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小龙 张敏 邱彤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翻译与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关系,并以《中国日报》官网国际版为例,分析其在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方面的作用。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对翻译与文化软实力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翻译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中国日报》官网国际版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提升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本文认为,要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需要真正对中华文化进行理解反思,才能使中华文化精准、有效地对外传播,从而进一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翻译;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日报》国际版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4)02-0067-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02.022
翻譯是支撑文化国际性的重要工具,是纵深文化传播与交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渠道。《中国日报》官网国际版作为中国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在翻译工作中始终坚持“准确、通顺、生动”的原则,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了解中国故事,以此积极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作出贡献。中国文化成功“走出去”,正是离不开对优秀文化与先进思想的翻译,也只有将之翻译、传播,才能更进一步地促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一、翻译与软实力的关系
软实力是指国家个体在国际关系之中所拥有的第三方面实力,其影响力主要在文化、价值观等方面有所体现。而翻译,作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沟通交流的快速通道,十分有能力承担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责任。由于文化全球化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国家间的博弈也逐渐成为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奋斗目标的提出,让我国对于文化传承与发扬工作的重视程度更上一个台阶,逐步明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美德的发展目标、前进路径和未来前景(许钧,2012)。在以往的文化发展历程中,翻译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对于我国优秀古代典籍或科技典籍来说,文化性和科学性的内核无可挑剔,但是面对海外译者,却是一座难以翻越的理解大山(王燕,李正栓,2020),也就很难让海外读者正确收获100%的文化资源。中国文化 “走出去” 需要以他者文化接受为必要条件的同时,以自我定位为基础(辛红娟,2009)。跨文化交流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种典型方法,应进一步努力提高将“他者”的眼光转变为选择 “他国化”的主动性,进而认识、理解、尊重并适应异国的文化特征与文化特色,从而提升中国文化在异质文化的亲和力(谷慧娟,2019)。这样的格局更能让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发展如今的翻译事业,如何起到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进程,让我国文化发扬光大。
二、翻译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一)理解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不仅是一个富含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还是一个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文化内涵的文明大国。当今世界,中国以日益雄壮的综合国力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因此,如何讲述、传播好中国故事,如何向世界展现最真实、最立体、最全面、最可亲可爱的中国,成为我国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立足点和重要任务。翻译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和桥梁,在助力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将中华文化进行深刻理解并翻译,才能准确地将中国文化传递给世界各国。
《中国日报》官网国际版(以下简称《中国日报》国际版)作为中国官方媒体的国际版,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报的编辑团队由具有丰富中国文化知识和翻译经验的专家组成,能够准确地将中国文化的内容和内涵传递给世界各国。例如,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国日报》国际版推出了“冬奥故事”专栏,讲述了中国运动员在冬奥会上的奋勇拼搏和取得的优异成绩。该栏目以生动翔实的语言,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体育精神和中国奥运精神。
“一带一路”专栏是《中国日报》国际版“CHINA WATCH”版面中的一档重要专栏,旨在向世界各国介绍“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和成果。该专栏以宏观的视角,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这个专栏的推出,对于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都意义深远。该专栏通过准确、权威的报道,向世界各国展示了“一带一路”倡议的真实面貌,帮助外国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发展理念和对世界和平、繁荣的贡献。
《中国日报》国际版在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呈现“一带一路”意义和成果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在“Focus”(焦点)版面详细论述了“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政治、外交、文化交流、社会热点等方方面面所取得的成绩,对于外国读者更好地了解当代中国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在“Roundtable”(圆桌论坛)这个版面下,有一篇报道全面呈现了中非合作给世界经济增长和各国人民福祉方面所带来的推动作用。报道的文字一方面用地道的英语进行准确传达,另一方面,在用到中国的俗语谚语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具有中国文化的特色。比如在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的演讲中强调:“‘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对此,《中国日报》的翻译是相而言较忠实、精准的:“You cannot know whether the shoes fit or not until you wear them.”既能保留汉语原文的比喻喻体,同时也能向外国读者准确传达俗语背后的意思。
归根结底,讲述好中国故事,翻译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只有对中国文化进行深刻的理解,注重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准确地将中国文化传递给世界各国,也能够更好地讲述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感受到中华文化,以此来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二)翻譯架起文化交流的桥梁
文化交流是拉近不同国家和民族距离,各国间进行了解、增进友谊、减弱民族文化隔阂的重要窗口。而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媒介和桥梁,在助力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日报》国际版向世界各国读者全面介绍中国的发展情况和中国文化。
从内容方面来看,《中国日报》国际版通过多种形式,向世界各国介绍中国文化,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现代文化和中国当代文化。例如,该报推出了文化专栏,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例如,在文化专栏有一个版面是“24 Solar Terms”(二十四节气)。此栏目实时介绍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讲解了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和季节、气候的对应关系。例如秋分(Autumn Equinox)在全年二十四节气中排行第十六。而这一天除了全球各地昼夜时间等长之外,还有平分了秋季的意思,而在中国文化中常说的“阴阳平衡”在时令节气上的体现就是“秋分”。《中国日报》国际版所用译文“It is on Autumn Equinox day that the Yin and Yang are in a balance of power”不仅让外国读者直观地感受并体会中国文化,同时也了解了中国节气背后的真正含义。而且,“二十四节气”栏目还把每个节气与人们生活的具体联系生动地呈现出来,以及在每个节气中饮食起居方面的建议等,都提升了中国文化的吸引力。
