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3],病理确诊原发性肺癌,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符合中重度癌性疼痛。
1.2.2 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及病理检查等确诊为肺癌,且符合《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4]中关于癌痛诊断标准;(2)卡氏(KPS)评分>60分;(3)年龄18~70岁;(4)患者或家属已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3 排除标准:(1)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2)伴精神疾病者;(3)对本研究相关药物有过敏史者;(4)正在接受或1个月内接受过放化疗等有止痛作用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5],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BARD PHARMACEUTICALS LIMITED生产)10 mg口服,12 h 1次,后续剂量随患者病情适当加减。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皂角刺膏治疗,复方皂角刺膏由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院内制剂室严格按照国家药典标准制成,组方:皂角刺50 g,冰片20 g,连翘30 g,蜈蚣15 g,甘草20 g。根据患者疾病类型和疼痛部位辨证取穴,选取相应主穴和配穴,确认局部皮肤无缺损、皮疹及感染情况,清洁后贴于穴位上,保存贴敷12 h,每天更换药膏,观察患者对药膏是否有皮肤过敏反应。2组均连续用药1周。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4.1 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根据NRS进行评估,用数字表示患者疼痛程度,0为无疼痛,10为最强烈疼痛,以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记录符合患者自身疼痛程度的数字。按照不同数字将疼痛程度分为:0分:无疼痛;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在治疗前后让患者圈出最能代表疼痛程度的数字。
1.4.2 焦虑抑郁评分[6]:于治疗前后采用包含14个条目的自评量表进行焦虑抑郁评估,每个条目均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具体为:0~7分:无焦虑或抑郁;8~10分:可能存在焦虑或抑郁;11~21分:存在明显焦虑或抑郁。评分时以8分作为起点,包括可能及有症状者为阳性。
1.4.3 生活质量:治疗前后使用功能状态KPS评分,评分范围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身体状况越佳[7]。提高:KPS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增加≥10分;稳定:KPS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增加或减少<10分;降低:KPS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10分。改善率=提高例数/总例数×100%。
1.4.4 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乏力、便秘、嗜睡等。
1.5 癌痛缓解疗效标准[8]完全缓解:疼痛评分降低至0分;部分缓解:疼痛评分降低2~3分;轻度缓解:疼痛评分降低<2分,疼痛会影响睡眠;无效: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疼痛总缓解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
2.1 疼痛缓解情况比较 试验组疼痛总缓解率为73.3%,高于对照组的46.7%(χ2=4.444,P=0.035),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试验组疼痛缓解情况比较 [例(%)]
2.2 NRS评分比较 2组治疗前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2组NR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试验组治疗前后NRS评分比较分)
2.3 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2组治疗前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2组焦虑抑郁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试验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分)
2.4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50.0%,高于对照组的23.3%(χ2=4.593,P=0.032),见表4。
表4 对照组与试验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 [例(%)]
2.5 不良反应比较 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46.7%(χ2=4.800,P=0.028),见表5。
