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劳动素养培育的学校“劳动周”校本化设计与实施

2024-04-11 02:08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24年3期
关键词:印泥金石劳动

◎ 姚 忠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在劳动课程实施中,除了劳动项目开发和劳动过程指导,还提出了劳动周的设置建议。劳动周是指每学年设立的,以集体劳动为主的,具有一定劳动强度和持续性的课外、校外劳动实践时间。劳动周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拓展了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劳动意识与能力,打通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

一、劳动周内容安排:基于校本,体现特色

(一)劳动课程特色项目设置

上海市嘉定区方泰小学(以下简称“方泰小学”)长期开展“金石篆刻”项目的推广普及,以期实现“全校师生人人会拿篆刻刀,个个金石显创意”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将“金石篆刻”中蕴含的劳动元素,如石材研磨、水印上石、刻刀运用等步骤与劳动教育整合,从而形成学校劳动课程特色项目,如表1 所示。

表1 方泰小学劳动课程特色项目

(二)劳动周主题与内容设计

在劳动周大主题和各年级分主题的选择上做到:注重价值引领,体现劳动价值观的培育和劳动精神的培养;基于学生实际,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加强情境创设,与已有实践活动主题有机结合;体现持续劳动,在跨时空、长周期的劳动过程中,养成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等劳动品质;注重技术应用,将新形态劳动融入其中。

方泰小学劳动周内容的设计,是结合学校劳动课程特色项目内容,围绕“金石巧匠,劳动聚能”这一主题,安排一系列劳动任务,组织学生在劳动周中通过合作、策划、准备,共举办五场与“金石篆刻”相关的展览,集中呈现累积的劳动成果,并进行辐射推广。具体内容如表2 所示。

表2 方泰小学劳动周主题与内容

劳动周劳动内容的确定,是根据学生的年龄差异循序渐进的。既要注重把劳动实践与其他课程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也要注重覆盖多个任务群,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方泰小学学生在展品制作、展板设计、展台布置中,结合语文、数学、美术、自然等学科知识,针对“如何巧妙、合理、美观地进行布展?”“如何设计更具吸引力的互动内容?”等问题进行探究,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法。

二、劳动周实施方式:因势利导,实践内化

(一)劳动周的时间安排

劳动周与每周至少1 课时的劳动课不能相互替代。方泰小学劳动周安排在每年五月的第二周。这一周的前四天,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分成不同的职能小组,在各自班级的展位区域,自主开展各项筹备中的劳动任务,包括清洁会场,筛选、整理、优化、布置展品,做好嘉宾邀请,媒体宣传。这些也是劳动周的重头戏,在劳动周中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关键经历。

(二)劳动周的实施要点

一是丰富活动形式。在劳动周开展过程中,要根据各学段实际做好劳动空间、劳动内容、劳动时段衔接,活动形式尽可能丰富,如劳动项目实践、技能竞赛、大讲堂、主题演讲或辩论、成果展示、职业体验等。

二是做好组织动员。在劳动周第一天升旗仪式上,举办启动仪式,引导学生理解劳动周的重要意义,明确具体任务,使其产生认同感。日常开展主题班队会、劳动故事会、家长会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劳动的正确认识与理解。

三是合理安排任务。以五年级“金石文创义卖会”为例,学生分成三个组开展筹备工作:①宣传组设计制作义卖会的宣传海报、指引牌,为工作人员定制统一的工作服;②讲解组负责金石文创产品的介绍,设计个性化发布方式,同时负责义卖会的引导、礼仪等工作;③布展组负责对义卖产品进行定价,借助展台、展架进行合理美观的布置。每一位学生都在各自小组中,认领任务,各司其职,既有分工,更有合作,有条不紊进行着义卖会的筹备。

(三)劳动周的资源利用

一是利用好人力资源。发挥学校教师的专长,作为劳动周实施的主力军,与“全员导师制”工作相结合,给予学生全方位的指导,并与家长保持沟通联系,寻求家长的支持。还将校外专业人士请进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劳动资源。

二是利用好活动资源。结合学校已有的校园文化节、校园劳动节等活动,对劳动周进行系统构建、整体安排。建立健全劳动周实施中的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劳动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形成劳动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劳动环境安全和劳动过程安全。

三是利用好空间资源。方泰小学与美术馆、印泥技艺研习所等校外场馆长期合作,在校内建设跨学科学习空间“金石工坊”,内部划分为印石研磨区、印泥制作区、金石篆刻区、金石文创区等不同功能的区域。

