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呼吸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探究

2024-04-15 13:10王丽华
保健文汇 2024年2期
关键词:栓子肺栓塞二聚体

文/王丽华

肺栓塞的致病因与栓子堵住肺动脉有关,受内源性、外源性因素影响,在堵住动脉后,会导致肺循环功能受到影响,从而造成一系列的生理综合症状,在呼吸内科中属于常见的病症,而且肺栓塞的误诊率以及死亡率极高,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对患者进行准确诊断以及有效的治疗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死亡率[1-2]。因此,为探究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文对PE 患者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20 年2 月到2023 年2 月我院102 例肺栓塞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1 例,年龄38~81 岁,平均年龄(55.63±2.91)岁,心悸症状26 例,呼吸困难25 例,合并发生高血压3 位,糖尿病2 例,冠心病1 例。对照组51 例,年龄在39~80 岁,平均年龄(53.71±2.89)岁,其中存在心悸症状的人数有28 例,呼吸困难的患者23 例,合并发生高血压1 例,糖尿病3 例,冠心病2 例。所有患者均存在咳嗽、胸口疼痛的症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入选标准:经诊断后患者的各项指征与肺栓塞相符;患者无精神类疾病,可以与医生正常沟通交流;患者的病理档案完整。排除标准:将存在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排除在外;将精神障碍患者排除在外。

1.2 治疗方式

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需要让患者保证足够的休息,然后给予患者止痛治疗、镇静治疗以及输氧治疗,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每间隔12h 用药1次,尿激酶溶栓通过静脉滴注。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同,让患者保证足够的休息量,然后常规治疗的同时,施加瑞替普酶,使用生理盐水混合均匀后,静脉推注使用。

1.3 观察指标评定

对比研究两组患者,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指标、血压指标、PaCO2等变化情况,分析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 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2.2 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2.3 患者动脉血气指标对比

比较两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2.4 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47 例(94.00%),对照组为32 例(6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3 讨论

