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和人民的骆驼

2024-04-19 03:30彭栗
大江南北 2024年4期
关键词:任弼时骆驼

彭栗

任弼时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组织家,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任弼时16岁参加革命,46岁逝世,创造了永载史册的光辉业绩,被誉为“党和人民的骆驼”。

一封家书展露初心

任弼时原名任培国,1904年4月30日出生在湖南省湘阴县塾塘乡唐家桥(今属汨罗市弼时镇)一个乡村教师家庭。1915年,11岁的任弼时来到长沙求学。这时的中华民族內忧外患,中华大地满目疮痍,他幼小的心灵萌发了救国救民的志向。在此期间他写下了《言志》作文,提出“致习工业、改良制造、以强我中国”的主张,表达了强国救民的理想抱负。

1920年,任弼时加入毛泽东、何叔衡组织的俄罗斯研究会,同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从此走上革命道路。次年4月,任弼时被党组织选派赴莫斯科。临行前,他收到父亲的来信,希望他“谋学上海”。任弼时饱含深情地在回信中写道:“只以人生原出谋幸福,冒险奋勇男儿事,况现今社会存亡生死亦全赖我辈青年将来造成大福家世界,同天共乐,此亦我辈青年人的希望和责任,达此便算成功。”这封家书展现了青年任弼时立志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从此,任弼时三十年如一日为党辛勤工作,把毕生精力和心血奉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

1922年,任弼时转为中共正式党员。此后,他人生的每一页上都写满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留苏三年,他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开阔了政治视野,进一步坚定了人生的信仰,并为之努力奋斗了一生。

两次入狱不改忠诚

任弼时学成回国后,任共青团中央书记。1928年10月15日,任弼时在安徽南陵县视察工作时不幸被捕,虽遭“踩杠子”、“夹棍”等酷刑,但始终未暴露身份。在狱中,任弼时带领狱友与国民党反动派机智地开展斗争,后因证据不足和党组织多方营救,于年底出狱。回到上海后不久,任弼时出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他深入宣传党的六大政治路线和斗争策略,创办《白话日报》 《教育周刊》 《每日新闻》,组织宣传队,教育和训练党的基层干部。

1929年8月中旬,根据党中央决定,任弼时代理江苏省委书记并联系沪东区、松浦特委及济难会工作。11月17日,任弼时参加共青团江苏省委扩大会议时,在上海公共租界被捕,关押于上海工部局提篮桥监狱。任弼时被捕时化名彭德生,后为中央特科营救出狱。被关押期间,他经受了惨无人道的电刑,后背上被烙出两个拳头大的伤口。但他坚贞不屈,保持了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同案被捕、时任上海总工会工青部长的周朴农在《难忘的39天》中写道:“敌人不相信我们的口供,对我们两次用刑。特别是第二次,施用了惨无人道的电刑。弼时同志在第一次受刑回到拘留室时对我说:‘朴农同志,我们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要经得住考验,随时准备用自己的生命去殉我们的事业。弼时同志的谆谆教诲给了我巨大的精神力量。”

危难时刻敢于担当

1933年4月,任弼时临危受命担任中共湘赣省委书记,领导湘赣军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反“围剿”斗争。1934年8月7日,任弼时、萧克、王震率红六军团从江西遂川出发开始西征,在无后方的情况下,历时78天,跨越敌境5000余华里,突破敌军围追堵截,于10月24日到达黔东印江县木黄,与贺龙等领导的红三军(红二军团)胜利会师,完成了探路调敌的艰巨任务。之后,任弼时与贺龙领导红二、六军团发动湘西攻势,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牵制20余万敌军,为中央红军长征减轻了压力。

1936年7月,任弼时和贺龙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他坚决反对张国焘另立中央的分裂活动,深入各级干部中进行细致的思想工作,团结了大批干部,在迫使张国焘北上、实现三军会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8年3月,任弼时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前往莫斯科。他竭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取得的伟大胜利,得到共产国际的充分肯定,彻底扭转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所持的怀疑态度和错误认识,最终认可了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地位。

