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步中 覃伟津
[摘 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是列宁的经典文本之一,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工会思想。这一工会思想的生成植根于马克思恩格斯严密的工会理论,生发于国际及俄国国内工人运动历史的经验总结,成长于对形形色色工会问题争论的现实批判,具有理论、历史和现实三重逻辑。“党直接依靠工会来进行自己的工作”的特殊地位、“工会是共产主义学校”的职能定位、“对工会进行教育和领导”的组织建设构成这一工会思想的核心意蕴。挖掘这一文本的工会思想对当前做好工会工作具有深刻的现实启示:前提基础在于充分认识到工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根本保证在于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价值彰显在于发挥工会在新时代的教育培训功能。
[关键词]《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工会思想;党的领导;群众路线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416(2024)02-0001-12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以下简称《“左派”幼稚病》)是列宁在1920年4—5月间写成的光辉著作。在这部著作中,列宁结合俄国革命经验,分析了“左派”幼稚病的种种表现、产生的原因和危害,特别是深刻批判了德国“左派”在工会问题上的一系列错误观点,围绕“革命家应当不应当在反动工会里做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精辟观点。从学界对《“左派”幼稚病》的研究成果来看,主要集中在党建思想、斗争思想、妥协思想以及战略与策略思想,从工会角度进行的深入、系统研究还比较欠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工会作为党治国理政的“基地”与“据点”、作为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作为党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学校”与“组织”的地位和功能不能缺席。因此,对《“左派”幼稚病》工会思想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初步归纳和探讨。
一、《“左派”幼稚病》工会思想的生成逻辑
任何既成事物的发生,都有其逻辑基础和前提条件,即生成逻辑,科学理论的生成也不例外。因此,要真正认识和把握好《“左派”幼稚病》蕴含的工会思想,必须从发生学意义上认识和把握其生成逻辑,搞清楚它从何而来、如何而来。事实上,《“左派”幼稚病》工会思想的生成植根于马克思恩格斯严密的工会理论,生发于国际和俄国国内工人运动历史的经验总结,成长于对形形色色工会问题争论的现实批判,具有理论、历史和现实三重逻辑的支撑。
(一)理论基石:继承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工会理论之精髓
工会是现代工业文明发展的产物,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素。马克思恩格斯在工运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会理论,这为工运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前提。《“左派”幼稚病》工会思想的生成正是植根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工会理论,继承发展了他们关于工会性质、工会作用、工会与政党关系论述之精髓。
首先,继承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会性质的论述。工会的产生,最初是为了消除工人之间的分散状态和无序竞争,以便在劳资斗争中联合解决工资和劳动时间问题,进而摆脱纯粹奴役状态的一种活动。马克思认为,这种活动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缺少这种活动,就难以形成工人联合。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指明了这种联合的重要性,认为工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论是个人还是整个阶级都不可能像人一样地思想、感觉和生活”[1]448。在这里,工人阶级只有联合起来形成组织才能有力量反抗资本家,即“通过工会使工人阶级作为阶级组织起来”[2]413。不仅如此,马克思在《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中进一步指出,“这种活动还应当通过各国工会的建立和联合而普遍地开展起来”[3]220,这就明确了工会本质上是工人联合的组织。然而,在资本雇佣劳动制度下,这种工会组织的斗争还停留在经济领域,工会的任务仅仅是适应工人日常的需要,他们还没有充分意识到他们是作为消灭雇佣劳动制度的一种有组织的政治力量而存在的。正基于此,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学入手深刻揭露了雇佣劳动制度的秘密,为工人阶级从经济斗争转变为政治斗争提供了理论指导。在马克思看来,现在工会“必须学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组织中心而自觉地进行活动,把工人阶级的彻底解放作为自己的伟大任务”[3]221,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工会的政治属性,为开展政治运动以及实现工人阶級解放指明了方向。列宁在革命实践探索中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会具有政治属性的性质,并在《“左派”幼稚病》中把工会看成一个形式上非党的“无产阶级机构”,是促使国家经济管理职能转到全体劳动者手中的“工人联合组织”,进一步充实了工会的政治属性。