从形式方面来看,《中国日报》国际版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报道形式,包括新闻报道、专题报道、人物报道、文化报道等,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例如,该报曾报道了中国传统文化瑰宝敦煌壁画的修复工作;《中国日报》国际版还有丰富的视频资源,有介绍中国非物质文化的专题、有外国友人分享在中国生活的微视频,也有外交、学术、教育、科技等各方面的讲座,让外国受众对中国有更深层次、立体化、直观化的认知。
从语言方面来看,《中国日报》国际版所用的英文无论是从表达方式还是句型结构来看,都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不仅符合外国读者的阅读习惯,还满足其地道的语感。该报还注重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力求将中国文化以更具吸引力的方式呈现给外国读者。可以说,《中国日报》国际版在向世界各国介绍中国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报通过多种形式、多种语言,向世界各国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魅力,有助于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
(三)翻译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离不开多样文化的深刻交流与合理融合以及人们的文化创新意识。翻译可以帮助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助力文化融合速度、深度与科学度三项提高,还可以帮助人们从不同文化的视角来看待问题,从而激发文化创新意识。在不断拓宽的文化视野中,我们了解不同文化的思想、价值观和艺术形式,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从而使崭新的文化创造力迸发而出。中华文化的双创发展,同时需要提升文化传播深度与推广范围。翻译可以助推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高。例如,中国近年来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文化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翻译传播到世界各地,受到了广泛的欢迎,有力地提升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中国日报》国际版作为中国官方媒体的国际版,在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中国日报》国际版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发展成就以及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报道,为世界了解中国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在形式上,《中国日报》国际版采用多样化的报道手段,如新闻报道、专题报道、人物报道、文化报道等,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在传播渠道上,《中国日报》国际版在全球设有100多个分支机构,通过纸媒、网媒、新媒体等多种渠道,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采用多种形式,让世界看到、了解中国文化,让中华文化的灼灼光辉与茫茫韵语在世界舞台上传扬。比如在“Modern China”版面所推出的一条以中英文双语字幕配备其中的短视频,时长约为8分钟。短视频的标题为“Railway revives ancient Silk Road”(中欧班列复兴古代丝绸之路)。主要讲述了哈萨克斯坦女生Anita(安妮塔)在中国工作生活的故事。视频中的安妮塔用熟练的中文介绍她在中国的幸福生活。其中提到了一句汉语的俗语“民以食为天”,视频配以英文字幕:“Food is the most basic necessity of the people”。译文非常注重文化负载词的对外传播和接受效果,并没有字对字地将“天”翻译为“Heaven”或“God”等在西方文化中带有宗教色彩的词汇,而是转变为“the most basic necessity”既能在语言层面达到对等的效果,也不会让国外读者产生误解或信息负担,很好地实现了对外传播的目的。
2.推动中国文化的创新发展。《中国日报》国际版积极报道中国文化的创新成果。例如,该报曾报道了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介绍了中国动漫作品的创新成果;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中国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创新应用等方面的大力报道,进一步拉动中华文化发展创新水平,推动中国文化“双创”发展进程与发展层次。例如在杭州亚运会期间,《中国日报》国际版推出了“场内场外”专栏,其中就有丰富的双语视频资源。比如,在专栏封面位置推出了对龙舟运动的详细介绍视频,要求在华留学生一起,探访亚运会龙舟比赛现场,实地参观杭州温州龙舟文化博物馆,让外国受众更深切、更直观地了解中国龙舟文化的历史、发展和现代转化。这段视频是由中国日报社21世纪报社、中国日报社文教体育部等多方面联合制作,视频剪辑、译配方面对外国年轻受众有较强的吸引力。
3.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中国日报》国际版的传播,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中国日报》国际版的翻译实践,有助于全球人民深层次了解中国文化,从而加强对中国的文化了解度和文化认同感。在“活态文化遗产”(Living Heritage)栏目中,《中国日报》国际版推出了“中国丝绸技艺”专题视频,从中国丝绸发展的源头、到成熟过程再到传统技艺的现代性转化和对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等方面,立体呈现出中国丝绸文化的独特魅力。例如,其中着重呈现了“南京云锦”的形成、发展和在现代纺织业的应用。字幕译文简洁地道,特别是“云锦”本身的翻译,用音译加对应词的方法:“Yunjin brocade”,同时兼顾了中国独有的文化和西方受众的理解力,具有较好的传播力和呈现力。让观众深入体会到,云锦不仅仅是一种纺织品的种类,而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和符号,代表了高雅和优美。
三、结语
翻译,作为多种不同文化相互碰撞、不断融合、共同发展的必要过程,成为文化交流的主要窗口与重要手段。通过翻译,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的思想、价值观和艺术形式。翻译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日报》官网国际版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媒体之一,在促进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报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华韵律的同时,在世界舞台聚光灯下绽放独属于泱泱中华的内涵与魅力。《中国日报》官网国际版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扩大了中国文化的传播范围。该报通过多种渠道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使得中国文化能够触达全球各地的受众,拓展了中国文化的传播范围,提升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力。该报采用多样化的报道手段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这使得中国文化的传播更加生动、形象,在提升中国文化传播力的基础上增强了其吸引力,提高全球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喜爱程度。该报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和宣传,以及中国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创新应用。这使得中国文化更加具有吸引力,提升了世界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中国日报》官网国际版的传播,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提升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该报的成功,为其他媒体传播中国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谷慧娟.《论语》英译与中国文化“走出去”[J].出版发行研究,2019,328(03):77-81.
[2]刘明东,陈圣白.翻译与文化软实力探析[J].外国语文,2012,28(04):99-102.
[3]王燕,李正栓.《大中华文库》科技典籍英译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J].上海翻译,2020,154(05):53-57.
[4]辛红娟.“文化软实力”与《道德经》英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11(11):50-52.
[5]许钧.从国家文化发展的角度谈谈翻译研究和学科建设问题[J].中国翻译,2012,5(0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