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人才振兴促进乡村振兴的问题、困境与对策

2024-04-15 01:17高诗雨储著源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人才农业农村

高诗雨,储著源

(安徽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夺取脱贫攻坚伟大胜利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乡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乡村人才是基础。因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迫切需要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源源不断地把乡村振兴需要的人才引到乡村、留在乡村、生活在乡村和奋斗在乡村,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一、乡村人才振兴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问题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才。乡村人才振兴对新时代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有着重要推动作用。高质量的乡村人才有利于更快更好地完成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各类艰巨任务,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参与者,更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和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1]推进乡村振兴同样需要坚持人才强国战略,将引才、育才、用才结合起来,把乡村人才振兴放在突出位置,以乡村人才振兴促进乡村振兴。

(一)倾心引才:打造乡村人才后备军,实现人才引进好开局

农业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在2018 年的重要研究成果会上指出,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78 年的82.08%下降到2018 年的40.42%,乡村人口总量从7.9 亿下降到5.64 亿。大量农村人员通过外出务工,上大学等方式离开乡村,走出农村仍然是社会主流。因此,面对“留不住”的农村人口外流现象,人才引进策略就成了救命良药。各级政府应主动作为,优化支持政策,完善人才引进方案,树立正确引才心态,善待人才,实现人才引进良好开局。

(二)悉心育才: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打造协同培育机制,形成乡村人才培养合力

乡村发展落后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后果,农村教育资源十分匮乏,人才培养模式落后,培育乡村人才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内生动力。乡村人才培训内容与乡村发展实际需求严重脱节,缺少统筹协调的培训计划,各级领导单位要创新思路,打造“政企校”多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

(三)精心用才:选贤任能,量才施用,发展壮大乡村领军人才队伍

人才是最大生产力之一,但乡村人才管理机制不健全,常出现“重引进、轻培养、轻使用”现象。人才招而不用,束之高阁现象并不少见,招了高层次人才,却不为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发挥才能的机会,或是对人才没有进行正确区分,对待所有人才都是一把抓,不能把人才放在真正合适的位置,人才能力得不到全面施展。因此,要完善人才考核机制,分层分类管理人才,量才施用,最大程度地发挥人才真实才能。

二、乡村人才振兴促进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

按照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要求,目前我国乡村人才发展主要存在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迫切需要正确分析和解决。

(一)乡村人才总量少且综合质量不高

我国乡村不仅人口众多且分布地域辽阔,所需乡村人才的数量巨大,但乡村人才却极其缺乏。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报告显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仅约5.09 亿人,占36.11%,与2010 年相比乡村人口减少了约1.64 亿人。[2]乡村越来越面临着村无人可住,田无人可种的严峻问题。乡村人口的大量外流导致了乡村空心化、老龄化等问题,造成了乡村人才难求的困境。

优质的乡村人才是推进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目前我国的乡村人才大部分是乡村本土人才,大部分农民的学历水平都是小学初中等,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公报中显示,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中拥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仅占8.3%,[3]其中高质量人才更是少之又少,难以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同时大部分农业经营者受传统农业思想的影响时间长,思维比较固化,在乡村创业创新领域呈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

(二)乡村人才结构不合理且紧缺人才供给不足

目前乡村人才队伍还面临着结构不甚合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及产业结构等方面。第一,乡村人才年龄结构出现严重断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显示,年龄在35 岁及以下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仅占19.2%,而年龄在55 岁以上的则高达33.6%。[3]青壮年劳动力严重流失,乡村人口老龄化现象突出,难以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

第二,乡村人才的学历普遍偏低,高中及中专等高水平的技术型人才十分短缺。大部分农业生产经营者文化水平低,只能依靠多年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以及祖辈口口相传的农业技巧进行生产活动。专业技术人员下乡能够为农业发展带来更优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业生产效益,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但乡村基础设施不健全,教育医疗资源薄弱,难以吸引到人才,城市对于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也有一定的吸引落户政策,大部分技术人才在城市中就能够解决就业落户问题,从而导致乡村专业技术人才供给严重不足。

第三,乡村人才产业分布不均衡。如今随着经济迅猛发展,农村不能还停留在仅依靠第一产业发展的阶段,要更加重视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党中央不断推进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三产融合发展作为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4]充分发挥乡村地域辽阔、物产丰富的优势,为乡村人才搭建第二、三产业干事创业平台,不断吸引创新创业人才,为乡村发展提质增效。

(三)乡村吸引人才资源匮乏且配套设施不完善

我国由城市和乡村两大部分组成,城市往往是一个地区的经济中心,因此在资源分配方面城市所获得的资源更多、医疗设施完备、教育更优质、交通更便利、经济更发达。乡村主要从事粮食的生产,且生活设施等基础条件都不如城市,从而造成乡村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现实困境。

