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在俄罗斯的文化传播与发展

2024-04-14 10:13胡艳丽
新楚文化 2024年2期
关键词:文化传播西游记俄罗斯

胡艳丽

【摘要】《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早已蜚声国际,享誉全球。无论是对《西游记》的文本研究还是非文本研究,在国际汉学领域均占有一席之地。本篇论文基于前人梳理结果之上,简要介绍近几年《西游记》在俄罗斯的翻译情况,探寻《西游记》在俄罗斯的传播现状,发现都存在传播信息数量较少、传播媒介不够多元、传播意识不足等问题,并试图提出拙见与展望。

【关键词】《西游记》;俄罗斯;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I046;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4)02-0070-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02.023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1]语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维度之一。中国古典名著的域外传播是我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使者”。《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不仅深受国人的喜爱,同样也备受西方学者的青睐。法国汉学家艾田浦认为:“没有读过《西游记》的欧洲人就像没有读过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一样,不能妄谈世界的小说。”[2]《美国大百科全书》将《西游记》誉为“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3]。

《西游记》在俄罗斯汉学研究领域亦具有重要地位,是汉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西游记》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神话世界和深刻的哲学思考,吸引了众多俄罗斯学者的关注,旨在深入理解这部中国文学经典的文化、宗教、文学和历史背景,力求探寻这部中国古典名著的当代价值。这部作品堪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典范,俄罗斯学者可以深入研究中国文化、宗教和文学,同时也为跨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洞察力,为俄罗斯学术界带来了新的视野和启发。

二、俄罗斯汉学研究概述

俄罗斯汉学研究迄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了。俄罗斯汉学研究是一门研究中国文化、语言、历史和文学的学科。俄罗斯汉学研究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最早的俄罗斯汉学家主要是宗教传教士,他们来到中国学习中文,研究中国文化和宗教。随着时间的推移,俄罗斯的汉学研究逐渐扩展到各个领域,包括中国文学、语言学、历史学、哲学、宗教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研究的主题涵盖了中国古代和现代的各个方面。俄罗斯拥有诸多如列昂季耶夫、比丘林、瓦西里耶夫、阿列克谢耶夫、李福清等诸多世界著名的汉学家,他们毕生致力于汉学研究且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俄罗斯的汉学研究奠定了基石,为俄罗斯汉学在国际汉学中的地位提升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分所等机构是俄罗斯汉学研究的中心,是俄罗斯汉学研究与发展的前沿阵地。俄罗斯汉学研究领域通常积极参与国际学术合作。俄罗斯汉学家与中国的学者以及来自其他国家的汉学家合作,共同开展研究项目,推动了跨国汉学研究。俄罗斯汉学家的研究成果涵盖了中国文学、哲学、历史和社会等多个领域。他们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还对俄中文化交流和合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俄罗斯汉学家们对汉学的研究从未止步。近年来出版的《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从中国的哲学、宗教、文学、语言、历史思想,到政治和法律文化、科技、军事思想、艺术,它所展示的学科全面性,使它成为俄罗斯汉学和世界汉学绝无仅有的大作品”[4]。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的专家们发现,在俄罗斯汉学家们能编写出《中国精神文化大典》这样一部巨著的背后,其实是俄罗斯学者、文人数百年来对中华文化的研究和接受,中华文化对俄罗斯文学的影响事实上达到了相当的深度。“俄罗斯汉学在整个世界汉学界中举足轻重,研究中国国情和研究中国精神文化并行,是俄罗斯汉学的基本特征。”[4]

三、《西游记》在俄罗斯的传播概述

中国古典名著的域外传播是实现“中学西渐”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西游记》在俄罗斯的传播以译本翻译为始、为主。俄文译本《西游记》(Путешествие на запад)的第一个译本为百回全译本,由汉学家罗加切夫(А. Рогачев)和科洛科洛夫根据北京作家出版社1954年排印版本共同翻译,于1959年在莫斯科国家文学出版社出版。1984年由罗加切夫撰写的学术专著《吴承恩与〈西游记〉》问世,共118页。

高玉海教授[5]已经就《西游记》在俄罗斯的译本、俄罗斯汉学家对《西游记》学术研究的主要文献作了详细梳理,在此不多獒述。由于发表时间的限制,基于高教授的梳理基础上,略作补充。

