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虹
[摘 要] 基于主题“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对1994—2023年间的文献进行检索,共获得1945篇文献,运用Citespace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作者间合作关系不密切;关键词共现分析有教学质量、保障理念等关键词;研究突现分析关键词有人才培养、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热点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深化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
[关 键 词]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9-0157-04
一、概述
质量是高校教育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重任,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明确指出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由此可以看出,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在未来仍将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通过对1994—2023年间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深入研讨这一领域内的作者群体特征、研究内容的关键节点等。以期通过分析,为今后学界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研究设计
运用研究软件Citespace,对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进而绘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知识图谱。通过内容分析法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分析,从而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领域文献进行梳理和阐述。
(一)数据来源
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是本文的文献来源,以“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为检索词,以“篇名”“关键词”“主题”为检索项,分别进行检索。在剔除征文公告、会议纪要等与研究主题无关的文章后,得到1945篇文献。
(二)研究步骤
从中国知网(CNKI)中下载的文献资源上传到Citespace,运用Citespace自带的数据格式转换功能进行格式转换。转换后的数据再次导入Citespace中,进行科学知识图谱分析。Citespace的参数设定如下:时区分割(Time Slicing)跨度為1994—2023,时间切片设置为1年。在Text processing中,Term Source默认选择“Title”“Abstract”“Author”“Keywords”“Keyword plus(ID)”。在Node types选项卡中,节点类型选择“关键词(Keyword)”,阈值选择Top N为50,即在每个time slice中提取50个被引次数最高的文献,最终生成相关图谱。
三、文献空间分布特征
(一)核心作者群分析
美国科学家普赖斯通过探究作者数量和文献数量之间的关系,得出了普赖斯定律及其计算公式[1],由普赖斯定律可知,单个作者所发的文章数量若达到2篇或2篇以上,则该作者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
由表1可知,在1945篇研究样本文章中,发文量在2篇或两篇以上的共有188人。他们共发表了462篇文章,约占文献总量的23.75%。在普赖斯定律中,核心作者群发文总数若未达到某一研究领域文献总数的50%,则视为该领域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由于核心作者发文量比率为23.75%,远远低于50%。综上,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
(二)作者合作分析
科学计量学家J.S.Katz和B.R.Martin将科学合作定义为研究者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选择在一起合作[2]。当前,科学合作已成为科学发展极为重要的方面,科学共同体常基于不同的理论视角形成思想上的交流与碰撞,产生较优科学合作结构,进而实现新的科学知识生产。
运用Citespace对作者合作网络进行可视化分析(见图1),共得到节点671个。网络密度为0.0007,网络密度偏小,证明在本领域中学者间合作不紧密,尚未形成系统的学术交流网络。
四、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领域热点分析
(一)关键词共现分析
以“Keyword”为节点,关键词出现频率的阈值(Threshold)设置为8,用Citespace进行可视化运算,运算后得到由794个节点和2493条连线构成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如图2所示)。关键词使用频率越高,则字体越大。在文献收集过程中,由于选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作为检索词,所以在关键词共现的知识图谱中“高等教育”“质量保障”“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等不属于分析的范畴,故剔除。进一步分析得到词频排名前10的关键词,分别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英国、评估、启示、美国、人才培养、专业学位、质量文化、地方高校,上述关键词可归为六个方面。
1.教育质量。涉及关键词“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第一,“教学质量”该主题词下,学者围绕“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国外教学质量保障经验”“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等展开。第二,“人才培养”涉及人才培养理论建构、培育质量提升实践路径、不同类型高校、不同学科人才培养四个方面。
2.高等教育国际化。涉及关键词“英国”“美国”“启示”。关键词涵盖的文献系统介绍了国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理念、制度体系、举措。如英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QAA)、美国教育理事会(ACE)等机构的质量保障举措。
3.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理念。涉及关键词“质量文化”。质量具有价值判断概念与客观技术的双重属性,它既折射国家意志,又彰显高校的“本体追求”,而追求质量的落脚点,则是实现具有生态意义的“质量文化”。[3]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以问责为基点,遵循实证主义范式,进行质量评估时,漠视具有教育意义的质量内涵。[4]因此,在利益相关者间形成以社会契约为内核、以信任为纽带、以合作协商为手段的质量文化已迫在眉睫。
4.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涉及关键词“保障体系”“评估”。第一,保障体系构建,涉及内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的耦合,耦合的实现得益于政府、社会、高校协同合作。第二,评估,涉及高校评估理念与实践、高校评估体系建构、国外评估举措借鉴。
5.研究生学位类型。涉及关键词“专业学位”。文献资料提及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监管体系、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
6.高校层次。涉及关键词“地方高校”,研究涉及地方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地方高校教育质量评价。
(二)关键词突现分析
Citespace自带的Burstness可以对知识图谱中的节点进行突发性探测,通过突发性检测可以确定一个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突发性探测后,得到10个突发性关键词(见图3)。某一突发性关键词出现直至结束的这一时间段,则为该突发性关键词成为领域研究前沿的时间段。突发性关键词的出现,和时代背景、国家政策、突发事件等有密切关系。
由图3可知,“人才培养”“职业教育”是两个持续至2023年的突发性关键词,故这两个突发性关键词可定义为研究前沿。
1.人才培养
