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孔祥熙密会希特勒真相

2024-04-19 05:07
读报参考 2024年11期
关键词:孔祥熙希特勒德国

1937年7月,上海《申报图画特刊》第261期的头版头条位置,刊印了一幅引人注目的时事照片。照片是时任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的孔祥熙与德国元首希特勒,以及包括中国驻德首任大使程天放在内的中德双方多名官员的合影。而这次会晤的内容,在当时属国家机密,除了这张公开刊发的合影之外,再未公布任何相关内容。

戈林的傲慢接待

1937年,孔祥熙参加完英王乔治六世的加冕典礼后,接受德国政府邀请,于当年6月中旬到柏林进行正式访问。代表团的团员有行政院秘书长兼资源委员会主任翁文灏,他是中方主管对德贸易的负责人;另有海军部部长陈绍宽、中央军校教导总长桂永清等军方要员。德方则派出了经济部部长兼国家银行总裁沙赫特、国防部部长布隆伯格以及远东协会和中国实业研究会的人员,计有四五十人之多。

此次赴欧,孔祥熙带来了许多礼物,准备赠予各国元首和政府要员。到达柏林后,这些物品存放在大使馆里,孔祥熙一一过目。程天放随后挑选了一对朱红漆雕花瓶、一册精印宋画、一幅湘绣和两盒名茶,孔表示同意。

按照访问计划,孔祥熙要先行拜访纳粹党的二号头目、德国空军部部长戈林。在纳粹党内,戈林追随希特勒的时间,远早于后来声名大噪的希姆莱、古德里安、海因里希等人,早在希特勒政治失意被关押在监狱时,戈林就是他最早的信徒,甚至希特勒在掌握大权后,第一个确定的继承人就是戈林。

戈林向来认为,日本与德国有着共同的战略利益,能够互相利用,日本才是他们的远东伙伴,而中国不过是一个尚不可缺的战略原料供应地。出于这份轻视,戈林让孔祥熙与程天放在德国空军大楼等候了许久,才姗姗来迟。孔祥熙深感不快,他列举了日本抢占德国远东殖民地之史实,说明日本不可靠,并追问德国究竟要和中国还是和日本做朋友。戈林表示,中国有成为强国的条件,德国自然愿意继续与中国做朋友,但要求中方为中德易货制订出长期的供货计划,确保向德方供给原料与农产品,否则德方将要求中国付给现款才能供应军火。谈话至此,已无继续的必要,孔祥熙起身告辞。

希特勒愿做中日间的调解人

接下来,关键是听取希特勒的想法了。希特勒定于6月13日接见孔祥熙。当天下午,孔祥熙一行来到沙尔兹堡山上的“鹰巢别墅”。

等候了约两三分钟,希特勒从里间走出来,双方一一握手就座。孔祥熙首先代表蒋介石并以他本人的名义向希特勒表示钦慕之情。希特勒回道,他对蒋介石亦很敬仰,并问候蒋的健康。孔说,四年前曾到访德国,这次重来,见一切都大有进步,很佩服德国政治收效的迅速。希特勒回应,德国这四年来虽有进步,但不够理想,政治家的眼光要放到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不能满足于目前的小小成就,所以,他正在为德国谋求远大计划。

谈到远东局势,孔祥熙向希特勒介绍了日本侵华给中国东部、北部造成的危害。希特勒说:“我希望中日间彼此友好合作,不要发生事故,应该共同对付共产主义及苏联的威胁。”对于中日间现在的冲突,如果需要他做中介调解人,那么他很愿意从中斡旋尽力。

孔祥熙强调,中国可以永远做德国的朋友,而日本则是不可靠的,如果时机成熟,中国欢迎德国出面调停中日之争。希特勒故作诚恳地说:“我非常希望中国强盛,也希望中德关系更加密切。”

孔祥熙问:“元首阁下对中国方面有什么建议或意见?”希特勒说,他认为中国现在最需要的是将军政大权集中于中央,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而后一切问题都不难解决。

