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娜
(徐州万科企业有限公司,江苏徐州 221000)
纯粹的传统建筑形式在功能等方面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需求,一般只在特定的地段建设使用。单纯的“复古”建筑不符合城市发展演变的规律,也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现实需求。现代建筑设计形式过于简单化、建筑装饰贫乏、平淡冷漠,千篇一律的水泥盒子、玻璃盒子建筑促使城市形象黯然失色;但过于烦杂的、五花八门的“仿欧”后现代建筑,又令人心情浮躁。因此,后现代主义建筑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上积极探索,寻找新的语言模式和新的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发展方向,恢复原有的城市秩序和精神面貌,找回失去的城市结构和历史文化。将历史文脉的片段、传统呈现的语汇,运用于建筑设计创作中,在传统与地方化、民间化的内容与形式(文脉)中找到立足点,从而从中发掘创作灵感,使传统文化的建筑设计与当代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被当代的社会大众所接受。
建筑师一定要重视对于地域文化的深度发掘,使它成为建筑创作的灵感源泉。创造具有时代精神和地域特色的“建筑形式”,在建筑功能效率最大同时,实现城市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林少伟等[1]提出,由于在设计上往往不重视环境文脉和气候条件而逐渐丧失了其初始的活力。在亚洲,随着经济的崛起和现代文化的发展,建立了新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但对本土文化特色的维护却从未放弃。在当今多元化的世界中,当代乡土作为多样化建筑倾向之一,必将得到发展。程志永[2]从文脉的保持和延续角度出发,分析了建筑在城市空间肌理、院落布局、建筑形式、室内空间及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方面的文脉保持与创新,并总结了相应的手法。2023 年,高兴[3]以嘉兴环城河景观设计为例,从古城文脉有机更新的视角,探讨文化资源的挖掘、功能的提升、空间的织补、交通的重组、环境的整治等空间活力复兴策略,为老城滨水区景观设计提供思路。柯黛佳[4]以深圳城中村文化为例,结合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的新理性主义来阐述城中村文化传承的意义,最后结合两个实地案例讨论城中村建筑改造的可行方式。陈倩[5]分析罗西绘画作品中的历史与抽象特征,分析其绘画中运用类比的创作手法,进而以罗西的圣卡塔尔多墓地为例探讨在抽象中再现历史的类型学空间。
设计充分吸收前人设计经验,关注科特迪瓦体育建筑的使用需求,以及当地的气候特征,借助现代建筑语言,呈现出“凯旋之门”立面方案构思,达到文化性,功能性与可持续性的统一。
科特迪瓦体育场坐落于阿比让市北部阿尼亚马区,科特迪瓦方规划的奥林匹克体育城内(奥林匹克城是科特迪瓦2000 年通过的《城市布局与城市化指导方案》中的设施之一),距离阿比让市中心约18km,用地呈长方形,用地东侧200m 为城市干道-A1 国道。体育场为6 万人座甲级大型体育场,总建筑面积61250m2,包括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足球场和橄榄球场,一条包括8 条曲线跑道、主席台侧10 条直线跑道的田径场及其他功能性用房。该体育场将承担2024 年非洲杯足球赛事,是中国政府继坦赞铁路项目之后最大的援外项目。科特迪瓦体育场项目是中科两国友谊的象征,推动了科特迪瓦体育事业发展,实现了几代科领导人和数千万科民众的夙愿,让科民众的体育梦想得以实现。建成后,将成为西非地区规模最大、标准最高、功能最现代化的体育场。
建筑物所处的周边环境决定了它的文脉。对历史文脉的分析是要去理解建设场地的原有条件、场所情况,以及自然风貌、视觉和其他方面的主要因素,而建筑环境更多地是与该地区的自然风貌和气候条件紧密联系在一起。气候特征由地理位置决定。科特迪瓦位于非洲西部海岸,南向几内亚湾。位于赤道之上属热带草原气候,高温多雨;日照强烈。背阴处凉风习习,而太阳直射处温度较高。这种炎热的气候特征为建筑设计提出了非常大的限定条件,但也为其提供了设计灵感。如何利用在建筑设计,并因势利导,是此类建筑设计中,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项目致力于与当地的历史背景相融合,编制“功能优先、以人为本、绿色环保”的总体规划,创造具有“时代性、标志性、文脉性”的建筑形象,充分体现科特迪瓦体育建筑特点。建设用地近似长方形,用地内基本平坦,自然标高为东北低,西南高,最高标高为211m,最低标高为197.00m(根据建设方提供现状图上标明的绝对标高值)。四周均为自然地貌。体育场主体居场地中心,运动场地长轴南北向布置。充分利用用地地形的特点,整体竖向布置顺应坡地地形,以自然排水和有组织排水相结合,由西南向东北汇集。场地内设两条雨水环(暗)沟:体育场外内环雨水沟用来收集观众看台和场心雨水,并与外环雨水沟连通;外环雨水暗沟用来截流南侧场地雨水径流和屋面排水,最终排入场地周边现状沟壑。场地内交通环路向体育场主体外侧找坡,避免雨水倒灌情况出现。绿地及停车场渗排结合,以渗为主。航拍总平面如图1 所示。
