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交互设计在唐陵墓葬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2024-04-17 08:05吕梦星张辉
艺术科技 2024年7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数字化

吕梦星 张辉

摘要:目的:唐代陵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了无数唐朝文化、政治和社会信息,不仅为后人借鉴历史经验和学习文化艺术提供了宝贵资源,而且对推动当地经济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更高效地保护并传承唐陵文化,并由此延伸到全面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方法:文章从文化遗产保护角度出发,结合唐乾陵陪葬墓的实景再现设计,分析信息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数字媒体交互设计更好地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通过回顾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要求和唐陵墓葬文化保护的迫切性,文章指出保护和传承唐陵墓葬文化的重要任务,同时强调数字媒体交互设计能为唐陵墓葬文化保护带来新的可能,实现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创新。结果:以唐乾陵陪葬墓实景再现设计实践为例,结合数字媒体交互设计的特点,分别从陵墓实景再现、数字信息整合和文化传播共享三个方面,指出交互对于唐陵墓葬文化保护、传播和体验的现实意义。结论:本研究为唐陵墓葬文化的数字化保护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切入点,对传播和体验唐陵墓葬文化具有现实意义,也为保护与传播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数字媒体交互设计;唐陵墓葬;文化遗产;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K242;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7-00-04

墓葬文化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时社会内在精神秩序的反映与缩影。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之一,唐代陵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了无数唐朝文化、政治和社会信息,不仅为后人借鉴历史经验和学习文化艺术提供了宝贵资源,而且对当地经济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 唐陵墓葬保护难点及意义

因年代久远与地理位置偏僻,唐陵墓葬文化的保护和传播面临多重困难。为了保护这一宝贵遗产,采取综合措施进行科学保护和有效管理十分必要。從保护方面来看,地下水位、土壤腐蚀和盗墓威胁是主要问题,基础设施和资源限制也给陵墓的保护带来了困难[1]。从文化发展传播方面看,地理位置偏僻、知名度不高和文化价值的传达是主要障碍,由于墓葬遗产无法异地展览,因此不能全面展示出更多的古代文物信息。推广唐陵须解决交通不便、知名度低和专业解释问题,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通过综合宣传推广策略和相关教育活动,可以激发公众对唐代文化的兴趣,从而传承和传播这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文化是国家的灵魂,必须对文化遗产进行可持续的保护,平衡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避免追求短期利益对遗产造成破坏。重视文化教育和传承工作,增强公众责任感。利用创新的科技来强化文物保护、修复、展示与传播效果[2],这种展示方式需要广泛面向大众,结合科技力量,与人们真实的生活联系起来,为观众创造更加深入的文化体验[3]。通过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展示唐陵墓葬整体结构及细节处理,可以为观众提供身临其境的互动体验,加深观众对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认同。利用信息化技术对中国墓葬文化进行研究,对墓葬信息进行可视化、立体化再现。从数据层面重新呈现墓葬空间,以可视化概念促进用户对文化遗产的理解,直观便捷地展示墓葬文化,传递其价值,增强观众的文化自豪感,从而呼吁更多人珍视和保护历史遗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交互设计现已成为保护和传播文化遗产的主要方式之一,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制作陵墓实景再现交互设计,利用三维模型记录墓葬信息,能够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实现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唐陵墓葬文化与数字媒体交互设计相结合,可以拓展文化遗产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为进一步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理论借鉴。

2 数字媒体交互设计概述

2.1 数字媒体及数字媒体交互设计概念

数字媒体是以数字化的方式记录、处理、传播、获取信息的媒介,如电视、广播、网页、手机应用、触摸媒体等[4]。信息数字化的发展推动了数字媒体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还影响了人们的社会行为,信息技术与数字媒体的密切结合进一步改变了信息的形态、传播方式及传播理念。

数字媒体通过数字化的途径传递信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推动人与信息之间的互动交流。数字媒体交互设计关注用户的行为模式,旨在定义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行为,从而为用户提供愉悦的使用体验。这种设计重视数字媒体中的交互行为,鉴于交互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行为,当人与物体互动时,交互行为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近年来,数字媒体交互设计飞速发展,从计算机端到移动端,并进一步发展至语音和手势交互,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无论在哪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媒体交互设计的应用将更加丰富与活跃。

