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的策略研究

2024-04-14 03:01公培峰
关键词:金属钠高中化学化学

公培峰

摘 要: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已成为广大教师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指出传统文化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 高中化学 渗透途径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2.044

新课程改革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高中化学教学不仅是化学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包含了丰富的哲学、伦理、艺术、宗教和科学等元素。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不仅仅是我们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更是对世界的独特贡献。教师将这些元素融入高中化学教学中,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也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传统文化元素的渗透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例如,在教学元素周期表时,教师可以将化学与中医、哲学等学科相联系。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同时,传统文化元素的引入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化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一、化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有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国拥有数千年的灿烂文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道德、伦理、审美等方面的传统文化元素。首先,教师弘扬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念,如和谐、中庸、仁爱等,这些价值观念与化学中的原子结构、反应平衡有着深刻的联系。通过深入学习,学生更容易将这些文化传统与化学知识相关联,深刻理解化学概念。

其次,传统文化元素的渗透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在全球化的时代,教师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将传统文化与化学教学相结合,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化学知识,还能增强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自豪感,更好地继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最后,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和伦理意识。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众多道德准则和伦理原则,这与化学领域的安全、环保、伦理等问题密切相关。教师将传统文化元素引入教学,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伦理问题,培养出更具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2.促进跨学科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跨学科学习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它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首先,传统文化与化学领域有着自然的联系,如传统药物中的草药提取、陶瓷工艺中的化学反应等。教师将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引入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法能够培养出具有更广泛知识背景的学生,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跨学科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传统文化中包含许多复杂的哲学和艺术概念。通过跨学科学习,学生将面临不同领域的挑战,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跨学科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传统文化元素与化学知识的融合要求学生分析、比较、评估不同领域的信息。这将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复杂挑战。传统文化元素与高中化学教学的融合有助于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他们更具竞争力。

3.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引入传统文化元素,教师可以使化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体验至关重要。首先,传统文化元素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富有神秘感和故事性的元素,如阴阳五行、中草药、古代炼金术等,这些元素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化学更加感兴趣。

其次,通过引入传统文化元素,教师可以使化学知识更加具体、贴近生活,学生可以更容易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例如,教师探讨传统中草药的制备和应用可以使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医药领域的作用,这種联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传统文化元素还可以为教学提供更多的互动和实践机会,如制作传统染色工艺、模拟古代冶金实验等,这些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引入传统文化元素,教师可以使高中化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的路径

1.加强化学实验,增强文化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学的复杂性常常让学生望而却步。然而,通过巧妙融合实验教学与传统文化元素,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具吸引力和深度的学习体验。首先,实验是化学教育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实际的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然而,传统的实验内容往往过于理论,缺乏吸引力。通过引入中药提取或古代染色工艺的实验,学生可以更容易地将实验与他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增强他们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其次,教师在实验中引入传统文化元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含了丰富的哲学、伦理、审美和技术元素。在实验中,学生可以直接体验传统文化中某些方面的知识,如中药的草药制备或古代陶瓷工艺的釉料制备。这样的实验不仅教授学生化学知识,还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提高了他们的文化意识。

此外,教师通过实验引入传统文化元素,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文化与化学知识的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他们需要将传统文化元素与化学概念相联系,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关联。这种跨学科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以《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金属钠的性质》为例,在实验中,学生将学习研究金属钠与水的反应,以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首先,教师准备金属钠样品、烧杯、蒸馏水、试管、点燃火柴的工具等。学生观察金属钠的外观,然后小心地将其切成薄片。这一步旨在让学生熟悉金属钠的性质。学生需要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金属钠的密度比水小。他们可以使用烧杯装满水,并小心地将金属钠片放入水中。观察金属钠在水中的反应,特别注意金属钠是否浮在水面。学生可以观察金属钠与水的反应过程,他们将看到金属钠浮在水面,表现出比水轻的性质。这一观察结果可用来证明金属钠的密度较小。在这一步,学生可以继续实验,以观察金属钠与水反应时的嘶嘶声。这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启发他们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然而,这个实验不仅仅是化学反应的简单演示。教师可以引入传统文化元素,如传统中医的五行理论,将金属与“金”(五行中的金)相联系,水与“水”(五行中的水)相对应。通过这一介绍,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与化学实验的关联。这样的实验设计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还培养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在实验结束后,学生可以分析实验结果,理解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讨论反应过程的机理。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不仅学到了化学知识,还了解了传统文化中的五行理论如何与现代化学实验相互联系,从而增强了他们的文化意识。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传统文化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以体会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化意识,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这种方法融合了化学知识和日常经验,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情境相联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学生往往会对学科知识的应用感到好奇,他们会问:“这对我的生活有什么用?”通过将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化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食物加工、环境保护、藥物制备等。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还使他们更容易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其次,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化学概念。当学生将抽象的化学原理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相联系时,他们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例如,通过探讨化学反应与食物的烹饪过程的关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反应速率、催化剂等化学概念。这种联系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地记忆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因为他们将其置于具体的背景中,而不仅仅是抽象的概念。

