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政课美育渗透的教学建议

2024-04-11 02:08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24年3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中国共产党

◎ 张 英

高中思政课是充满美的一门学科。高中思政教材本身就是富含美育内容的教材,努力呈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等发展的新成就、新成果[1]。而事实上,很多学生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书本内容,成为了知识的容器,体会不到政治之美,感受不到教材之美。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2]思政课程无疑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实践场域。因此,本文将以学生审美能力锻炼及价值观树立为切入点,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使高中政治美育内涵得到发掘,提炼出美育主题,注重过程中的美育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落实政治学科的育人价值。

一、美育的内涵

“美育”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提出教育内容不仅局限于哲学、科学等学科,还应重视音乐、诗歌的教育,蕴含早期美育思想;同样地,中国的孔子也强调利用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美育的最初形态;而德国著名诗人席勒提出了“美育”的概念,他明确将“美育”界定为“情感教育”[3],认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人更理想、更完美,就要借助美育;马克思说过“人与动物的最大不同就是人按照美的规律建造”。因此,美育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教育者充分挖掘美的资源,利用美的形式,按照美的规律,在审美意识、鉴美技术、创美能力等方面给予受教育者正确的引导,助推人的全面发展。

二、思政课美育渗透的必要性

美育具有情感性、内隐性、长期性三大特征,也正是这些与思政教育高度契合的特征使得其融合具有高度的必然性,具体分析如下。

(一)以情化人,深化育人过程的情感性

美育与人类情感的关联紧密。美的体验,是人对美的主观感受,即一种情感。思政学科作为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主阵地,固有的政治认同培育导向注定了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审美感知力,抑或是没有在其中融入自身充沛的情感,那么所获得的思政知识内容就不能激发起学习者的情感共鸣,这样的学习无疑是虚假的、无效的学习。因此,将美育渗透于思政课之中,能够更好地激发思政课堂的情感感染力,达到其德育目的。

(二)润物无声,挖掘育人功能的内隐性

相对于美术、音乐等显性美育课程,思政课的美育功能是通过间接的、内隐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的。就本质而言,美育与情感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思政教育恰恰是情感教育的关键载体。通过接受美育,思政学习者的心灵与灵魂得以被触动,从而激发起内心深处的审美感知力、挖掘出潜在的审美能力,整个人生都能由于思政课中的美育要素而得到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

(三)源远流长,巩固育人效果的长期性

美育讲求的是培养和陶冶敏锐的审美耳目、充沛的鉴美情趣以及健康的赏美灵魂,而这种培养和陶冶的过程,具有很强的长期性特征。而思政课的育人周期和效果同样极长,可以说,思政教育贯穿了从幼儿园到高校的全学龄段,甚至进入社会后,思政教育仍然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如果能更好地将美育与思政课长期结合起来,那么对学生情感、人格、三观的影响,是非常持久和深刻的,将可以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三、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美育渗透建议

美育目标达成离不开教学活动这一载体,美育渗透其中,让学习知识过程成为美的享受和体验,促使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被无限激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充分挖掘教材蕴藏的美育内涵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2020 修订版课标》)提出,教材必修3 第一单元以“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为议题,探究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以“怎样高扬永不褪色的旗帜”为议题,探究中国共产党永远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意义;以“如何理解依法执政”为议题,探究党领导依法治国的方式[1]。下文将从这些议题和探究的内容入手,挖掘美育内涵。

1.内容梳理(见表1)

表1 必修3 第一单元美育内涵梳理

2.具体分析

根据表1 所示,不难发现必修3 第一单元的美育紧密贴合“党与中华民族”“党与人民”“党的自身建设”三条线索。其中,“党与中华民族”的美育聚焦在带领学生回顾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党与人民”的美育强调从中国共产党与人民血肉相连的一幕幕中体悟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的美好品质;“党的自身建设”的美育侧重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之美。

(1)理想美

理想美是整个高中思政教材美育的主线,7 册22 个单元无一不贯穿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实现美好理想而奋斗的印记,从经济社会、政治生活等层面展示在这一美的理想指引下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学生真切感悟奋斗之美。人生而爱美,美育则顺应学生爱美的天性,并加以引导,使美走向真和善的结合,让学生成为有信仰、有追求的人,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把握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向善向美。

