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收获”理念的幼儿园种植活动

2024-04-18 03:53陈伟夏菲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水稻理念幼儿园

陈伟 夏菲

种植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常见的一种亲自然活动形式,种植活动不仅能使幼儿获得物质上的收获,而且能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感悟、深化对种植活动的认识,获得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幼儿园应基于现实需求,以“全收获”理念为指导,创新实施种植活动,充分发挥其在幼儿成长中的独特价值。

一、“全收获”理念的内涵

“全收获”理念强调的“全”涵盖了多层次、多元化和全方位的维度,认为种植活动的价值远超于单纯的收获环节。种植活动不仅是幼儿亲身参与种植、管理和收获的过程,更是他们在自然环境中积累丰富经验的重要途径。在这一理念指引下,种植活动不仅能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活动机会,丰富幼儿的经验体系,同时也为教师、家长等成人提供了专业发展的契机。

“全收获”理念下的种植活动,是一种富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方式,一个幼儿与自然、社会以及自我进行互动和体验的过程。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种植活动在幼儿的全面发展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创新幼儿园种植活动的组织体系,幼儿园不仅能够确保多元化教育的顺利实施,还能为幼儿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有力的指引和支持。

二、“全收获”理念下种植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幼儿园种植活动不应只是简单的劳动或游戏,而应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在种植活动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实践,从而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此外,种植活动还应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了解到植物的生长过程、土壤的保护等生态知识,强化他们的生态意识和环保行为,助力幼儿的全面发展。

2.参与性原则

种植活动不应仅由教师单方面主导,而应成为幼儿全面参与、共同体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参与种植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种子的挑选、土壤的整治、植物的养护及收获等,以便幼儿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周期,深刻体验劳动的乐趣和收获的喜悦。此外,坚持参与性原则还须引入家长与社区的力量,形成家园共育的和谐氛围,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多样性原则

在幼儿园开展种植活动时,应秉持多元化原则,确保种植的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涵盖蔬菜、水果、花卉等,以便幼儿能够广泛接触并了解各类植物的生长特性及习性。同时,活动形式亦需多样化,既包含室内种植,又涉及室外种植、盆栽种植等方式,以灵活适应不同季节和环境条件下的种植需求。此外,教师在组织种植活动时,应融入艺术、科学、语言等多重教育元素,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体现多元化原则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4.可持续性原则

在开展种植活动时,幼儿园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既要注重眼前效益和成果,又必须深谋远虑,考虑未来的发展和潜在影响。具体而言,教师在组织种植活动时,应高度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包括种子、土壤、肥料等的选择,均应以环保和可持续性为准则。同时,必须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此外,种植活动不仅要满足当前幼儿的教育需求,更要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全收获”理念下种植活动的实施

幼儿园应充分考量园所的现状、资源分布特点,以科学、合理的方式规划种植活动。现以“水稻种植”活动为例,详细阐述其在“全收获”理念指导下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1.明确种植活动目标,制订详细活动计划

在开展种植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园应遵循“全收获”理念,探索资源的整合和教育目标的合理化设计,制订详细的活动计划并科学化地实施。具体来说,教师要注意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对活动目标进行精心设计,并突出强调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方法、评价等要素对活动计划进行规划,确保活动有序进行。此外,教师要注重活动的层次性和递进性,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设置不同难度的种植任务,引导幼儿逐步深入探究。

在规划与设计“水稻种植”活动时,幼儿园应深入挖掘并利用本地资源优势,精心策划活动内容,确保活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在活动目标及体系的具体规划中,幼儿园应着重引导幼儿亲近自然,体验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细致的观察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亲身参与水稻的种植与管理,引导他们直观了解水稻的生长周期,感受劳动的不易和丰收的喜悦。另外,在实施活动规划时,幼儿园可以制定详细的活动规划表,以丰富种植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这样不仅能确保幼儿全程参与水稻种植活动,还能从多个角度对幼儿进行教育指导,真正落实“全收获”的教育理念,推动幼儿园种植活动的科学发展。

2.解析活动主题思想,鼓励幼儿自主探究

在种植活动中,幼儿园应尊重并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方面,幼儿园应鼓励幼儿自主选择种植的植物种类和方式,培养他们的决策能力和责任感;另一方面,幼儿园应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让幼儿亲自参与种植的全过程,包括翻地、播种、浇水、施肥、除草、收获等,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此外,幼儿园还要引导幼儿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和变化,培养他们的记录能力和科学素养。

在水稻种子育苗环节,教师基于种植活动的主题思想,在“全收获”理念的指引下,鼓励幼儿自主探究,使种植活动彰显特色,提高教育效果。教师先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并与幼儿互动,如微笑着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水稻是怎么长大的吗?”此时幼儿就会思考和回应,如:“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是从水里长出来的!”然后教师回应并鼓励幼儿参与种植活动:“你们说得都对,但首先,我们要把种子种到泥土里,然后给它浇水、晒太阳,它才会慢慢发芽长大。”“看!这就是水稻的种子,它们小小的,但每颗都有生命的力量。”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主动观察种子并参与活动,轮流用小铲子在泥土上挖出一个个小坑,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种子放进去,再轻轻覆上土,也有幼儿高举着手中的小喷壶,迫不及待地想要给刚种下的种子浇水。

而在水稻收获环节,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参与水稻收割活动,幼儿兴奋地四散在稻田里,他们手持小镰刀(儿童专用安全镰刀),模仿着老师的样子,小心翼翼地割下稻穗。一个小男孩高举着他割下的第一把稻穗,满脸都是得意:“老师,你看我割的!是不是很棒?”小女孩则更加细心,她们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互相交流着割稻的技巧:“你这样割比较快,但是要看准位置,不然稻穗会掉下来的。”她们边聊边割,不仅增进了友谊,还在实践中学会了合作与分享。为了更好地践行“全收获”理念,教师让幼儿围坐在田埂上,捧着自己亲手割下的稻谷,感受那沉甸甸的收获,然后对活动进行总结:“大家知道吗?从种植到收获,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珍惜粮食,不浪费一粒米。”这就能让幼儿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劳动的价值和粮食的珍貴,激活他们的感恩意识。

3.推进家园深度合作,拓宽种植教育空间

幼儿园应注重种植活动的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有效促进种植活动教育空间的拓展和延伸。在教育实践中,幼儿园可以尝试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全收获”理念和种植活动的教育意义,增强家长的参与意识和支持度。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参与种植活动,共同制订活动计划、提供资源支持、协助幼儿完成种植任务等,也可以鼓励家长在家中开展类似的种植活动,与幼儿一起分享种植的乐趣和收获。

在“水稻种植”活动开始之前,幼儿园邀请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为活动提供种子、肥料等物质支持,并邀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劳作、分享经验、感受收获的喜悦。这种家园合作不仅能增强教育的效果,也能有效促进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促使种植活动的教育功能进一步优化。

猜你喜欢
水稻理念幼儿园
什么是海水稻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我爱幼儿园
一季水稻
欢乐的幼儿园
水稻花
爱“上”幼儿园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