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我在岗 用“敬业福”守护“全家福”

2024-04-16 04:07本刊编辑部
资源导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工作队驻村草莓

本刊编辑部

有一种年味儿叫“团圆”,令人倍感温馨;有一种年味儿叫“坚守”,令人安心温暖。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团圆,是每个家庭的共同愿望。然而,当大家都沉浸在欢天喜地的节日氛围中时,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默默地在工作岗位上奔波着、忙碌着,对他们来说,坚守岗位,守护好自然资源,服务好百姓群众,是责任与使命,也是一种“年味儿”。

他们是奔波在田间巷陌的基层執法人员,是穿梭在城乡社区宣传耕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志愿者,是加班加点为群众办理业务的不动产登记工作者,是冒雪巡查地质灾害的逆行者,是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的驻村帮扶者……他们不分昼夜、日夜辛劳,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他们牺牲小家、守护万家,用敬业奉献为自然资源事业添绿添彩。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他们,一起聆听他们的故事,学习榜样精神,凝聚奋进力量,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中彰显担当、展现作为、多作贡献!

菊花香里庆丰年

春节前夕,走进驻马店市上蔡县重阳街道南大吴社区的重阳菊农合作社,浓郁的菊花香味扑鼻而来,展柜上包装好的菊花产品琳琅满目,屋内欢声笑语、喜气洋洋,一派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新引进的菊花品质优、产量高、行情好,上市后很受欢迎,又是一个丰收年。”孙松广端起泡好的菊花茶轻轻抿了一口高兴地说。

孙松广是南大吴社区的治保主任,也是社区的致富带头人,多年来,一直在县城的餐馆做生意,有了积蓄后,一心想回社区发展,但苦于没有门路,便主动向河南省自然资源厅驻村工作队请教。

了解到孙松广的想法后,驻村工作队和社区“两委”经过多方调研,结合社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提出发展菊花种植的思路。思路确定后,驻村工作队员和孙松广一起,多次到确山县、新蔡县等地的菊花种植基地考察,向当地的专家和种植大户学习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并积极协调社区帮助孙松广以每亩6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60多亩用于菊花种植。

“在这里务工,既能照顾家,还能增加收入。”说起在菊花种植基地工作的情况,社区群众唐英高兴地说,2023年,通过在基地从事育苗、除草、采摘等工作,增加收入1万多元。

目前,从清沟、起垄到除草、施肥,再到采摘、烘干……孙松广的菊花种植基地已吸收20余名群众务工,人均增收1200余元。

为拉长菊花种植产业链,驻村工作队指导孙松广注册成立驻马店重阳菊农业有限公司,积极联系烘干车间用地、产品展厅选址,并协调社区“两委”投资80万元建设标准加工厂房和全自动烘干包装生产线。

“菊花丰收

后,驻村工作队主动帮俺找销路,当年就收回了成本,并实现盈利。”说起第一年种植菊花的情况,孙松广记忆犹新,从土地、资金到技术、品种,再到包装、销售,驻村工作队跑前跑后,忙得不亦乐乎。

尝到甜头后,孙松广萌生了扩大种植规模、拓展种植品种的想法。但是,如何找到既适应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市场需求量又大、销售前景又好的品种呢?这也成为驻村第一书记陈潇亮的“挂心事”。于是,他和孙松广一起查资料、走市场、做调研,决定引育婺源黄菊、洋甘菊等新品种。同时,陈潇亮和社区“两委”一起想办法,在政策、资金等方面提供支持,帮助流转土地,使孙松广的菊花种植规模扩大到200余亩,品种增加到7个。

2023年,孙松广种植的菊花获得丰收,产量达200余吨,实现利润50余万元。在他的带动下,社区有3户群众发展菊花种植10余亩,亩均实现增收1000余元。一个以金丝皇菊为主的集菊花种植、采摘、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在社区初步形成,小小的菊花变身社区群众增收的“致富花”。

