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余品恒的峥嵘岁月

2024-04-19 03:30余俊
大江南北 2024年4期
关键词:四平锦州我军

余俊

在女儿的心目中父亲是山,有山的高度,有山的厚重,有山的胸怀。我要讲述的就是关于这座山的故事……

落难参军

我的父亲余品恒1929年9月出生在江苏阜宁凤谷镇的大户人家,生活富足。我的爷爷饱读经书,是当地有名的文化人,然而奶奶因生毒疮,年纪轻轻就离开了人世。从此父亲开始了一段命运悲惨的生活。奶奶去世那年,父亲3岁的妹妹被过继给父亲的大舅抚养,6岁的父亲和他9岁的哥哥跟随爷爷生活。爷爷中年丧妻一蹶不振,沉迷于牌桌赌场,不仅输光了家产,而且对年幼的孩子不管不顾,因此兄弟俩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在父亲10岁那年,新四军来到凤谷镇,当时代理镇长的爷爷带领镇公所人员帮新四军安营扎寨、筹办粮草。没几天新四军开拔后,国民党军进驻凤谷镇,将爷爷和镇公所其余4名办事员抓捕,不久便以“共党”之罪枪毙了。爷爷死后,父亲和大伯成了孤儿。父亲有个伯父是当地的大户人家,迫不得已收养了年龄较小的父亲,而年龄大一些的大伯则被另一个亲戚带走,后来加入了国民党的队伍。从此,苦难的兄弟天各一方。直到1989年,大伯才从台湾回到大陆与父亲团聚。

父亲被其伯父收养后,不仅要和长工吃、住在一起,还要给他家干活,经常会被找茬指责和谩骂。唯一让父亲开心的是,能到当地学堂去念书。这样日子没过几年,父亲的伯父、伯母便以无中生有的“偷书”为借口赶走了父亲。流落街头的父亲靠好心人施舍,过着挨饿受冻、颠沛流离的苦日子。好在时间不长,新四军地方武装区游击队开到了镇上,父亲找到游击队的赵队长要求参军。一开始,赵队长觉得父亲只有14岁,怕他吃不了苦,没有同意,后来得知爷爷是因为给新四军做事而被国民党杀害的,也就批准他入伍了。

艰苦行军

父亲1944年9月正式加入區游击队,被分在炊事班烧火,时间不长就被调到了作战部队。父亲清楚地记得发给了他1支短一点的步枪、3发子弹和2颗手榴弹,特别开心,因为从这一天开始他就是一名真正的军人了。1945年8月,抗日战争进入到最后阶段,区游击队被正式收编到淮安独立团,父亲被编入3排8班当战士。他记得参加的第一次大的战斗,是独立团配合新四军3师的7旅和8旅攻打淮安县城。经过2个多小时的激战,我军不仅攻克了淮安县城,还俘虏了3000多日伪军。1945年10月,淮安独立团正式编为新四军第3师特务2团。

抗战胜利后,父亲所在的新四军第3师约3.5万人奉命向东北进军,1945年10月从苏北出发,长途跋涉1500余公里,跨越5个省区,历时3个月,完成了开赴东北的战略任务。千里转战东北,通常每天行军70~80里,有时甚至100多里,对于父亲这个年仅16岁的新兵来讲,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刚开始时,父亲的双腿肿胀、脚板打泡,有时累得瘫倒在地爬不起来。更糟的是部队夜间通过陇海铁路时,父亲不慎跌进坑里崴了脚,每走一步就钻心地疼,是在班长、老兵的搀扶和拖拽下,一瘸一拐走到东北的。每当父亲回忆起这段经历时就会感慨道:“3个多月的急行军,让我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和忍受的艰难和痛苦,但我挺住了。”

初到东北,部队面临着很大的困难,缺枪少炮,缺钱少粮,战士们长途跋涉,体力消耗巨大,加之东北的极寒天气,身无棉衣御寒,腹无粮食充饥。父亲和他的战友们凭着超乎寻常的坚忍精神、顽强的革命意志,忍耐着一天又一天的饥寒交迫,走过了一段又一段艰难路程。

