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教学视域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魂育人策略研究

2024-04-14 23:45广州市海珠区绿翠小学彭舜怡
师道(教研) 2024年1期
关键词:仁爱传统美德中华

文/广州市海珠区绿翠小学 彭舜怡

本文将以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第10 课《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第二课时《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的教学作为范例,分析应该如何在教学中以素养为导向,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铸魂育人功能。

一、深入解读教材,围绕核心素养,定位教学目标

教学先从《论语》导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立己达人”的意思,带领学生探寻仁爱精神这种中华美德的根源,对仁爱精神有了初步的肯定性体认。继而挖掘学生校园生活的真实事例,通过“演—议—辨”将对仁爱精神的理解与真实的生活构建起联系。再通过文本的历史故事与现代学生较熟悉的仁德楷模的故事,引导学生从古到今,从个人到社会、再到国家的角度,层层深入地感悟“仁爱”思想的内涵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情怀的一脉相承,进一步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事,了解“民胞物与”的思想,引导学生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就是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的体现,深化仁爱精神的文化认同。最后借助评价表,感悟仁爱品质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帮助学生内省。

二、创设真实情境,进行多维体验,发挥育人功能

1.演绎生活,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老师通过挖掘校园生活中学生的实际事例,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准真实”生活中学习,调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传统美德的养成回归儿童生活。如在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演绎课室内常见的因为桌椅位置移动而发生的争执,让学生从正反角度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就会容易计较、追究他人的过错;但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将心比心,就会容易体谅别人。面对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有不同的处事待人方法。再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怎么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学生用“我不愿意____,我也不____。”来进行表达。

2.设置问题,品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习的创造性源于问题的解决。老师在课堂上适时、合理地创设问题情景,启迪学生思维悦动,在自我参与、同伴交流中产生心理体验,从而使传统美德深入学生内心。如在理解“宽以待人,宽则得众”时,老师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在与他人相处中,我们常常会出现一些矛盾和纷争。那么我们要如何去处理这些矛盾和纷争呢?”学生沉默下来,老师适时让学生阅读《朱冲还牛》的故事,让学生结合故事来谈感受,在讨论中明辨宽以待人能够减少摩擦、增进和睦,待人宽厚就能得到众人的拥护。

3.引入资源,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老师通过引入丰富多样的资源,将传统美德多情境呈现,让学生多感官体验,多角度比较,从而与传统美德同频共振,获得德性生长。如在感悟“推己及人”时,老师引入了“学习资料袋”,让学生阅读了解八个仁德楷模的故事,接着进行“赞楷模”活动,感悟各行各业“推己及人”的仁爱精神,不断升华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同感。

三、历史链接现实,深厚文化积淀,发展核心素养

老师立足教材,将仁爱、宽容、敬老等方面的历史故事及相关传统美德格言与现实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从历史人物到时代楷模,从历史故事到时代先锋事迹,从历史人物的精神到现今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发展,将历史链接现实,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史的深厚文化积淀与一脉相承。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人胸怀天下、立己达人的大国担当精神。比如疫情期间,中国各省人民不但齐心抗疫,而且热心帮助其他国家抗击疫情,彰显我们国家的仁爱思想。

四、巧妙运用评价,促进知行合一,树立传承意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因此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老师巧妙地利用《“仁爱好少年”评价表》,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照自己的生活进行自我评价,将认知与践行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仁爱品质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帮助学生内省。引导学生将评价从课内拓展到课外,继续在生活中实践,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树立传承意识,涵养仁德仁心,力求知行合一,成为真正的“仁爱好少年”。

猜你喜欢
仁爱传统美德中华
身边的传统美德
增强必胜、责任、仁爱、谨慎“四心”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仁爱篇(上)为人撑伞
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党的道德建设
《弟子规》与传统美德研究中心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