其次,继承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会作用的论述。工会在工人运动史上早已有之,起初这种工会采取“共济会”“互助会”“友谊会”的形式,主要应对工作生活中的不幸事端,如疾病、事故、失业等,此时的工会形式相对简单且大部分处于秘密状态。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恩格斯对工会进行了考察,他指出,随着劳资冲突的加剧,工人开始利用工会力量向资本家施压,《反结社法》的废除使工人得到了自由结社的权利,工人结社开始从秘密状态走向公开活动。这时,工会很快布满了全英国所有的劳动部门并获得了巨大的意义,“它们公开宣称要保护各个工人使其免遭资产阶级的暴行和歧视。它们的目的是:规定工资”[1]451。此时,工会的作用彰显是向资本家争取工资标准。对此,马克思指出,工人联合会“是团结工人的手段,是准备推翻整个旧社会、彻底解决其阶级矛盾的手段”[4]。从这个意义来看,工会作为工人联合组织,他们的未来绝不是为了狭隘的利己主义的利益,而是为了工人阶级的解放而斗争,其作用彰显理应从单纯追求工资增长扩展为进行阶级斗争,即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斗争。除此之外,工会的作用还体现在对工人进行教育,这种教育在政治上表现为摒弃劳资之间游击式的工资斗争,而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革命的口号:“消灭雇佣劳动制度”[2]78;在思想上表现为摆脱“官僚主义的管束”,摆脱“权威”和“上级机关”[5],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精神;在文化上表现为消除资产阶级的文化影响,而进行“纯粹无产阶级的教育”[1]473。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会作用的论述,为重视和开展工会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会作用的论述,并在《“左派”幼稚病》中着重发展了关于工会的经济作用、政治作用和教育作用,把工会看成一个“管理国家和实行专政”的助推器、进行教育培训的“共产主义学校”以及实现无产者专政的“预备学校”,主张以工会力量助推政权建设。
最后,继承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会与政党关系的论述。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由工人阶级组成的工会要实现彻底解放并完成其历史使命,必须形成一定的工人政党组织,即无产阶级政党,这是保证革命获得胜利的前提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曾在《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中指出,“工人,首先是共产主义者同盟,不应再度降低自己的地位,去充当资产阶级民主派的随声附和的合唱队,而应该谋求在正式的民主派旁边建立一个秘密的和公开的独立工人政党组织”[6]。在这里,他们认为通过这个工人政党组织既可以把处于分散状态的工人联合起来,进而使自己成为工人联合会的核心,以实现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也可以与那些正式的民主派相并立,而且确保无产阶级的立场和利益问题不受资产阶级影响。当然,为了达到最后胜利,首先还得靠他们自己的努力,即在认清自己的阶级利益基础上,尽快地采取独立的政党立场,一时一刻也不要被资产阶级的花言巧语诱惑而脱离政党的独立性,他们的战斗口号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断革命”,“工人阶级要不是革命的,就什么也不是”[7]。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中进一步明确了工会组织成为政党的必要性,他认为,在阶级斗争中,只有把自身组织成为独立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而且这种政党组织是极其重要的,关乎社会革命的胜利和阶级的最终消灭。恩格斯在《1877年的欧洲工人》中更是以欧洲工人阶级运动的经验事实进一步指出了工会同政党的联系,他认为“德国运动的一大优点,就是工会组织同政治组织齐心协力地工作”[8]138,一方面工会组织吸引工人参加政党行动,另一方面政党行动也把相互隔绝的工会团结起来,这两种联合使得工人运动取得了巨大进步。尤其在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中,为了争取权益,“必须要有组织,但不是个别行业的组织,而是整个工人阶级的组织”[8]286,这就从阶级斗争中凸显了政党组织的重要性。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工关系的论述,并在《“左派”幼稚病》中分析了“领袖、政党、阶级、群众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政党同工会的关系”,提出了“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党直接依靠工会来进行自己的工作”的重要论断,将党的领导以及党工关系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历史依据:概括总结国际及俄国国内工人运动历史之经验
国际及俄国国内工人运动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在《“左派”幼稚病》中,列宁的工会思想是在概况总结国际及俄国国内工人运动的历史经验基础上生发的。