在发展菊花种植的同时,驻村工作队还结合社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等特点,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能人带动等方式,引导社区群众发展温室草莓、小黄姜等特色农产品种植,以及蛋鸡、肉鸽等特色养殖,让社区群众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为进一步拓宽产业发展空间,在河南省自然资源厅的积极协调下,驻村工作队利用社区靠近县城的独特地理位置优势,用足用活自然资源政策,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增减挂钩等政策,规划建设占地20亩的产业园,社区以地入股,吸引社会资本2000多万元建成以温泉洗浴为中心,集超市、物流、仓储和农产品加工为一体的创业园,全部投入使用后,预计每年可帮助增收30余万元。

“我们通过盘活村里的23亩集体建设用地,利用省派第一书记专项资金,联合重阳街道办事处建设占地8亩的仓库,社区以地入股每年享受分红,投入使用后预计每年可为社区增收约10万元。”陈潇亮指着社区南侧的三栋仓库说。

产业旺了,钱包鼓了,生活富了,群众的干劲足了,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越来越强,南大吴社区不仅成功创建驻马店市“四星党支部”,而且被评为“河南省健康村庄”。时下,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在南大吴社区徐徐展开。(张中强)

雪中逆行防范地质灾害

临近春节,地质人的工作大都进入整理收尾阶段,忙碌了一年,正等待春节假期的到来。然而,河南省地质局地质灾害防治中心的工作人员却没有丝毫放松,而是绷紧地质灾害防治这根弦,坚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在雪中逆行,开展各种技术支撑工作,严防因冻融冻胀诱发地质灾害,确保群众度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春节。

1月31日至2月6日,我国中东部持续进入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河南省也处于此次雨雪天气的中心区域,针对本轮强雨雪天气过程,该中心强化技术支撑单位公益职能,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坚持24小时值班,协助各市(县、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做好会商研判、巡查排查、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工作。

降雪前,该中心先后派两组专家深入地方,指导地质灾害防范技术支撑工作。

“下雪天气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可能产生多种影响,一方面,大量降水渗入土壤中,会增加土壤的饱和度,增加滑坡发生的风险;另一方面,雪水还会渗入岩石裂隙中,可能导致岩石膨胀破裂而崩塌。”1月25~26日,该中心的专家在郑州市荥阳、巩义等地查看部分隐患点时,向群众耐心讲解地质灾害预防知识。

与此同时,该中心工作人员结合冬季雨雪冻融天气特征,深入企业、学校、村庄开展多场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活动。截至目前,该中心共开展各类知识讲座21场次,配合进行应急演练13场次。

“在排查中,我们不敢有半点马虎,一旦发现可能形成地质灾害隐患的地质现象,即刻开展现场调查。截至目前,未发现可诱发灾害的地质现象。”该中心平顶山工作站站长李中召说。

1月30日后,河南省普降中到大雪,部分地區出现暴雪,多地积雪深度超过40厘米。该中心13个工作站200余名地质人员不畏天气寒冷,赶赴地质灾害隐患现场,细致查看地形地貌、土壤、植被覆盖以及建筑设施安全等地质状况和变化情况,分析研判滑坡、岩体崩塌的风险程度以及是否可能发生地质灾害。

据统计,在本次雨雪冻融期间,该中心按照“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工作要求,派出人员200余人次,出动无人机60架次,巡查地质灾害隐患点800余个,确保各类地质灾害风险得以有效防范和化解,让群众安安心心过大年。(周强)

穿林踏雪护太行

2月9日,农历大年三十。济源示范区国有愚公林场内,森林在积雪中半遮半掩,虬枝盘错的树林与白皑皑的雪层相映成趣。

清晨,蟒河林区管理中心的护林员徐锋与同事为管护站贴上对联后,踩着厚厚的积雪开始日常巡护。虽然气温有所回升,林场天气依旧寒冷,徐锋持续不断地上山坡、下沟壑,口鼻中呼出的热气瞬间在眉毛、额头及发梢凝成一层白霜。