图1 航拍总平面
体育场作为中心建筑,突出新颖,成为具有地方标志性和传承性的建筑成为立面设计的重点。为了呈现一个极具当代特征的建筑设计作品,科特迪瓦中方设计团队,首先对科特迪瓦当地文化与艺术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同时,设计团队也关注于体育建筑的使用需求,借助现代建筑语言,呈现出立面方案构思“凯旋之门”,达到文化性,功能性与可持续性的统一。
2.2.1 “符号”的引伸
以建筑有代表性的“视觉模式”作为建筑符号,采用现代设计理念,以联想、隐喻、演变等方式再现传统符号于现代建筑设计之中。本方案的灵感源于足球世界杯和非洲杯冠军奖杯的造型特点,并结合动感的、抽象的、丰富的非洲艺术,让充满张力的线条通过体育场外圈钢筋混凝土柱与斜撑结构的生长得以体现。从体育场底部开始向上延展,一个个人民的形象也随之浮现,不分男女老幼、高矮胖瘦,他们向上伸展身体,肩并肩地构成了整个体育场的外部造型,团结的人群之间形成了一个个凯旋之门,这是科特迪瓦体育光辉和荣耀的象征。立面方案构思如图2 所示。
图2 立面方案构思
2.2.2 “材料”的应用
根据援外项目和受援国的国情特点,确定了适用、经济、低碳、环保的设计原则:①使用国内优质建材,降低维护率。②适当使用当地建材,如砖石、部分涂料、水刷石等。③考虑后期维护,兼顾当地的适应性和维修的便利性,如尽可能少的电梯数量(为受援国要求)、直排式卫生洁具等。罩棚顶部采用白色的膜结构,在设计阶段拟采用国内常用的PTFE 永久膜材,但在施工过程中,经过审慎的研究、将膜结构罩棚材质改为TX30(交联PVDF)膜材,两种膜材的技术性能比较如表1 所示。两种膜材的技术性能相当,各具特点,PTFE 膜材有很好的透光性、自洁性,也是国内喜欢采用的主要原因。对于援外项目,建筑材料需要加工完成并经过陆运海运,不耐弯折的材料折损率可能很高;哪怕是顺利运送到了场地,由于膜片很大,安装、张拉过程如遇风损坏,几乎无法补偿。最终确定的TX30 膜材,张拉一次完成,是项目中非常完美和惊心动魄的一幕。
表1 膜材料性能比较
2.2.3 “色彩”的延续
科特迪瓦国旗从左至右依次为橙、白、绿3 色。科特迪瓦体育场的设计中,立面上部的半透明的彩色聚碳酸酯板块,运用了科特迪瓦国旗的橙、白、绿3 色,通过丰富的细节抽象地体现了建筑的本地特色,远看仿佛彩色的宝石腰带。体育场内场座椅配色运用橙、白、绿3 色,将高、中、低看台有序的延展开来,形成鲜明对比,座椅采用了耐紫外线技术,增强其受紫外线的年限。贵宾坐席对侧由看台颜色组成“团结-纪律-劳动”的法语图案,是科特迪瓦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当地色彩的象征意义得以在建筑设计中得到简约,适度地表达,充分体现了科特迪瓦建筑的本土特色。座椅布置内场如图3 所示。
体育场馆设计是现代化建设综合体项目中非常重要的消防控制建筑品类。现代的体育馆类建筑功能复合,除了可以举办多种比赛外,还可以举办群体性参与的文化娱乐类活动。在体育场馆的实际运营期间,建筑内部的空间组合非常灵活多变,不同于旧式的体育场馆使用功能单一性。在举办大型的娱乐活动及比赛赛事时会同时段聚集大量的人流车流,与其他建筑性质相比较起来人员密度非常高。一旦发生火宅或者其他危险事件,一般会有较为严重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后果可想而知非常严重。为了保证体育馆人员及时的疏散安全,体育场馆在设计时疏散乃是重中之重。本项目在设计过程中因安全疏散问题与科方进行了多轮的探讨,主要问题在于中国与科方执行的设计规范有较大差异。因中国援建项目的特殊性,按照以往的项目经验执行的都是中国规范,这次考虑到体育场建筑的特殊性,及科特迪瓦国家人员的体型特征、文化特征及性格特点,最终中国设计方进行了方案的颠覆性调整,通过增加疏散口数量及宽度,增加纵横向走道布置及宽度,既满足中国规范,也在安全疏散角度上满足科方参照规范。疏散宽度指标(中国规范):60001 以上座室外看台按平坡地面0.18m/百人,阶梯地面0.22m/百人,楼梯0.22m/百人的标准;科方提供的参照规范:60001 以上座室外看台按平坡地面0.4m/百人,阶梯地面0.4m/百人,楼梯0.4m/百人的标准。施工过程如图4 所示。
科特迪瓦作为世界足球强国,非洲杯冠军,足球是这个国家的激情所在。为了这项运动,人们汇聚在一起,搁置分歧,共同享受足球带来的愉悦。这是研究科特迪瓦的文化,创造未来科特迪瓦建筑形式的“基因”库,是新时期创新科特迪瓦地域文化建筑形式的宝贵资源。科特迪瓦中方设计团队,首先对当地文化与艺术进行了深入地研究,而后将建筑的总平面竖向布置、造型设计、安全疏散设计与当地文脉充分融合,达到了体育场文化性,功能性与可持续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