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为目标的“构成基础”实践教学研究

2024-04-14 18:20过佳雁
关键词:民间艺术手工艺无锡

过佳雁

摘 要:本研究报告对“构成基础”教学中渗透无锡民间艺术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笔者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品创作和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考察,发现无锡民间艺术在构成设计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融合使得学生的作品更具个性和地域特色,展示了无锡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文化传承 创新 构成基础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2.003

一、课程教学理念

本课程旨在通过探索传统手工艺和历史文化的演化,培养学生对于在平面、色彩和立体等方面的理解与应用能力。通过深入研究锡剧、无锡话、人文景观以及历史故事等元素,结合剪纸、竹刻、惠山泥人、宜兴紫砂等传统手工艺,将艺术与文化相结合,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传统手工艺的演化与构成设计

课程通过研究剪纸、竹刻、惠山泥人、宜兴紫砂等传统手工艺的演化过程,促使学生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创作技艺。学生学习领会各种手工艺的基本构成要素,如线条、形状、图案和装饰元素等,并探索如何将这些元素运用到构成设计中。通过实践与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设计能力。

2.历史文化的演化与构成基础

课程深入研究锡剧、无锡话、人文景观以及历史故事等元素,了解其在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元素的特点、表达方式和传承过程,理解它们对于艺术创作的影响。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学科思维,通过分析和实践,探索如何将历史文化的元素应用到平面设计、色彩运用和立体构成中。

3.艺术与文化的融合与传承

本课程旨在将艺术与文化相结合,通过学习传统手工艺和历史文化,培养学生对于传统艺术形式和文化符号的理解和欣赏能力。通过实践创作和展示活动,教师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应用到实际项目中,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课程也将关注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对话和碰撞,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传统艺术与当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国内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文化部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旨在提高文化产业创意水平和整体实力,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2022年,为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3月30日,在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张旭霞表示,要更有力推动乡村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全面赋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

2021年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采用项目化的方式,促进学生对于民间文化创意设计课程的积极参与,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的需求进行融合,从而达到对学生团队合作项目协调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创作活动,将作业的布置改为作品的创作,作品具有产品的理念与思想,作业的主要作用是检验学生对于某门课程学习的状态,作品是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无法套用模板制造的产物,需要设想是否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物品或者无形服务。

2.国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国外民间艺术研究一直受到重视,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许多学者都在积极探索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及其与时代背景的联系。英国、法国、比利时、瑞士等欧洲国家都有大量关于民间艺术的研究,探讨了民间艺术的历史、创作方式、传承方式,以及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关系等。另外,北美和澳大利亚也有大量关于民间艺术的研究,讨论了民间文化在当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日本,学者们更多关注民间艺术的精神层面,重点研究民间艺术所传达的文化信息。

1930年初,正处于经济萧条期的美国,依靠百老汇和好莱坞创造了美国娱乐业的空前繁荣,给美国人带来了信心、希望和动力;日本20世纪后期正式提出“文化立国”战略,用人文精神去创造经济奇迹;在20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中,韩国提出了“文化立国”,“韩流”文化不仅为挽救韩国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成功地带动了无比庞大而持续的国际贸易。历史经验表明:在经济危机时期,文化通常会逆市发展,这一时期也将成为文化和文化产业迅速崛起、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艺术创作是在发展中不断完成的,在各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下,不同地域文化的艺术创作各有特色,带给创作者的艺术感受也是各不相同的。

1871年,芬兰手工艺学校率先开展了手工艺的教育和培训。阿拉比亚瓷工厂于1874年开始运作,这也为芬兰设计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石。而在同时期,欧洲各国正逐步实现工业化,最初手工艺要服务于工业。芬兰的本土民间传统艺术和最流行的国际趋势,与芬兰的艺术和工业相结合,使得芬兰的手工艺保持着很强劲的势头。当地的Secto Design品牌灯具,以各种材质与吹制玻璃结合为特点,在芬兰的每个家庭中几乎都有其产品。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1.研究目标

本课研究的理论性知识来源于无锡民间艺术资源,在课程教学中渗透无锡民间艺术的历史渊源、工艺特点、历史风格等,揣摩分析艺术形式的体现,丰富学生的内心,引导学生对民间艺术进行保护与传承,激发其学习兴趣与创造力,增强其对家乡的热爱与责任感。教师通过课程教学,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创作作品。

2.研究内容

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民间艺术内容进行提炼,揣摩内涵,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关注度,认识到无锡民间艺术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在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行动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分析无锡民间艺术的设计元素,掌握其设计原则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創作和创新意识。通过设计作业艺术作品展,教师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无锡地区文化。

3.研究重点

教师将艺术与文化相结合,通过教学传统手工艺和历史文化,培养学生对于传统艺术形式和文化符号的理解和欣赏能力,通过实践创作和展示活动,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应用到实际项目中,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要关注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对话和碰撞,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传统艺术与当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四、无锡民间艺术在构成基础课程中的实践意义

1.传统手工艺演化

传统手工艺包括剪纸、竹刻、惠山泥人等,在基础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传统手工艺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制作剪纸、竹刻、惠山泥人等手工艺品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设计与创意的思考,如何构思形状、图案、色彩搭配需要学生进行思维的运用。通过这样的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逻辑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传统手工艺可以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在制作手工艺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形式美、色彩美、图案美以及整体的美感呈现方式。通过对传统手工艺的学习,学生能够接触到丰富多样的传统美学元素,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

