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山区林下西洋参种植实践与分析

2024-04-15 20:12韩彦斌高言祝红王长江张晓梁宗锁
西北园艺·蔬菜 2024年2期
关键词:西洋参技术要点

韩彦斌 高言 祝红 王长江 张晓 梁宗锁

摘   要   陕西留坝县为全国三大西洋参产区及良种繁育基地之一,目前全县西洋参留存达到3 000亩,年采挖400亩左右,年产鲜参200 t,年综合产值5 000万元。近年来,留坝立足生态资源丰饶、生态价值显著的区域优势,大力推广林下西洋参种植。为进一步规范提升林下西洋参种植技术,根据不同海拔、坡度、透光性、土壤和种植模式,在留坝选取4块示范林地,以每年各林地西洋参的出苗率和保苗率为标准,分析不同林地西洋参种植效果,提出了生产建议。

关键词   秦岭山区;林下种植;西洋参;技术要点

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为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又名花旗参、美国人参,原产于加拿大和美国。西洋参根部和茎叶富含人参皂苷、甾体和三萜类化合物等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显著的药用和保健价值。18世纪末期,在利益驱使下人们掠夺性采挖,导致野生西洋参种群数量骤然下降,濒临灭绝。人工引种栽植西洋参可以弥补市场需求,陕西省留坝县于1981年开始引种西洋参,并在1983年在县内试行推广,经过1986—1989年的国家星火计划科技攻关,形成了秦岭山区西洋参生产技术体系,留坝县成为全国三大西洋参产区及良种繁育基地之一。

西洋参为宿根植物,忌地性极强,土壤养分不平衡、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变及自身化感作用等均易导致西洋参发生连作障碍,造成严重经济损失。随着留坝县西洋参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西洋参产业不断发展,近年来县内适宜种植西洋参的土地濒临枯竭,加之土地非粮化政策要求,西洋参种植回归林下是大势所趋,同时也是留坝的优势所在。

为提升西洋参品质,充分发挥留坝林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的优势,该县于2022年开始大力推广林下西洋参种植,目前种植面积1 400亩,均取得有机认证转换证书。但留坝县及秦岭山区林下种植西洋参只有两三年时间,经验不足,种植技术也还不够成熟,亟需进行充分实践调研形成技术规范。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留坝县不同海拔和林地情况(坡度、坡向、土壤)的林下示范基地西洋参种植效果的调研分析,总结了种植经验,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对秦岭山区林下西洋参产业发展起到参考作用。

1   示范情况

1.1   种植地概况   种植地位于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地处秦岭南麓腹地,汉中市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8′05″~107°18′14″,北纬33°17′42″~33°53′29″。属亚热带北缘山区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境内山岭陡峭,垂直高差大,最高海拔2 610 m,最低海拔585 m,平均海拔1 547 m。全年平均气温11.6 ℃,平均日照1 653.9 h,平均相对湿度74%,年降雨量838.4 mm,且全年降雨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9月份(占全年的51%)。土壤呈微酸性,pH值5.5~6.5。

1.2   种子选择与处理   在留坝县当地海拔1 200~ 1 400 m、3~5年的西洋参园采种,选择无病株、头茬、成熟、饱满、粒大的参种作为林下参的繁育种,种子经过漂洗,挑出空籽、伤残、破籽后阴干妥善保存。待来年3月中下旬,采用自然催芽处理方法,种子用清水浸泡3~5 d至沉于水底,捞出浮于水面的空籽扔掉,用300倍多抗霉素浸种2 h后沥水捞出,晾干表皮水分,与经过筛选的河沙混合(1份种子、3份河沙)装入编织袋中,房前屋后向阳利水地中挖土坑,将参种袋埋于土中(覆土厚5~10 cm)。每15~20 d挖出检查1次,直至种粒完全成熟取出播种。自然催芽处理方法共需要18个月时间,其特点是操作简便、后熟一致、出苗整齐。

1.3   示范林地設置   根据不同海拔、坡度、透光性、土壤和种植模式共选4块示范林地,林分类型均为阔叶山林,具体林地信息见表1。

1.4   研究方法   所有林地均于2022年3月播种,分别于2022年、2023年5月和7月统计各林地西洋参的出苗株数和存活株数,计算出苗率和保苗率,将其作为林下西洋参种植效果情况分析标准。

1.5   数据处理   使用Excel 201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采用Graphpad Prism 8.0.2作图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并绘制折线图。

2   示范结果与分析

由表2、表3和图1可知,2022年4个示范林地林下西洋参出苗率差别相对较小,其中江口镇柳川沟林地以75%居于首位,出苗率从高到底依次为江口镇75%、武关驿镇73%、玉皇庙镇72%、留侯镇65%;而保苗率差别相对较大,最高为江口镇55%,最低为留侯镇35%。总体而言,2022年江口镇示范林地林下西洋参种植效果最为理想。