与关键词“人才培养”相关的期刊文章数量在2023年出现了突发性增长。这一关键词的突显性出现与国家、社会、学者关注等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中央人民大学考察时,就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高校是育人的主要阵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要担当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质量及成效对社会经济、科技的支撑功能释放不足。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态势下,高校有的放矢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解决“卡脖子”问题,已成为核心话题。
2.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它在多元化人才培养、技术技能传承与创新中发挥着明显作用。2021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推動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强调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加强产教融合、校企间合作办学,推进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离不开教育质量提升。当前,学者对“职业教育”的研究涉及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内在意涵、困境、未来路向、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
第一,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意涵在于培育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第二,当前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困境是培养目标模糊化、培养过程孤立化、培养模式割裂化、职业成长阻隔化[5]。第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未来路向要从政策引导、质量标准体系完善、重视评估三方面出发[6]。第四,在职业教育的保障与评估方面要秉持科学的质量理念[7]、制定科学评价标准,搭建完备内外部质量评估体系。
五、演进趋势分析
Citespace中的时区视图(Timezone View)可以清晰地展现某一领域知识的时间演进情况。通过Citespace描绘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领域的共现时区图(见文末图4),展现了1994—2023年间研究热点的时区演进。对时区图呈现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并深入研读文献资料,大致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起步阶段(1994—2000年)
起步阶段的研究内容主要有大众化、扩招、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等。该时期内的文献从宏观视角出发,基于高等教育扩招与大众化时代背景,回答了构建什么样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总之,该阶段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领域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依赖外在“刚性”约束,重视整体质量保障框架体系构建,但具体保障举措还处于探索阶段。
(二)快速发展阶段(2000—2010年)
快速发展阶段出现的关键词有高等教育评估、人才培养质量、专业认证、美国、启示。文献主要从微观视角出发,在深化本土质量保障的理念、举措基础上,学习借鉴美英等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举措、评价指标,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水平。如黄勇荣介绍了英国QAA质量评价的内容及质量保证框架[8]。陈时见则研究了美国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内容和运行模式[9]。该阶段文献多聚焦于国外相关经验,仍注重外在“刚性”约束,通过硬性质量保障指标倒逼质量提升。
(三)深化发展阶段(2011—2016年)
此阶段的文献数量有所下降,出现的关键词主要有质量文化、内涵式发展、审核评估等。可以看出,该阶段既重视高校内部质量文化建设,又注重外部考核评估。该阶段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注重“两条腿走路”,刚性举措与柔性治理并举。
(四)新发展阶段(2017年至今)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同年,“双一流”建设开启,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进入了新时代[10]。该阶段关键词有“新时代”“双一流建设”“高职院校”“中国式现代化”等。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更是离不开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新时代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更强调更新教育理念,重点在于对内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进行完善[11],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治理水平。
六、思考与反思
基于以上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领域的分析,研究者对该研究领域有以下思考:第一,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是该研究领域的关键内容,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质量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后续改进的机制,都值得进一步思考。第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离不开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基础(如管理学、经济学等),但已有研究多从教育学这一学科视角出发,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拓宽学科视野。
参考文献:
[1]丁学东.文献计量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220-236.
[2]Katz J.S, Martin B R. What is research collab-oration? [J].Research Policy,1997(26):1-18.
[3]邬大光.高等教育:质量、质量保障与质量文化[J].中国高教研究,2022(9):18-24.
[4]张应强,苏永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反思、批判与变革[J].教育研究,2014,35(5):19-27,49.
[5]张培,夏海鹰.职业教育培养现代工匠人才的应然性逻辑、适应性困境及变革性思路[J].教育与职业,2023(5):93-100.
[6]孙翠香.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与推进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2(3):5-12.
[7]杨应崧,袁洪志,何锡涛.回顾与期望:奏响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三重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7):54-58.
[8]黄勇荣.浅析英国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几个特点[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4):67-71,122.
[9]陈时见,侯静.美国高等教育质量认证的运行模式:以美国南部院校协会(SACS)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08,30(12):18-22.
[10]“双一流”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注入强大动力[EB/OL].(2017-11-19)[2024-02-23].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zl_2017n/2017_zl74/201711/t2
0171120_319497.html.
[11]鐘秉林.普及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