这是徐锋在大山里迎来的第32个春节。与往年比,这个冬天降雪量增多,为巡山带来更多困难。

“遇到下大雪,即便是每天都走的路也要小心,雪地里行走必须要有敏捷的身手,对环境熟悉,才能防止摔倒受伤。”徐锋用随身携带的弯刀清理防火道上被积雪压断的树枝,保障防火通道畅通。

在愚公林场,像徐锋一样的护林员还有47人,他们分散在5个不同的林区管理中心,负责济源示范区北部太行山区的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监测保护及资源调查、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每人每天平均要走16公里山路,管护18.4万亩森林资源的安全。

这片华北地区少有的原始森林不仅是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涵养带,也是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和重点公益林区,拥有野生兽类40余种、鸟类199种、植物2121种,是南太行唯一一片生态系统完整的原始森林。

沿着丛林中的防火隔离带,河口林区的护林员薛魏鑫一边查看红豆杉、连香树等珍贵树木受损情况,一边做好记录。在地理位置相对较高、视野开阔地带,他不时用望远镜观察巡视。

“这是猕猴的足迹。”雪地上深浅不一的一排动物足印引起薛魏鑫的注意。

“喔呜!喔呜!”薛魏鑫放慢了脚步,一边走一边呼唤猕猴,“冬天,山里缺食物,得让猴子吃点‘小灶。”随着薛魏鑫的召唤,一只只可爱的猕猴从四面八方飞奔而来,夺食护林员带来的食物。

这些年,看着金钱豹、褐马鸡、林麝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林区出现,薛魏鑫掩盖不住兴奋:“森林质量好了,才更有利于动物栖息,也说明保护见到了成效,没白待!”

“进山车辆请配合登记,请勿携带火种进山。”随着一架无人机掠过,河口林区上空传来阵阵清晰的喊话声,护林员来留文正操作无人机进行巡护。

“以前巡林纯靠两条腿和一双眼,耗时长、范围小,有些地方还走不到,常常是‘望山跑死马。若是雨天或雪

天,上山更是困难。有了无人机后,责任区内的情况一览无余。”来留文说,“通过无人机,不仅能观测半径10~20千米范围内的火情,还可一并监测盗伐林木行为。”作为转业军人,今年是来留文从事护林员工作的第3年。对这位有12年兵龄的小伙子而言,他把林区当成第二个军营,一步步在这里扎下根。

“明天就是大年初一,气温也回暖了,林区里的游客也会多起来。我们要靠前驻防,向游客宣传森林防火知识,消除安全隐患。”来留文说。

晚上8时,山下万家灯火,炊烟升起,热腾腾的饺子出锅,电视里春晚的开场声响起,欢笑声此起彼伏。而此时的太行山林海一片漆黑、寂静,来留文和工友踏着积雪,带着倦意回到林区管护站。

“我背了块猪肉过来,咱们自己剁馅包饺子”“我这有黄瓜和花生米”“我来炖个牛肉”……管护站内,工作了一天的护林员聚集在一起。

“大家吃好喝好,新的一年,希望林场生机勃勃,大家平平安安,国家繁荣昌盛。”年夜饭上,来留文与同事互相祝福着。(余嘉熙   葛慧君)

送戏下乡迎新春

农历腊月二十,沁阳市王召乡尚香村文化中心人头攒动、十分热闹,一场别开生面的戏曲大餐正在上演。

“这是驻村工作队为我们精心安排的新年‘礼物,我们都非常喜欢。”村民成娜娜高兴地说。

尚香村是沁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对口帮扶村,为助力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以创建“支部过硬星、产业兴旺星、法治平安星、生态宜居星、文明幸福星”为抓手,通过发展乡村产业、丰富文化内容等措施,实现乡村振兴步步稳、幸福生活节节高。

“自然资源部门投资96万元,通过建造冷库、购置钩机、建设蘑菇大棚等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尚香村“两委”委员、党支部副书记成汉敏兴奋地说。