首先,概况总结了国际工人运动关于建立工会组织和加强工会组织建设的历史经验。一是建立工会组织。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为了追求剩余价值,对工人进行残酷的剥削,这种剥削使工人的状况异常恶劣,工人不可避免被推到贫困的深渊。随着剥削压迫的加深,工人阶级有意识地采用捣毁机器、焚烧厂房、殴打厂主等方式对资本家进行反抗。然而,这种反抗是原始的、最初的、孤立的形式,反抗的结果并没有改变工人阶级的现实处境,资产阶级所掌握的社会权力依然以自己的实力来袭击这些手无寸铁的工人阶级。此时,工人阶级逐渐意识到联合的重要性,开始建立地方性的“共济会”“互助会”“兄弟会”“友谊会”等工人团体,并朝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的方向发展,建立了国际工人协会。二是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国际工人协会的建立推动了各國工人运动的发展和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与此同时,协会内部也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和斗争。在第一国际内部,工联主义、普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对工人运动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在第二国际内部,右倾机会主义、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泛滥,并在一些欧美国家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些机会主义领袖们在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下异化为工人贵族,倒向了资产阶级阵营,成为资产阶级在工人运动中的代理人,导致第一、第二国际的破产。整体上看,这两个国际组织虽已破产,但它们在国际工人运动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推动了工人运动高潮的来临。当然,它们留下的历史教训也是深刻的。列宁在分析第二国际破产的原因时指出,第二国际的破产,是被长期受资产阶级培植而发展起来的机会主义断送的,“机会主义者早就在为这一破产准备条件了”[9],如果不进行革命性锻造,不坚决同机会主义决裂,不把欺骗分子、官僚腐败分子、不忠诚不坚定分子清除出国际,就不可能实现工人真正的国际团结。正反两方面的国际工人运动历史经验为《“左派”幼稚病》工会思想的生发提供了历史依据。
其次,概况总结了俄国国内工人运动关于建立革命工会、建立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加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对工会的领导等历史经验。《“左派”幼稚病》工会思想的形成还得益于列宁对俄国工人运动历史经验的总结。一是认为罢工是必要的,但不是盲目的,罢工需要建立革命的工会。1899年底,列宁在《谈谈罢工》中高度肯定了罢工的伟大作用和意义,认为罢工是“战争的学校”,是打击资本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有力武器。同时,列宁也指出了罢工的局限性,认为罢工并不是万能的,“罢工只是工人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手段之一,决不是唯一的手段”[10]258。而只有当工人阶级建立起真正的革命工会,并掌握各种斗争手段,才能进一步争取工人阶级的彻底解放。1900年,列宁在《“哈尔科夫的五月”小册子序言》中明确提出俄国工人运动应该积极争取建立“自由工会”的任务。他进一步总结指出,我们主张建立的“自由工会”并不是经济派所鼓吹的经济斗争至上的工会组织,而是那种不回避政治斗争,并能把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结合起来,以实现工人阶级彻底解放为目标的革命工会。二是认为不仅要建立革命的工会,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列宁分析指出,由于在沙皇专制统治下,俄国工人运动必须把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相结合,尤其要把政治斗争放在首要地位。因此,他认为建立俄国工人运动的政治组织,即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就成为工人运动的主要任务。而针对经济派反对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观点,列宁给予了全面的批判。1899年底,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党中的倒退倾向》中总结指出,恢复和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俄国工人运动的首要任务,也“只有革命政党才能进行推翻专制制度的斗争”[10]217。如果反对恢复和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那么就等于放弃了对工人运动的领导权。这样,也就会严重地阻碍俄国工人运动的进程。三是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要加强对工会的领导。列宁分析俄国早期工会运动指出,早期的工会运动不可避免带有“纯粹的自发性”,表现出明显的工联主义倾向。因而,加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对工会的领导,克服工人群众自发的工联主义意识,把工会运动引导到革命的道路上来,便成了革命的社会民主党人的一项重要任务。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提出了“灌输论”和无产阶级政党是工会的领导者的原则,主张向工人群众灌输社会主义思想,并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应该努力支持、帮助工会,与工会建立密切联系。这两个原则为无产阶级工会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无产阶级开展工人运动提供了基本遵循。以上这些俄国工人运动的历史经验同样为《“左派”幼稚病》工会思想的生发提供了历史依据。
(三)现实观照:批判清算形形色色工会问题争论之错误
实践需要理论,理论源于实践。《“左派”幼稚病》中蕴含的工会思想离不开工会实践,是在批判清算形形色色工会问题的错误争论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现实语境支撑。
