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牡蛎“高品质产出+区域品牌建设”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2024-04-11 07:35王航宁于成松张帆徐雯雯王军威谭林涛
中国水产 2024年3期
关键词:乳山乳山市牡蛎

◎ 文/王航宁 于成松 张帆 徐雯雯 王军威 谭林涛*

乳山市素有“中国牡蛎之乡”的美誉,养殖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县级单位首位。但随着产业快速发展,种质退化、高品质牡蛎产量低、养殖效益提升缓慢、产业标准化水平不足、品牌建设力度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就乳山市“高品质产出+区域品牌建设”模式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提炼,以供产业从业者借鉴参考。

山东省乳山市位于37°N的山东半岛黄金南海岸,海岸线近200km,是世界顶级牡蛎产区之一,出产的牡蛎个大肥美、肉质爽滑、味道鲜甜,百“蛎”挑一,广受消费者喜爱,养殖面积达数十万亩,牡蛎鲜品和加工品畅销全国及日韩、东南亚等15个国家和地区。

但近年,随着牡蛎产业快速发展,一些问题也随之显现:一是养殖缺乏规划,过多追求养殖面积和产量,导致牡蛎生长减缓、肥度下降;二是种源良莠不齐,高品质牡蛎产量较低,高端市场长期被进口牡蛎垄断;三是生态绿色养殖技术匮乏,产品品质品相不高,养殖效益提升缓慢;四是监测体系缺失,养殖环境与产品质量底数不明,存在安全风险;五是产业标准化水平不足,养殖技术不规范,产品品质缺乏标准保障;六是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不全,通道不畅;七是产业集约化程度低,布局小零散、脏乱差,对“蓝色海岸”造成一定生态环保压力;八是品牌建设力度不足,主要为品牌宣传力度不够,保护意识不强。品质和品牌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制约了产业提档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针对这些关键问题,乳山市从科学规划,研发推广,体系建设,融合发展,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突破,探索建立乳山牡蛎“高品质产出+区域品牌建设”模式。

一、主要经验做法

(一)做优品质,打造生态养殖体系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制定《乳山牡蛎产业发展规划》和《乳山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划定约11万ha的牡蛎养殖区、6.2万ha的限养区,保障养殖用海的同时,确保生态平衡,使牡蛎养殖海区水质维持一类标准,同时保持牡蛎摄食饵料生物的充足。

2.研发推广优良品种

一是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培育出首个三倍体牡蛎新品种“前沿1号”,突破了牡蛎夏季上市的技术瓶颈。目前,乳山三倍体牡蛎覆盖率已达80%,实现了牡蛎四季常肥。

二是引进推广“海蛎1号”“海大1号”等多个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等优势的牡蛎新品种,乳山牡蛎良种覆盖率超92%,有效提升整体品质。

3.推行绿色养殖技术

大力推动生态疏养和精细化、精品化养殖,提高乳山牡蛎品质品相,满足高端市场需求,实现养殖提质增效。

一是研发推广牡蛎浅海筏式生态疏养技术,实现牡蛎品质和价格提升的同时有效维持海区生态系统的稳定,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二是研发推广高质牡蛎塑形养殖技术,经塑形网笼自然打磨壳形美观,同时出肉率可达18%以上,牡蛎的品质和品相同时提升,有效打破高端生食市场被进口牡蛎垄断的局面,提高我国高质牡蛎的市场占有率。

三是研发推广三倍体单体牡蛎浅海筏式养殖技术,使三倍体单体牡蛎成活率由不足30%提高到70%,推动三倍体单体牡蛎规模化养殖,生态绿色养殖技术综合推广应用面积约30万亩,年产值30亿元以上,养殖效益显著提升。

4.建立环境与质量监控体系

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联合建立乳山牡蛎养殖环境与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在主养区设立20余个监测站位,制定年度监测方案,针对海水及底质的理化指标、生物指标,牡蛎的质量安全和生理等关键指标开展定期和机动监测。通过实时掌握养殖环境和产品状况,对相关风险进行预测并及时发布指导养殖生产,为乳山牡蛎养殖环境和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体系。

5.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

制定《地理标志产品 乳山牡蛎》等省地方标准2项,地方指导性技术规程5项,构建乳山牡蛎产业标准化体系。近年来开展标准宣贯培训10余期,发放标准宣贯手册500余份,使更多的养殖企业(户)掌握科学、规范的养殖生产技术,提高企业(户)标准化意识和产业标准化发展水平。

6.构建渔技推广体系

构建以市海洋经济发展中心为中心,以6个沿海镇为轴线,以10个村级服务站为基点的县镇村三级渔技推广服务网络体系,积极调动“3名专家+12名技术指导员+10名村级技术员+2个示范基地+160名示范户”渔技推广示范队伍,发挥渔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成效,年均培训和入户指导渔民500余人次,发放牡蛎相关技术资料千余份。

7.创新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合理布局,统一管理。为彻底解决传统养殖整体布局小零散、脏乱差、集约化程度低以及存在的生态环保压力,在全国率先科学规划建设六处总面积达2200余亩的牡蛎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牡蛎产业上下游相关主体入园集群发展,统一规范管理。

二是科学分区,一体运营。园区内科学建设清洗平台区、物资安置区、加工区、物流区、商贸区、生产生活服务区等功能分区,实行牡蛎育苗、养殖、净洗、加工、销售、物流、废弃物利用等一体化运营。

三是效益放大,生态友好。融合发展模式实现了集约化、标准化、绿色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污水、污泥、牡蛎壳等经处理再排放或回收利用,有效保护了海岸生态环境,并为产业长远发展提供稳定支撑基地。