(2)品格美

当前部分高中生的三观尚未成型,容易受到误导,给思政教育留下较大隐患。教材在该单元中介绍了焦裕禄、张思德、十八洞村的故事,不同历史时期优秀党员身上的美,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高尚品格的鲜明体现。只有充分挖掘这样的美,才能涵养学生“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的高尚品格,才能激发“为国为民谋复兴谋幸福”的使命担当,才能增进“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的深厚自信。

(3)情操美

高尚情操对一个人的思想境界、精神面貌影响巨大,是党员干部抵御各种侵蚀和诱惑的“护身符”。高尚情操本于真、源于善、成于美,是真善美的统一,具有高尚情操,意味着把道德规范转化为情感认同和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追求是道德修养的至高境界[4]。学生从中感悟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情操美,不断汲取精神力量,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拔节孕穗”期的他们要把信仰的“根”扎实扎深。

(4)法治美

法治之“美”在其公正性与效率性,贯彻法治理念能够保障全社会各领域达成更高水准的效率。法治是维护公民道德生活的准绳,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的成熟形态,即表现为法律信仰与法治意识,其为人的道德生活以及全面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因此,可以说理想美、品格美与情操美,都离不开法治美为其提供的现实保障。要贯彻落实美育理念,理应深入挖掘法治美,系好高中学生第一颗“法治扣子”,以法治之美为人生画卷添彩。

(二)结合课标与教材,制定评价指标

为保障预设的教学目标能够得以高效落实,教师需要以教学目标为基准,设计与其相适配的美育评价指标,构成教学评一体的完整教学体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2020 修订版课标》将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界定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在教材内容基础上,教师应对课程标准进行检索,梳理并整合对应单元核心素养的具体培育要求,制定兼具科学性与针对性的美育评价细目表(见表2)。

表2 必修3 第一单元美育评价细目表

美育评价体系能够有效考查教学对于学生个人发展而言所发挥的作用及其程度。因此,教师在制定评价指标时,应重视美育的关键育人意义,拓宽评价体系的纬度,将美育教育目标涵盖在内。同时,应通过评价的方式指明教学能够大力推动学生审美素养发展,并为后续教学设计提供具体方向与参考标准。

观照美育价值的评价,能促进学生发现知识美,习得知识美。知识本身具有教育价值,在评价指标的引领下更好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三)基于本体知识的复现率,开展教学设计

对于教材中重复率较高的本体知识,教师可打破原有的模块和单元的界限,重构知识体系,围绕知识本体背后的美育本质设计大任务;对于单次出现的知识点,利用报纸、视频、图片等多形式资料,创新教学模式、资源融合发展,丰厚主题美。

1.统整教材设计单元大任务,提升美育深度

教材中某些具体主题重复率较高。例如,“党的全面领导”贯穿7 册教材,涵盖了大部分单元。教师可以在高一学习的基础上,设计大任务“思考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

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按照必修3 第一单元已学的关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美的内涵,再回顾必修1 和必修2 的知识。通过问题链设计,诱发学生深入思考,体会美育内涵。例如,基于党史的信息,组织学生小组交流“中国共产党的哪段历史让你最为动容?”关注中国共产党美的奋斗历程,归纳几个阶段的共同特点与品质,体会党的全面领导之美。

2.拓展各模块内零散主题,丰富美育广度

部分知识点在教材中出现频率较低,但又是美育不可或缺的部分。“艺术美”就是一个例子。对于这种零散主题,教师可以及时补充课外资源,丰厚学习资料,运用不同的教学情境来拓展主题,让学生充分感受美。

比如基于必修4“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部分,教师不仅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料在线上活动中列举学生喜欢的诗词歌赋、戏曲、书法、壁画等,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艺术之美。还可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设计线下活动,“家乡的文化名片”,学生走入实地,进行探究,感受优秀文化在当代美的价值体现。

四、结语

本文以隐性美育内涵入手,结合课标,提炼出美育评价指标;基于不同主题,从提升美育深度与广度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关教学设计建议。

发掘高中思政教材中所蕴含的美的内涵,是落实高中思政课美育价值的重要内核。更重要的是,要在此基础上以合理的美育评价体系达成高中美育的教学评一体化,注重转变学生的美育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高中政治的过程中获得美的熏陶,提升品性、修炼心性,最终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而服务。

总之,既然美育对促进德智体三育的协调发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将美育落实到思政课堂上值得每个思政教师深思。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