乡村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是制约乡村发展、影响乡村吸引人才的最大因素,乡村配套设施不仅包括良好的居住环境,还包括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以及良好的社会管理体制。因此,政府要加强医疗卫生、教育资源、生态环境、社会保障和农业生产服务等方面的建设与引导,保障乡村人才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地留在农村。同时,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现代化农业设施,促进传统农业向智能化农业转变,积极考虑人才发展所需的要素资源,配置相关基础设施,为乡村人才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物质保障。

(四)乡村人才晋升发展机制不健全且支持力度不大

目前乡村人才选拔机制仍然存在不完善的现象。由于中国乡村社会是一种特殊的“熟人社会”,导致在人才选拔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弊端,出现如任人唯亲、才不配位、论资排辈的现象,在这种传统的人才选拔机制下,无法将真正有才能、有技术的人筛选出来为乡村所用。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特别是乡镇党组织和政府要积极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选拔制度,建立专门机构,设立专门标准,保证能够正确且高效地筛选到合适的乡村人才。

乡村人才晋升机制不健全,人才晋升评判标准模糊,责任与分工不明确,导致在工作中有人尸位素餐,真正出力的人却得不到相应的报酬。久而久之,乡村人才难免会产生思想懈怠,在干部队伍中形成干多干少都一样的不良风气。在此情况下,乡村人才评价体系改革是激发乡村人才活力的有效途径,通过评价体制改革,建立起多劳多得,按实际能力和实际贡献为标准的评价体系,打破传统的唯论文、唯学历、唯职称的评价方式,激发人才内生动力,让做出贡献的人才实打实的获得好处,以此激励人才更加努力的投入到乡村振兴建设中来。

(五)乡村人才长期单向流出且回流意识不强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里大公司林立、服务行业空前热门、高校扩招等等,都为广大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农村产业相较于城市更加匮乏,就业岗位种类及数量少,且乡村基础设施相比城市不够健全,对人才缺乏吸引力,导致大部分青壮年人才选择外出就业。此外,人们受传统思想影响,认为在城市发展会更有前景,乡村发展没有前途等等。城市里的人才不愿意到乡村工作,农村学子以及掌握了一定技术的农村人才也更愿意在城市扎根落户。政府可以通过办好教育、完善乡村医疗卫生建设、积极创办乡镇企业等措施,完善乡村生产生活环境,不断吸引乡村人才回流,壮大乡村人才队伍。

三、乡村人才振兴促进乡村振兴的战略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吸引包括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等在内的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5]因此,政府要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健全人才发展体系,打通城乡发展通道,多措并举真正将人才引进来、留下来,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扎得下根、做得成事的新时代乡村人才队伍。

(一)创新人才引进思路,健全人才支持体系

乡村人才紧缺的问题极大地限制了乡村振兴,面对日益复杂的人才环境和人才市场,人才的选择机会十分多样化,这就决定了乡村要不拘一格引人才,破除旧有引才思路,创新人才引进机制。

第一,针对包含大学生在内的农村创新创业人才。政府给予其一定的经济和政策支持,如设立大学生回乡创业基金会,建立相应的创新创业帮扶机制,对返乡大学生工作上给予帮助,用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人才回乡创业。

第二,在乡村治理人才方面。基层干部队伍的门槛要低,给那些期望加入村两委的年轻人机会,让其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在实践中锻炼和选拔基层干部。返聘城乡范围内的已退休优秀治理人才,这部分老党员老干部往往有着非常丰富的治理经验且有一定的威望,能够减少农村治理阻力并且帮助培养更多农村治理后备人才。

第三,针对农业专门技术人员方面。政府设立乡村振兴特派技术员岗位,实行城乡对口帮扶机制,即鼓励城市工作单位中的技术人员下乡帮扶,给特派科技员设置两年到五年的服务期,责任到人、责任到乡,推动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

第四,针对乡村公共服务人员方面。对乡村做出一定贡献的公共人才优先进行职称评定并给予一定奖励,刺激人才下乡发展。对已在城市中就业的公共服务人才如教师、医生等人才,在保留原岗位原待遇不变的前提下,设立下乡帮扶津贴,激励其定期下沉到乡村中,为乡村教育、医疗等方面开展培训和帮扶。

(二)多方共同培养人才,集中培育本土人才

乡村本土人才是乡村振兴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与引进人才相比更加稳定也更有使命感,能更好地融入到乡村振兴各方面的工作和任务中。因此,要健全本土人才培育机制,多方共同施力,统筹协调,创新培育路径。

第一,着力构建“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农户”协同一体的培育模式。政府做好科研院所、企业与乡村农户之间的桥梁,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和涉农高校中的优秀教育资源,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鼓励农业院校设置农业实训基地,开发农业示范田,引导农民效仿其科学有效的农业生产模式;组织高校科技下乡活动,实现“科技+农业”,推动农业生产向机械化科技化发展,为农业生产提质增速。

第二,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创新农业教学模式。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好抖音、快手、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拓宽农村人才的学习渠道,定期开展农业技术公开课,分类别分层次开设各类农业课堂,建立一站式学习平台,为乡村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持。

第三,乡镇政府带头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实际困扰,有针对性的开展农业教学,避免出现乡村人才培训与村民实际需求脱节的现象。及时解决村民们的问题,提升乡村人才培育的精准性、时效性和实践性。

