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娥娥
摘 要: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备受关注。而作为教育的核心学科之一,语文教学中的素养建构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能力素养建构问题,通过对学科核心素养和语文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构建一套适用于语文教师的能力素养建构体系。学科核心素养是促进语文教学的重要抓手,语文教师的能力素养建构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提出的语文教师能力素养建构体系也为教师专业知识、教育观念、教育技能和教育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 能力素养建构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2.027
一、学科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语文教学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对接
语文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师进行学科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设置教学目标的目的在于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更高目标,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核心素养包含着两个维度即“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技能指的是一个人掌握并运用所拥有的各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则是一种积极的价值取向。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影响,缺一不可。由此可见,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关联。但是许多教师在实际教育中却没有将它们分开。前者主要体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自身素质培养两方面,后者主要表现为课堂上师生互动过程的有效性,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但均不具备根本性意义。而这两个维度都是由一些共同要素构成的,这些因素又分别对应于多个具体指标或标准,并形成相应评价体系和指标体系。语文教学目标具有综合性特征,它涉及对不同学科知识之间关系及相互渗透等问题的把握。语文教学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存在着密切联系,二者也需要从整体层面进行有效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因此,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2.学科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内容的整合
学科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内容的整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即形成一种能够运用多种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要求学生加强知识储备,通过阅读教材,获取更多有关科学知识。二是使学生成为善于发现新事物、新视角并能提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理论的人,即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个观念会对传统教学观念带来挑战,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的机会。这一理念对教师而言是非常必要的,也可以说它既是实现“学高为师”目标的需要,又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学科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内容的整合不仅是一种思想方法上的创新和发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上的转变和提升。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的课程教学改革。师生之间要相互理解和沟通,教师还要通过多种方式来促进师生双方的交流与合作,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因此,只有把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才能真正发挥语文教学的功能。
3.学科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与评价
学科核心素养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和提高的重要前提,它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引导学生综合发展所需要的必备素质,它既体现了时代的需求,也反映出学校教育的特征和规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符合素质教育改革的方向;同时又能帮助教师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完善自我人格、增强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因而,我们必须从当前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出发,结合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因素对语文教学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样做不仅可以丰富教师的课余生活,而且还能提升教学质量。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整个语文学习的始终,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抓手。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我们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主线,不能把学生简单地作为知识的被灌输者或应试工具,而是要引导学生养成终身习惯。所以语文教学也应遵循“以学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重视实践活动训练,注重人文关怀,用多种方法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达到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二、语文教师能力素养的构建
1.语文教师的知识素养构建
在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教师的知识素养构建是主要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直接影响整个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建设。因此语文教师要积极培养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从自身角度来说,首先应该对自身专业素质进行优化与完善,同时也应当重视学习理论知识。只有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才能进一步深化其内涵及外延,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另外还要注重知识更新,使自己具备一定的学识修养、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等方面的能力。其次,还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处理复杂教学问题的水平,为以后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做好准备。最后还需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学习,并把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教学方法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让学生学会思考与质疑、合作与研究,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果,实现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和谐统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习惯,勤于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勇于创新,敢于创新。
2.语文教师的能力素养构建
语文教师的能力素养构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对学科知识有较为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一定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能准确把握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内容,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善于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熟悉相关学科的教学理念,不斷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乐于钻研教育理论,勇于实践;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是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并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综合素质;注重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主动参与校本课题研究,探索适合自己学校特色的教学模式;勤于调查研究,掌握最新动态。
三是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具有一定的科研意识与创新精神,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3.语文教师的情感素养构建
情感素养是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集中体现,对一个人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创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团结互助,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懂得善于运用各种有效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掌握恰当的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习惯;自觉抵制不良思想、不良行为。教师要有良好的情绪状态,能保持一颗平常心,能够正确对待学生的学习问题;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为之奋斗终生;树立科学的人生目标。要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用热情去感染人、关心人、帮助人,把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都当作朋友一样来照顾和教育。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到教师是他们真正值得信赖的人,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和激情。所以,语文教师的情感素养构建也是必不可少的。
4.语文教师的职业素养构建
一是要有崇高的事业心。教师不仅应该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而且还应该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断地创造出先进的文化成果,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如果没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不会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实践之中。我们的事业不可能一帆风顺,甚至会事倍功半。因此,作为人民教师,应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爱岗敬业精神,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力量,能够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行为;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爱护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做好本职工作,增强责任意识;正确处理好与家长、学生之间的关系,加强职业道德自我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具备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这门学科,并且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素养培养策略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提出的,它不仅包含了知识、技能等方面,还包括思想品质、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以及文化修养等方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利用好这些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另外,还要不断强化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首先,围绕提升核心素养进行语文教学内容设计,即根据新《课标》要求制定出相应的教材内容体系,以此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真正使学生实现从基础到高中阶段的全面发展。我们要注重整合教育资源,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而这种资源就是课堂之外的拓展资源。比如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借助各种媒体资源(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以及其他途径,获取更多信息。总之,要做到课前准备充足,课间活动丰富,课后作业及时完成。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提升空间。
其次,以教材文本为例,构建有效的教学策略系统,并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检验其有效性。同时还可以将此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方式。例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或电子教案制作过程中使用的素材进行教学设计,使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也可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升教学质量,而且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在教学中应注意突出课堂重点和难点,避免简单重复。另外还要注重师生互动环节,让每个人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要根据不同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和策略。
第三,结合具体情境进行课程设置,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营造民主氛围、增强学生自信等。这样既能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和合作交流能力,实现有效学习,为以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做好准备。此外,还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及接受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方面的变化,做到因材施教。另外还应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人格,而且还可以加强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从而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最后,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即通过课堂教学来丰富教材内容、拓宽知识面,以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同时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授课,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设计相应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课程应突出重点,避免“一刀切”。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再加上必要的活动或游戏内容,使学生获得一定程度上的拓展训练;最后还要注意把握好时间,做到有的放矢。
在语文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构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不同学科中的总体核心素养表现为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在语文学科中,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不仅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性,也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并灵活运用的实践要求。当前,探索语文核心素养在实际教学中的可操作性表达和有效性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只有进一步加深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认识,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才能为学生的语言文字学习和运用提供更加系统、科学的教育支持。
参考文献:
[1] 姚登鸿《浅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新智慧》2023年第5期。
[2] 郭锐、王丽华《例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实现路径——以逆向设计思维建构〈百合花〉学习活动任务》,《安徽教育科研》2021年第18期。
[3] 何小红《“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建构路径》,《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年第5期。
[4] 王娟娟《“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建构路径》,《学周刊》2021年第17期。
[5] 梁红霞《优化小学语文作业,提高小学语文质量》,《新课程:小学》2017年第7期。
[6] 努尔古力·乌马尔别克《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实施问题式小学语文》,《文摘版:教育》2016年第3期。
[7] 崔月兰《小学语文对学生的影响》,《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17期。
[8] 鲜丕华《浅谈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散文百家》2019年第6期。
[9] 王丽萍《关于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看法》,《课外语文》2013年第5期。
[10] 杨庆霞《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构建》,《新课程》2015年第12期。
[11] 张微《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反思》,《小学生:教学实践》2018年第1期。
[12] 丁永萍《优化小学语文作业提高小学语文质量的对策》,《新课程(教研版)》2016年第8期。
[13] 王慧娟《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研究》,《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年第35期。
[14] 全俊妮《淺谈小学语文预习的引导》,《教育界:综合教育》201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