2.2 数字媒体交互设计特点

当前,数字媒体交互设计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渐渐得到各个领域的关注和认可[5]。从数字媒体交互设计的特点来看,主要表现为可互动性、可储存性及可传播性三方面。

可互动性体现在利用数媒技术可以让大众积极参与到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互动与再创作中。传统的设计内容一般具有单向性,即创作者仅能向大众展示内容,而数字媒体借助交互式界面及多媒体技术能使大众实时与作品交流互动[6]。这种互动性既能让大众积极参与到作品创作与互动中,增强受众的参与感与体验感,又能在原作基础上再创作,产生其专属设计,并赋予作品更多的可能。

可存储性体现在交互作品能以数字形式永久存储。传统媒体如纸媒等存在容易丢失和受损的问题,在保存和传递信息方面受到诸多限制,而数字媒体能使交互设计作品以数字化的形式实现长期安全的存储,不会因为物理损坏而失去价值。交互作品通过互联网进行云端存储,更便于创作者随时随地访问和管理。因此,无论是个人用户还是政府机构,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轻松管理和保护数字作品,从而为保护文化遗产带来更多可能性。

可传播性体现在交互设计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广泛传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丰富,各类资讯能够通过在线平台迅速传播。以往不可移动的文化遗产只有少数人能够亲自前往观看,现在通过互联网可以将文化遗产转换为图片、视频甚至是三维模型的形式,上传到互联网平台,这样一来,无论人们身在何处,都可以通过网络观赏,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尽情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

由于数字媒体技术具有可储存性和可传播性,因此利用其更易于进行文化研究。数字媒体技术的可互动性也为文化遗产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数字媒体交互设计未来或许会在更深层次上融合人机互动,突破传统界限,进一步拓展到更多样化和立体化的领域,不断推动数字化时代进步。

3 数字媒体交互设计在唐陵墓葬保护中的应用

文化与数字媒体技术的结合能为传统文物展示和传播带来新的活力,因此本研究利用数字媒体的优势,将陵墓文化与交互技术相结合,真实还原墓室内容,直观展示陵墓的整体形态,形成相关文化知识体系,清晰地向大众传达陵墓的知识信息。通过信息可视化与交互技术,使墓室信息唾手可得,为墓葬类文化遗产提供更有效的数字化保护策略与最佳的展示效果。

3.1 陵墓实景再现

实景再现是保护和传播文化遗产的有效方式,能够在真实文化、虚拟情景的再现过程中,加深人们对文化遗产的了解和认识,为人们主动参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打下坚实的基础[7]。经过前期对文化遗产相关图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利用科技手段对原有资料进行修复重塑,最终完成三维立体空间环境的再造,使人们能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更直观地了解文化遗产。

本研究以唐乾陵三座陪葬墓为对象,制作墓葬实景再现进行交互设计研究(见表1)。前期查阅各类文献资料,不断学习研究唐陵相关资料,积累大量理论知识,并根据墓道和墓室的基本数据信息明晰墓葬建模需求,整理后发现缺失或不足的数据信息,则直接前往陪葬墓实地考察,进行测量获取。傅熹年绘制的懿德太子墓手绘效果图对建模起到了引导作用。

前期根据整合的数据尺寸绘制墓室CAD平面图,之后使用SketchUp软件建设模型,按比例绘制出乾陵陪葬墓地下墓道和墓室部分。为了更真实生动地复原唐陵墓室内实景,模型进行全材质的实景贴图,现场实拍图处理后得到的贴图清晰准确、逼真生动,应用在模型上以达到丰富真实的模型效果[8]。由于现存实物并不完整,因此为了更好地还原与展示,墓室中的影作仿木结构根据现存图片进行复刻绘制。最后再利用网络页面实现交互,结合墓道内具体部分进行趣味性互动点设计,使用者点击后可以结合弹出的文字及图片沉浸式参观陪葬墓。借助互联网线上平台优势展示陪葬墓实景再现设计,科普唐陵墓葬文化内涵和艺术成就。

数字媒体交互设计还可以提供更沉浸式的体验,运用交互设计的相关原则与方法,通过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技术,让人们仿佛置身于唐陵墓葬中,观赏文物、了解历史细节[9]。这种交互式体验可以增强参观者的兴趣,促进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理解和尊重。