(三)健全开发政策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要靠人才、靠资源。如果乡村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一直单向流向城市,长期处于‘失血’‘贫血’状态,振兴就是一句空话”[6]。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加大政策支持农村力度,促进多方资源流入农村。

第一,优化乡村的营商环境,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设立专门的乡村振兴招商引资部门,结合本地的具体情况,筛选和挖掘合适的项目和企业,争取与企业合作,获得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从乡村发展和企业盈利的角度出发,提供一定政策支持,营造公平、公正、公开、高效、便利的市场环境氛围,打造乡村和企业共赢局面。

第二,筑巢引凤,打造乡村干事创业大舞台。搭建乡村产业园区,农村电商服务园等基础园区,建立配套工作设施,为乡村振兴发展打造服务基地。完善扶持乡村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出台更优政策,搭建更好平台,提供最佳服务,改善农村发展条件,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第三,经济与农业深度融合,乡村与现代市场直接链接。政府牵头成立村集体公司,成立本土品牌,聘请乡村职业经理人或乡村CEO 经营管理,及时掌握市场最新动向,精准施策,促进乡村经济向好发展。

(四)完善人才保障机制,畅通人才发展通道

晋升通道阻塞是导致乡村人才留不住的重要因素,建立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必不可少。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公众认同的新型农村人才成长发展机制,让人才“愿意来,愿意留”。

第一,畅通人才发展路径,完善人才分类培养机制。在职称评定中,通过以赛代评的方式,将人才在乡村振兴中所做出的实际贡献作为主要评价依据,达到监督和激励的作用。同时,推行人才分类分级评价制度,特殊岗位特殊对待,为人才提供合理的晋升通道。

第二,健全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出台相关的奖励补贴政策,明确人才等级薪酬制度,特殊技能岗位人才工资待遇比照高管待遇,通过合理的薪酬、广阔的晋升空间吸引人才扎根乡村。尤其是对于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有做出突出成绩的,给予表彰奖励,从而调动人才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

第三,政府做好人才服务,完善人才生态环境。基层干部要发挥领头雁的作用,不断更新观念,带领农民队伍创新农业模式。政府完善人才保障制度,给予返乡就业创业人员一定的特殊补贴、荣誉称号、社会地位、生活保障等,激发人才对工作的荣誉感、认同感,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五)打通城乡人才市场,加强人才创业引导

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7]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城镇人口相比较2010 年增加了约2.36亿人,乡村人口减少了约1.64 亿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 个百分点。[2]农村人口向城镇的长期单向流入破坏了城乡人才市场生态,因此,在新形势下打通城乡人才市场,健全城乡人才的双向流通机制尤为重要。

第一,由政府牵头设立城乡人才资源库,将区域内人才分层分类统计,收集人才信息到电子信息系统中,当出现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时,在人才资源库中搜寻相关领域专家,让专业人才来解决问题,实现人才的灵活调用,打通城乡之间人才市场壁垒。

第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财政、金融、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激励政策,给人才提供充足政策保障,解决人才创新创业中遇到的融资困难、用地难等问题。充分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人才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推进乡村农业实现现代化转型升级。

第三,做好人才创新创业培训引导及宣传动员。地方政府牵头开设创新创业培训班,与就近的农业科研院所达成合作,农村为科研院所提供广阔的实训教育基地,科研院所为农村提供丰富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与专业指导。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8]

(六)展现乡村文化魅力,构建人才精神家园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9]乡村自古以来就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为广大农村地区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与文化;此外,每个乡村中都孕育了极具地域特色的乡土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要充分利用好乡村文化资源,利用乡村文化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动力。

第一,用好乡愁情,激发人才回哺乡村热情。乡村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已经逐渐成为群众共同的文化记忆,乡村文化有着全体村民的文化认同,在此基础上用好乡愁情,坚持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乡村文化名片,吸引人才下乡创业。[10]

第二,打造新时代文明特色乡镇和人才精神栖息地。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更加激烈、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面对邻里之间互不相识、人情味冷淡、高昂的房价、全年无休的工作等问题,人们常感到孤单、焦虑、没有归属感。相比于城市的快节奏生活,淳朴的乡土文化给人们一种特殊的家的归属感。政府要积极推进乡村精神家园构建,运用好乡村优秀文化,把乡村打造成新时代传承乡风文明的文化基地。

第三,充分运用好文化具有的凝聚力、组织力和推动力,让乡土文化凝聚人心,重塑乡土文化自信。将乡土文化融入到思政课堂中,开办乡村人才红色教育培训班,促进乡村人才以坚定的信念、饱满的姿态、怀着为人民服务的初衷参与到乡村振兴建设中来。

四、结语

在乡村人才振兴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乡村人才振兴的现实难题,多措并举,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以乡村人才振兴促进乡村振兴。在实现乡村人才振兴过程中,要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把乡村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结合起来。这五个方面共生共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久久为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人才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人才云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