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建军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是无数孩子的唐诗启蒙作品。尤其是在提倡“光盘行动”的今天,“粒粒皆辛苦”变得更有意义。
诗作者是唐代的李绅,他写下《悯农二首》,博得了“悯农诗人”的千古美誉。这首诗写尽了农民的生之艰辛,直击读者心扉。很多人觉得能写下如此诗句之人必然具有悲悯的情怀。然而,按照“文如其人”的思维来推断李绅的话,就会被重重打脸。
李绅生活在中唐时期,他出身于“五姓七望”之一的赵郡李氏,祖上做过武则天时期的宰相。然而富贵难以持久,到了他父亲那一辈,荣华所剩无几,他父亲只不过做了个小小的县令。李绅五岁时父亲早逝,家道中落,母亲独自拉扯他,搬家到了无锡。李绅倒是很争气,自小读书用功,靠读书改变了命运。
19岁那年,李绅离开家乡外出见世面,这期间他的才华崭露头角。唐人爱好诗歌,会写诗是通往上层阶级、交往社会名流的敲门砖。比如王维就用一首“此物最相思”的《红豆》打动了太平公主。李绅的诗受到苏州刺史韦夏卿(元稹岳父)的赏识。26岁时,李绅又写下了让他光耀千古的名篇《悯农二首》,受到当时文化顶流吕温的赏识,成就了他“悯农诗人”的美誉。
在他第二次去长安应试时,结识了同来考试的元稹、白居易。几个爱诗的人意趣相投,在一起鼓捣出一场诗歌界革新,即“新乐府运动”。李绅一腔热血,第一个提起笔来,一口气作了二十首“新乐府诗”,可惜失传。元稹激动得马上和了十二首。在李、元二人的感召下,白居易也不甘示弱,一出手就是五十首“新乐府诗”。“新乐府运动”就这样轰轰烈烈开展起来。李绅的《莺莺歌》“容姿朗秀,顾盼生情”,为后来《西厢记》的诞生提供了创作依据。
李绅的诗歌短小精悍,被时人称为“短李”。白居易曾有“笑劝迂辛酒,闲吟短李诗”的诗句。李绅的诗歌不讲究雕琢,用语清新自然,朗朗上口,易于传诵。这一时期的李绅虽然举业未成,但他成为了一个优秀诗人,在群星荟萃的唐代诗坛发出耀眼的光芒。
李绅34岁时得中进士,步入政坛,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在仕途飞黄腾达后,李绅已逐渐丧失那颗曾经“悯农”的初心,吃过的苦都化作了后来变质的“光”,他身上集齐了“小人得志”的一切特质。
在发迹之前,李绅经常去族叔李元将家蹭吃蹭喝。得势后,李叔叔巴结侄子,主动降辈份称“弟”称“侄”,但李绅不买账。直到李叔叔甘当“孙子”,李绅才勉强认了这门亲。
李绅还有个同年科考的崔同学。崔同学当了巡官,特地去拜访李绅。刚在酒店下榻,崔家仆人和市民发生了争斗。李绅把家仆抓来后,一听说是崔同学家的,大呼太好了,赶快给他个极刑,还下令把崔同学抓来质问。原来李绅心里的芥蒂是崔同学来本地没有第一时间拜见自己,就责令打了他二十杖,还流放到秣陵,这算是给老同学的见面礼了,“谱”摆得也是没谁了!
生活上的李绅“渐次豪奢”,一入奢华深似海。他一顿饭耗费动辄几百贯甚至上千贯,这跟他早年写下的“粒粒皆辛苦”形成莫大的嘲讽。难道他不懂农人的艰辛吗?不是的。他只是早已腐化变质,原来的那点儿初心早抛到九霄云外了。
李绅的奢靡生活为后人贡献了一个成语——司空见惯。他担任司空职务时,因身居高位不差钱,经常举办海天盛宴邀请官员名流。苏州刺史刘禹锡曾参加过李家派对。当他看到李家私妓量多质优时,在羡慕嫉妒恨的复杂心情下,写就了《赠李司空妓》一诗:“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李家的美女们“高髻云鬟”是最时尚的宫廷打扮,豪奢之风挡也挡不住,然而这一切对于李司空来说再平常不过了,可让我这个没见过世面的苏州刺史情何以堪!
李绅所处的政坛正是“牛李党争”时期,这场沸沸扬扬闹腾了近半个世纪的党争,几乎耗尽了大唐元气。李绅归附于“李党”,他总体运气不错,最后坐到了宰相的尊位。为相人狠话不多,对百姓疾苦极度漠视,还爱滥用酷刑,绝对的狠角儿。
李绅担任淮南节度使时,他治下的百姓遭了殃,纷纷渡江逃难。下属向他报告治下人口越来越少时,他不仅不以为然还大言不惭地说:“麦子饱满的颗粒总是在下面,就让那些秕糠随风而去吧,不必来报!”这还是那个替老百姓发出“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李绅吗?李绅的变质蜕化被同时代的韩愈、贾岛、刘禹锡、李贺等嗤之以鼻,并同他划清了界限。想当年韩愈还曾举荐过未得志的李绅,估计肠子都悔青了吧。
李绅晚年还亲手制造了“吴湘冤案”。扬州江都县尉吴湘被人诬陷贪污、强娶民女。李绅不调查就立刻将吴湘逮捕并判处死刑。其实此案多有失实,吴湘罪不至死。李绅处死吴湘纯属是为了向李党首领李德裕献媚。李吴两家是世仇,作为“李党”的李绅故意将小事扩大化,达到打击报复的目的。后来在吴湘家人不停地告发下,唐宣宗复查此案,为吴湘平反。此时李绅虽死,但被朝廷定性为“酷吏”,落了个“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惩罚。
要说李绅写诗能留下两篇千古绝唱,做官能做到宰相高位,绝对是人生赢家。但这位“赢家”做人行事上良心败坏,毫无底线,最后遗祸于后人,也是罪有应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