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死的安全性分析

2024-04-15 13:10刘苗潘晖
保健文汇 2024年2期
关键词:氢氯吡阿司匹林血小板

文/刘苗,潘晖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供血出现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与年龄、高血压等因素有关[1]。脑梗死患者脑部功能受损,进而会出现多种功能障碍,并且疾病发病较急、进展较快,极容易导致患者死亡,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2]。在治疗脑梗死疾病时,主要使用药物来改善脑部供血、供氧情况,因此在疾病发生后多需要进行紧急的溶栓治疗,在后续治疗中需要持续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3]。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有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两种药物均有良好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为了提升治疗效果临床上提出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但是对其用药疗效和安全性还值得探讨[4-5]。本研究中,选取了2020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00 例,进行分组研究,分别实施两种用药方案治疗,对两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做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500 例脑梗死患者,为我院2020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收治,根据治疗方案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0 例。

对照组的250 例中,性别占比分布:男性131/女性119;病例收入的年龄为46~82 岁,平均年龄(64.02±5.57)岁;脑梗死的位置为:腔隙27 例、颞叶30 例、顶叶30 例、基底节区163 例;发病至医院接受治疗时间为2~12h,平均时间(7.02±0.54)h。

观察组的250 例中,性别占比分布:男性134 例/女性116 例;病例收入的年龄为46~83 岁,平均年龄(64.37±5.59)岁;脑梗死的位置为:腔隙28 例、颞叶31 例、顶叶33 例、基底节区158 例;发病至医院接受治疗时间为2~13h,平均时间(7.17±0.56)h。组间的年龄段、性别占比等基线资料比较,存在均衡性(P>0.05)。

纳入标准:(1)与脑梗死疾病诊断标准相符;(2)经mra 和颈动脉彩超证实存在责任血管中重度狭窄;(3)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需要接受血管外科紧急治疗者;(2)患有严重肝肾等功能障碍者;(3)对本次治疗所使用的药物有过敏或者禁忌证者;(4)有颅脑手术史者;(5)大面积脑梗死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确诊为脑梗死疾病后,需要接受保护脑组织、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同时使用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低分子量肝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60191)皮下注射治疗,每天治疗一次,每次使用剂量为0.4ml。

阿司匹林用于临床治疗对照组的250 例,方法如下。患者口服江苏平光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阿司匹林(国药准字H32026317),每次服用药物100mg,每天服用一次。

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的250 例取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方法为:患者口服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硫酸氢氯吡格雷(国药准字H20123115),每次服用药物75mg,每天服用药物一次。

两组患者均连续使用药物治疗三个月。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治疗前后的凝血指标,并对比;采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5ml,对血液标本实施离心处理后进行凝血指标检验。(2)统计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并对比;NIHSS,取NIHSS 量表检测,检测项目为感觉、肢体功能、构音障碍、意识水平等,共有42 分,检测值越低,则神经缺损越轻[6];ADL,取ADL 量表检测,分值设定:0~100 分,得分越高说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好[7]。(3)统计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对比;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项。显效:治疗后,眩晕、眼震、步态不稳等症状明显改善,并在4h 内控制病情,在1 个月内无类似症状发生;在治疗48~72h 内,患者各项异常症状得以控制,在1 个月内无相应症状出现,则判定为有效;治疗后,患者各项异常症状无改善情况,甚至病情加重,则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值=显效率值+有效率值[8]。(4)对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展开统计并对比。

1.4 数据处理

用SPSS22.0 软件对本研究数据展开规范统计,(%)表述计数资料,x2检验;(±s)表述计量资料,t 检验(P<0.05),则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对比

两组治疗前的凝血指标数值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延长,且观察组的两项指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凝血酶原活动度指标均显示下降,但两组指标对比(P>0.05)。如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对比(±s)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s)凝血酶原活动度(%)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25012.32±1.0415.07±1.3133.74±3.1640.49±3.851.21±0.110.96±0.07对照组25012.39±1.0514.28±1.2233.81±3.1835.72±3.381.23±0.120.97±0.08 t 0.7496.9780.24714.7211.9431.487 P 0.4540.0010.8050.0010.0530.138组别例数(n)

