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静
摘要 为了提高九路寨5A景区道路的通行效果,增加景区道路的连通性,文章通过现场调查分析景区道路现状。目前,九路寨5A景区现状道路主要存在纵、横向裂缝,破碎板,沉降等病害,但路面行驶状况较好。为了顺应旅游市场转型,将景区内多处景点串联,需要对景区道路进行规划。从路基、路面、病害处置等3个方面对景区道路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可为景区工程道路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道路;现状;路基;路面
中图分类号 U418.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6-8949(2024)05-0023-03
0 引言
九路寨位于保康西南边陲,东西长5.5 km,南北宽4.5 km,最高海拔1 426 m,整个景区约90 km2。由于景区内各处景点不贯通,旅游产品长期结构单一。项目为九路寨旅游景区内部道路,路线总体呈南北走向,起点位于景区小巴车停车场,路线由南向北沿既有老路经过“三炷香”景点,然后由北向南继续沿老路布线,路线终点位于索道入口停车区。该项目的修建可以有效改善通行条件,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1 现状道路分析评估
1.1 现状路线
根据现场调查,旧路全长约4.075 km,现状为四级公路(Ⅰ类),两车道,设计速度15 km/h。
1.2 现状路基
1.2.1 现状路基横断面
现状路基调查情况如表1所示。
现状道路主要为一侧路堤边坡,一侧路堑边坡。
1.2.2 现状路基防护
根据现场调查,既有道路沿线两侧植被充裕,填方路段现状防护为自然防护,挖方路段现状防护形式采用自然防护、路堑挡墙、主动防护网和被动防护网。现状路基与全填路基标准断面如图1、图2所示。
1.2.3 现状路基、路面排水
该项目K0+000~K1+487路段无边沟设置,K1+747以后挖方路段设置有边沟,通过边沟排水。排水沟形式为40×20 cm混凝土矩形边沟。
1.3 现状路面状况
1.3.1 旧路路面结构
该项目既有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经现场调查,K1+200~K1+420段路面破损较严重;其余路段路面行驶状况较好。现状路面结构为18 cm厚水泥混凝土面层。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主要为纵、横向裂缝,破碎板,沉降等。
由于现状水泥混凝土路面未设置拉杆,经过多年车辆行驶后,局部水泥混凝土板间纵缝较大。但现状多数混凝土板路面状况较好,病害较轻,推荐利用现状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病害处理后,通过板缝加铺抗裂贴后,再加铺沥青面层,能够有效遏制裂缝的反射。
1.3.2 路面技术状况评价
水泥混凝土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呈现出的破损形态和特征形式多样,通过现场调查,现状路面病害主要为纵、横向裂缝,破碎板和沉降等病害类型,路面行驶状况较好。
1.4 路面破损状况评价
现状道路为四级公路(Ⅰ类),该次调查中,对道路进行整幅评价,仅按照破损情况分段进行调查评价。
根据《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5210—2018)的规定,路面破损状况采用路面状况指数(PCI)进行评价,路面状况指数由路面综合破损率(DR)计算得出。路面综合破损率(DR)计算公式为:
DR (1)
式中,DR——路面破損率(%);Ai——第i类路面损坏的累积面积(m2);A——路面调查或检测面积(m2);ωi——第i类路面损坏的权重或换算系数;i——路面损坏类型,包括损坏程度(轻、中、重);i0——损坏类型总数,沥青取21,水泥混凝土路面取20。
路面状况指数(PCI)的计算公式为:
PCI=100?15DR (2)
该次设计以每千米作为一个评价路段,对现有道路破碎板、断板、交叉裂缝和错台等破损类型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各路段路面损坏状况等级。
路面破损评定标准如表2所示,路面状况指数(PCI)如表3所示。
2 道路方案分析
2.1 一般路基设计
2.1.1 路基填土高度控制
(1)路基设计高度的主要控制因素是老路标高,同时考虑填挖土石方的平衡等。
(2)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1]规定,路基设计洪水频率为1/25,沿河及受水浸淹的路基边缘标高大于路基设计洪水频率的计算水位加壅水高、波浪侵袭高和0.5 m的安全高度。
(3)路基最大填土高度。路基填土最大高度受路基基底地质条件、地形条件、公路用地类型、投资规模等控制。考虑路堤或挡土墙的设计承载力以及减小占地范围,路基尽量采用较小的填土高度。
2.1.2 填方路基
(1)填料:填方路基应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0 mm;直接用作路基填筑的填料,其液限应不大于50,塑性指数不大于26。沿线路基填料尽量利用挖方纵向调运[2]。
(2)地基表层处理路基填土前应先清除草皮、树根、腐殖土等,然后碾压密实,压实度(重型)不应小于85%。一般填方段清表按30 cm考虑;清除的表土不得用于路基填筑,应结合附近地形进行集中堆放。
(3)填方边坡坡率。当填土高度H≤8 m(H为土路肩外边缘与护坡道内侧边缘的高差)时,边坡坡率为1∶1.5;当8 m<H≤16 m时,在8 m处分级,并设置2 m宽平台,自上而下,边坡坡率分别为1∶1.5、1∶1.75。护坡道宽1 m,设置外倾4%的横坡。
2.1.3 挖方路基