东北剿匪

1946年7月,父亲17岁,入伍也近两年了。两年来,父亲从一个当兵只为混口饭吃的流浪少年,成长为一个明白了当兵是为老百姓打天下的革命战士,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加上父亲念过几年私塾,有一定的文化,在各方面进步很快,训练和打仗也很机灵。根据父亲的表现,连队党支部吸收他加入了党组织,还任命他为1排3班班长。

随着东北民主联军大规模剿匪工作的推进,各路土匪纷纷逃进深山老林,准备负隅顽抗。父亲所在连接到了进山剿匪的任务。时值严冬,气温达零下30℃,战士们没有御寒的大衣和皮帽,有十几人被严重冻伤。

大雪封山的深山密林里无路可走,部队只能无目标地搜寻,一连三次进山都无获而归。直到第四次进山的一天夜晚,全连正准备烤火吃干粮,突然发现西边的远处有火光!连长立即带领全连包抄过去,接近目标时发现是日伪时期留下的三间木房,几十个土匪窝藏在里边。连长立即组织清剿战斗。由于当时气温太低,连里的机枪没有一挺能打响,有几个土匪趁机逃脱,其余的土匪都被剿灭或俘虏。也许是这次剿匪的经历太过艰难,给父亲留下了特别深刻的记忆,以致后来他经常给我们姐弟讲起。

四平攻坚

父亲经历过无数次的枪林弹雨,但最让他难忘的还是四平战役。四平战役包括“四平解放战”、“四平保卫战”、“四平攻坚战”和“四平收复战”。“一战四平”是我军拿下四平,“二战四平”是国民党军夺回四平。就在“三战四平”打响之前,父亲结束了在东北军政大学的学习回到部队,并被认命为机枪班班长。

“三战四平”又称四平攻坚战,父亲所在的东北民主联军7纵协同1纵,担任主攻。当时四平城里有国民党守军71军所属的88师、89师、91师,以及地方部队3万多人。1946年6月14日20时,东北民主联军从西南、西北两个方向向四平城发动总攻,父亲所在部队经过近3个小时的激战,从西北方向攻入城内。但在接下来的巷战中,父亲和他的战友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惨烈战斗。父亲在回忆录里这样记载了四平城里的血战:“攻入市区后,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大街小巷布满了敌人的地堡和高处的防御工事,而我们在市区的水泥路面上既无法挖掩体又无法修工事,只能暴露在敌人面前,有时距离敌人也就30~40米,敌人的枪炮和手榴弹很容易就能打到我们,而我们的打法只能是用爆破筒和炸药包一个一个地炸地堡,有时为炸掉一个地堡很多战友都倒下了,战场推进异常艰难。在如此恶劣的战场环境下,我们的部队一条街、一座楼、一间房艰难地爆破推进,历经8天的血战终于占领了四平的西半城。”

他接着写道:“这时国民党军又从沈阳和长春调集了10个师兵力和大批的飞机和坦克,企图在四平与我军主力决战,四平战场的形势更为严峻了,敌机全天候对我军轰炸扫射,少的时候有4~5架,多的时候有20多架。我们的入城部队既没有防御工事,防空武器又很少。我亲眼看到连长施浩华(江苏淮安人)和外号‘小洋马的通信员(因他跑得快)被一颗炸弹炸得粉身碎骨壮烈牺牲。我们连130人打到最后只剩下20几人,我的机枪班12人也只剩下4人。这次四平攻坚战我荣立了战功,并被提升为副排长。‘三战四平我军歼敌1.6万并夺取了大半个四平城,但也付出了1.3万人牺牲的惨重代价,我永远不会忘记这次最艰难、最惨烈、最英勇的战斗,我们连一起从江苏走出来的战友大半都牺牲在了四平这片热土上。”