肺栓塞患者的致病因与栓子导致肺动脉堵塞有关,患者的肺部正常循环功能受到了影响,栓子的来源常见于右心室或者静脉,肾静脉血栓与栓子的形成有着直接关系,在临床研究中认为肺栓塞与深静脉血栓属于同一种疾病发展进程,区别只有发病位置的不统一。肺栓塞患者发病后,主要的病症特征为呼吸异常以及胸部疼痛等,如果没有及时对患者展开治疗就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在临床研究中,建议对肺栓塞患者展开准确诊断以及及时的治疗,在患者出现肺栓塞后完全可以再次疏通。肺栓塞属于可以治愈的疾病,但是在临床治疗中,往往由于患者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导致经常出现漏诊等情况,其中中危肺栓塞介于低危与高危之间,在临床治疗中,应当提高对中危等级的诊断以及治疗。肺栓塞的分级标准尚未统一,在危险程度分级上有着一些争议。早年的肺栓塞分级参照的是欧洲心脏病学会制定的诊治标准,将患者分为大面积肺栓塞、次大面积以及非大面积三个等级,这种分级标准较为粗糙,很容易导致医生对肺栓塞的危险等级判断失误。在2008 年对诊治指南进行第一次修改,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三个等级,随后在2014 年欧洲学会对分级标准再一次进行修订,强化危险分层概念,然后对患者进行鉴别时,将患右心室损伤程度、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以及动脉栓塞程度作为分级患者的标准,将处于休克或者持续低血压状态的患者纳为高危患者,对中危患者进行进一步细化危险分层。肺栓塞由于临床缺少特异症状,因此对患者进行诊断时,需要通过物理、实验室等多种诊断模式进行综合性的诊断[3]。肺栓塞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与肺栓塞的范围有关,轻症状患者可能存在呼吸异常以及胸痛等症状,中危患者存在咯血以及咳嗽等异常,患者的主要体征为肺部异音、皮肤变色,呼吸更为急促等。实验室分析、血气分析、肺栓塞患者存在低氧血症,对患者进行血气分析,可以发现患者肺泡与动脉的血氧分压差异较大,在老年人群中肺栓塞为常见疾病,而且经常合并发生心肺疾病,因此分析患者的血气数值时,应当考虑患者可能受到基础疾病的影响,需要思考假阴或假阳的情况发生。对患者进行血浆生物学标志物分析,在临床研究中认为肺栓塞患者可能与D—二聚体的增高有关,D—二聚体为纤溶标记物。正常人体环境下,数值不高于200μg/L,但是,如果人体出现栓塞的情况,就会导致D—二聚体的增多。反过来说,D—二聚体的升高会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会让患者体内的血液流动速度减慢,很容易形成栓子,导致肺栓塞,因此临床研究中,将D—二聚体作为诊断肺栓塞的依据之一。对不同危险等级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进行分析,发现危险等级越高的患者,患者体内的D—二聚体含量越高。心肌损伤标志物,大部分栓子来源于患者的右心室,因此患者经常伴有心肌损伤以及心室扩张等情况,在临床治疗中将心肌损伤标志物作为判断肺栓塞的辅助诊断标准之一。其中缺血修饰白蛋白为常用的标志物,能够反映患者的缺血情况。对于发生心肌缺血的患者,自由基会破坏人血清白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缺血修饰白蛋白随之出现。因此,可以将缺血修饰白蛋白视为标志物。通过比较患者的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发现缺血修饰白蛋白会随着风险等级的提升而升高[4]。物理检查主要为X 线检查,对患者肺部进行诊断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胸部X 线检查,对于患病患者,X 线检查的主要影像学特征为,肺部存在斑片阴影,但是,肺栓塞没有特异性的病理变化,因此很容易被误诊为冠心病等疾病,对于老年患者来说,X线检测的特异度较低,因此无法将X 线检查作为诊断或排除肺栓塞的标准,仅可以作为辅助诊断方案。心电图检查,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患者存在窦性心动加速等情况,主要心电图特征以S、Q、T 波改变,心电轴会向右偏侧,患者在出现肺栓塞后,由于肺动脉发生杜塞,会导致动脉压上升,患者的心室负荷也随之增加,在心电图中的会展现出相应的病理改版,通过心电图能够发现患者的生理改变,但是由于患者的心电图表现较多,因此很容易将肺栓塞与其他疾病的鉴别发生混淆。超声心电图也是常用的检查方式,超声心电图属于无创检测方式,利用超声检查患者的血管情况以及心脏情况,实现对患者的实时监测,在超声心电图上,患者常见特征为,心室负荷加重等。通过超声心电图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检查,发现随着危险等级的提升,患者的舒张期末及收缩期末均会有所上升。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发现患者的心功能变化,但是在诊断时,对于老年患者,检查结果很容易呈现假阳性,因此对老年患者诊断时,诊断结果应谨慎参考。CT 检查也是常用的无创检查方式,对肺栓塞患者进行诊断时,患者的主要图像特征为肺动脉低密度充盈缺损等征象,螺旋CT 检查的应用为肺栓塞的诊断提供更为准确的途径,而且螺旋CT 检查的分辨率较高,能够快速完成扫描,清晰展示患者的肺动脉情况,对患者使用螺旋CT 检查也可以通过处理软件进行三维立体重建,减少呼吸运动的影响,影像图像质量进一步提升。使用螺旋CT 机对患者肺栓塞情况,可以清晰观察到肺动脉管腔的闭塞情况。对肺栓塞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使用降压药物,对患者进行溶栓以及抗凝治疗。①抗凝治疗,由于血栓主要来源于深静脉血栓,因此在临床治疗上,需要将抗凝治疗作为基础治疗手段,通过抗凝干预,减少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情况以及凝血情况,通过减少血栓栓子,缓解肺栓塞患者的病症进展。对患者进行单一的抗凝治疗对患者的右心室功能并没有明显改善,但是与溶栓治疗相比,两种治疗方式远期对肺灌注指标没有明显差别,因此临床干预中主张抗凝治疗。在临床治疗中,对患者进行抗凝治疗使用的药物种类较多,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根据患者的血浆抗Xa 因子,对用药量进行控制。②溶栓治疗,溶栓治疗一般使用药物进行干预,目的为快速溶解患者血管中的栓子,缓解患者血管阻塞的情况,恢复患者的正常血流功能,可以明显改善右心室功能,防止患者出现死亡或者休克。肺栓塞患者的常见低氧、低碳酸血症,一部分患者需要接受机械通气治疗,但是机械通气治疗会导致患者的胸腔压力升高,对静脉回流造成影响,从而加重右心衰竭[5]。

在本次研究中,对患者进行溶栓以及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可以快速缓解机械性梗阻的情况,让患者恢复正常的血流动力学,使用的药物为瑞替普酶,瑞替普酶属于第三代的溶栓药物,半衰期为15min,会对患者体内的血栓的纤溶酶原产生刺激,但是对血液循环中的纤溶酶原没有作用,治疗安全性较高,经济价值较高。在溶栓治疗前,应当做好护理工作,首先要询问患者的患病史,了解患者的近期情况,检查患者的皮肤是否出血。然后给予患者心理安抚,大多数患者患病后,恐慌以及焦虑情绪严重,需要及时安抚患者负面情绪,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多与患者交流,让患者有安全感,提高后续治疗的配合程度。对于痛感较大的患者,应当进行镇痛干预,缓解痛感。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的脉搏、呼吸、收缩压、舒张压、PaO2、PaCO2、SaO2为(60.26±5.56)、(15.71±1.63)、(98.23±2.56)、(65.12±2.13)、(116.71±6.13)、(25.62±2.51)、(99.27±1.17),优于对照组(71.72±5.11)、(19.73±1.52)、(106.81±1.78)、(69.35±1.82)、(102.35±6.72)、(30.22±2.53)、(92.62±2.81),表明观察组血气指标、呼吸指标等均得到明显好转,患者的呼吸功能恢复正常。通过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3例(5.88%)、48 例(94.11%)优于对照组的15 例(29.41%)、33 例(64.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优异,而且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可以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对肺栓塞患者来说,瑞替普酶可以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明显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出现,对患者的症状有着积极的改善效果。

猜你喜欢
栓子肺栓塞二聚体
村骂
留守儿童栓子
蓝狐
肺栓塞16例误诊分析
56例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颅面部动静脉畸形治疗中肺栓塞死亡1例
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分析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