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當中,舊城區作為澳門的歷史見證,承載著這座城市的發展脈絡。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舊城區逐漸暴露出如建築老化、交通擁堵、居住環境惡劣等諸多問題。這些嚴重影響了遊客對澳門的旅遊感觀,降低了澳門市民的生活品質,也制約了澳門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對舊城區進行改造更新,賦予其新的生命,已成為澳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課題。
都市更新是對城市中舊區、老舊樓宇等進行改造和更新的過程,以提升城市的功能性、美觀性和可持續性。特區政府在推動都市更新方面,主要通過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設立專責機構,並與社會各界合作共同推進。例如,早在2005年,澳門政府已將祐漢七個舊樓群列作重建試點。2016年3月成立了都市更新委員會,作為協助政府制定都市更新政策的諮詢機關,開展《澳門都市更新法律制度》的立法工作。2011年3月,《舊區重整法律制度》草案在立法會一般性通過。2013年8月,政府撤回《舊區重整法律制度》法案。2019年4月,政府成立了都市更新股份有限公司,以私人公司方式,推動和協調澳門本地都市更新工作。主要項目有:黑沙環新填海區P地段暫住房及置換房項目、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澳門新街坊及祐漢七棟樓重建項目。2020年3月,都更公司委託第三方機構展開“祐漢七棟樓群”調研;5月,政府推出《澳門都市更新法律制度》諮詢總結報告。2021年12月,行政會完成討論公佈《都市更新法律制度法律》草案,法案並於同月獲立法會大會一般性通過。
惟以澳門首個舊區重建項目:祐漢七棟樓重建項目其推進過程卻一波三折,拖延了近19年。社會不時有聲音質疑都更公司在推動重建工作上是否真的不力?現時全澳門有多達三分二樓宇,是樓齡30年或以上的舊樓,其中40年的樓房更是達到了5000座之多。因此,如何全面、有序地重建舊區,改善舊樓衍生的危機,已經成為了澳門社會亟待解決的問題。
本刊焦點直擊欄目以:“澳門舊城區改造更新,煥發出新的生機”為題,邀請來自社會各界的專家,分別從產、官、學、研的視角作出不同角度的探討,喚起澳門社會民眾對舊城區改造更新議題的關注和參與度。
在第一版塊,澳門城區發展促進會蕭頌銘會長認為,為了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尋找一些與旅遊相關的其他產業,以降低對博彩業的過度依賴,而澳門最現成的選擇是歷史城區。他分享了澳門百年歷史的新中央酒店如何在“修舊如舊”的原則下完成修復、保護與傳承的華麗變身的。他還提倡將整個新馬路有計劃地變成一個步行區,輻射整個舊城區,帶動周邊社區經濟發展。此外,他建議將澳門變成一個智能化的城市,政府需成立專門部門,負責收集和研究全球最新的智能化技術,然後根據我們城市的實際情況,提出最適合的智能化方案。
來到第二版塊,澳門智慧城市聯盟協會理事長黃承發博士指出,都市更新,是城市發展的必然選擇與挑戰,然而,都市更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涉及到的問題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得多。他認為,對於歷史建築的修復和活化,需要在尊重歷史、保護文化的基礎上,進行適度的改造和利用,使其既能保留歷史的痕跡,又能適應現代生活的需求。此外,他建議在修復歷史文化建築之前,需要有一個全面的規劃。這個規劃不僅需要考慮建築本身的修復問題,還需要考慮如何將這個建築融入到智慧城市的建設中。最後,他還提出一個有趣的設想:利用智慧城市的技術,將傳統的賽狗活動轉化為一種虛擬的體驗?希望看到更多的傳統文化在現代科技的助力下,創造出具有澳門特色的文化產品和旅遊項目,助力澳門這座旅遊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進入第三版塊,澳門導遊促進會吳勇為會長提到:無論是舊區重建,還是都市更新,不能只是簡單地將那些破舊的東西拆除,應該盡可能地衡量並保留那些真正具有歷史和文化價值的建築,讓這些建築重新煥發生機,成為我們這座世界旅遊休閒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他指出,歷史文化與休閒旅遊的融合,無疑將成為澳門旅遊業的一大亮點。對於澳門政府來說,如何引導這些年輕人,讓他們不僅僅滿足於打卡,而是能夠深入到社區,去消費和參觀,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課題。他從一名從事前線旅遊業的工作者的角度出發,建議如下:通過舊區重建的方式,提供更多的酒店房間建設空間;鼓勵六大博企或民間企業在不同的舊區開設商務酒店和民宿;考慮將經屋的功能進行拓展,使其不僅僅局限於居住。例如,將部分經屋改造成養老院、幼稚園或者社區服務中心等公共設施。
在最後的第四版塊,澳門城市規劃學會丁啟安理事長指出,澳門舊城區改造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不能盲目為參與而參與,而是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規則,確保公眾參與的過程公正、公平、公開。同時,需要公眾參與規則的建設和專業人士互信制度的建立。對於澳門舊城區的可持續發展,他用一句話總結:考察一個城市首先看規劃,規劃科學是最大的效益,規劃失誤是最大的浪費,規劃折騰是最大的忌諱。他認為只有通過科學的城市規劃,才能有效地保護和利用澳門舊城區的歷史文化遺產,實現其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避免規劃失誤和規劃折騰,從而實現澳門舊城區的可持續發展。最後,他建議澳門政府應加強對本地規劃師的政策支持與激勵,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身規劃事業,為社區的可持續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