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辑凤
统编初中语文课本中朱自清的《背影》和李森祥的《台阶》两文能引领学生走进平凡而伟大的“父亲”形象,滋养学生的精神。本文从“父亲”的人生命运、沧桑经历和深沉父爱三个角度,解析“父亲”形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塑造。
《背影》和《台阶》中的“父亲”形象,年代背景和叙事角度虽有差异,人生命运却如出一辙,即为家、为子、略己。
《背影》中,朱自清用朴素的文字叙述了“父亲送我”的故事,文末“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一句简单的话,几乎概括了父亲的一生,也是“我”与“父亲”和解的开始。通过搜集资料可知,朱自清的父亲是典型的封建式家长,其封建思想与朱自清的自由解放思想冲突严重,以至于父子关系失和,朱自清连结婚这等大事都没有告诉父亲。但是在晚年,家中光景一日不如一日,父亲经历亲人去世、赋闲在家等变故,与朱自清的关系得到了缓和。《背影》由思念和回忆引出,叙述父亲背影的难忘,朱自清放下与父亲多年的隔阂,理解了父亲的“不好”和人生。
“父亲”年少意气风发,老来颓唐,自然需要将忧郁之情发之于外。这样一想,“我”与“父亲”的隔阂并非难解的深重矛盾。“父亲”思想封建,看似待“我”冷漠,但从来没有停止对“我”的关爱。在经历母亲去世、自身赋闲等变故时,“父亲”难掩悲痛、困苦,依然惦记着“我”,送“我”离家,劝慰“我”。家庭琐事往往触“父亲”之怒,而根本原因是“父亲”要扛起家庭的责任,对“我”寄予很大希望,许多困境使他力不从心,忧从中来。“父亲”一生忽略自己,为家奉献、为子付出,这也是许多父亲的人生缩影。
《台阶》一文中,李森祥站在“旁观者”的视角上叙述和理解“父亲”的人生。“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为了“高台阶”,“父亲”准备了大半辈子,也忙碌了大半辈子。台阶为什么会成为“父亲”的心结?因为在“父亲”那个年代,家门口的台阶常常代表屋主人的地位。但“父亲”执意建造一座有高台阶的新房子,不仅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更是为了家人,特别是“我”。
“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在普通的农民家庭,屋主人的地位也是一家人的地位,屋主人的地位越高,家人越能在村中获得尊严,子女越能实现更远大的发展。“父亲”执意建造有高台阶的房子,实际上是在为全家人的生活而努力,是终其一生都想让子女过上“好日子”。房子建成了,“父亲”也老了,不能继续操劳反而让他若有所失。“父亲”若有所失的根本原因是不知道还能为家人做些什么。随着新房子的建造,李森祥“旁观”了父亲为家、为子、略己的一生,这也是许许多多中国式父亲的一生。
“父亲”为了家人,一生忙碌、沧桑。在诉说“父亲”的沧桑时,朱自清选择看似平淡的语言和平常的外貌、动作信息,李森祥则选择“象征”手法。归根结底,他们描写父亲形象都细致入微。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从语言、外貌到动作,朱自清并未使用华丽辞藻,却使“父亲”的沧桑形象跃然纸上。“父亲”为什么说“我买几个橘子去”,而不是“我买橘子去”?家中刚刚经历变故,甚至借钱给祖母办丧事。可见经济紧张,“父亲”自然不舍得买很多橘子,但还是想给“我”买一些。月台上,“父亲”身着朴素,行动笨拙,这样的画面带给“我”强烈的视觉冲击,也带给读者强烈的情感冲击。“父亲”一生沧桑,此刻的语言和动作,都为“背影”增添了悲情色彩,无形中拉近了“我”与“父亲”的距离。
《台阶》中,李森祥六次提到“草鞋”,多次描写“烟枪”。“草鞋”不仅是草鞋,更是“父亲”沧桑的见证。在一生沧桑中,“烟枪”成了“父亲”纾解情绪的伙伴。比如,“父亲”一下子背了三趟青石板,每块青石板大约有三百来斤重,还没觉得花了太大力气,但是因为磨破了一双麻筋草鞋而感到可惜。“父亲”每一次劳动,都穿着朴素的草鞋。在忙碌辛苦的一生中,“父亲”穿坏了无数双草鞋。草鞋在文中的每次出现,都代表了“父亲”的沧桑,让人感受到一位平凡父亲的辛苦。
文中写道:“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烟吃饱了,‘刀’快,活做得去。”在日复一日的劳动中,吸烟成为“父亲”排解情绪的唯一方式。在“干活”前吸会儿烟,“父亲”好像获得了力气一般。烟枪始终陪伴“父亲”,和“我”一样是“父亲”沧桑人生的旁观者、记录者,具有真切的象征意义。
父爱体现在“父亲”的辛苦中,无声胜有声。父爱也体现在矛盾和冲突中。《背影》和《台阶》两文,朱自清和李森祥均巧妙展现了深沉父爱。
《背影》中,“父亲”买橘子回来,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朱自清的皮大衣上,这时,“父亲”在想什么?是对朱自清的不舍,是在思考怎样与儿子“告别”,还是在琢磨嘱咐儿子的话?无论“父亲”在想什么,这样“无声胜有声”的动作,都展现了深沉的父爱。《台阶》也是如此。“父亲”每天闷不做声地准备盖房子、造台阶,就连坐在台阶上看树枝摇来摇去的眼神都是专注的,“父亲”心里在想些什么?是台阶造好后家人的地位和尊严,还是儿子的未来?“父亲”每一次清扫台阶,又在想什么?当然,我们无法完全知晓“父亲”的想法,但是能够肯定的是,沉默寡言的“父亲”心中满是家人,尤其是“我”,深沉的父爱“溢出”文字。
《台阶》通过矛盾冲突塑造“父亲”形象。通过“父亲”的努力,“我们”一家终于有了高台阶的新房子,“父亲”却没有那么开心。放鞭炮时,“父亲”手足无措,有人路过和“父亲”打招呼时,“父亲”觉得不自在。这样的矛盾冲突,源于“父亲”低眉顺眼了一辈子,已经习惯了之前的生活,但是为了使妻儿扬眉吐气,他还是建造新房子、新台阶。这何尝不是父爱的体现?“父亲”忠厚淳朴的一生,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的表面矛盾,尽显父子情深。
总之,《背影》和《台阶》两文都塑造了历尽沧桑为家、为子、略己的“父亲”形象,不仅对学生感悟父爱的复杂和伟大具有促进意义,而且能使学生理解“父亲”形象的时代意义。教学中注重“父亲”形象的深度解析,能促进学生对父爱、家人、亲情的深刻思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