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容 廖承成 杨恩品 杨雪松
(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中医皮肤病专科医院皮肤科,云南 昆明 650021)
2020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并提出了明确要求,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新内涵强化医学生的培养:加强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艺术的教育,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守护者[1]。要实现这个医学教育培养目标,医学院校除了传授专业技术知识,还需进行学生职业素养、医德医风、人文、伦理等教育,因此可以通过在专业课中融入课程思政达到这个目标。本文以中医皮肤性病学专业课为例,梳理该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及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通过具体教学改革、实践,总结研究经验,阐述医学院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
1.1 课程思政的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因此,开展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党和人民的一项重要事业。201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总格局,使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长效机制,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实践路径[2]。2019 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中;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3]。该论述提出了育人新理念、实现“三全育人”的新路径——课程思政。自此开始,课程思政建设就成了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高校各类课程努力的方向[3]。2020 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教育教学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因此课程思政是以构建三全育人(全员、全程、全方位)格局,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1.2 课程思政融入医学类专业课的必要性医学是关乎生命、人民健康的重要学科。医学院校目标是培养仁心仁术的医学人才,强化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加强医德医风、法律法规、医学伦理、医学人文、科研诚信等方面的教育,着力培养医学生救死扶伤精神。实现这个教学目标需要发挥课程思政的重要作用,首先,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其次,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在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引导医学生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善于沟通,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最后,注重提升医学生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使其服从安排,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因此医学院校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紧密联系,其政治性与知识性应相统一,用政治诉求引领知识传授,用高深知识探索专业课的政治属性、社会属性和价值理性,推动医学高校的思政建设[5]。
中医皮肤性病学是中医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皮肤病学和性病学,是高校中医类必修课或选修课,是研究皮肤及附属器相关疾病的一门二级学科,是一门复杂学科,涉及面广,病种繁多,备受医学界重视。该课程涉及较多医学伦理、人文、医德医风等方面的内容,单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枯燥无味,而将思想政治内容融入并贯穿于中医皮肤性病学教学全过程,使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课堂将更生动,实现三全育人,可培养出“专业为本、德术兼教”、适应社会主义新时代医学人才。
3.1 建立专业课教师思政培训体系大部分医学院校由基础医学院和临床医学院构成,而专业课任课教师多由临床医生担任,由于未经专业培训,其思想政治修养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导致部分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不足,对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间关系缺乏正确认识,对课程思政认识不到位甚至忽视[6]。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课程思政教育基本落实不到位。医学院校要大力推广课程思政,首先,迫切需要完善教师教学培训体系,将课程思政纳入在岗培训、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主题教育、党史学习等培训中,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思政修养,使教师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达到育人成效。其次,学校或教研室还可以组织课程思政讲课比赛、典型事迹宣传等活动,调动专业课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最后,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充分发挥党支部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非党员教师提升自身政治修养。理论教学的同时开展课程思政,实现立德树人,最终达到把学生培养好的目的[7]。
3.2 挖掘中医皮肤性病学中思政元素 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标准体系中医皮肤性病学是以临床疾病为基础的一门专业课程,教材思政内容严重不足,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也不足,因此教学内容设计参差不齐,思政与专业知识缺乏深入融合[5]。以教研室为单元,组织本课程教学团队系统研究设计中医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目标,结合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思政理论水平、学科特点、学生特点等方面,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突出学科专业知识蕴含的思想、精神、人文、伦理等育人元素,遵循“专业”与“思政”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设计课程思政内容,找准思政教育元素与学科专业知识的契合点,以具有思政内容的改革性教材、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案课件、多媒体资源等促进思政课程标准体系建设。
在中医皮肤性病学教学实践中,首先,开课前教师充分利用雨课堂、腾讯会议等线上教育平台,提出“专业+思政”问题,例如一个男性患者就诊,2 d 前发生高危性行为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流脓,无发热恶寒,无腹痛腹泻等症状,该患者诊断是什么?病因、发病机制是什么?需要做什么检查?面对这类患者,医生是否应一视同仁?如何科普教育?要求学生提前自主学习,并学会利用各类学习资源,例如教材、慕课、文献资料等,加深对专业知识点、人文、伦理、思政等方面的理解和认识,引发思考。其次,授课过程中针对以上述案例及问题分组展开讨论,并进行小组代表发言陈述,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做出正面的回复,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专业知识、道德修养和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内容映射到自身,进行自我反思,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8]。最后,课后留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深思考和认识,培养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最终在教学中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将知识和思政内涵以不过于“显性”的方式传达给学生,不引起学生的排斥,形成有效的“专业知识+思政教育”模式。
3.3 激发学生课程思政积极性授课过程中,部分教师侧重于专业知识,忽略传递思想政治观点、精神价值、医德医风、医学理论等思政内容,或思政内容枯燥,涉及的深度及广度不够,导致学生缺乏兴趣。因此,首先,将丰富的教学技巧,如多种多媒体方式(如教材、板书笔、电脑、PPT 屏幕等)与多种模态资源(如图片、文章、音频、视频等)相结合,并采取讨论式、案例式、情景式、问题导入式等教学方法,避免纯理论式教学[8]。其次,进行以学生为主角的小讲课,安排学生提前准备一些来源于自身生活的思政案例,由学生来讲授。最后,布置专业知识与思政课前及课后小作业。以上各种方式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发挥积极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思考。
3.4 建立课程思政评估体系为确保课程思政落实到位,需建立多维度的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体系。首先,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通过课前及课后问卷调查、课堂互动、课后反馈等方式,构建“课程-学生-反馈”标准评价体系,着重考查思政元素在专业课程中的渗透度、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度,把学生参与度、收获作为检验课程思政成效的核心价值标准。其次,将课程思政成效作为教研室一流课程、精品课程建设重要内容,将课程思政内容、质量、成效等纳入教学年度考核体系。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的结合,对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过程起到保障、监督、反馈和调节等作用,推动课程思政有效、高质量发展。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医学院校应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各环节,形成“三全育人”长效机制。中医皮肤性病学开展课程思政,通过思政教育目标设定中医皮肤性病学的课程目标,制定改革计划,确保改革成效,顺利推进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并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并形成可推广的课程思政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