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武
“古典人物画”即“文人画”,也称为“小品画”。当然,和古代“文人画”不能同日而语。首先,当今的画家很难达到古代文人的文化高度,同时,今天的画家很多是通过专业科班学习而成的,这就和古代“文人画”作者有了很大的区别。曾经有几年流行“新文人画”,我觉得很奇怪,其实叫什么都可以,就是不应该和古代“文人画”套在一起。因为古代“文人画”是有属性的:文人和业余画家,今天的画家这两项都不是,和古人比只是个新人而已。所以叫“小品画”更合理些,这种画通常是人物画家练习笔墨或“应酬”之用。
“小品画”对画家掌握用笔、用墨、布局、构成等传统绘画技法的学习很有帮助。初习者可以先临摹画家的线描,如陈老莲的《水浒叶子》,也可以去临摹《芥子园画传》中的山水、花卉册,目的是了解传统绘画的形象規律;也可以选择一位喜欢的古代画家临摹他的作品,如徐渭、朱耷、任伯年等,目的是掌握传统绘画的笔墨方式。经过一个阶段的练习后,练习者就开始以自己的方式画小品,运用自己的长项,回避自己的短处,选画自己喜欢的一两位古代先贤或一两首诗词画意,反复对画面布局、人物动态、背景添补进行打磨和修正。等一件作品成熟后,再创作、打磨第二幅。当真正把握了小品画的规律和语言后,即可以随心所欲、自由发挥创作了。小品画的造型、笔墨、构图并不难,真正的难度是意境的表现和格调的追求。这是每一位画小品画作者的终极目标,也是小品画艺术的方向。
中国画的传统技法是用笔、用墨、用水,其中笔法的中锋、侧锋、逆锋、拖笔、皴、擦、点等,墨法的干、湿、浓、淡、焦,水法的水冲墨、湿画法等,构成了传统中国画的表现语言。宣纸的吸水、化水性能,毛笔的含水功能和弹性,墨色的细腻及层次变化,使中国画艺术的视觉效果丰富。
笔法要求中锋画长线、侧锋画短线、拖笔画皴擦。用笔要有节奏,行笔要有变化,无论是点、线、面都要见“笔”。中囯画有墨分五色之说,另有浓破淡、墨破色、大泼墨等技法。主要是笔、墨、水的互动和演变,呈现出中国画的笔墨符号。水法是中国画表现水墨技法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从笔墨的干湿浓淡到泼墨、泼彩,都是通过水的作用完成。还有冲水、撞水、湿画笔用水技术,使中国画形成了笔墨淋漓的水墨效果。
小品《东坡邀月图》步骤
一、构思与构图。无论画古典诗词意境还是先贤名人,都要有想法,不能简单画成图解,要从个人的审美趣味出发,使作品体现出自己的风格特征。这幅小品用没骨和勾线结合的方式画,用胶水调颜色画主体人物的底色,要饱和,一气呵成。
二、趁底色湿润时,勾勒五官形象及服饰衣纹。因为是湿画法,所以勾线笔上的含墨要干涩,这样笔墨落到湿润的底色上才容易化开,有丰富的变化。此阶段用笔要简洁、概括,不宜反复画,避免使画面脏腻,并且一定在底色未干时完成,若干了就不能再画了。
三、童子的画法亦如此。底色尽量浓重、含水量大,画面才会滋润,湿画上去的线条也会变化丰富、浑厚、具有整体感。人物裤子和壶的用线要单纯明确,形成与没骨法的五官和泼彩服饰的对比关系。
四、补背景是构图的重要部分,要考虑疏密、主次,墨、色块面与点、线勾勒的关系。勾画植物要从主线到副线、长线到短线依次勾勒。注意用笔节奏和开合构成,线的墨色浓淡不必有太多的变化,线用浓墨时有生涩、飞白的感觉为好。
五、画植物、果时要分组画。用稍淡的墨线勾勒,并且可以在墨线未干时涂色。这样植物、果的轮廓线有被冲开的效果,使画面有随意、放松之感;再用多水的淡墨画云朵,和浓涩的树枝墨线有对比和变化,增加画面的层次效果。
六、题款,可用各种形式,但要根据画面构图和意境需要而定。字的大小、内容的长短都应该是画面的一部分,而不只是画意内容的说明,更不能喧宾夺主或与画面分割独立存在。
(作者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