土质边坡:边坡高度H≤10 m,按1∶1一坡到顶,碎落台宽1 m;边坡高度10 m
石质边坡: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边坡级数,坡率采用1∶0.5或1∶0.75。
2.2 路基支挡、防护工程设计
2.2.1 路基防护设计
路基防护工程用来防止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稳定并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
弯道削坡路段采用撒播草籽植草防护。
部分挖方路段考虑采用主动防护网和被动防护网防护形式,保证边坡稳定[3-4]。
2.2.2 挡土墙设计
该项目挡土墙形式采用衡重式路肩墙、仰斜式路肩墙、路堑墙和护肩墙,墙身采用C20现浇混凝土砌筑。
(1)沉降缝的设置要求。仰斜式挡土墙应沿墙长10~15 m及与其他建筑物连接处设置沉降缝,挡土墙高度突变或基底地质、水文情况变化处,应设沉降缝;平曲线路段挡土墙按折线布置时,转折处宜设沉降缝。
(2)挡土墙与两端构造物的连接[5]。挡土墙与路堤之间可采用锥坡连接,墻端伸入路堤内不应小于0.75 m,垂直于路线方向的锥坡坡度应与路堤边坡一致;顺路线方向的锥坡坡度,当锥坡高度在8 m以内时不应陡于1∶1.5,锥坡高度在20 m以内时,8 m高度以下的下部坡度不应陡于1∶1.75。锥坡坡面采用预制六棱块护坡防护。
(3)墙背填料要求。挡土墙墙背填料原则上采用碎石土,局部困难路段可采用中风化开山硬质石渣,不得采用根植土、腐殖土、红黏土等为填料。重要的、高度较大的挡土墙严禁采用黏土作为填料。墙背填料应分层夯实,并符合路基压实度的规定。
(4)泄水孔的设置要求。仰斜式挡土墙应沿墙高和墙长设置泄水孔,泄水孔应具有向墙外倾斜的坡度,其间距一般为3 m上下交错设置。折线墙背可能积水处,也应设置泄水孔。最下排泄水孔的底部应高出地面0.3 m。泄水孔的进水侧应设反滤层,厚度不应小于0.3 m。在最下排泄水孔的底部,应设置隔水层。在反滤层的顶部应以0.3~0.5 m厚的不渗水材料封闭。
(5)挡墙施工时须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砂浆标号必须满足要求,片石间砂浆须饱满,泄水孔、反滤层应严格按图纸设置,墙后填料按要求填筑并夯实紧密,严禁脱空。
(6)挡墙施工应贯彻动态理念,当地基开挖实际情况与设计有较大出入时,应对原设计进行适当调整、修改。
(7)挡土墙施工时应注意同时浇筑护栏基础,并预埋基础钢筋。
2.3 路面病害处治设计
(1)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成因分析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水泥混凝土板块强度较低;水泥混凝土板块切缝不符合规范技术要求;行驶车辆超载;路基未按规定进行压实或者压实未达标;路基浸水导致沉陷。
(2)路面处治设计原则:
①遵循“因地制宜、节能环保、循环利用”的原则,设计路面结构方案。
②针对路面现状以及病害特征,提出针对性的处治方案。
③保证工程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设计理念,提出最经济环保的设计方案。
(3)路面病害处治方案:
①接缝、灌缝处理:该项目路面病害以裂缝为主。当每个板块裂缝不多于3条且裂缝宽度小于2 mm时,采用清理、灌缝处理。裂缝宽度大于等于2 mm时,采用清理、灌缝、抗裂贴贴缝处理。
②板块挖除新建:该项目病害严重路段采用板块挖除新建方案。方案如下:
4 cm厚AC-13C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乳化沥青黏层;6 cm厚AC-20C型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乳化沥青黏层;18 cm厚C30混凝土基层;30 cm厚碎石垫层。
3 结论
根据旅游发展格局现状,为了顺应旅游市场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在九路寨景区原有景点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交通规划,将景区内多处景点串联在一起,并结合森林生态体验、主题娱乐体验、商务休闲度假等多种复合业态,建设保康九路寨生态旅游区,构建更具可玩性的旅游综合体,创新九路寨旅游产品体系,促进九路寨旅游的跨越式发展。通过现场调查得知,景区现状道路主要存在纵、横向裂缝,破碎板,沉降等病害。该文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从路基设计、路基防护、路面病害处置等几个方面对九路寨5A景区道路方案进行分析,建议加快推进景区道路建设,促进九路寨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B01—2014[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4.
[2]丰正伟. 道路改造工程技术研究[J]. 建筑技术开发, 2017(9): 85-86.
[3]毕东河, 卢伟, 冯善周, 等. 植被混凝土协同SNS主动防护网在深圳某高陡岩质边坡中的应用[C]. 2023年全国工程建设行业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
施工技术编辑部 2023: 301-306.
[4]钟鑫. 滚石冲击被动防护网动力响应及能量分配规律研究[D]. 成都:成都理工大学, 2021.
[5]邱毅, 陈强, 王东. 加筋重力式挡土墙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J]. 建筑技术开发, 2020(19): 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