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法对比的产出导向法在二外法语课堂的应用研究

2024-04-14 23:45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马月秋
师道(教研) 2024年1期
关键词:大组英法法语

文/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张 蕾 马月秋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由文秋芳老师提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已广泛应用于通用英语教学和多个非英语语种教学。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展示了POA 的有效性,克服了中国外语教学中“学用分离”的弊端,但是POA 主要针对的是有一定基础的中高级外语学习者,在二外法语课堂的推进缓慢,其主要原因是高校二外法语课堂主要针对法语的初学者,产出对他们来说有一定困难。作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总结出一套“基于英法对比的POA”教学方案,利用二外法语学习者扎实的英语基础作为脚手架,帮助其法语产出的完成,不仅将POA 应用到二外法语课堂,同时通过分层分组分环节,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二外课堂大班授课的不利因素,有效提升了课堂效率。下面以法语的数字教学为例,结合实际教学流程,展示二外法语课堂“驱动-促成-评价”循环中英法两种语言对比所起到的作用。

一、法语数字教学环节运用POA的理据性分析

目前,英语和法语中数字的教学和研究多集中在单一语种数字的使用,以及中法、中英翻译实践中数字的转换,而对英、法两种语言间数字使用的异同的却少有讨论,而这恰恰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二外法语出现困难的原因,他们在使用数字时容易想当然地直接套用英语模式而造成错误。在这种情况下,使用POA可以高效地活化课堂。一方面,因为由“驱动—促成—评价”组成的若干个循环链构成整个教学流程,多轮次且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精准应对学生的产出困难,循序渐进地促成产出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英语专业的法语二外课堂通常都是几十人甚至上百的大班,分组分任务教学可以弥补大班教学的不足,甚至可以把大班教学的劣势转化成为优势:先分小组研究零散的知识点,翻转课堂展示逐渐整合出系统知识体系,不仅使得课堂充满新鲜感,整合后的产出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强的成就感。此处值得注意的是传统二外法语教材将数字分成6-8 个小组穿插在不同的课程中进行介绍,占用总时长约为90-130 分钟,采用POA 教学策略时建议以专题的形式将零散的内容整合到连续的2-3 个课时中,便于产出的整合。

“基于英法对比的POA”核心思路是从比较语言学的视角驱动,以英语为助手促成法语的产出。因为学习二外的学生法语水平还不够高,直接运用POA 很难得到令人满意的产出;而另一方面,他们的英语水平已经相当不错,可以主动利用其具备的英语优势助力法语的学习。以数字教学为例,英法数字从拼写、读音、使用方面都有相似和相异之处,学生对于英语数字的表达已经比较熟悉,我们把数字按照常用数、大数字、小数、分数、负数、序数词、数字的日常应用、数字的形式选用等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找出相应类别法语数字和英语数字的异同,对比过程中两种语言的正迁移效果不用说,可能的负迁移——易混淆点——也由于被放在聚光灯下剖析,而变得清晰,从而帮助学生记忆。学生在尝试完成各层挑战性任务过程中迸发出对新知识学习的追求和渴望;教师本着精准性、渐进性、协同性、多样性的促成原则助推学生完成产出。

二、基于英法对比的POA 法语数字教学案例

(一)教学对象

我们选择了英语专业大二学生作为教学对象,课程基本信息如下:课程名称:第二外语法语2。教学班人数:60 人。专业:英语教育。年级:大二。课时:每周2 课时。法语程度:初级。所使用的教材:《简明法语教程》。

(二)产出任务与教学环节设计

数字专题的总产出是英法数字比较系列微课视频,题目分别为:英法自然数表达异同,英法小数、分数、负数及运算表达异同,英法数字日常应用异同和英法数字形式选用异同。分两个阶段产出:第一阶段为小组展示,第二阶段为大组微课视频制作。根据数字的使用分为四个大组:I.英法自然数表达异同;II.英法小数、分数、复数及运算表达异同;III.英法数字日常应用异同;IV.英法数字形式选用异同。每个大组分为5 个小组,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小组进行研究和展示。这样的设计使得学生的驱动力不再只是记住数字的拼写,而是一方面满足自己对法语数字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厘清英法数字区别从而更好地掌握英法两种语言。后者甚至对这些英专生更有实际的价值,因为英语数字表达同样是他们的弱点,这一产出对于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也是巨大的。