十月革命前,列宁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的工会思想,并根据俄国工人运动的实践经验,在工会问题上同无产阶级政党内部机会主义派别进行了多次针锋相对的斗争。第一,革命领导力量是工人阶级还是农民。针对民粹派否认无产阶级历史作用、鼓吹“农民领导革命论”的错误观点,列宁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中进行了批判。他认为,“俄国工人是俄国全体被剥削劳动群众唯一的和天然的代表”[11]79,实现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工人阶级而不是农民,这就从革命的领导力量上突出了无产阶级的先锋代表作用,解决了俄国革命的领导阶级问题,为革命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工会是进行经济斗争还是政治斗争。针对经济派回避政治斗争、只建立“纯经济斗争工会”的错误观点,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党人抗议书》中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工会不应该仅仅注意‘反对资本的直接斗争,不应该回避工人阶级的一般政治运动和社会运动”[11]267,工会的目的不是“狭小的”,而应该争取工人阶级的普遍解放,因而主张建立把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结合起来,进而实现工人阶级解放的革命工会。第三,党的工作重心是暴力夺取政权还是合法组织社团。针对孟什维克关于把工会运动作为党的工作重心的策略,列宁在《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中揭露了孟什维克策略的资产阶级性质,认为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会上容易使工会远离政治,这无疑与资产阶级的意愿是一致的,实际上是出卖工人阶级利益的策略,因而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把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政治任务作为党的工作重心,把工会工作作为基本任务的基本观点。第四,党的组织要不要领导工会。针对普列汉诺夫主张工会脱离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而保持中立的“工会中立论”,列宁在《工会的中立》中同样进行了批驳。他认为“工会要具有党性”[12],只能通过无产阶级政党在工会内部做工作,那些企图脱离党的领导、鼓吹工会中立的观点是十分荒唐的,这就为正确处理无产阶级政党和工会的关系扫清了道路。
十月革命后,列宁在工会发展的实践探索中主要围绕无产阶级政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后“工会承担何种职能”同形形色色关于工会问题的错误争论进行斗争。在这一时期,由于工会具有其他组织所不可比拟的组织力量,几乎是当时能够并且应当担负组织生成和管理企业工作的唯一机关,因而列宁提出了“工会国家化”的政策,主张由工会承担国家的管理职能。然而,孟什维克反对这一政策,指出为了保持和巩固工会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就不应该成为国家组织,更别说承担国家管理职能。列宁对这种观点进行了批判,指出他们冠冕堂皇的伎俩和资产阶级的挑拨,认为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的今天,“工会正在成为并且应当成为国家的组织,它首先担负着根据社会主义原则改造整个经济生活的责任”[13]。在列宁的号召下,“工会国家化”的政策得到工人群众的热烈拥护。在十月革命初期,“工会国家化”政策在激发工人群众革命和建设的热情、恢复国民经济等方面无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工会成员在政治、文化、管理水平等方面还不具备担负国家职能的基本条件,因而这一政策也会造成经济管理上的混乱。基于此,列宁在工会“二大”报告中已经初步改变了对实行“工会国家化”政策的态度,认为不能立即实行“工会国家化”,但对于党内笼统地反对“工会国家化”的观点,列宁进行了批判,认为“工会国家化”是作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远景目标而存在的。然而,此时对于“工会承担何种职能”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党内还存在着不同声音。直到在《论工会的任务》中,列宁认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工会的主要任务“不是摧毁强大的敌人的反抗”,而是通过“教育落后的劳动阶层”来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进而“吸收全体工会会员参加国家管理工作”[14]399。这就把工会的职能从“承担国家职能”转变为“教育劳动群众”,强调了工会的教育职能。在俄(共)布“八大”“九大”上,列宁进一步发展了“工会是学校”的思想,逐渐成为党内共识。概而言之,十月革命前后对形形色色工会问题错误争论的批判清算为《“左派”幼稚病》工会思想的生发提供了现实依据。
二、《“左派”幼稚病》工会思想的核心意蕴
在《“左派”幼稚病》中,列宁从俄国的经验事实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客观实际出发,围绕工会的特殊地位、工会的职能定位、工会的组织建设进行了深入剖析,把工会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既折射出列宁对共产主义运动认识的持续深化,也体现出列宁对工会工作认识的不断成熟。
(一)特殊地位:“党直接依靠工会来进行自己的工作”
