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宋公碑,见证共产党人初心和承诺

2024-04-19 03:30徐振理
大江南北 2024年4期
关键词:滨海县水利局盐城

徐振理

2023年12月3日,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内,习近平总书记在高196厘米、宽61厘米的宋公碑前停下脚步,仔细阅读碑文。

570字的碑文,记录的是修筑“宋公堤”的红色历史,承载的是盐阜大地军民同心的深刻记忆。1941年5月至7月,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首任县长宋乃德在华中局、新四军的大力支持下,动员两万多民工,战胜种种困难,修筑了全长90华里的拦海大堤,守护多年遭受海潮侵害的阜东百姓。群众将新海堤与当年范仲淹所修的范公堤相媲美,称其为“宋公堤”,并刻石为碑,永作纪念。

“由南到北一条龙,不让咸潮侵阜东。从此无有冲家祸,每闻潮声思宋公。”这首传播80多年的滨海民谣,歌颂的就是共产党、新四军在滨海修筑拦海大堤、為民除患的功德,以及对主持修堤县长宋乃德的礼赞。

1959年庐山会议后,宋乃德因被定为“彭黄死党”被贬下放,“文革”中被错误批斗,含冤而死(编者注:中共中央于1979年12月25日为宋乃德同志平反昭雪)。而在那内乱时期,宋公碑碑身也被砸成两段,碑额、碑身、碑槽、基座就此散落。

1977年,滨海县文化馆原工作人员何明章和县民政局仇福桐、李绍华等3人,组成《滨海县地名录》筹备组,着手地名录的收集整理工作,宋公碑的寻找收集也在他们的工作范围内。他们了解到,宋公碑原来竖立的地点在玉华村北堆口,于是就到村中挨门逐户地打听、寻找,几经周折,发现3块残碑分别散落在3户农家。主碑的上半截,被一户村民放在水塘边当着槌衣服的石头;主碑的下半截放在一户人家墙根处,这户村民准备砌房子垫墙脚;碑额在一户村民家的屋山头,用几块土坯垫着放些杂物。经做工作,说明这是文物,几户人家都愿意献出。由于当时县博物馆尚未建成,他们就把残碑运到杨庄,寄放在杨午华家。后来何明章又找到当年刻碑人汪周,请他回忆将残碑缺字补全,并请老书法家李敦甫用隶书重新写了一幅4尺宣大的全文,与残碑照片一起刊印在《滨海县地名录》上。

但之后的宋公碑又经历了一波三折。1995年春,当地政府决定重竖宋公碑。宋公碑是榫卯结构,因碑基失落,碑槽无处插入,就专门派人到连云港定制了碑基。重竖的宋公碑在宋公堤南坡玉华村五组码头上,与原立碑处相距约9华里。但因当地村民时常在堤上放羊,羊在碑身上蹭痒,导致碑倒伤人,头罾乡政府于2003年将宋公碑收藏了起来。

2007年,宋公碑残碑从头罾乡政府运到滨海县水利局,鉴于当地相关人员没有修复能力,只好零散地放置在办公楼后檐。2014年,县水利局将残碑送到了县博物馆。同年10月22日,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发函滨海县人民政府征集宋公碑。宋公碑得以入藏新四军纪念馆。

与此同时,为了配合中央电视台、延安电视台、盐城电视台联合拍摄文献纪录片《铁军1941》,县博物馆副馆长周丰、县水利局原党委副书记陈其华等人,在宋公堤颇费周折地找到了宋公碑基座,当天夜里入藏县文广局。宋公碑碑基重见天日。

2021年3月2日,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全省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深情地讲述了新四军为民修筑宋公堤的历史;3月15日,中共盐城市党委中心组来到新四军纪念馆宋公碑前开展党课教育。

如今,“宋公碑”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物,珍藏在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内(1995年配制的碑基收藏在滨海县博物馆),它见证的“宋公堤”精神已蜚声全国,成为教育党员干部立党为公、不忘初心的爱国主义红色教材。

(编辑 余子富)

猜你喜欢
滨海县水利局盐城
江苏省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国庆海报
大规模连续抓治理 三川河旧貌换新颜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Table of Contents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
江苏省滨海县老年大学校歌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理念——重庆市渝北区水利局党建、扶贫工作纪实
堤上裂了一条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