2.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NIHSS 评分数值、ADL 评分数值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NIHSS 评分数值显示下降、ADL 评分值显示升高,且观察组的升降幅度较大(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ADL 评分比较(±s)

组别例数(n)NlHSS 评分(分)ADL 评分(分)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25021.74±1.9512.33±1.0255.29±5.3172.74±7.05对照组25021.81±1.9716.14±1.4555.48±5.3363.61±6.17 t 0.39933.9800.39915.409 P 0.2900.0010.6900.001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的临床总疗效值为97.60%,显示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1.60%)(P<0.05)。如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2.4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60%)对比(P>0.05)。如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脑梗死疾病在我国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多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病,是临床中较多见的脑血管疾病。随着人们年龄的增加,人们的器官、血管等功能不断衰退,脑部供血功能出现异常,因此中老年人中脑梗死的发病率不断上升[9]。脑梗死疾病可分为多种疾病类型,即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以及脑栓塞等,在对患者实施颅部CT 检查时可以发现高密度的出血灶,发病后患者临床可表现出多种异常症状,比如失语、胃肠道反应、头痛、肢体出现偏瘫、大小便失禁等,并且疾病会快速进展,容易导致脑水肿以及多种后遗症出现,若治疗不及时甚至会出现死亡现象[10]。

临床上认为脑梗死疾病的发病机制为血栓形成或者是栓塞,而血小板聚集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可以有效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的出现,并可以减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当脑梗死疾病在发生后,需要快速地给予患者溶栓治疗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溶栓治疗可以改善脑部血液供应情况,持续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可以防止远端小血管形成继发性血栓,帮助恢复侧支循环。在临床研究中对脑梗死组织进行检查,发现其周边呈缺血半暗带,而临床针对缩小脑梗死面积的治疗基础是及时地恢复缺血半暗带;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大动脉多呈粥样硬化,此时血小板被激活、活化,能够促进脑梗死的持续发展,因此持续地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改善病情有积极作用。

服用阿司匹林药物后,该药物成分可结合机体环氧合酶多肽,这使得血小板聚集被抑制,进而可抑制血栓素A2。该药物属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以阻断花生四烯酸转换为血栓烷A2 反应过程,能够发挥良好的抗血小板聚集、抗炎和解热镇痛作用。同时,该药物对脑部血液循环具有促进作用,对脑部神经的保护作用较佳;临床研究表明使用阿司匹林治疗时,该药物具有诸多的作用,如抗氧化、抗自由基、抗感染等,能够强有力地保护大脑组织,并促进脑部神经恢复。但是在大剂量或者长期使用阿司匹林的情况下,不良反应明显增多,同时会引发多种过敏反应,容易导致胃肠道损伤、肝损伤、中枢神经损伤等不良症状,因此在对脑梗死患者治疗时需要联合使用其他药物治疗,以减少阿司匹林用药量,并提升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中在对脑梗死患者治疗时,在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同时给予患者服用硫酸氢氯吡格雷,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硫酸氢氯吡格雷同样属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属于吡啶类衍生物,用药后药物可以被小肠吸收和分解,并通过肠道排出。药物是一种ADP 受体拮抗药物,可与血小板表面的ADP 受体呈不可逆的结合,这对血小板的聚集起到了抑制作用,机体血液状态改善较佳,活化血小板控制效果良好。取阿司匹林用于临床治疗脑梗死疾病的同时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可以有效控制疾病进展,并且两者联合使用可以促进阿司匹林药物的吸收,起到快速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进而更快地改善病情,减少了神经损伤进一步恶化,对疾病治疗有显著作用。

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取阿司匹林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患者的凝血指标明显改善,神经缺损较少,治疗后有较高的日常生活能力,且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较佳。

猜你喜欢
氢氯吡阿司匹林血小板
阿司匹林,天天在吃,但你可能从一开始就没吃对
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Trichosporon asahii ankle cavity effusion infection in a patient with severe aplastic anemia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血小板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Fas FasL 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