在《“左派”幼稚病》中,针对德国“左派”共产党人以工会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存在着某些社会沙文主义、妥协主义和反革命的倾向为由,否认工会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号召所有革命者退出工会,或拒绝在反动工会里做工作的幼稚观点和做法,列宁给予了强烈的批判,并从俄国革命的成功经验出发,对德国“左派”共产党人这些“左”的观点进行了严肃批评,肯定了工会存在的必要性及其对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性。具体而言,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工会是作为无产阶级政权的依靠力量而存在的。在《“左派”幼稚病》中,列宁从苏维埃国家政权整个机构的构成关系和工会在这一机构中的特殊地位,论述了工会作为无产阶级机构存在的重要性。他指出,在苏维埃国家政权的整个机构中,党和工会是重要组成部分,且具有非同寻常的关系。他进一步指出,在这个机构中,党是最高领导力量,占据核心地位,“我们共和国的任何一个国家机关没有党中央的指示,都不得决定任何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或组织问题”[15]157,而工会在这一机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党直接依靠工会来进行自己的工作”[15]157。因而,表面上看工会成员构成复杂、领域涉及广泛、组织结构简单,是一种非党组织,实际上大多数由共产党员组成,坚持的是党的领导,贯彻的是党的方针,执行的是党的意志,本质上是一个“无产阶级机构”[15]158。一方面,工会在整个国家政权机构中是作为党组织和工人群众联系的桥梁纽带而存在的。在列寧看来,德国“左派”共产党人害怕工会的反动,企图避开它,跳过它,这种行为是极其愚蠢的,因为这无异于把工会里面的无产阶级群众或半无产阶级群众拒之门外,实际上是一种放弃群众的表现。列宁进一步剖析,“左派”共产党人不参加反动工会的行为,显示出他们在对待群众问题上的态度是轻率的,在高喊“群众”时实际上是对这个字眼的滥用。从密切联系群众上看,他们并不懂得“哪里有群众,就一定到哪里去工作”[15]163的道理。另一方面,工会在整个国家政权机构中也是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依靠力量而存在的。在列宁看来,如果没有工会的支持,“那么别说我们能管理国家和实行专政两年半,就是两个月也不成”[15]158。在这里,列宁通过无产阶级专政的经验事实,把工会放到俄国革命和建设的现实中进行审视,凸显了工会在参与国家建设、助推政党专政上发挥的重要作用,也只有工会同无产阶级政党的同频共振,方可为俄国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因而,列宁总结指出,“左派”主张退出工会、拒绝在反动工会里工作的观点是极其错误的,也是一派“幼稚可笑的胡说”[15]159。
(二)职能定位:“工会是共产主义学校”
工会究竟承担何种职能,这是重要的,也是必须探讨的现实问题。在《“左派”幼稚病》中,针对德国“左派”共产党人否定工会作用,企图退出工会,进而“建立新的臆想出来的工人组织形式”[15]162的愚蠢行为,列宁从工会承担的职能方面对他们进行了批判,凸显了“工会是共产主义学校”的职能定位。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资本主义社会,工会作为一种反抗资本家剥削压迫的组织,承担着联系群众、团结工人、教育培训、举行罢工、进行革命、维护利益等方面的职能,在与资产阶级进行斗争中发挥着极端重要的作用。在列宁所处的俄国社会主义社会,工会的职能呈现出“变”与“不变”两个特点。从“不变”上看,工会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会联系群众、教育培训、维护利益等方面的职能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反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更加凸显;从“变”上看,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工会的职能也从进行推翻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转变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国家任务,归根结底是服务于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在这一时期,最为突出的就是列宁把工会的作用提升到国家层面,赋予“工会国家化”的神圣使命。然而,随着实践的发展,“工会国家化”的政策赋予工会过多的职能,已经远远超出工会的组织性质和职能范围,无法胜任全面管理国家的任务。基于此,列宁开始对工会的职能进行科学研判,并将工会职能从管理国家转向教育群众。在俄共(布)“八大”上,列宁就把工会看作“教育机关”,他指出,“在我国,与苏维埃并存的有工会组织,我们现在利用它们作为教育落后群众的学校”[16]。随着实践的发展,在俄共(布)“九大”关于工会的决议上,提出了“工会是共产主义的学校”[17]的崭新论断,在这里,工会的职能已经逐渐退出管理国家的领导机构,走向承担学校的教育职能。随后,在《“左派”幼稚病》中,列宁第一次论述了这一思想,进一步明确了工会承担的教育职能,他指出,“工会现在仍然是、将来在一个长时期内也还会是一所必要的‘共产主义学校和无产者实现其专政的预备学校,是促使国家整个经济的管理职能逐渐转到工人阶级(而不是某个行业的工人)手中,进而转到全体劳动者手中所必要的工人联合组织”[15]160。在这里,列宁给予了工会新的命名,即“共产主义学校”,这个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促使”全国经济管理职能逐渐转到全体工人和人民手中。所谓“促使”,根据列宁在工会“二大”的论述,就是“教会群众做管理工作”[14]440,只有通过吸引、组织广大群众学习管理和参加管理,社会主义革命才可能巩固,也只有到那时候,才能把共产主义事业进行到底。在这个过程中,工会这一最大的工人联合组织将肩负重大使命。由此可见,列宁之所以强调工会的学校属性,是希望通过工会的教育职能,改变广大工人群众知识水平低下的现状,全面提升广大工人群众的本领,为实现“工会国家化”创造条件。然而,德国“左派”共产党人却不懂得这一点,在列宁看来,他们关于“退出工会”“拒绝在工会中工作”的言论,真是不可宽恕的愚蠢行为。
