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文化“面塑”百态人生

2024-04-11 07:29视频萧军
中国社会保障 2024年1期
关键词:面人面塑技艺

■ 文·图·视频/本刊记者 萧军

扫码观看精彩视频

郎佳子彧是一位“95 后”年轻人,同时也是一位传统面塑技艺的现代创新者。2023 年12 月21 日,本刊记者走进他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首创朗园的工作室。工作室内五颜六色的手办、原声大碟以及各种艺术书籍,显示出这位年轻人的日常兴趣和文化素养,而这些也让他对传统文化注入了现代视角。

镜头前,郎佳子彧灵巧的手指在各色面团间上下翻飞,一把小刻刀随着他的手指翻转腾挪。顷刻间,五颜六色的面团就变成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郎佳子彧说,面部雕塑的关键时间仅约半个小时,揉、捏、揪、挑、压、搓的各种技法必须一气呵成,才能将角色刻画到最完美状态。

出生于艺术世家的郎佳子彧从小就学习面塑技艺。毕业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郎派面塑艺术”的第三代传承人。“面人郎”品牌由郎佳子彧的爷爷郎绍安创立。2008 年,年仅13 岁的郎佳子彧以精湛的面塑技艺进入北京民间艺术家协会,成为其中的新生代代表人物。

在郎佳子彧大学毕业的时候,他父亲告诉他不一定要去捏面人:“凭你自己的能力可以找到不错的工作,我担心你靠这个很难养活自己。”对于父亲的建议,郎佳子彧有自己的理解:“如果它能变成一份很有保障的职业,有更好的创作环境,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塑出百态人生。

为了找到多元化的盈利方式,让古老的艺术得以在现代社会中持续发展,郎佳子彧毕业后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微博、哔哩哔哩等平台传播面塑文化,借助短视频直播的方式吸引更多粉丝走近面塑,探索手艺人的变现通道。目前,郎佳子彧的粉丝人数超过200 万人,他成功利用自媒体平台实现了盈利。此外,郎佳子彧开发了教学和文创类产品,也为知名企业和热门影视剧提供定制作品。多方面的努力使他的工作室实现了良好运转。更幸运的是,他还找到了两名一起致力于非遗面塑文化传承的员工,并为员工缴纳了社保费,为长远奋斗打好基础。

在当今时代,新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很多新职业,同时也赋予了传统职业新生。2023 年11 月,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发布《短视频直播生态催生新职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报告》。该报告以快手平台为分析样本,发现8 成以上的传统职业在快手开启视频化转型,带动产生3621 万个就业岗位。像郎佳子彧这样的传统手艺人,借助新技术、新平台,工作收入、个人发展都变得更有保障、更有前景。

2022 年,借助北京冬奥会的契机,郎佳子彧创作了速滑冠军武大靖、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的面塑形象,为冬奥会增添了传统文化魅力。他说,希望在实现自我职业发展的同时,通过创新表达方式和设计思路,来触动和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面塑技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面人面塑技艺
跃然指尖的面塑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承地方面塑特色 探创意实践之路——以《面塑鱼趣》一课为例
胶东面塑——花饽饽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宜宾面塑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探讨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孙空空 捏面人
面人王
面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