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咚咚声里的绵长

2024-04-18 01:02:38项伟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24年3期
关键词:小鼓货郎样式

项伟

说起“拨浪鼓”,你应该听说过,看见过,甚至还玩过。拨浪鼓有一根鼓柄,用于手持,在鼓的两侧各有一根安装了一颗圆珠的绳子,左右甩动时,会发出“咚咚咚”的声音。听着这有节奏的声音,哭闹的孩子也会停下来,好奇地望着它。没错,拨浪鼓是一种玩具。可它又不只是玩具,在先秦时期,它竟是乐器中的“贵族”,并且在各种祭典、宫廷演奏时,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拨浪鼓的“贵族”身份,是有据可查的。在商周时期,它有个高端大气的名字,叫作“鼗”(táo),《周礼·春官·小师》就记录了 “小师(在宫廷里专门负责培训鼗演奏者的乐官)掌教鼓、鼗、柷(zhù)、敔(yǔ)”。周天子在宗庙祭祀先祖时演唱乐歌,就用上了鼗。汉代郑玄的《周礼注疏》准确地描述了“鼗”的外形及使用方法:“鼗,如鼓而小,持其柄摇之,旁耳还自击。”还有一种说法也许能说明鼗的“贵族”身份,相传鼗是上古时的五帝之一、订立二十四节气的帝喾,在平息共工之乱时发明的,在《吕氏春秋》及《事物纪原》等典籍中都有相关记载。

俗话说“口说无凭”,有图有真相。能够证实鼗早在商周时期就已出现,且常作为用于祭祀、典礼等重要儀式或场合的乐器的证据,就是同时期制作的青铜礼器。在出土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铸刻了大量的以那时的贵族们祭典、生活等为背景的铭文与图案,其中鼗的形象就屡屡出现:它们都有着细而长的手柄、圆形的鼓面,在鼓的两侧各有丝线连接的下垂的珠坠。

古人在典籍里记载的关于鼗的文字、青铜器上的图画,都从侧面印证了它的应用场合及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历经千年风霜的洗礼后,鼗也从先秦时有身份的礼器,逐渐降格为两汉时的世俗乐器。到宋代时,已彻底地从“贵族”流落至“民间”,成了货郎手上的叫卖工具、儿童手中的玩具。看似不幸,却也因此有了人间烟火的气息,变得更加接地气,更富有生命力。

宋朝时,鼗的礼乐之用已然式微,最主要的应用是在商业这块。说商业应用,有点玄乎啦,其实指的就是“货郎鼓”,民间那些走村串巷的货郎,一般会手持这种略微改造过的拨浪鼓,不断地转动,发出“咚咚”的声响,以鼓声来吸引和招徕顾客。南宋著名画家李嵩创作的《货郎图》(如今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时流行的“货郎鼓”的样式,其特点有三:鼓柄做成葫芦把的样子,为的是方便拿捏,不易掉落;鼓体形如封口的圆罐,这种设计能使鼓声更加响亮、传得更远;每面鼓各有多条系着圆丸的耳坠,则是为了让“鼓点”更密、更急,给人一种急迫感。在当时,还有一种更复杂些的“货郎鼓”,即“四层拨浪鼓”:它是由四面从小到大的小鼓,用鼓柄逐个串连起来的。据说每面小鼓彼此相间,并转向90度,自然每面鼓都各有圆丸做的双耳,摇动的时候,声音高低错落,叮咚悦耳。

自宋代开始,拨浪鼓还成了市井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工具,比如当作跳舞时的配乐道具,或者用来哄孩子开心的玩具,而后者的用处,一直延续至今。在南宋画家苏汉臣作的《五瑞图》中,其中一个舞者,其双手就各持一面拨浪鼓,两面鼓一样,都是属于两层鼓,上面的小鼓扁而圆,和平常所见的拨浪鼓类似,下面的这只鼓,鼓身较长,类似于现在的小型腰鼓;鼓面上绘有飞禽走兽等图案,其中长鼓的鼓身上,还镶嵌着铜质的小花,做工精巧美观,令人赞叹。

古称为“鼗”的拨浪鼓,自先秦诞生,历代发展出各种样式,也有各种名称。明代的《金瓶梅》中称为“博浪鼓”,《西游记》中记为“播郎鼓”,清代的《红楼梦》中记为“拨浪鼓”,而鲁迅先生的《二十四孝图》中称为“摇咕咚”。名称和样式虽各有变化,可不变的是那绳锤击打鼓身发出的“咚咚”声。那声音带着雅,含着俗,也蕴着绵长的文化。

跟着货郎走街串巷的拨浪鼓,还走出了特别的模样,这模样被义乌人定义为“拨浪鼓文化”,这可能连拨浪鼓自己也没想到。据《义乌县志》记载,早在清乾隆年间,义乌的老百姓,就是凭两只箩筐、一些山货、一根扁担,还有一面拨浪鼓,从事“鸡毛换糖”的行业,愣是以这种小得不能再小的生意,催生出了闻名于世界的“义乌小商品市场”。义乌人自豪地将这种商业文化称为“拨浪鼓文化”。

在神州大地上,拨浪鼓的文化和奇迹,还在延续着……

猜你喜欢
小鼓货郎样式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航天货郎智能柜:便利生活,开门即得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自古就爱买买买 两幅《货郎图》里的民生百态
艺术品鉴(2020年1期)2020-01-19 06:01:06
古人的购物节——《货郎图》
你好,小鼓
小鼓
永远的小鼓
这是巴黎发布的新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