近年来,《西游记》的中小学生版本及相关的童话故事译本在俄罗斯也相继问世。2019年由国际出版有限责任公司“机会”出版了中学生版的《西游记》译本,全书共5卷,发行量为1000册。2021年由国际出版有限责任公司“机会”出版发行了译著《三打白骨精》(《Ведь белые кости》),该著为青少年读物,全书73页,由俄罗斯汉学家阿列克谢根据清华大学出版的马得的原著翻译,书中的插图与原著保持一致。首发量为1000册。国际出版有限责任公司“机会”与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21年联合出版。

中国童话故事集《金线》(《Золотая линия》)于2021年出版,首次发行量3000册,2023年再版,再发行1500册,其中最后一章是专门描述猴王孙悟空的,主要讲述的是孙悟空被压到五指山下之前的故事。

由马斯洛维茨主编的汉语教材第三册,多处印有《西游记》的片段,要求学生阅读并且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汉语教材的封面印有孙悟空的图像,对应的练习册封面则是大熊猫的图案。足以看出俄罗斯学者对《西游记》的赞誉评价与认识程度,《西游记》早已是中国的象喻符號了。

俄罗斯在对《西游记》的主体进行研究外,在与其他学科的交互研究上也颇有成就。笔者在俄罗斯电子期刊网elibrary.ru上以“西游记、中国小说”(《Путешествие на запад》,китайский роман)为关键词,搜索出相关文献4507篇(截至2023.11.10北京时间17:02)。这些文献多从语言学、宗教、文学、教育教学以及对《西游记》中主要人物形象等方面来研究《西游记》。

这些研究有助于俄罗斯汉学家和文化研究者更好地理解《西游记》的文化和文学价值。俄罗斯汉学家不仅对《西游记》这部作品中的神话元素、英雄传说、文学风格、角色发展、对人性与道德的探讨,以及作品中所折射的中国宗教和哲学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同时俄罗斯汉学家也研究了明代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环境等。

俄罗斯汉学家通过对《西游记》的多角度、深层次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对《西游记》本身的理解,还有助于深化中俄国际交流和俄罗斯汉学研究的发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时也为我国研究俄罗斯汉学的学者们提供了有益参考。

近年来,《西游记》在俄罗斯的传播除了译本外,还通过平台播放《西游记》的俄语音频。2009年在线平台投放《西游记》的俄文音频,共分为四卷书,每卷书的时长均在20多个小时,共计96小时49分钟[6]。2011年投放《孙悟空—美猴王》,共466个小节,总时长为32小时19分钟[7]。

《西游记》的电视连续剧(俄语配音)、《西游·降魔篇》(Путешествие на Запад Покорение демонов (2013) Китай)电影、《西游记》的动画电影均被翻译成俄语在俄罗斯上映,但是数量有限。

2023年俄罗斯还根据《西游记》改编了一个角色扮演游戏。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一位名叫孙悟空(猴王)的英雄,他穿越到一个幻想世界,同时与各种幻影生物作战。游戏中的每一个对手不仅使用单独的动作和攻击模式,而且还能够转变为蝙蝠、昆虫、巨型怪物等,极具挑战性。而游戏的视觉方面则以阴郁的哥特式建筑与中国风格相结合,创意十足。

四、《西游記》在俄罗斯传播的发展策略

《西游记》目前在俄罗斯的传播呈多样化趋势,俄语译本、《三打白骨精》译本、专著、童话故事集、论文、在线听《西游记》、电视剧、电影、动画电影、游戏等形式丰富。然而,目前《西游记》在俄罗斯的传播,无论是译本还是非译本的形式,都存在数量较少、传播途径不够丰富,传播意识不足,传播受众较为狭窄,传播的主动性仍需加强等问题。《西游记》作为中国的象喻符号,理应在国外得到优质传播。基于以上问题,笔者提出如下拙见与展望:

(一)提高我国外宣的主动性,重视翻译的文化传播功能

对外传播是文化走出去的关键举措之一。近年来,国家通过一系列的项目来支持我们的典籍、名著等文学经典等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如“熊猫丛书”“大中华文库”“中华学术外译”等都是国家政策支持的翻译项目。尽管各类翻译项目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但还是有学者们考虑不周、顾及不到的地方。如罗选民认为:“我们的翻译研究没有对翻译的文化传播给予足够的重视,更多停留在文本分析层面。”[8]我们要在跨学科、跨文化的视域下做翻译,确保走出国门的每一本书都是“精品”,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作出应有的贡献与努力。