为帮助尚香村发展产业,驻村工作队积极引入菜籽种业经营项目,邀请济源示范区绿茵种业有限公司实地考察并达成合作意向,先由村干部试点种植,实行订单式生产,项目实施后,试种面积达到50亩,进一步拓展了经济增长点。而由驻村工作队指导实施的驴舍建设项目被列入沁阳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驻村工作队坚持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齐头并进”,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书屋等平台,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并以市文旅部门为“媒”,邀请河南越调剧团等多家专业剧团开展“送戏下乡”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大餐”。2023年,该局驻村工作队在尚香村举办文艺演出14场,文化活动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

“驻村工作队对俺比亲人还要亲,经常来家里嘘寒问暖,帮助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说起驻村工作队,独居老人张桂荣激动地说。

驻村帮扶工作队以开展“六帮六助”活动为载体,定期深入帮扶对象家中走访,了解生活、生产等方面的情况,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2023年麦收期间,通过开展“访民情、解难题、促增收、保稳定”专项行动,帮助村里的困难户抢收小麦30余亩。

“我们将深化‘五星支部创建,让‘星光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更加璀璨。”说起新一年的工作,该局驻村第一书记李楠心中早已有了谋划。(崔伍)

幸福敲开南靳村

农历小年前夕,走进辉县市占城镇南靳村,映入眼帘的是笔直宽阔的道路和一排排干净整洁的民居,村民有的在门前挂灯笼,有的在打扫房前屋后的卫生,有的正准备到集市上采购过年物品……一派热热闹闹的迎新年景象。

“感谢党和政府,让村民的生活越过越红火。”村干部程本亮高兴地说。

南靳村处于占城镇西南与获嘉县交界,位置偏僻,农作物单一,集体经济收入匮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落后,村民生活条件较差。“嫁女别往南靳去,亏了闺女误孩子”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如何向“贫穷”宣战,如何变“输血”为“造血”,成为辉县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南靳村第一书记李自豪的“心头病”。经深思熟虑,李自豪决心发挥行业部门优势,活用自然资源政策助力南靳村振兴。

为摸清南靳村实情,李自豪认真走访了41户村民,鼓励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参与规划编制,并于2023年底完成村庄规划编制。与此同时,李自豪还指导南靳村组建规划监督员,引导村民学习规划、尊重规划、落实规划,并借助新乡市开展“三通一规范”(道路通、自来水通、污水收集户户通和弱电线路规范整合)政策机遇,逐步补齐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加长水泥路约1000米,基本实现水泥路通农户。针对自来水源水质下降,他聘请技术人员对水质进行检测,让百姓喝上放心水。实施弱电网线整治,破解“空中蜘蛛网”现象,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乡村迈大步,关键看支部。聚焦河南省乡村建设15项重点任务落实,李自豪和南靳村“两委”探索出“党建铸魂、支部把舵、乡贤参与、精打细算、群众支持”发展思路,坚持“四议两公

开”工作法,推动村庄面貌发生极大改变。2023年,村民收入增长2.5倍,村集体增收8万余元。同时,李自豪和村“两委”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到平原示范区高标准农田参观学习,成立土地流转小组,推进红线内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00%,为南靳村高标准农田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经过补种,进村道路两侧绿树成荫,真得感谢辉县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帮助。”程本亮说。

2023年春季,李自豪积极向上争取,协调风景苗木600余棵,对南靳村进村道路两侧、娱乐广场和闲置空地进行补栽绿化,并鼓励村民在房前屋后种树种花,使南靳村的人居环境、出行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在改善人居环境基础上,为进一步盘活村庄闲置的土地资源,南靳村大力推进“空心村”整治,实行宅基地有偿转让,让需要划而无处划的村民有宅基地。同时,借助自然资源政策支持,利用闲置地和边角地修建游园、文化长廊等场所,使“沉睡的资源”重新焕发出活力与生机。

李自豪说:“新的一年,将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作用,持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力、党员凝聚力、群众向心力,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董广  师敬祥)

