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娟,张海宇,段世英,韩玫,朱兴来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a.体检中心;b.放射科,河南 郑州 450000;2.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 影像医学科,河南 郑州 450042)
CT增强高压注射时因各种原因导致对比剂大量进入软组织,造成患者肢体剧烈疼痛、肿胀、溃烂、水泡等一系列症状,甚至引发肌肉坏死,肢体功能障碍等[1]。以硫酸镁湿敷治疗该病症在临床已使用多年,具有较肯定的临床疗效,但是治疗方案单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硫酸镁过敏症状等[2]。本试验院内制剂红花浸提液是以红花为君药,风仙花子、木贼、白矾、白酒等为臣、佐、使药,其内含有多种治疗活性成分,有报道红花对对比剂外渗具有一定消肿止痛的治疗效果,但临床疗效尚有待确定[3]。因此本课题利用院内制剂红花浸提液,将中医外治技术引入对比剂外渗的临床治疗中,探讨高压注射对比剂外渗中的最佳治疗方案,以减轻患者痛苦。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增强CT检查高压注射对比剂外渗患者,根据前期本课题组预实验结果及等效性实验计算入组研究的样本量为6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红花浸提液治疗组30例,其中男20例,年龄(40.2±1.1)岁,女10例,年龄(43.2±0.4)岁。硫酸镁湿敷治疗组30例,其中男15例,年龄(42.3±2.1)岁,女15例,年龄(40.7±1.3)岁。
对比剂外渗分级标准[4]。0级:正常。1级:患肢外渗处皮肤发凉、发白,可有轻度疼痛或无疼痛,患肢软组织肿胀范围直径<2.5 cm。2级:患肢外渗处皮肤发凉、发白,可有轻度疼痛,患肢软组织肿胀范围直径在2.5~10 cm。3级:患肢外渗处皮肤发凉、发白,现半透明状,中度~重度疼痛,软组织肿胀范围直径在10~15 cm。4级:患肢软组织肿胀处表皮张力增高,大量渗出,指压凹陷性水肿,患处皮肤颜色异常,软组织肿胀范围直径>15 cm,重度疼痛,沿血管走行区出现水疱。
纳入标准:(1)将对比剂外渗分级标准中的2~4级研究对象纳入试验;(2)无认知障碍;(3)无肢体功能障碍;(4)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甲亢;(2)加碘盐、海带、海鲜过敏;(3)全身感染性疾病;(4)精神疾病。
红花浸提液制备:将红花50 g、风仙花子50 g、木贼40 g、白矾少许等制成中药汤剂后按比例加入60度白酒备用,冷敷前放入4 ℃冰箱备用,热敷时可加热至40 ℃热敷。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抬高患肢,24 h内冷敷,24 h后热敷。红花浸提液治疗:采用5层纱布浸泡红花浸提液后湿敷患处30 min,并轻微按摩。每日3次采用注射器吸入红花浸提液滴于纱布上,湿透纱布即可。硫酸镁湿敷治疗:将硫酸镁制成浓度30%~50%的溶液。将5层纱布浸泡硫酸镁溶液中,用时轻轻拧干,保持湿润但不滴水状态。然后将纱布覆盖在患处,湿敷约30 min。每日3次采用注射器吸入硫酸镁溶液滴于纱布上,湿透纱布即可。热敷时硫酸镁溶液可加热至40 ℃。在进行硫酸镁湿敷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纱布湿润,同时观察皮肤反应,如果出现过敏、刺激或其他不适,应及时停止湿敷。
(1)疗效评定指标[5]:无效、有效、显效。总有效率为显效、有效之和占总例数的百分数。(2)外渗肢体肿胀值[6]:肢体肿胀值为外渗软组织肿胀最明显处患肢周径减健肢同一水平测量的正常周径。(3)《疼痛程度数字评分量表》评估疼痛等级[7]:疼痛程度用0~10数字表示,无疼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
治疗24 h、72 h、1周后,红花浸提液及硫酸镁湿敷患肢肿胀值进行比较(表1),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各组数据均服从正态分布与球形检验。采用红花浸提液与硫酸镁湿敷患者肿胀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红花浸提液可用来替代硫酸镁湿敷。治疗后时间效应显著,结合各组肿胀值变化,说明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肿胀值降低,提示两组治疗方式均随时间延长而好转。以治疗后24 h为参照,对治疗后肿胀值的差值进行比较,发现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肿胀值降低,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肿胀值差值和疼痛评分差值比较
治疗24 h、72 h、1周后,红花浸提液及硫酸镁湿敷患肢疼痛评分与治疗前差值进行比较(表2),各组数据均服从正态分布与球形检验。治疗方式与治疗时间的交互效应不显著,提示治疗方式与治疗时间不存在交互作用,因此着重分析主效应。采用红花浸提液与硫酸镁湿敷患者组间疼痛评分差值的差别不显著,提示红花浸提液可用来替代硫酸镁湿敷。治疗后时间效应显著,结合疼痛评分差值变化,说明两组均随时间延长而好转。
表2 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治疗效果比较(n,%)
