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30年十大影像记忆

2024-04-11 07:29刘洪清张瑞婧
中国社会保障 2024年1期
关键词:劳动部经办社会保险

■文/本刊记者 刘洪清 特约通讯员 张瑞婧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钧之力, 聚 于 涓 埃。1993 年12 月12日,中编办批复成立劳动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改革的重大举措。2023 年12 月1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迎来30 岁生日。本刊选取30 年历程中的10 个瞬间,重温那些难忘的经典时刻——

No.1 社保经办奠基

1993 年12 月12 日,中编办批复成立劳动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负责协调国务院各部门的社会保险工作,指导地方组织开展社会保险工作。部社保中心成立30 年,前后搬过5 次家,从劳动部院内搬迁到劳动部幼儿园,从幼儿园搬迁到劳动部招待所,从招待所搬迁到补花二厂,从补花二厂搬迁到和平里5 区10 号楼(昵称“小白楼”),后又搬至现在的皇城国际大厦。部社保局刚成立时,一无专项经费,二无开办费,可谓“白手起家”。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社会保险经办开始艰难探索,推动并完成了统一养老保险制度、行业统筹下放、“两个确保”攻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改革、新农保启航、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轨、全民参保登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社保扶贫、国家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国统筹等重要大事。“大战七八九,攻坚四五六”是老一代社保人的难忘岁月,“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是新一代社保人的服务信念。向30 年致敬,我们建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我们凝聚力量再奋进,迈向社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No.2“CSI”孕育社保精神

1993 年10 月,全国社会保险工作会议投票表决,确定了将“中国社会保险”英文直译“China Social Insurance”的首字母“CSI”进行变形设计的方案,并一直将其作为中国社会保险行业的形象标志延续至今。每一个社保人,每当看见蓝底白字的“CSI”中国社会保险标识,心中就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

时间回到1992 年5 月,当时的《中国劳动报》发布了一则征集启事:国家劳动部在全国征集“社会保险”标识。社会各界踊跃投稿,共计240 幅作品进入投票表决,最终8 号图案脱颖而出,“CSI”标识就此产生。8 号标识由长春汽车制造厂劳资处吴克设计,由“CSI”3 个字母组成,呈椭圆形,不仅简洁流畅,而且蕴含着中国社会保险事业的国际化趋势。

“我们在组建社保局的同时,决定成立中国社会保险杂志社。”原劳动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首任局长韩良诚回忆与社保事业结缘时,讲述了《中国社会保障》杂志的诞生。有温度的杂志就是社保人的故乡。杂志从一张白纸开始描绘社保蓝图,波澜壮阔的历程里有着社保人数不清的心血和汗水。30 年社保改革激荡,社保文化建设将继续不忘初心使命,砥砺耕耘,一起守护社保向上的力量,谱写新时代的社保华章!

No.3 划着船桨保发放

1998 年“两个确保”期间,劳动部社保局成为确保养老金发放的作战指挥部,“小白楼”里到处是加班加点、挑灯夜战的身影。那年夏天,长江全流域暴发特大洪水。最是风雨考验人,最是风雨见精神。湖北省公安县、监利县成立了养老金发放小组,划着船桨,在大堤上设立临时发放点,为4500 多名离退休人员发放了254 万元养老金。离退休人员感慨,“大灾无情,社保有情。”同样,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社保人冲锋在前,“不拖一天,不漏一人,不欠一分”,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对党的忠诚,交出了一份让人民满意的民生答卷。

No.4 签订社保双边协定

我国社会保障协定缔约工作起步于本世纪初,已走过20 多年的发展历程。2001 年7 月12 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左己与德国劳动和社会事务部部长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社会保险协定》。这是我国政府与外国政府签订的第一个社会保险方面的双边协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险涉外工作开始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国际化,为按国际惯例和对等原则与更多国家签订类似协议打下良好的基础,具有里程碑意义。迄今为止,我国已与德国、韩国、丹麦、芬兰、加拿大、瑞士、荷兰、法国、西班牙、卢森堡、日本、塞尔维亚12 个国家正式签署了社会保障协定。此外,我国和奥地利、罗马尼亚、捷克、葡萄牙、俄罗斯、印度等近20 个国家和地区正在进行或者即将启动社会保障协定谈判,有的谈判即将完成。这些双边社会保障协定便利了国际经贸往来和人员交往,有效保障了我国出境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障权益,为服务我国对外开放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No.5“同舟计划”撑起保护伞

“同舟”二字,彰显的是担当与人情。2013 年12 月,《 人民政协报》刊发的一篇名为《伤不起的建筑工人》的报道引起社会关注。2015 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决定开展建筑业“同舟计划”——建筑业工伤保险专项扩面行动,要求用3 年左右时间,全面推进建筑业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自2015 年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继组织实施了“同舟计划”一期、二期专项行动,推进行业项目参加工伤保险,并不断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将按项目参保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公路、铁路、水运、机场、能源等行业。