决战辽沈

四平攻坚战后,父亲所在的部队接连打了好几个胜仗,其中有奇袭法库县城、攻取新立屯、破坏北宁(北平~沈阳)铁路、围歼彰武守敌等。彰武战斗结束后正赶上1948年元旦,部队给每个战士发了半斤肉、1斤白菜和7两面粉,以班为单位包饺子。然而,后面发生的事让父亲难以忘怀:“当年我和排里的战友们很快就包好了饺子,正准备煮饺子时传来了连里的集合号,大家赶紧把饺子装进干粮袋里,迅速到达集合地点向沈阳方向开进。走了2个多小时后部队驻下来休息,各排赶紧支起大锅烧水煮饺子,没想到饺子刚下锅连里又吹起了集合号,我们赶紧把饺子捞出来,好在东北天寒地冻,捞出的饺子马上就冻住了。部队继续开进,大约又走了2个小时,突然飞来3架敌机向我们扫射,我周围有3个战士负了伤。飞机飞走后天色已晚,部队开进一个村子宿营,我们排第三次支锅烧水煮饺子,总算把这顿新年饺子吃到嘴里了。”

1948年1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正式改编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父亲被安排到哈尔滨东北军区政治教导团,开始了为期半年的学习。这一年,东北战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东北人民解放军重夺四平的条件已经成熟。1948年3月,7纵会同1纵、3纵及独立3师打响了“四战四平”战役。12日8时,我军发起总攻,数百门大炮以密集的火力将守敌的城防工事摧毁,攻城部队仅用23个小时就夺取了四平城。至此,四平永远回到人民的手中。8月,父亲从教导团学习归来担任1营2连副指导员。不久,辽沈战役就拉开了序幕。

锦州是蒋介石长期经营的战略要地,坐拥守军10余万人,且城防坚固,易守难攻。东北野战军总部拟定了“攻锦打援”的作战方案。父亲所在的7纵21师具体任务为两块,一是攻下罕王殿山,二是与9纵组成锦州南部突击集团。10月9日凌晨,突袭罕王殿山的战斗打响。由于战前准备充分,步、炮协同紧密,指战员作战勇猛,我军仅用了1个多小时就占领了罕王殿山。但中午刚过,敌军增援2个团的兵力,在炮火的掩护下,向罕王殿山阵地发起反攻。在之后不到2天的时间里,父亲他们打退了敌人10多次的冲锋。随后父亲所属的62团又趁敌人后撤之机,分三路向罕王殿山北面的山头展开猛攻,突破了敌女儿河纵深约10公里的设防,攻克了锦州南部沿线数十个坚固的防御阵地和村庄,歼敌2700余人。经过五天五夜的激战,取得了锦州南部外围战斗的胜利。

随着锦州外围敌城防据点被肃清,塔山阻击了援锦的国民党军兵团,各攻城部队也都部署到位。14日10时,总攻正式打响,我军近千门大炮一齐向锦州城轰击了40分钟,各突击集团在炮火的掩护和坦克的配合下,发起全线猛攻。经过31小时激战,我军全歼国民党守军11万人并俘虏了范汉杰及以下43名将官,取得了锦州战役的胜利。

锦州攻克后,父亲所在部队快速向大虎山方向进击,与兄弟部队一起于10月28日拂晓全歼廖耀湘西进兵团5个军12个师10万余人,活捉了廖耀湘,取得辽西会战的胜利。随后东北野战军各部队乘胜前进,先后解放了沈阳、营口及多个城市,东北全境获得解放。辽沈战役是父亲军旅生涯里最为光荣的历程,在他的回忆录里,关于辽沈战役的记述占了大量的篇幅,可见辽沈战役在父亲心目中的重要位置。

最后引用父亲在回忆录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结尾:“我在长期的战争中没有牺牲是幸运的,但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了几百萬烈士才打下了人民的江山,打出了新中国,我们每个活着的人必须珍惜,千万不能走回头路,要把社会主义进行到底!”

(编辑 余子富)

猜你喜欢
四平锦州我军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摇摆不定”等十三则
攻占锦州东大梁
对四平保卫战的沉思
我军第一个无线电队的组建和作用
发扬我军官兵一致的光荣传统
对建国以来我军履行对内职能的思考
我军第一兵工厂
象棋棋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