(三)组织建设:“对工会进行教育和领导”
工会组织的建设问题,关系到工会地位的凸显和工会职能的定位。列宁在《“左派”幼稚病》中指出,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工会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某些反动色彩,如某种行会的狭隘性”[15]160。当然,在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无产阶级专政时期,工会存在的这些“反动性”是难免的。如果不懂得这一点,那就是完全不懂得这种过渡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如果忘却了这个道理,那就是愚蠢的。然而,德国“左派”共产党人害怕这种“反动性”,做的正是这种蠢事。于是,他们萌发出放弃工会工作、退出工会组织的想法,企图臆想出一种崭新的、纯洁的、没有阶级偏见和行会习气的“工人联合会”来替代反动工会。在列宁看来,这种极端革命的论调,是十分幼稚可笑的,因为一个不懂得帮助工会建设,不懂得与工会反动分子斗争的政党,称不上真正成熟的政党。政治家的艺术就在于正确判断工会在何种意义上发挥作用,以及在取得政权转向国家建设后,能够正确地对待反动工会。因而,列宁尤其注重在无产阶级专政时期对反动工会进行革命锻造,这种锻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同工人贵族进行斗争。在列宁看来,反动工会存在的阶级基础是工人贵族,这种工人贵族是从工人阶级中分化出来的,他们打着为工人服务的幌子,却反对工人进行正义的革命斗争,他们倡导的劳资合作实际上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无非是资本家阶级的工人帮办。他进一步剖析指出,在俄国,孟什维克在工会里之所以得到支持,正是由于存在着工人贵族,他们“抱有行业的、狭隘的观念,只顾自己,冷酷无情,贪图私利,形同市侩,倾向于帝国主义,被帝国主义收买,被帝国主义腐蚀”[15]161。在无产阶级专政时期,这些工人贵族的反动性无可争辩,关键在于必须无情地同他们进行斗争,并把这种斗争进行到底,直到把他们从工会中驱逐出去为止。然而,德国“左派”共产党人却不懂得这一点,他们仅仅看到工会上层分子的异化,就作出退出工会的决定,这樣是极其愚蠢的。退出工会,就等于抛开那些落后的工人群众,听凭他们任由工人贵族摆布。在列宁看来,“我们同‘工人贵族作斗争,是代表工人群众进行的,是为了把工人群众争取过来”[15]162。倘若没有这种斗争或者这种斗争不彻底,就难以夺取政权,更别说建设社会主义。另一方面,对反动工会进行教育和领导。夺取政权是无产阶级向前迈进了重大一步,这个时候党不应因为工会的“反动性”而忘记工会作为工人联合的组织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而要学会运用新的方法“对工会进行教育和领导”[15]160。这种教育和领导首先表现在“善于说服落后分子,善于在他们中间进行工作”[15]164。在这里,无产阶级政党应该善于对付机会主义的领袖先生们,甚至可以采用各种巧妙的计策进行共产主义教育,把工人群众都争取过来,以加强对工人群众的领导。
三、《“左派”幼稚病》工会思想的现实启示
列宁在工会问题上对共产主义运动中“左派”观点的批判,以及在批判中阐发的工会思想是“策略上普遍适用的、具有普遍意义和必须普遍遵循的原则”[15]157,为各国工会工作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即使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发生了变化,但《“左派”幼稚病》揭示的工会思想对新时代工会工作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前提基础:充分认识到工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针对德国“左派”共产党人认为不应当在反动工会里做工作,主张退出工会的错误思想,列宁指出,“除了通过工会,通过工会同工人阶级政党的协同动作,无产阶级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从来没有而且也不能有别的发展道路”[15]160,强调做好工会工作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具有重大意义。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工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历史上看,党之所以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创造一个又一个历史伟业,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高度重视工会工作,始终把工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工会工作实践中丰富发展。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看,“工會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18]13,这表明工会工作在国家治理体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角色和地位。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离不开工会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群众优势、资源优势的发挥,离不开工会在维权服务、困难职工帮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开展对外交往等领域的作用彰显。这意味着,“新形势下,工会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18]115-116。