表5 对照组与试验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患者肺癌发病率逐年增高,尤其对于中晚期肺癌,癌性疼痛成为最主要的症状之一,长期的疼痛会影响患者睡眠,诱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也会使得患者食欲不振、营养不良,出现内分泌功能紊乱,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并发其他疾病。而肺癌的癌性疼痛主要来源:(1)原发肿瘤生长侵犯或压迫周围组织,尤其是神经和血管引起疼痛;(2)肺癌远处转移会引起相应病灶处疼痛,多发骨转移常出现全身骨痛,肺癌脑转移常导致头痛欲裂,肺癌肝转移常出现肝区疼痛等。如何减轻患者痛苦,缓解癌性疼痛也成为恶性肿瘤患者重点治疗方向。癌性疼痛的治疗规范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三阶梯止痛药物治疗原则为准,但止痛药物难以避免的不良反应如成瘾性、便秘、幻觉等,使得临床应用具有一定局限性[9]。中西医结合治疗癌性疼痛,互取所长,发挥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加强缓解疼痛效果的同时,尽量减轻相关不良反应,提升治疗癌性疼痛的安全性、持久性及有效性,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中医学认为,肺癌疼痛属于中医“痛证”“胸痛”范畴。《素问》总结“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为疼痛病机。患者素体不足或久病伤正,阴阳俱虚,脏腑四肢百骸失去阳气温煦,失去阴液濡润营养,而出现疼痛不适,故属于“不荣则痛”。患者气滞、血瘀、痰浊、瘀血、虫积等邪气阻碍气血运行,阻塞不通,而出现疼痛不适,故属于“不通则痛”。《内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疼痛往往虚实夹杂,治疗常需要扶正与祛邪并重。关于癌性疼痛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方面有其特殊性。吴勉华教授认为癌痛的病因不外乎内因正气亏虚、七情内伤、饮食失调,外因感受六淫邪毒,癌毒、痰、瘀导致经络壅塞,共同形成癌性疼痛的基本病机[10]。花宝金教授认为“正虚为癌痛之内因,癌毒为癌痛之原因,气滞为癌痛之诱因”,主张攻补兼施治疗癌痛[11]。刘海涛教授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的理论,认为“阳虚寒积”是癌痛的主要病机,治疗癌痛多以温阳驱寒为主,寒散则痛消[12]。国医大师王晞星以“乙癸同源,肝肾同治”为骨转移癌痛治疗原则,强调肝肾功能失调在骨转移癌痛中起到的作用,认为补肾同时应注重疏肝调肝[13]。
阿片类药物在肺癌中重度癌性疼痛治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增强癌痛患者的疗效,并减轻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本研究的方向。中药外治法因其不良反应小、疗效显著的优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廖陈等[14]进行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试验组在癌痛三阶梯治疗基础上予消癌痛膏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对照组予单纯癌痛三阶梯治疗,结果提示消癌痛膏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能够有效缓解癌症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王菲等[15]验证消肿止痛外敷散治疗中重度骨转移癌痛的临床疗效,消肿止痛外敷散局部外敷联合奥施康定口服较单用奥施康定治疗中重度骨转移癌痛患者有更好的镇痛效果,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且不良反应少。侯银娟等[16]进行中药镇痛膏外用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中药镇痛膏外用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安全性高。
本研究所用中药外用膏剂复方皂角刺膏主要着手于“热”“毒”“虚”3个方面,治疗上在祛邪抗癌的同时,不忘顾护正气,以鼓邪外出。选皂角刺为君药,加大剂量至50 g,消肿托毒、拔毒祛风、行气止痛,以缓解癌性疼痛为主要治疗方向,臣用蜈蚣解毒散结、通络止痛,加强皂角刺止痛疗效,现代药理研究已表明皂角刺及蜈蚣均有抗肿瘤的药理作用。佐以连翘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冰片辛凉清热止痛,甘草为使,顾护中焦、补益脾胃并调和诸药,共奏清热、解毒、通络止痛功效[17]。外用膏药使用、携带方便,保存时间长,患者的依从性良好,且用药效果力专,以止痛为主要作用,配合阿片类止痛药可起到协同作用,内外并用,不会增加相关不良反应,通过中药的扶正效果,可减轻阿片类药物的毒副作用,且不具有依赖性及成瘾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疼痛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表明试验组在改善疼痛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1周后,2组NR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表明在改善NRS评分方面试验组较对照组更佳。2组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表明试验组在改善焦虑抑郁方面更具疗效,可有效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对患者的影响。治疗后,试验组生活质量改善率高于对照组,表明试验组较对照组更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试验组可改善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改善恶心呕吐、乏力及便秘等。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肺癌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复方皂角刺膏联合阿片类药物较单纯使用阿片类药物,在疼痛缓解、NRS评分、焦虑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改善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且复方皂角刺膏具有较高安全性。
综上所述,复方皂角刺膏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肺癌中重度癌性疼痛的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