(二)加强文化交流,促进西游文化发展

从国家层面上有意识地助推西游文化走进俄罗斯,走向俄罗斯的舞台。国家、政府层面可以组织西游的巡演活动,深化文化交流互动;举办国际会议、领导人会晤时,可将西游元素搬上餐桌、荧屏,走进与会领导及专家的视野中,准确传递中国符号与价值。中国驻俄罗斯各大使馆、领事馆也要树立文化外宣的意识,成为文化外宣的坚挺力量。

(三)加强中俄科研领域合作,高效高频举办《西游记》国际研讨会

采取“主动出击、稳抓稳打”的举措,借助多方力量,发展《西游记》在俄罗斯的研究,通过中俄科研院所、高校合作促进《西游记》在俄罗斯的研究与发展,包括合译《西游记》,以及对《西游记》涉猎的宗教、哲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学术研究,定期举办《西游记》的学术研讨会,共同探讨《西游记》的学术历史及发展问题,不断深化学术领域的合作,促进中俄两国的“西游”学术发展。

中国古典小说的翻译不仅需要国内译者的不懈努力,同时也需要精通中国文化的外籍专家(母语为译入语国家的人)。精通中国文化的译入语国家的人,他们在翻译过程中会充分考虑到译入语国家的文化、语言、社会、意识形态、人文等因素,以及受众的接受范围与能力,从而增加译入语人群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使之更加深入理解作品的原旨,充分挖掘作品的文学文化内涵。同时还要考虑到译者、出版机构等因素,充分考虑读者作为传播受众的重要性,强化译本的可接受性,树立读者意识。

(四)增加“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及各地方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的藏书

以俄罗斯国家线上图书馆为例,关于《西游记》的藏书不多。笔者发现有几部汉语的《西游记》方面的书籍:如:迟赵俄、刘谦编撰的《后西游记》;周勇、潘晓明编撰的《西游记》学术档案;吴光正编撰的《神道设教:明清章回小说叙事的民族传统》;辛平主编,李梓萌、马娴改编的《西游记》吴承恩原著和《大闹天宫》等。因此,面对传播信息不足,我们要在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各地方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等藏书机构增加投放量,充实《西游记》的汉语藏书文献资料。图书馆的藏书是汉学研究的基础,充盈图书馆的有关《西游记》方面的俄藏书,为俄罗斯汉学家及对中国古典名著感兴趣的学者提供必要的学术文献。

(五)开通中俄版本对照的《西游记》学习平台

学习平台里设有中俄《西游记》版本对照、中俄双语的《西游记》音频、《西游记》电视剧、《西游记》话剧等,还可以投入《西游记》绘本、连环画、故事集等,通过丰富多彩的获取信息的模式,扩充《西游记》的传播受众。

总之,我们要树立传播意识、加强文化交流、助力科研合作、增加西游藏书、和研习西游平台。不断提高《西游记》在俄罗斯的推广度、研究度和知名度,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助力“中学西渐”。

五、结语

中华文化“走出去”需要国家、科研机构、高校、孔子学院等国家与地方机构不懈努力方能尽显成效。《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深受俄罗斯学者的青睐。俄罗斯汉学家们不仅致力于對《西游记》的主体研究,同时亦将《西游记》作为研究对象,与语言学、文化学、宗教学、教育学等领域进行多学科、跨学科研究,为《西游记》在俄罗斯的传播与推广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为我国学者提供了研究素材,拓宽了研究视阈。目前《西游记》及相关的书籍的俄译本均为俄罗斯的汉学家翻译而成,缺乏我国学者自行翻译的译本。我国学者无论是对《西游记》的原本翻译、还是对《西游记》的文化传播等学术研究方面,均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我们要在原有的文化传播方式的基础上,革新理念、与时俱进、对接国际,为助力《西游记》在俄罗斯的传播与研究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N].人民日报,2020-09-30.

[2]何锡章.幻想世界中的文化与人生——《西游记》[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256.

[3]王丽娜.《西游记》在海外[J].古典文学知识,1999(04):117-126.

[4]《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为理解中华文化提供俄罗斯视角——走进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上)[N].四川日报,2021-12-03.

[5]高玉海.《西游记》在俄罗斯的翻译与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22,44(03):317-322+324.

[6]У Чэн-энь.Пер. А. П. Рогачев. Путешествие на Запад.[M]. Москва,1959.

[7]У Чэн-энь. Пер. А. П. Рогачев.Сунь Укун - Царь обезьян.[M].Москва,1959.

[8]罗选民.大翻译与文化记忆: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J].中国外语,2019,16(05):95-102.

猜你喜欢
文化传播西游记俄罗斯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读《申报》女性广告,享文化传播之精华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