从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上看,“工人阶级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广大劳动群众是国家的主人”的政治定位决定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合法权益事关党的长期执政。而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其作用的发挥就显得尤为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工会组织的政治责任”[18]47。新形势下,面对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的大量涌现,工会要做好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领和维权服务工作,进一步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根本保证: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列宁严厉批判德国“左派”共产党人在面对工会某种“反动性”时所表现出来的懦弱,特别是严厉批驳了他们害怕发挥无产阶级先锋队“训练、启发、教育工人阶级和农民中最落后的阶层和群众并吸引他们来参加新生活”[15]160的愚蠢做法,强调无产阶级政党的坚强领导是克服工会“反动性”的根本保证。在此基础上,他还要求无产阶级政党以政治家的艺术增强领导策略的灵活性,强调党必须加强对工会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新的历史条件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同样需要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一方面,要认识到党对工会工作领导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工会工作做得好不好、有没有取得明显成效,关键看有没有坚持正确政治方向”[18]4。这也意味着,从表面上看,工会是做工人群众工作,但实质上是政治工作,政治性是第一位的。政治性强不强,既关乎工会工作好不好,也关乎工会改革成效明显不明显。离开了政治性,工会就容易脱离党的领导,就会庸俗化、娱乐化,甚至会走向邪路。只有讲政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工会工作才能方向明确、越做越好。因此,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根本问题上,工会必须头脑清醒。当然,讲政治不是抽象的概念,更不是空喊口号、流于形式,而是始终确保工会工作在方向立场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党的意志和主张落实到广大职工中去,真正做到把工会工作放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把握、去推进。另一方面,要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方式。时代在发展,事业在创新,党领导工会工作的方式也要发展、也要创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既要得力,又要得法”[18]11。所谓得法,就是要适应形势发展,注重从实际出发,运用新的领导方式,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提高党领导工会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具体来说,要把握工会工作的性质特点,不能直接用管理党政机关的“行政化”办法来领导“群众化”的工会工作,要坚持把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与工会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相结合,为工会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创造更好的空间和条件,带领职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为现代化建设不断创造新业绩、做出新贡献。
(三)价值彰显:发挥工会在新时代的教育培训功能
列宁在批判德国“左派”共产党人在工会问题上所犯的幼稚病基础上,阐发了工会作为“共产主义学校”的职能定位,强调工会要承担教育和培训工人阶级的任务。在《“左派”幼稚病》中,列宁之所以强调工会的学校属性,是由于现阶段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即从运用工会掌握无产阶级以取得暴力革命胜利转变为运用工会依靠工人阶级来建设社会主义。因此,“工会是共产主义学校”的提出,是列宁工会思想的重要标志,他希望通过工会开展教育和培训工作,实现全体人民行使对国家的管理权,从而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行到底。受列宁工会理论的影响,早在中共“二大”,我们党就把工会教育作为革命的工作重心,指出“工会自身一定要是一个很好的学校,他应当花许多时间努力去教育工会会员,用工会运动的实际经验做课程,为的是要发展工人们的阶级自觉”[19]。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离不开工会作为“共产主义学校”教育培训作用的彰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18]55。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抉择。因此,工会的这种教育培训首要任务就是抓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教育,这是工会作为“共产主义学校”应当负有的培养时代新人的历史职责。通过工会潜移默化的教育,“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职工”[20],教育引导其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建功立业。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658.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4.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3.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78.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9]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7.
