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细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流通产业政策从计划经济型逐渐变成市场导向型发展,指引着流通产业经历了流通规模不断壮大,业态不断创新,体制不断深化,技术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目前流通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未来我国的流通产业政策将继续朝着流通数字化、组织化、绿色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由计划走向市场。这一时期,政府关于流通体制的改革更多是为了适应经济体制转轨而进行的流通政策改革[1]。第六个五年计划中提到改革流通价格体系以促进和调节商品流通、实行以税代利制以进一步发挥税收集聚资金和调节生产流通和分配的作用、同时发挥国营商业在商品流通中的主导作用。1987年至1993年发布《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关于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对流通业的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确立集体、私营、商业企业的合法地位给出了指导意见[2]。同时农村商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工作也在逐步推进,1993年发布《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商业部关于改革农村商品流通体制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的通知》等文件。1992年实行对外开放之后,政策重心逐渐往建设流通现代化、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方向发展。1992年发布《全民所有制商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施办法》、1995年发布《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这一阶段,我国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利用加入W TO的机遇,同时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以及对外开放水平,促进流通产业升级。2002年发布的《“十五”商品流通行业结构调整规划纲要》、2004年发布的《流通业改革发展纲要》提出,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促进服务业健康发展以及规范流通行业发展。针对上述目标,相关部门发布《商务部关于促进中小流通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商务部,国家开发银行关于进一步推进开发性金融支持流通业发展的通知》《商务部关于流通服务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商务部关于促进网络购物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指导文件。2008年以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消费需求呈现萎缩状态,投资信心低迷,流通业的发展面临着挑战[3],但也为整个流通业的重组以及结构调整迎来新机遇。这一时期发布了十大产业振兴政策,力求振兴流通产业经济的发展,实现传统物流业现代化转型。
2012年,国务院在《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中首次提到“流通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这一时期我国继续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坚持“国内大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目标,构建开放型的现代流通体系。首先,培育新增长点,发展新业态,促进国内商贸流通发展。2014年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15年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意见》、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意见》。其次,改革农村流通体制,发展农村商业体系,助力乡村振兴。2015年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年发布《国家邮政局办公室关于鼓励邮政服务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2021年发布《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动农商互联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提出大力发展农村商业体系,增加专营农产品的农村商贸流通市场地市级覆盖率,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最后,提高商贸流通业的国际化水平,推进国内外市场一体化。2014年中共中央发布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2015年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2022年国家发改委在《“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提出,促进内外贸流通一体化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关政府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流通政策,不断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构建开放型的现代化流通体系,未来我国流通产业政策继续将朝着流通数字化,组织化,绿色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引用出处
[1]孙民罡,曲雪梅,刘永艳.论我国流通政策体系的优化与完善,2006(20).
[2]依绍华,郑斌斌.中国流通业发展阶段特征与未来趋势,2020,22(04).
[3]杨行昌.金融危机下商贸流通业的挑战、机遇与应对措施,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