到2023年4个示范林地林下西洋参出苗率和保苗率均较2022年有明显下降,且各地差别显著,其中以武关驿镇出苗率最高,为45%,但保苗率与留侯镇同为最低,仅5%,出苗率从高到底依次为武关驿镇45%、江口镇40%、玉皇庙镇30%、留侯镇15%;保苗率依次为江口镇25%、玉皇庙镇20%、留侯镇和武关驿镇5%。由此可见,2023年江口镇和玉皇庙镇林地林下西洋参种植效果较为    理想。

综合2022年和2023年各林地出苗率和保苗率对比情况可知,江口镇柳川沟村林地林下西洋参的效果最好,其次为玉皇庙镇黄泥堡村,而武关驿镇上南河村和留侯镇桃园铺村的西洋参种植效果    较差。

3   讨论与建议

林下西洋参种植模仿深山密林自然条件下生长的野生西洋参生长环境,将人工采集的大田参种或参苗,播种或移植在适宜野生西洋参生长的林下土壤中,继续生长发育多年后获得西洋参。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林下开展西洋参种植,不仅可以弥补野生西洋参资源的不足,满足人们对高品质西洋参的市场需求,还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林地资源降低种植成本。林下西洋参生长周期长,营养吸收慢,具有怕强光、耐严寒、喜阴凉、湿润且疏松肥沃的沙壤土的生长发育习性,留坝县针对林下西洋参的生长发育习性结合本县的植被、气候等生长条件,将林下西洋参种植技术分为林下仿野生种植和林下简易种植。

调研发现,无论是林下仿野生种植还是林下简易种植,西洋参第1年的出苗保苗率均较高,林下种植效果均较为理想。第2年数据显示林下简易种植西洋参比林下仿野生种植出苗率高,效果较好,加之林下简易种植周期比仿野生种植要短。因此,笔者认为林下简易种植应是林下西洋参今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但其保苗率却不理想,可能与基地未搭建防雨棚有关,日后可搭建防雨棚,以提高其出苗、保苗率。

另外,调研还发现,无论是第1年还是第2年,留侯镇林下仿野生种植西洋参的出苗率和保苗率均不理想,可能与该林地透光度和土壤情况有关。留侯镇林地的透光度较低,且土壤较板结,而光照强度会直接影响西洋参的生长发育、光合特性等,从而影响西洋参的产量。同时,土壤中微生物菌群及微量元素等较少,也不利于西洋参生长,导致出苗保苗率极低。研究发现,参的产量在透光强度为30%时增长幅度最大,40%时增长幅度减小,因此后续应选择透光度30%左右,且土质疏松、腐殖土含量高的林地。当透光度过高时,可增补遮阳网,保证遮阳度在70%左右。

基于对此次林下西洋參种植效果的调研分析,结合笔者多年在西洋参种植技术方面的研究,对留坝县乃至秦岭山区日后林下西洋参种植技术提以下4点建议:①林下西洋参种植应选择树木高大的亮脚林,遮阴度70%左右,海拔1 000~1 800 m,有一定坡度,土质疏松、腐殖土含量高。②播种时间不晚于3月15日,每亩播种量不少于5 kg。③树木高大稀疏、地势较平缓的林地,建议采用林下简易种植模式,及时人工除草,秋淋来临前搭建简易防雨棚,成功率高,不影响林下西洋参品质。④对于每亩保苗数低于1万的林下西洋参种植地,建议移栽两年生参苗增加苗数,确保每亩保苗数达到1.5万以上。

参考文献

[1] 李昀峰.辽东山区林下西洋参光合生理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22(01):25-26+72.

[2] 汪本龙,傅松玲,王兆成,等.栽植方式对西洋参生长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01):182-185.

[3] 李丹丹,何昊,张天成,等.覆盖处理对越冬林下西洋参生长的影响[J].特产研究,2022,44(01):67-71+76.

[4] 张彭俐,方煦,强国瑞,等.大别山区林地环境对林下西洋参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23,51(10):98-100+106.

[5] 林红强. 林下西洋参化学成分、抗COPD作用及新活性化合物药代动力学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2.

韩彦斌,高言,祝红,王长江,陕西省留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邮编724100;张晓,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梁宗锁,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

猜你喜欢
西洋参技术要点
文登西洋参“红”了!
“参”得人心的文登西洋参
益气养阴西洋参
西洋参的前世 今生
西洋参防护X线辐射对小鼠肺的过氧化损伤
果树嫁接改良技术要点
浅谈提高城市电网运行安全管理技术要点
试论数字电视硬盘播出系统的技术要点
种好西洋参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