不辞劳苦担负重任

为党和人民辛勤工作、奉献一切,是任弼时的毕生追求。任弼时一生有“三怕”:

一怕工作少。在工作上,他始终恪守着“能坚持走一百步,就不该走九十九步”的准则,长期抱病工作。1940年3月,任弼时返回国内,随后着手建立中共中央办公厅并兼任办公厅主任。次年8月,他被正式任命为中共中央秘书长。

在转战陕北途中,担任中央纵队司令员的任弼时抱病行军、日理万机。此时,他的血压已经升到 220毫米汞柱,党中央让他到钱家河休养,但他利用这个机会,白天深入农村调查,和十几个村子的干部、农民谈话,晚上在炕上查阅资料,写出了《关于土地改革中的几个问题》的长篇报告。报告经毛泽东修改补充后,被确定为指导土改的纲领性文件。

任弼时在中央五大书记中年龄最小,但长期超负荷工作,再加上两次被捕受刑,严重摧残了他的身体。年仅44岁的他看起来十分苍老,面部浮肿。医生建议他多卧床休息,他却说:“我们中华民族多少年、多少代受着封建主义的束缚和帝国主义的奴役,现在全国胜利就在眼前,我们要迅速夺取全国胜利,建立一个新中国,有多少事情急需办啊,我能躺得住吗?”

二怕麻烦人。因为怕麻烦他人,在长征途中,任弼时拖着病体,宁愿吃力地拄杖前行,也不用担架。在转战陕北的路上,他多次摔倒在地,就自己爬起来,不让人搀扶,一直走到目的地。

新中国成立后,他住在北京景山东街,房子狭小,还紧挨着马路,办公室离马路只有两三米,声音嘈杂。组织上为了照顾他的工作和休息,要给他搬家。当他了解到为了给他搬家,得把一个机关迁走,给别人增添不少麻烦时,就坚决不让搬。直到逝世,他始终住在原来的房子里。

三怕花钱多。任弼时投身革命30年,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特别是担任党政机关的红色“大管家”,经办的事情、经手的钱财不可计数,但他坚持一分钱也不多花,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

党中央从西柏坡迁到北平时,有关部门建议给书记处的同志每人做一套新衣服,以参加入城阅兵式。任弼时却不同意,说:“我们是穿着这身衣服打天下的,也能穿着这身衣服进北平。”进城后,工作人员想换掉他的旧被子、旧衣服,被他制止:“你们不要以为现在进城了,应该阔气一些了,这样想就不对了,不能忘记目前我们国家和人民还有困难,什么东西也不准给我领,那些被褥和衣服补一补还可以用嘛。”

一件用妻子的旧围巾织成的背心,他一穿就是十多年;组织上发的一条毯子,他一直用到逝世。任弼时经常提醒孩子们节约用电,并在开关处写上“人走灯灭”的字样。他要求工作人员减少用车次数,尽量把需要办理的事情集中起来一次办完,以节省汽油。细枝末节中,彰显着任弼时一贯的艰苦朴素作风。

1950年10月24日,任弼时一直工作到深夜。时针指向了12点,他伸手把日历翻到了10月25日,强忍着不适把文件和资料搬到了床上,艰难地躺了下来。而这一躺,却再也没能醒过来。就这样,46岁的任弼时带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与热爱,走完了他短暂而伟大的人生。

任弼时逝世后,毛泽东亲自为他覆盖党旗,亲自扶柩,还题词:“任弼时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叶剑英在悼文中赞誉道:“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

如今,这位“人民的骆驼”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的“骆驼精神”依然影响着一代代共产党人。

(编辑 余子富)

猜你喜欢
任弼时骆驼
“骆驼兵”
善于正确解决复杂重大问题的任弼时
任弼时的军事思想和实践
任弼时:一条“幸福渠”
任弼时:为创建新中国不懈奋斗的“骆驼”
任弼时与盘县会议
大骆驼
骆驼
任弼时与湘赣苏区的“肃反”
京味十足的《骆驼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