教学环节设计为3 课时,时间跨度21 天。包含课前预习(第1 天)、小组讨论和展示(第2 天=1、2 课时)、大组微课设计(第5-6 天)、微课展示(第9 天)和网络推广(第12、15、18、21 天)五个环节。此设计基于对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新研究成果:实验者对复杂的识记材料(内容内部相关)进行了很好的学习之后,遗忘曲线呈现出线性,如果没有进行很好的学习,或是识记材料过于简单(没有相关性),实验者的遗忘速率都呈现线性减弱,指数增强的情况。也就是说,传统的艾宾浩斯测试过程中所采用的素材是无关联、无意义的音节,记忆的内容会在最初阶段(通常指1 天内),呈现“断崖式”,也就是指数型下降。而如果我们将学生学习的内容建设成意义清晰、结构合理、逻辑性和关联性较强的知识,大脑对的记忆内容遗忘速率更为平缓,甚至趋于线性,3 天和10 天之的记忆内容保留分别为98%、80%左右。本教学方案设计的英法对比的过程就是建设意义的过程,这一过程使得第一轮复习不那么急迫,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巩固赢得了时间。

(三)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1)教师请学生对书本中涉及数字的内容进行自学;(2)提供给学生法国主流媒体网站列表,每位同学从最新的法语媒体材料中截取3 处含有数字的内容,分别用大字体写在A4 纸上以备课上分享;(3)学生自行搜索从最新的英语媒体材料中截取3 处含有数字的内容,分别用大字体写在A4 纸上以备课上分享。

2.小组讨论和展示。(1)第1、2课时90 分钟;(2)学生分成4 个大组,20 小组,每小组3 人,结合同学们课前准备在A4 纸上的材料,继续在法语和英语网站上寻找能体现本组知识点的文段、图片或视频片段,准备2 分钟的展示。要求:一、素材从正规媒体选择;二、呈现英法数字在相应知识点的异同;三、语言尽量精简。准备时间40 分钟;(2)各小组依次进行展示(每组2 分钟),要求:有重点、有实例、有互动,展示不需要把知识点面面俱到,把最值得分享给同学们的内容展示出来即可;(3)每组展示结束后,教师在学习通发起投票,表示“有收获”的同学超过80%即算通过,否则还需进一步阐述,教师可以在这一环节进行易错点、重难点的点拨。展示和点拨总时长50 分钟。

3.大组微课设计。(1)同一大组的4-6 个小组成员将材料精炼、汇总制作成一个共同的微课作品,每组微课时长控制在10 分钟之内。要求:语言场景真实、重难点突出、有配套练习。(2)教师在此过程中负责脚本和视频内容的正确性,学委负责四组作品的统一和美化。

4.微课展示。第三课时45 分钟,各组展示后设置互动1.答疑;2.请同学们对微课作品进行评价,并提出优化建议。

5.网络推广。将优化好的系列微课作品在公众号、视频号进行推广,本组同学负责对评论区内容进行回应。

(四)教学结果与讨论

1.英法对比教学效果分析。学生以较为扎实的英语知识为脚手架,对相应的法语数字使用规则进行总结和归纳,使得POA 在初级法语学习者中的应用成为可能。在“促成”过程中教师强调的数字应用场景的真实性,使得学生对英法两种语言的数字应用都得到了强化;聚焦差异,减少模糊引起的负迁移,使得两种语言相互的正向迁移实现了最大化。

2.分层分组教学的效果分析。POA 本身强调语言学习的“驱动-促成-评价”过程,而分层分组使得小循环链包括在大循环链之内,最终完成大的产出目标。以数字教学为例,20 个小组分别从不同角度辨析英法数字的区别是第一层,包括20 个小循环链;大组生成的微课是第二层,包括4 个中等循环链;全班生成的系列微课是第三层,是一个最大的循环链。评价包括自身评价、教师评价、同学评价、社会评价多个层级构成,每个层级的评价的反馈,都还会激发下一层级的驱动,构成学习的自发性和永动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法语和英语相似度高又各有特点,深入发掘并利用二者的异同有利于英法双语习得,特别是在二外法语习得的过程中高效利用时间,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国内各高校的法语课堂仍以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大班为主,教学效果受限。在法语二外课堂的数字教学模块,采用基于英法对比的POA教学,从教学素材来讲,选用从法语和英语媒体选取的“活”的语言材料,使得实用性贯穿各环节始终;从语言本身属性来讲,可以利用英法两种语言相似性降低法语学习的难度,同时,通过强调二者的不同来避免使用中的混淆;从教学过程来讲,课前、课中、课后的分组分层讨论、课上的展示使得课堂充满新鲜感,提升英法双外语教学的效率;从社会产出来讲,课后微课成果的整合、推送及后期的评论反馈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的内化,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育人效果来讲,在讲台上讲授和与同学们互动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大组英法法语
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
单座物流车专利布局分析
船体曲型分段外板板架吊装工艺优化
自杀呈现中的自杀预防——法语动画电影《自杀专卖店》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小型法语口语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研究
论法语的体系统
借鉴英法经验,促进我国PPP模式健康发展
巴克夏猪与长大二元母猪杂交对后代胴体性能及肌肉品质的影响
交流滤波器最后开关逻辑
FOU:法国对外法语教学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