绘出乡村“莓”好蓝图

时下,正值草莓采摘季。商丘市梁园区草莓小镇——双八镇王店村的草莓大棚里,一垄垄、一簇簇草莓青翠欲滴、郁郁葱葱,一颗颗红彤彤的草莓娇艳饱满、长势喜人,农户正在采摘、打包、发货,一派红红火火的忙碌场景。

“草莓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编制。”王店村党支部书记王建社说。

王店村是双八镇草莓种植核心区,不仅草莓种植比例高、面积广,而且获得“全国优质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等称号,但是苦于没有规划引导,草莓种植零散、难成规模。

商丘市启动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后,商丘市自然资源和规划梁园分局把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聚焦草莓产业高质高效发展,紧紧围绕立足特色、统筹兼顾、量质并重三大重点,立足镇域各村庄实际和发展特征,深入发掘各村利用现状、自然环境、产业特色、人文历史等潜力,瞄准草莓种植定位和特色,科学划定种植区、发展区及附属设施区域,在整体布局中促进草莓种植等特色产业和经济发展。

“村庄规划不只是诗和远方,要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积极参与其中,获得红利。”该局局长陈国华说。

在乡村规划编制工作中,该局坚持规划引领、机制引导,及时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专项领导组,科学指导双八镇及技术单位统筹推进,压实各方责任。同时,该局立足各村的区位特点、经济基础、历史文化、资源条件等,统筹兼顾土地利用、产业发展、交通布局、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历史文化传承等多项指标,为形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成果奠定坚实基础。

“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同志多次上门,问想法,询建议,详细了解产业发展需求和建议。”东村草莓种植户王先亮说。

为充分激活村庄规划在优化公共服务、增强产业动能、促进群众增收等方面的作用,因地制宜盘活资源资产,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强化提升镇、村草莓经济“造血功能”,該局积极主动与编制单位重点围绕现场调研、特色结合、政策支持等方面,深入开展踏勘走访、探讨交流、意见征询等工作,坚持规划先行、规范建设、规划示范,扎实做好组织编制、方案确认、技术论证、公示审议、报批备案等程序,确保村庄规划编制可用实用好用。

“目前,已完成王店村、东村、中村、西村、路楼村等草莓种植特色村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涉及土地面积1万余亩。”陈国华说。(胡玉峰)

便民服务“不打烊”

“真没想到,腊月二十九了还能拿到不动产权证书。等过完年我就能放心外出工作了!”2月8日,禹州市市民刘先生在接到工作人员的电话通知,来到市民之家不动产登记窗口顺利拿到红艳艳的不动产权证书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据统计,仅2月1日以来,禹州市累计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2242件,其中,2月8日当天,颁发不动产权证书181本,办理抵押登记等业务90件。

随着龙年春节临近,大量外出务工人员相继返乡,不动产登记窗口业务骤增。为妥善应对春节期间群众集中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高峰,禹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提前谋划、统筹安排、科学调度,及时向一线窗口增派人员力量,各岗位负责人身体力行、率先垂范,通过实行提前到岗、延迟下班、服务上门等服务措施,严格落实“首问负责”“一次告知”“限时办结”等制度。同时,主动在“简”“减”上下功夫,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和精简办事材料,提高不动产登记业务办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与此同时,禹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持续加大对业务流程、资料提供等方面的媒体宣传和现场“帮办”力度,坚持线上线下业务办理相结合,实现不动产登记业务 24 小时“不打烊”。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禹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对批量办证企业设立专用窗口,开辟“绿色通道”,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提供电话预约和送证上门等人性化服务,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我们将不断巩固提升不动产登记窗口业务‘体检成果,切实加强节日期间工作人员纪律作风建设,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构建更加规范透明、优质高效的不动产登记体系,更好地为企业和市民服务。”禹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分管科级干部郝胜利表示。(张延伟)

猜你喜欢
工作队驻村草莓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轻盐集团: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草莓
驻村工作队要参与村庄治理
桥陈村来了一支扶贫工作队
空腹吃草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