[10]列宁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1]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2]列宁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411.
[13]列寧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46.
[14]列宁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5]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6]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31.
[17]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2分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19.
[18]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
[19]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79.
[2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47.
The“Leftist”Infantile Disease in the Communist Movement: The Generative Logic,Core Implication and Practical Enlightenment of Trade Union Thought
ZHANG Buzhong1,QIN Weijin2
(1.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Guangdong Province,510006;2.School of Marxism,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Guangdong Province,510641)
Abstract:The “Leftist” Infantile Disease in the Communist Movement is one of Lenins classic texts,which contains very rich ideas of trade unions.The formation of this trade union thought is rooted in Marx and Engels strict trade union theory,born from the experience summary of the his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labor movement,and grew up in the realistic criticism of the debate on various trade union issues,with theoretical,historical and realistic logic.The special status of “the Party directly relies on the trade union to carry out its own work”,the functional orientation of “the trade union is a communist school”,and the organizational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of the trade union” constitute the core implication of this trade union thought.Mining the trade union thought of this text has a profound practical enlightenment for the current trade union work: the premise is to fully realize the extreme importance of trade union work,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is to adhere to the Partys centralized and unified leadership of trade union work,and the value is to give play to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unction of trade union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Leftist” infantile disease in the Communist Movement;trade union thought;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mass line
(责任编辑:潘冬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