此外,传統手工艺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巧。剪纸、竹刻、惠山泥人等手工艺作品的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学生要掌握剪纸刀、雕刻刀等工具的使用技巧,熟练掌握材料的处理和加工方法。这种实践性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精细动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2.历史文化的演化

锡剧元素的应用:锡剧是无锡地区的传统戏曲形式,它融合了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在构成设计中,教师可以运用锡剧的造型、色彩和图案元素,如锡剧脸谱的红白黑三色,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同时,锡剧的特有动作和姿势也可以被用来进行构成设计,以创造出独特而富有表现力的形态。

无锡话的呈现:无锡话是无锡地区的方言,教师通过在构成设计中运用无锡话的文字、拼音或特定词汇,可以加强对当地文化的体验。例如,在标志设计中使用当地方言的文字,或者在展示文字的装饰性设计中加入无锡话的语音元素,都能够突出无锡地区的地方特色。

人文景观的描绘:无锡拥有许多独特的人文景观,如太湖风光、无锡博物馆、灵山大佛等。在构成设计中,可以将这些景观的外形、纹理、色彩等元素,运用于建筑、室内装饰或图形设计中,以展现地域文化和历史特色。

历史故事的表达:无锡有着丰富的历史传说和故事,如西施与范蠡的传说等。在构成设计中,学生可以通过图案、插图等方式,将这些历史故事进行视觉化的呈现,让人们通过观赏设计作品来了解和感受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

五、课程研究过程

1.前期准备

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收集与传统手工艺和历史文化相关的背景资料、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准备展示触摸实物、剪纸、竹刻、泥人、紫砂等材料和工具,以及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2.课堂讲授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材料,向学生介绍传统手工艺(如剪纸、竹刻、惠山泥人、宜兴紫砂)和历史文化(如锡剧、无锡话、人文景观、历史故事)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分析构成设计要素,解释构成设计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传统手工艺和历史文化中的形状、图案、色彩等要素,以及它们在设计中的表达方式和象征意义。

3.小组活动

开展学生讨论,启发学生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讨传统手工艺和历史文化如何影响构成设计,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见解,激发学生的思维。

4.作品创作

鼓励学生针对自己喜欢的相关内容去了解剪纸、竹刻、泥人的基本制作方式,学习相关的创作技巧和方法,积极尝试。根据课堂讲授和学生讨论的内容,教师指导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传统手工艺或历史文化作为创作主题,鼓励他们自由发挥和尝试,指导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进行文化元素的运用。

5.成果展示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通过展板、展览或演示等形式,让学生有机会展示他们的设计作品,并向同学和教师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思考过程。

6.教学反馈与总结

教师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反馈,鼓励积极的讨论和建设性的评价,以促进彼此的成长和进步。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回顾学生在构成设计、传统手工艺和历史文化方面的收获和成长。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创作进行反思,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对传统手工艺和历史文化的兴趣。

六、教学困难与创新

1.课程困难:保护与传承

在传统手工艺演化的构成设计和历史文化演化的基础课程中,教师面临的一个主要困难是如何平衡保护与传承的关系。传统手工艺和历史文化作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然而,在课程教学中,学生对于这些传统文化元素的理解和应用往往存在困难。传统手工艺的技艺和知识经常只能通过口述、身教等方式进行传承,难以准确地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同时,一些传统文化元素可能因为长期的演化和变迁而失去原始的纯粹性,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还原和解读。

2.课程创新:融合与拓展

为了克服以上困难,课程采取了融合创新的方式。将传统手工艺和历史文化与现代艺术和设计相结合,鼓励学生探索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通过引入新的材料、技术和表现形式,教师能够使传统文化元素焕发新的生命力。同时,教师通过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与体验式学习,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参观工坊、实地考察等活动,使他们亲身感受传统手工艺和历史文化,在思想的碰撞中,思考自己的设计思路。

在本研究报告中,我们深入探讨了在“构成基础”的教学中渗透无锡民间艺术的实施情况和效果。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和作品表现的调查与分析,我们发现将无锡民间艺术融入构成设计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手工艺和历史文化的保护意识,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为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能够继续传承和创新,为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赵岩、张琳《传统工艺美术的当代性实践与介入》,《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5期。

[2] 王荣琳、霍凯杰《工艺美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以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曹妃甸实训基地为例》,《中国宝玉石》2023年第3期。

[3] 黄之晓《无锡地域文化特色及育人价值》,《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

[4] 魏潇枫《中华传统文化视觉形象的传承与创新》,《三角洲》2023年第15期。

[5] 何慧雯《学校美术教育中引入民间美术的价值和意义》,《新美域》2022年第9期。

[6] 牛犇《漆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以山西为例》,《黄河·黄土·黄种人》2023年第10期。

(本文系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023年度校级课题锡机电研2023-JG03“技工院校‘构成基础教学中渗透无锡民间艺术的教学研究”的中期阶段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民间艺术手工艺无锡
无锡一棉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无锡一棉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无锡公交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手工艺·温州发绣
走近手工艺人
传统手工艺融注到灯上,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