(四)劳动周的项目化学习

在劳动周开展过程中,教师倡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解决一个个真实问题。以四年级“印泥钤印会”为例,“怎样提高印泥制作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成了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最后一个融科学实验、趣味游戏等于一体的筹备展示方案应运而生。第一天,学生设计卡通人物“小泥娃”,以他为原型,制作专题小视频;第二天,将提炼出的蓖麻油按炼油时间长短灌注在不同容器内,将艾绒按质量分装在不同器具里,吸引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不同和变化;第三天,对朱砂进行研磨,再选取不同的矿石,研磨出更多的色彩;第四天,设计制作印屏;第五天,推出《印泥变装》《印泥实验室》等创意小节目,学生化身实验员,观察并记录不同分量的蓖麻油和艾绒对印泥制作成效的影响,调配不同颜色的印泥,在动手动脑中掌握劳动技能。

三、劳动周评价开展:素养达成,立体呈现

(一)关注劳动素养达成

劳动周的设置是以劳动素养为导向的。方泰小学通过劳动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备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构建和谐的劳动合作关系,继承优良传统,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培育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学校聚焦劳动素养内涵,从“趣”(劳动观念)、“能”(劳动能力)、“创”(劳动精神)、“美”(劳动习惯与品质)四个维度制定分年级评价标准(见表3)。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家长、学生、社会人士等。建立数字化评价档案,产生完整的大数据,使评价数据随学生学段的变化同步转移,形成评价的一贯性和持续性。

表3 方泰小学劳动周评价标准

(二)形成立体评价系统

过程性评价贯穿于劳动周实施的全过程,它是对学生参与劳动周过程的一次完整记录与检验。每一个劳动任务的完成,每一次劳动成果的积累,都是学生劳动过程的直观体现,都为评价提供了真实客观的参考依据。

方泰小学以横向评价的多元化、纵向评价的持续性形成立体化的评价系统,构建科学、可操作的评价方式。学校编制了《“金石巧匠”劳动学习实践手册》,手册内容包括劳动周任务清单,学习实践评价表(一项目一评价表),劳动周过程记录,劳动周成果记录,劳动周评价记录(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板块,帮助学生记录劳动学习实践的全过程,作出自我评估。

(三)重视劳动结果呈现

倡导用评语的方式呈现对学生的结果性评价。教师就学生劳动周活动的劳动实绩作出客观评价,对学生劳动态度的表现、劳动技能的掌握、劳动精神的展现、劳动成果的呈现、劳动价值的认知和升华等,作出具体客观的描述。学生撰写劳动周个人总结,描述怎样通过团队合作来完成共同任务、实现共同目标,如何把劳动习惯延续下去等。

方泰小学劳动周各项展会的举办效果也是一种很好的结果性评价。学生在展会结束后,召开总结表彰会,分别评选金石篆刻巧匠、金石印泥巧匠、金石服务巧匠等奖项。反思也是结果性评价的重要一环,引导学生形成对劳动学习实践进行反思交流的习惯,围绕劳动过程体验、劳动成果评价、劳动价值体现,理解劳动实践的价值与意义,学会珍惜和保护劳动成果,及时发现自己在劳动中的不足之处并积极整改和完善。

四、成效与反思

(一)形成劳动教育的校本化载体

劳动周的实施,是基于校情、学情,在实施劳动课程公共项目和特色项目内容的基础上,以丰富多样的体验互动形式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制作、试验、淬炼、探究等方式,经历完整、系统的劳动学习实践过程,从而学习劳动知识,掌握劳动技能,感悟和认同劳动价值,培育劳动精神。因此,劳动周成为劳动教育的有效载体。

(二)建立起优秀多元的师资队伍

在劳动周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全员培训、研究实践,教师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得到增强,逐步掌握劳动项目实施的方法,更好指导学生经历劳动学习实践。除学校教师外,相关领域专家、校外劳动实践基地人员、工匠艺人等都可以担任劳动教育专业导师。学校还根据家长的职业与特长,邀请其参与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形成家校社合力、三位一体协同合作的态势。

(三)促进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小学生天真质朴、乐观向上,通过开展劳动教育,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进步明显。劳动周的实施,进一步促进学生五育融合,其中德育贯穿于劳动教育各个部分,智育提供智力支持,体育促进在劳动中强身健体,美育塑造劳动精神涵养,劳育发挥实践效能,五个部分紧密相连,劳动的育人价值更加凸显,做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劳动周”校本化设计与实施能基于校情、凸显学校特色,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何让“劳动周”由个性走向共性,为更多学校提供一条可参考、可借鉴的实施路径,是在日后工作中需要思考的。

劳动素养的培育不仅仅是借助于劳动课程和劳动周的实施,怎样让劳动素养的养成融入学校各个学科、各项活动和各个领域之中,做到融会贯通、相辅相成,也是接下来努力探索的方向。

猜你喜欢
印泥金石劳动
金石包装有限公司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新增编委介绍
金石包装有限公司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常州龙泉印泥:昔日贡品 今日精粹
冷热
热爱劳动
昂贵的“印泥”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