以《元素周期律》为例,元素周期律是化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描述了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虽然这一概念与传统文化看似不相关,但事实上,元素周期律可以与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首先,元素周期律的排列方式与传统文化的秩序和体系有一定联系。传统文化中有严格的等级和秩序,例如官职等级制度等。元素周期律的排列方式也是有秩序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具有一定的周期性。通过将这种秩序性与传统文化中的秩序进行对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元素周期律。教师可以介绍古代中国的冶金工艺,如铜器制作、青铜器文化等。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些传统应用与元素周期律中金属元素的位置有何关系。通过这种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元素周期律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元素周期律中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然后将其与传统文化中的周期性观念相对比。例如,四季的周期性变化与元素周期律中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有何相似之处?这样的比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周期性的概念。通过将元素周期律与传统文化相联系,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同时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习更具趣味性,还为学生提供了更深刻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和化学素养。

3.借助化学知识,传承传统文化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借助化学知识来传承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化学知识是学生理解物质世界的关键,同时,通过将化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同时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化学为我们解释物质的构成和变化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在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物质、自然和人生的哲学和思想,如化学知识与“天人合一”的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化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质世界的运行机理,从而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秩序。这种理解与“天人合一”的思想相呼应,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以《化学键与物质构成》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通过理解分子结构如何影响物质的性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天人合一”的思想。举例来说,教师可以讨论水分子结构如何与水的液态、固态和气态性质相关联,以增进学生对这一哲学思想的理解。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共价键的形成,以及物质中不同元素的平衡。这种平衡在化学中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与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平衡”有关。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元素与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意识。这种综合性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化学知识。同时,它也为化学提供了一个有趣和深刻的教育平台,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探讨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智慧。

4.了解化学历史,提高人文素养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了解化学历史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至关重要。化学作为一门科学,拥有丰富的历史,其中包含着众多科学家的贡献。通过了解化学历史,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科学发展的脉络。

化学历史承载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和认知过程。我国有自己的金属冶炼和药物制备传统。将这些历史与化学知识相结合,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比如,中国古代的《考工记》记载了古代冶金技术。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代中国人如何冶炼金属,制作青铜器。这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元素的性质、提炼过程以及文化价值。以金属的冶炼和应用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研究古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了解古代中国文化中青铜器的价值和用途。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元素的重要性,并与学生一起讨论金属在现代社会的广泛应用,如电子设备、建筑材料等。通过这种对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金属元素的重要性。通过了解化学历史,特别是与传统文化和金属冶炼有关的历史,学生将更深入地理解化学与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这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意识。

传统文化元素的渗透不仅仅是化学教育的丰富和拓展,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我们期望未来的化学教育能够更多地借鉴传统文化的智慧,使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我们的文化传统。这将为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新一代科学家和文化传承者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贾兴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化学的应用研究》,海南师范大学2023年硕士论文。

[2] 蔡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化学教学的融合——以“物质的分离提纯”教学为例》,《中学化学》2023年第1期。

[3] 刘志平、石登玲、汤希雁《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铁及其化合物”为例》,《化学教与学》2022年第17期。

[4] 丁东《高中化学教科书中传统文化内容选择与组织分析》,浙江大学2022年硕士论文。

[5] 秦青梅《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渗透研究》,《成才之路》2017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金属钠高中化学化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PBL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金属钠及其化合物为例
金属钠保存试剂探究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金属钠的性质与考查方式赏析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从水说起学化学之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