3.2 数字信息整合

文化遗产蕴含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料,因此整合数字信息对保护文化遗产至关重要,同时能为后续开发文化遗产的价值提供依据。面对繁复的信息资料,工作人员通常受自身工作能力的限制,很难做好收集、记录和整理各种文化遗产项目相关资料的工作。应用数字媒体交互设计,则能够推动相关资料在大数据技术的协助下实现快速且精确的分类和整理,对提高文化遗产资料管理工作效率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通过数字媒体交互设计,可以整合和展示有关唐陵墓葬的数字化信息,如历史文献、考古发现、遗址数据、文物图像等。这些信息可以被设计成互动式的数字展示,使参观者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唐陵墓葬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10]。另外,数字媒体交互设计也可以用于数字化档案管理,方便保存和传承唐陵墓葬的相关信息,确保其得到长期的记录和保护[11]。通过数字信息整合,可以更好地呈现和传播唐陵墓葬的文化内涵,为其保护和传承提供更多可能性。

本研究以唐乾陵三座陪葬墓为范例,以点带面,逐步丰富唐陵墓葬文化的数字化科普资源,进而构建唐代墓葬文化数字化科普资源库。这一资源库旨在为学者、研究人员和公众提供一个深入研究和学习唐陵墓葬文化的平台,有助于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普及。

3.3 文化传播共享

在推动唐陵墓葬文化传播方面,数字媒体交互设计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的展览方式可能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而通过交互设计,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化展示等手段,模拟真实的陵墓环境,受众可以通过触摸屏、体感设备等进行互动,感受陵墓结构、文物和壁画的细节。这样的切身体验可以提升观众的参与度和兴趣,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唐陵墓葬文化。

数字媒体交互设计可以提供多样化的互动体验,促使受众主动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传播中[12]。例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与文物互动、参与虚拟考古等,此类互动设计可以激发大众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了解和学习唐陵墓葬文化。

将唐陵墓葬实景再现应用嵌入“唐十八陵雕塑艺术网络平台”中,可以实现更广泛的互联网传播。该网站是一个专门展示唐陵雕塑和唐陵文化的在线平台,通过三维模型、纪录片、文献资料、互动游戏等形式向公众展示唐陵的文化遗产。唐陵墓葬实景再现应用可以借助平台加强推广,为更多用户提供更加生动、沉浸式的体验,提升用户参与度,使文化传播更加生动有趣。

唐陵墓葬实景再现应用还可以与更多在线平台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实现文化传播的共享目标。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在线体验唐陵的虚拟场景,了解唐代陵墓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促进文化传承和共享。这种数字化的传播方式不仅可以吸引更多人关注和了解唐陵文化,还可以让文化遗产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保护。

4 结语

信息时代,数字媒体交互设计已融入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享受其带来的变化,艺术与科学的碰撞也使人们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好地感知世界。因此,数字媒体交互设计不仅是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还是发扬优秀文化的主要途径,不仅能使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更广泛的传播,使更多人有机会欣赏、学习,增强人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还能让文化遗产的意义和价值持久传承,留下丰富的历史财富,为后世带来无尽的智慧和启示。

参考文献:

[1] 程义.关中唐代墓葬初步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7.

[2] 张辉,张妤静.唐帝陵雕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研究[J].装饰,2022(4):127-129.

[3] 李遥.中国墓室壁画信息可视化设计与展示[D].西安:西北大学,2021.

[4] 威凤教育.数字媒体交互设计原理与方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1:2-3.

[5] 杨婷.数字媒体技术在交互艺术中的应用与发展[J].丝网印刷,2023(24):85-88.

[6] 王毅刚.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现状[J].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2023(1):1-9,19.

[7] 韩洁.浅谈数字化交互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J].科技风,2020(9):25.

[8] 李钢.基于3DS MAX的古建动画巡游设计与实现方法[J].艺术教育,2014(4):215-216.

[9] 潘志庚,袁庆曙,陈胜男,等.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与互动技术研究与进展[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20,47(3):261-273.

[10] 李希娟.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可视化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4.

[11] 覃京燕.文化遺产保护中的信息可视化设计方法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8.

[12] 贾利伟.虚拟古建筑中的交互展示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6.

作者简介:吕梦星(1997—),女,陕西西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设计学、影像艺术与新媒体艺术。

张辉(1970—),男,陕西西安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艺术学、数字媒体、设计学。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数字化
数字化:让梦想成为未来
与文化遗产相遇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