对于目前的中德关系,希特勒说:“德国是一个工业国家,中国则有丰富的矿物和农产品,两国间自然要进行经济往来,德国在远东没有任何政治或领土的要求,只想发展贸易。”至此,中方算是得到了德方元首对于发展中德关系的亲口承诺,会谈气氛更趋缓和。

孔祥熙试探着询问德国在欧洲的政策,希特勒说:“目前的欧洲平安无事。有些无聊的报纸大谈德国如何备战,准备发动侵略,这全是无稽之谈,德国决不随意攻击别人,但也不怕别人来进攻。”他大骂苏联是世界秩序的威胁,并表示如果苏联敢来侵犯,德国用一个师的兵力就能击败苏联两个军团。

会谈将近一个小时,结束后,大家到小客厅看孔祥熙一行带来的礼物,希特勒尤其喜欢朱红漆瓶和湘绣。将中国客人送出别墅大门后,希特勒又招呼全体人员在庭院中合影留念,还把有亲笔签名的本人照片赠予对方。

中德間的“以货易货”协定

从会谈过程可知,双方表达的只是对当时中德友好关系的一种愿望。如何将会晤成果尽快落实,是孔祥熙、程天放等人接下来面对的重要议题。于是,再次与德国各部门的官员进行磋商与谈判,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1937年6月14日上午,孔祥熙一行坐专车回到柏林,下午安排与德国国防部部长布隆伯格元帅见面。布隆伯格是德方“亲华派”人物,对中国一直抱着友好态度,在办理中德“以货易货”的过程中,他与孔祥熙有多次函电往返。这次会谈,孔祥熙与布隆伯格“谈得非常融洽”。当晚,孔祥熙即乘车离开柏林,完成了秘密会晤希特勒的使命。

那么,什么是“以货易货”协定呢?程天放在回忆录中作了如下解释:中德两国政府在1936年3月间签订了一种协定,规定德国供给中国1亿马克的信用贷款,中国可以用来购买各种德国出产的物品,然后以中国出产的原料,如钨砂、锑砂等归还;贷款的年息是5厘,中国未动用的数目不付息,已归还的数目也不再付息。这笔贷款没有规定清还的期限,随时可以延长,也随时可以结束。双方都不用现款,所以叫“以货易货”。协定中虽讲的是德国物品,实际上中国所要的都是武器或军用品,用来加强军事实力,准备对日作战。当时担心引起日方注意,所以这个协定是通过军方,而没有经由正常外交途径,同时对外也从来没有公开过。

“八一三”事件发生以后,中国军队在上海作战,所用的武器一部分就是根据“以货易货”协定,由德国得来的。简而言之,这个协定相当于德国为中国提供了价值1亿马克的军备基金,中国政府可以随时动用,无限期地使用这笔基金,用于购买德国制造的军用武器。不过须按年息5厘的利率予以偿还,以中国出产的物资原料作为抵偿——这样一来,中德双方之间没有货币交易,既成“以货易货”之事实。

按照1930年代的汇率粗略核算,中德货币的兑换比率基本为1:1等值,即“以货易货”协定意味着当时的德国政府为中国提供了价值1亿银元的军备基金,这一数额堪称可观(据统计,1937年全年中国财政收入的总额不足7亿)。

当然,德国因自身军工需要,每年消耗万吨以上的钨、锑等原料,客观上也促成了与中国的“以货易货”协定。这一协定于中德双方皆是有利的,只不过中国因为面临日军侵略的战局,对军火的需求更为迫切罢了。

(摘自《同舟共进》肖伊绯)□

猜你喜欢
孔祥熙希特勒德国
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Goats
德国豹2号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德国弃煤的烦恼
孔祥熙如何成为孔子后裔
孔祥熙如何成为孔子后裔
孔祥熙的“养生之道”
孔祥熙的“养生之道”
刺杀希特勒
希特勒入侵苏联的战略决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