(二)做强品牌,构建市场推广体系

1.专题牡蛎文化旅游活动创树品牌

连续举办七届“乳山牡蛎文化节”、两届国际高峰论坛和第八届国际牡蛎研讨会产业交流分会等节会活动,打造以“牡蛎文化”为主题的文旅产业园区和3处省级田园型海洋牧场示范区,创新推出“牡蛎+干白”“牡蛎+温泉”等旅游产品,累计吸引游客170余万人次。在各项活动带动下,“乳山牡蛎”先后登上央视“经济半小时”“走遍中国”“消费主张”等多档品牌栏目,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数十家重点媒体报道。

2.挖掘人文历史提升品牌文化内涵

乳山牡蛎人文历史源远流长,自古便有“生吃蛎子活吃虾”的习俗,通过考古发现2处以牡蛎壳为主的贝丘文化遗址、搜集整理民间“圣母化山、滴乳化蛎”传说、梳理产业发展历史、凝练胶东妇女“斧头帮”吃苦耐劳精神、编排牡蛎舞蹈、谱写牡蛎之歌等深入挖掘历史和人文风情,打造乳山牡蛎欢乐城、文化园、博物馆等场馆载体,展示乳山牡蛎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在杭州旅游区西溪湿地打造乳山牡蛎(杭州)文化馆,将乳山牡蛎文化展示向外拓展,以源头故事带动乳山牡蛎文化广泛传播。

3.多模式电商业态推广品牌

创新“互联网+电商+牡蛎产业园”模式,引进建设智创电子商务产业基地项目,大力发展淘宝村、农村电商,在主流电商平台开设乳山牡蛎旗舰店,目前,乳山市从事牡蛎电商人员达到3000多人,乳山牡蛎线上市场占有率超70%,铺天盖地的网络推广助力乳山牡蛎品牌影响力日渐提升。

4.专项方案保护品牌

随着乳山牡蛎名头的打响,冒牌产品雨后春笋般冒头,很大程度影响了乳山牡蛎市场口碑。为保护乳山牡蛎品牌,出台专项品牌保护方案,规范“乳山牡蛎”商标的授权和使用;聘请专业品牌策划团队设计“乳山牡蛎”统一品牌形象标识,促进“乳山牡蛎”高端品牌形象的塑造,拉升品牌价值;引进国际首创的基于“三方同权”下的三维空间信息合成、液体可变色防伪标识、区块链证据存储于一体的防伪技术,建设全国首个牡蛎防伪溯源体系,让每一件牡蛎产品带上可溯源查询的唯一身份标签,实现来源可查询、去向可跟踪、真假可辨识、责任可认定。目前,已授权企业330家,应用防伪溯源体系的销售主体280余家,全力守护好“乳山牡蛎”的口碑。

二、取得的成效

乳山市通过构建应用“高品质产出+区域品牌建设”模式,推动牡蛎产业品质和品牌并重发展,形成育苗育种、养殖、加工、销售、废弃物利用、生产辅料、文化旅游等七大关键环节的全产业链,迈入生态环境良好、生产技术先进、融合发展度高、品牌优势明显的现代牡蛎产业发展新格局。当前,牡蛎养殖海域面积达60万亩,年产量超50万吨,均居全国县级市首位,也是世界第一大牡蛎产区,乳山牡蛎已成长为中国牡蛎第一区域品牌,品牌价值达193.85亿元。

乳山牡蛎产业不仅在规模、产量、效益、品牌全方位领先,更是带动了当地渔业经济发展和渔村振兴,全产业链市场主体近千家,为2万余名从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年均增收12亿元以上,把“小牡蛎”做成了名副其实的大产业、富民产业。

三、经验启示

(一)以品质提升竞争力

产品品质是品牌长盛不衰的物质基础和立足之本,保持优异品质是品牌健康发展的生命线,乳山市始终坚持品质至上,通过科学规划管控海域,持续优化种源,推行规模化、生态化、高质化养殖模式,健全环境、品控、标准、推广体系等,从源头保证牡蛎品相佳、肥度好、营养全、质量高,乳山牡蛎产业也从高产低效阶段向优质高效阶段逐步转型。

(二)以品牌兴旺产业链

品牌是产品质量、价值和信誉的载体,缺失品牌的加持,质优就无法有效转化为价优。乳山市通过创树品牌、提升品牌、推广品牌、保护品牌全力培育打造“乳山牡蛎”知名区域品牌,突破了产业效益从“赚劳工”转向“赚品牌”的瓶颈,有力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和议价权,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推动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产业现代化进程。

(三)政府引领多方协同

乳山市政府举全市之力,集优质要素,从顶层设计、政策赋能、资金支持、规范管理、牵头发起等方面发力,行业组织从协助发起、组织实施、引领引导等方面发力,从业者作为生产和用牌主体从积极拥护、参与其中等方面发力,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社会氛围,只有充分调动多方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汇聚社会各界智慧和力量,才能形成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共赢局面。

乳山牡蛎“高品质产出+区域品牌建设”模式的成功打造,关键就在于对创优品质和品牌建设的重视程度高度一致,两手抓两手硬,品质和品牌互相支撑、互相促进、互相成就,极大提高了产品的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牡蛎产业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最终形成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国家战略的乳山牡蛎实践样板。

猜你喜欢
乳山乳山市牡蛎
文化经济融合视域下乳山民间文学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山东乳山:草莓小镇的“莓”好生活
告别自汗用牡蛎,四季都轻松
乳山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的抗性基因表达和生存环境的季节差异
巧治久咳
昙石山文化的牡蛎器
《如何煮狼》:煮狼的女人爱牡蛎
治失眠验方
牡蛎
治小儿腹泻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