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文
童话教学作为培养儿童思维发展的手段,让学生感受童话世界的奇妙、趣味,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核心素养,促进思维成长,还能在培养学生情感体验、道德价值观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现代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对此,小学语文教师一方面要明确教材中童话类课文的价值,一方面在对现有童话类课文教学现状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展现方法运用,充分发挥童话的思维塑造功能。
一、思维价值的体现
首先是激发想象思维。童话类课文构建的奇幻世界,充满神奇的生物和事件,可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唤醒思维生长。阅读中,学生根据文字描述自行构建情境、形象和情感,这种想象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意表达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其次是提升表达能力。童话类课文涵盖丰富的情感元素,如友情、爱情、勇气、善良等。通过角色的遭遇和抉择,学生可以在情感体验中感知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在分析角色情感时,学生需要逐步提升对情感的准确把握和表达能力,让表达之花灿开心中,培养情感智慧。再次是传递道德价值。童话类课文通常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寓意,如勇敢正直、善良友爱、团结互助等。通过讨论角色的行为和选择,学生可以感知善恶的区分和轻重的取舍。在童话阅读中,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模仿和思考,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价值观,增强道德价值感。最后是增进综合实力。童话类课文融合了语言、情感、想象和道德多个维度,要真正理解和欣赏童话,学生需要运用阅读、写作、分析等多种语文技能。通过对童话的深入学习,学生可以增进自己的综合学习实力,促进思维增长,更好地应对语文学科各个方面的要求。
二、教学中常见问题
一是课堂主体错位。童话是写给儿童的,充满奇幻和创意,有着许多可能的解读、想象和延伸,但传统童话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讲述,忽略了儿童思维的互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讲述,学生被动听取导致难以主动参与讨论、提问和思考,无法在教学中提供表达和创造的空间,就限制了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机会,随之丧失了“阅读期待”和“思维活跃点”。二是教学内容偏差。童话世界对儿童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他们往往充满热情和趣味地沉醉于童话故事,将自己丰富且天真的情感融入故事中,与童话角色共情,在体验中宣泄情感,充实智慧,锻炼思维,放开想象——童心在童话中酣畅淋漓地成长绽放。传统童话教学往往侧重于表面故事情节的传达,忽视了对儿童深度思维的引导。教师在讲解童话时,常常只停留在表层,忽略了故事背后的情感、道德和哲学内涵。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培养出深度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三是评价简略甚至缺失。童话教学往往难以客观地评估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教师需要更加准确的方法来衡量学生在分析、理解、推理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恰当的评价标准,能帮助学生完善童话阅读的情感历程,在评价反馈中沉浸于童话世界。但评价时,教师对“想象”“巧妙”“合理”等概念,多一句带过,至于具体对应和表现,并未深入探究。
三、教学中方法的凸显
(一)精析文本,拓展延伸,激活想象性思维
童话故事通常较长,教材中的童话类课文,为满足课堂教学目标,有不同程度的调整和删减。基于实际情况,倘若童话故事的内容被改动的地方较多,就会影响到童话故事原本的含义,导致很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意思。对此,教师应通过精析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和童话人物的真善美。值得注意的是,在分析文本时,应重点保留教育意义较强的段落,体现童话教学的意义。如在《巨人的花园》这一课教学中,面对较长篇幅,可引导学生关注前后变化的语句,包括花园中景色的变化、巨人行为的变化等。在这种“变化”的对比阅读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重新回到花园,明确“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同时,教师还可以仔细观察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适当拓展和延伸童话故事的文本,丰富学生的知识范围,确保童话教学的内容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如《海的女儿》一文,学生已经有了《巨人的花园》这一课的学习经验,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能够聚焦描写海底世界奇妙景象的句子,并且能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体会人鱼公主善良且真诚的形象特点。教师可半扶半放,大胆让学生自读批注。若想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除了文章的基础内容,教师還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海的女儿》全文,这样不仅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增长学生的见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强化对童话故事含义的理解,激活想象。
(二)创设情境,诱发兴趣,发展创造性思维
在阅读童话故事的时候,学生会沉浸在情节中,不自觉地去构想故事画面。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好动、贪玩、喜欢新颖奇特的事物。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征,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探究的氛围,让学生可以沉浸在情境之中,感受童话世界的美妙与奇特。如讲授《巨人的花园》一文时,教师可在新课导入环节,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段有关课程内容的动画视频,为学生创设直观化、立体化的教学情境,展示童话故事中各类人物、场景的鲜明特色,汇集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模仿童话中的人物,提示学生把自己想象成雪、霜、北风、冰雹等事物,去猜猜他们会用什么样的心情,说哪些话,让学生在朗读、想象中感受拟人化手法赋予童话的奇妙。
(三)创编童话,鼓励表达,培育条理性思维
一个童话就是一种思维形式,精彩的童话更表现着作者奇特的幻想,读此类童话,学生往往会对作者的奇思妙想赞不绝口。教学时,教师可在带领学生完成基础阅读后,让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续写或者仿写童话故事,让学生放飞自己的思绪,大胆地创造和想象,亲身体验创编童话故事的乐趣。
整个第八单元围绕着编织美好的童话这一主题,明里暗里提供了编写宝葫芦的故事、寻找巨人花园中的春天、想象人鱼与人类世界的故事等一系列写作资源,最后在故事新编的习作和语文园地的训练中,绽放童话世界的缤纷焰火,这些写作小任务基本由“读故事+编故事”两类活动具体实现,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领略童话的奇思妙想,发现童话人物真善美的品格,获取温暖人心的力量,继而将读故事所得之法运用到编故事之中,最终提升表达能力。以《宝葫芦的秘密(节选)》这一课教学为例,文本浅显易懂,通过阅读,学生迫不及待想知道王葆和宝葫芦之间的奇妙故事,教师可相机推荐整本书。在学生兴趣浓厚时,让他们观看插图联想,了解王葆和宝葫芦从相遇、相伴到最终相离的故事发展,利用学生已学过的预测阅读策略,让学生大胆猜测,随心所欲地畅游在一个奇妙的童话世界中。这种大胆的预测即可落于笔尖,通过创编故事完成想象作文。
教师在教授学生创编童话时,可以让学生关注四点:第一,抓住课文或例文中的“仿写点”,在写法上触类旁通。如本单元里对童话中精妙的拟人化语言的模仿,对宝葫芦奇妙功能和想象的模仿等。第二,捕捉文本中的“补写点”,从思维上想象补白。如《巨人的花园》中对景物心理的创编。第三,把握文本中的“续写点”,让学生在情感上共振升华。续写时一般要与原文的体裁、语言、情感尽量保持一致。第四,尝试文本中的“改写点”,让学生在想象中放飞自我。学生通过改写,换一个角度合理地抒发自身的真实情感,在“读”中思,在“写”中思,从而真正让读写相互促进。总而言之,要在阅读教学中建构一条“阅读活动”与“写作训练”融合的完整路径,让学生的语文素养获得充分提升。另外,在学生创编故事以后,教师还可以在班级范围内举办创编故事比赛,激起学生创编故事兴趣的同时,让学生体悟到童话故事中各类人物角色的真善美,促使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想象,从而全面调动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让学生想象内容更为充实和丰富,为日后写作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良好发展。
四、结语
童话教学既要指向阅读还要指向表达,这两个活动都落脚于学生言语的建构和思维的提升,只有在表达与交流、创写与想象中,才能锻炼阅读与表达能力,触摸童话世界中蕴含的真善美,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致,让奇妙的童话点燃缤纷的色彩,点燃学生五彩的梦,建构自己的童话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