2021 年4 月25 日至2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要完善多渠道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好卡车司机、快递小哥、外卖配送员等的合法权益。为让工伤保险与更多劳动者风雨同舟,2022 年7 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在7 个省份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为700 多万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了职业伤害保障。这为解决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这一国际性难题,积累了宝贵经验,提供了中国方案。

No.6 ISSA 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

2016 年11 月14 日至18 日,国际社会保障协会(ISSA)第32 届全球大会在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召开。11 月17 日,大会将“ISSA 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表彰我国在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工作中取得的卓越成就。斯杜威会长宣读评语:“中国政府以很强的政治意愿和很强的政治执行力来推进社保的全覆盖,并取得了杰出的成就。2008 年至2015 年间,中国政府投入每年增长20%,养老保险覆盖面年均增长27.7%,医保覆盖面已占总人口的95%左右。如此巨大的成就举世瞩目!为中国鼓掌!”在热烈的掌声中,时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稳步走上颁奖台,接过奖杯后高高举起,向全场致意。奖杯的背后是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后13 亿名社保受益者欣慰的目光,是18 万名社保经办人员辛勤的汗水,是中国社保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不懈的脚步,更是始终把人民冷暖记在心上的政治意愿和坚定承诺。

在此之后,中国又陆续在国际社会保障协会“亚太地区良好实践”评选中多次获得奖项。在即将开始的联合国社保旗舰项目中,中国将为发展中国家建立社保制度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员培训。中国社保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走上国际舞台,向世界不断传送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No.7 社保扶贫“寻人计划”

2015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个一批”的脱贫措施,为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开出破题良方。2018 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响应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号召,在全系统发出“贫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社保待遇应发尽发,社保费应代尽代”的动员令,启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寻人计划”。“寻人计划”的背后,是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更是一份份令人感动的社保温暖。“细姆”在藏语中是“女儿”的意思。四川省甘孜县社保局副局长细姆,就是藏族人民的“女儿”。在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罗甲参保的过程中,她先驱车80 多公里来到乡镇,然后骑摩托车10 公里到达村委会,又骑马20 公里穿越无人区。一路风霜雨雪,她多次从马背上摔下,摔得生疼,眼泪不自觉地流下,但也仅仅在原地休息一会后就继续赶路,只为给罗甲讲解社保政策,并为他发放养老金。罗甲第一次领到养老金的时候,一再感谢党的好政策。踏遍千山万水,深入千家万户,道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只为寻你而来。6104.9 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参保,参保率稳定在99.99%以上,是所有社保人向党和人民交出的一份极具含金量的扶贫答卷。

No.8 社保公共服务平台:让数据翻山越岭,服务就在百姓身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社会保险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便捷化。2019 年9 月15 日,作为全国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的总门户——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开通4 年多来,上线的全国性、跨地区社保服务项目已由起初的20 余项增加至现在的91 项,服务规模不断增加,总访问量达54亿人次,进一步让参保人感受到社保服务就在身边。

我国着力推动社会保障从传统治理走向数字化治理,加强社保经办服务精准化供给,提升社保经办服务专业化、精细化、普惠化水平。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以组织架构、技术支撑、标准规范、协同管理、风险防控5 个体系协同建设的统一平台必将不断完善,为参保群众提供更为高效、便捷与舒心的社保服务。

No.9 全国统筹:基金“一本账”,数据“大管控”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始于上世纪80 年代,从县级统筹到省级统筹,再到全国统筹,这关键的几步跨越了30年之久。2022 年1 月4 日,元旦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全国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屏幕上显示出一张实时产生的编号“0001”号的原始凭证——借方科目:收入户款185655.02 元;贷方科目:转移收入185655.02 元。这是全国统筹系统的第一份记账凭证,它标志着通过全国统筹基金管理“一本账”系统,以后地方的每一笔账,中央都能够实时掌握。目前,所有省级经办机构均接入全国统筹信息系统并正式上线运行。这意味着部社保中心的职能已逐步从“后台”走向“前台”,从原先的“宏观指导”转向“宏观指导与直接经办”并行,中央决策的权威性得以及时传导至各地,部省之间的粘合度进一步增强,上下联动的防控机制初步建立,对实现经办管理水平的跨越式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No.10《社会保险经办条例》:固经办根本,利社保长远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社会保险经办条例》作为社保经办领域的首部行政法规,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社保经办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精细化程度迈上新台阶,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它也是社保经办工作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社保体系建设、制度改革和社保经办工作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保经办人员逐渐认识到:时代的要求变了、群众的诉求变了,社保经办管理的办事方式、服务手段应该因时而变,快速摆脱路径依赖,踏上新的变革之路。《社会保险经办条例》的出台见证了社保人自我革命的勇气和担当,它的实施必将引领未来社保经办事业的发展,为提升社保经办服务能力提供根本遵循。

猜你喜欢
劳动部经办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推进社保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社会保险
互联网+社保经办:用便捷提升幸福感
医保经办管理期待创新
医保经办管理期待创新
“劳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