治疗24 h、72 h、1周后,红花浸提液及硫酸镁湿敷疗效进行比较(表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对重复测量数据,进行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提示红花浸提液与硫酸镁湿敷患者疼痛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3)(表3),表明红花浸提液可用来替代硫酸镁湿敷。
表3 治疗后红花浸提液及硫酸镁湿敷总有效率比较
随着CT增强扫描广泛应用,高压注射对比剂外渗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碘海醇等对比剂剂量大、浓度高,又因高压注射团注,其推注速度较快,一旦发生碘对比剂向组织内外渗,不但影响患者检查诊断结果,更能增加患者的检查痛苦。做CT增强时要经静脉注射含碘对比剂,临床各种原因均能导致对比剂外渗发生。引起对比剂外渗的原因有:(1)要用到高压注射器;(2)注射部位选择远端小静脉,静脉脆弱或者受损;(3)对比剂属于高渗并且用量大等。如:高压注射时注射套管针脱出、高压注射时注射套管针刺破穿透血管、注射套管针未进入静脉血管内、因高压注射器团注对比剂压力过高造成的注射套管针针头弹跳、注射套管针穿刺口对比剂返流、肢体外周浅静脉在高压推注时破裂、所穿刺静脉通透性增加及穿刺血管壁硬化等原因造成高压注射对比剂直接高压注入组织间隙,包括穿刺血管周围软组织间隙、穿刺区皮下及皮内组织等,甚至能延伸扩散至注射区以外软组织内,造成注射肢体的大范围损伤情况,临床又称碘外渗改变。多数患者只需要采取保守治疗,如:抬高患肢;局部使用冰袋冷敷、使用硫酸镁湿敷等。
CT增强扫描高压注射对比剂速率为2~5 mL·s-1,一旦出现对比剂外渗,这种高浓度、高速率、高剂量的碘对比剂可以迅速进入软组织引起毛细血管破坏、体液大量渗出、局部血运循环障碍,对比剂外渗所致损伤肢体的高渗透压表现又使红细胞皱缩、聚集,局部血管压力升高、管壁通透性增加,促使体液大量渗出,引起患肢迅速肿胀。轻~中度的对比剂外渗临床主要表现有患者肢体肿胀、皮肤颜色改变、肢体疼痛、皮肤水疱、局部肢体麻木等[8],重度者可引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皮肤溃疡、局部组织坏死,若不及时处理最终将导致肢体功能障碍[9],从而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加重病痛、增加患者医疗费用等。
50%硫酸镁溶液局部湿敷产生高渗透压及硫酸镁拮抗钙离子,舒张皮下血管平滑肌,降低毛细血管血压,两种机制结合使肿胀肢体水肿液在短时间内吸出,减轻软组织损伤。现阶段对比剂外渗的临床治疗主要为50%硫酸镁湿敷,硫酸镁湿敷治疗该病症临床应用较早,其治疗效果及机制也较为确切,但至今临床对对比剂外渗的处理方法仍较单一,对于硫酸镁湿敷治疗不能耐受的患者,缺少有效的临床替代疗法[10]。
红花又名红兰花、红花菜、黄兰、草红花、菊科红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金匮要略》称:“妇人六十二种风,乃腹中气血刺痛,红蓝花酒主之。”《本草纲目》则称其可“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红花油可以防止动脉粥状硬化,治高血压、中风、心力衰竭、心绞痛等症。红花的花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能,主治妇女闭经、难产、死胎、产后恶露、瘀血作痛及跌打损伤等疾病。红花含红花甙,红花黄色素,另含脂肪油,称红花油,是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亚油酸、亚麻酸、油酸等油脂类。味辛、性温,是中医常用的良药。红花能通经治血,能补能泻,能破能养,可行可导,并因服法不同,有效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功能,虽然有研究显示红花对对比剂外渗具有一定治疗作用,但是其临床应用较少,其治疗机制及临床疗效也有待明确[11]。因此本课题将院内制剂红花浸提液与硫酸镁湿敷在增强CT高压注射对比剂外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进一步评估红花浸提液的临床疗效。本研究显示:红花浸提液及硫酸镁湿敷治疗24 h、72 h、1周后临床总有效率、患肢肿胀值及疼痛等级评分等较为相近。利用统计学检验分析两组治疗24 h、72 h、1周后患肢肿胀值及疼痛等级评分显示,红花浸提液及硫酸镁湿敷治疗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不能耐受硫酸镁湿敷治疗的增强CT高压注射对比剂外渗的患者可以利用红花浸提液替代治疗。
硫酸镁湿敷虽能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但硫酸镁容易结晶,刺激皮肤,蒸发变硬,脱离病变表面,且患肢外渗处出现感染、破溃等情况时,会导致感染处炎症蔓延,不利于感染控制,镁离子也可以通过破溃的伤口过多的进入机体,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力降低,因此部分患者不能耐受硫酸镁湿敷治疗。而本研究院内制剂红花浸提液,含有多种治疗有效成分,如红花素、脂肪油及乙醇等。其能活血、通经、消肿、止痛、凉血退翳、改善微循环等[12],促进受损软组织修复[13-14]。红花浸提液内多种治疗成分相互协同,促进血液循环,迅速消肿,控制患处病原体繁殖,抑制炎性反应[15-16],改善对比剂外渗局部皮肤组织损伤的血氧供应,减轻组织损伤,促进修复,减轻患者痛苦。
本课题利用院内制剂红花浸提液,将中医外治技术引入对比剂外渗的临床治疗中,观察到红花浸提液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临床效果与硫酸镁湿敷治疗对照差异无明确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