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娟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不断规范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各环节管理,有效保障了单位履职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不断使资产管理各环节流程清晰、管理规范。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文章闡述了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具体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 问题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1-103-02
一、引言
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工作职责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规模展现体量大、增速快特点。如何进一步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现阶段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要对国有资产的配置、使用、出租、处置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一般情况下是通过财政预算资金按规定进行采购,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保正资产使用状况的公开化、透明化,提高单位内部的管理水平,实现单位治理和服务的升级。
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产的使用效率低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主要是财政预算拨款,因为使用的无偿性,资产在购置时计划性不强,往往从本部门需要出发,缺乏对已有资产的绩效考核与评价,容易出现重购置,轻管理;重增量,轻存量;重资产争取,轻日常管护的现象。造成了资产的过度占有和浪费,降低了资产的使用效率。在实际工作中,资产的实际数量、折旧可以量化,但保值情况很难有具体的操作标准,这又会导致资产的实际使用效率过低,导致资产闲置、损失。
日常办公用的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固定资产价值效能低。一方面资产定期维护保养比较困难,可能会出现随意使用,不按操作说明的情况,导致资产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效率不高;另一方面资产虽已到了报废年限,但可以继续使用,却弃之不用。
单位内部人员调动、退休导致本人名下资产闲置,闲置的资产一般不会有专人负责调剂使用。资产难以物尽其用,发挥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资产所属部门对本部门资产所有权比较重视,难以跨部门对资产进行有效的调拨,使部门闲置的资产缺乏合理流动和调配,导致资产重复购置的现象普遍发生。
(二)资产信息更新不及时
在资产的后期保有环节,资产由各部门的人员负责使用、保管。有的部门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出现资产的保管人与实际使用人不一致,导致资产使用状况不明,管理责任不明确。这就会导致资产信息更新不及时,产生一些问题,如给日常资产清查带来困难;资产产生闲置;甚至出现丢失的却难以发现的情况;难以动态掌握国有资产存量,对购入的资产缺乏合理的配置。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没有在规定期限办理竣工财务决算;已经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在建工程,也没有转入固定资产。
(三)资产处置不及时
第一,待报废的资产处不能及时处置,容易形成积压。闲置、低效运转的资产没有切实可行的盘活政策,实际工作中,因为资产信息的不对称,不能及盘活。盘亏、毁损的资产难以查明原因、认定责任,不能及时核销资产卡片,并进行账务处理。第二,往来账目不定期核对,对往来单位的信用状况、存续情况缺乏了解,导致坏账和呆账持续存在。
四、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国有资产缺乏统一管理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由各单位负责、使用,资产之间难以统一管理,跨部门调剂。第二,财政对资产拨款时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对单位现有的资产进行审核,且没有对资产能否继续使用做出评估,是购买还是修缮,只是根据资产是否达到报废年限,这就导致了浪费现象的发生。第三,管理机制不完善,缺乏强有力的约束机制。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使用效率缺乏切实可行的监督和考核办法,导致部分资产长期闲置,甚至浪费和流失。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使用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权责划分不清晰,在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等各个方面,有关人员的职责分工不到位;针对配置超标、使用不当、处置不合理等问题,没有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和奖惩机制。
(二)缺乏资产管理责任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重心更多在业务发展和社会服务上,单位内部缺乏重视国有资产管理的氛围。在这种环境下,单位内部的其他工作人员很容易忽视对日常办公资产保管过程中的重视,很容易导致这些资产在使用和管理上出现漏洞。
部门之间权利责任划分不明确,国有资产在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之间没有明确的责任规定,仅将其视为资产管理部门的内部职责。这会导致部门之间难以落实管理责任,容易出现多头管理现象。
(三)缺乏完善的资产基础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建立起涵盖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各环节和全链条的制度体系,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流程不清晰、责任难追溯的问题。资产领用和离岗归还制度,因使用人更换频繁,而不及时办理资产交接手续,导致资产信息不能得到及时的清查。
(四)缺乏良好的监督体系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于低效、闲置的资产没有明确的管理标准,没有合理的方式对闲置资产进行处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当中,需要有配套的操作制度和监督制度,并由专人负责。这样才能保证资产的高效使用,并且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减少资产流失,但是实际情况来看,这样的资产管理制度并不完善,这样就会导致资产的处置和监管不到位。
五、加强和规范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一是完善资产清查盘点制度。按年组织资产盘点,全面掌握单位真实的资产数量、价值和使用状态,及时掌握资产盘盈、盘亏情况。同时根据单位退休人员、调离人员的变化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资产清查工作。同时,对造成资产损失的有关责任人,根据损失情况进行责任追究。二是完善资产购置制度。资产管理部门对使用财政资金购置资产配置标准以外的资产,严格进行可行性论证,确保所购资产的经济性和合理性。对一般资产根据资产清查使用情况和配置标准确定是否可以内部调剂,尽量避免资产重复购置。三是健全资产使用保管制度。资产投入使用后,按照重要性原则和分部门管理要求,由各部门资产管理员密切关注所购资产的使用和处置情况,确保资产的正常使用和安全。四是建立资产与财务核算联动管理机制。财务人员和资产管理人员建立定期对账制度,以确保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五是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按照财政的统一要求,每年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属于政府采购范围内的支出,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不得无预算和超预算采购。做到采购行为公开透明,采购成效科学规范。
(二)严控资产配置
单位配置资产时要充分参考存量资产状况,严格控制新增資产配置。配置资产以单位履行职能和促进事业发展需要为基础,以科学、合理地支撑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为目标,不得配置与单位履行职能无关的资产。严格遵循资产配置标准,凡是规定了配置标准的资产,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标准进行配置。对没有规定配置标准的资产,从实际需要出发,严格审核,合理配置,防止资产浪费。资产配置遵循资产功能、价格、数量与单位的职能需要相匹配,厉行勤俭节约与绿色环保相兼顾,增量与存量相结合的原则。根据部门职能、资产配置标准、资产存量情况以及资产使用绩效,细化资产配置预算。严格执行资产配置价值上限、数量上限和使用年限标准,从严控制,合理配置。配置的资产及时办理验收、入账和登记手续,及时录入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禁止形成账外资产。
(三)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加强资产使用管理,进一步落实资产管理主体责任制和资产使用管理的规章制度,明确资产使用管理的内部流程、岗位职责和内控制度,充分依托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动态管理优势,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卡相符。重点是保障资产的安全完整,加强维护保养,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同时,对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转让以及收益分配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四)规范资产处置
单位在处置资产时要遵照法定程序和审批权限,履行处置审批手续。资产处置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处置资产。待报废的资产要及时处置,避免资产的积压。
(五)提高数据质量,加强数据分析
在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成为资产管理的主要研究方向。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地深度融合,建立数据对比审核机制,动态了解国有资产变动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以信息化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中,实现资产预算、核算的融合,数据之间的相互衔接,确保同口径资产数据保持衔接,确保资产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可靠。
六、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对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解决,不断推动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充分发挥资产管理对单位履职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物质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 曹炜.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对策探析[J],商业会计,2007(02):58-59.
[2] 娄玲飞.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105-107.
[3] 张溯源,张丽英.从资产清查看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J].中国农业会计,2017(06):22-24.
(作者单位:山西省农业机械发展中心 山西太原 030000)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