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楠 张海军 高长军
一场瑞雪过后,首届年货嗨购节正式在卢氏县兴贤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拉开帷幕,琳琅满目的年货,熙熙攘攘的人群,一派喜迎新年的喜庆氛围。
兴贤里社区占地500余亩,是河南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居住着来自全县18个乡(镇)的11227人,社区下辖3个居委会,共有住宅楼83栋,配套设施齐全,街道宽阔平坦,绿化美化到位,环境舒适宜人。
“从祖祖辈辈居住的深山里搬到这儿生活已经5年了,能有现在的幸福生活,真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社区居民马建斌提着沉甸甸的两大包年货说。
马建斌所说的“好政策”,是河南省推行的宅基地复垦券制度,易地扶贫搬迁户将旧房危房腾退,由全县统一拆除复垦,节余产生的建设用地指标在省内公开交易,腾出土地的同时,还能为易地搬迁争取大量资金支持。
受惠于此项政策,马建斌从距县城80多千米的官坡镇沙沟村马家沟搬到了县城,开了一家羊肉馆,收入增加了,两个孩子上学也方便了。
卢氏县自然资源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十三五”期间,该局已经保障了55个易地扶贫安置点、扶贫产业及基础设施等项目用地,惠及群众9310户33866人。同时,通过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调剂,为全县脱贫攻坚筹集资金8.85亿元。
为让住上房子的群众及时拿到不动产权证书,吃下“定心丸”,安心住下来,卢氏县自然资源局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制,优化登记流程,强化督导检查,采取现场发放与上门服务方式,集中为群众发放不动产权证书,让9000多户搬迁群众按时拿到了不动产权证书。
卢氏县还在兴贤里及全县4个大中型安置点创新开发智慧社区管理和事件处置手机小程序,对搬迁群众实行分级分类“红黄蓝”管理,提供產业、就业、医疗、教育、卫生等精准便捷服务,应用大数据技术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提升整体发展能力。
如今,走进卢氏县朱阳关镇汇通绿宝食品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只见上千吨的青、桦栎橡子经过脱皮、粉碎、分离、脱水等工序后,生产出不同口味的生态橡子淀粉、凉粉,经过包装后发往全国各大城市,并出口到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
“赶上了好政策,不仅搬出大山,还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每月收入3000多元,别提多幸福了。”社区居民赵新红一边熟练地把橡子淀粉打包装箱,一边向记者细数着易地扶贫搬迁带来的利好。
既要搬得出也要稳得住,更要能致富。为切实保障搬迁群众迁出地原有耕地、林地等承包经营权以及各类农业补贴、生态补偿等权益,卢氏县围绕食用菌、中药材、林果、蜂、旅游等5个产业链,先后在各个安置点建成产业基地71个,采取劳务增收、订单农业、合作经营、“产权+劳务”等模式,带动2583户搬迁群众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想方设法让群众鼓起“钱袋子”。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作为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卢氏县结合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需要,确定“以短养长、长短结合、长效发展”思路,制定核桃、板栗、连翘、五味子、猕猴桃等林果药综合发展规划,创造宽松投资环境,大抓项目建设,建成4个香菇交易市场、21个香菇深加工企业、3个核桃生产企业、6个制药厂、1个生态肥料厂和县、乡、村电商营销网点,将林果药等特色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其中,香菇菌棒、香菇多糖多肽、核桃仁等系列产品分别出口韩国、新加坡、俄罗斯等国,林果药综合年产值80亿元。
生态产业的有序发展,使卢氏县生物多样性得以延续发展,当地中药材品种多达1225种,有绿色、有机、无公害和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53个,是河南省“三品一标”品种最多的县。
除此之外,该县还依托山水景区,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基础设施,以实施“森林公园+森林康养+森林小镇+森林乡村示范村”的林旅模式为抓手,全力打造“林旅融合”样板,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区域性森林休闲养生开发新格局,提高森林景观质量和服务接待能力,开发丰富多彩的线路景点,促进林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
截至目前,该县森林景观利用面积达55.12万亩,规划建设森林特色小镇2个、省级森林乡村示范村22个、市级森林乡村示范村23个。
生态宜居、产业兴旺、家园幸福……在美丽的山城卢氏,越来越多的搬迁群众在党员干部带领下,继续攻坚克难,守护绿水青山,朝着乡村振兴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