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想成为谁

2024-04-11 07:26:40薛法根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花园里景象巨人

薛法根

板块一    花园的变化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巨人的花园》。作者是英国作家王尔德,译者是巴金。想象一下:巨人究竟有多大?

生:有可能比这个楼还高。

生:我觉得巨人单手就可以把100个人托起来。

师:太厉害了,很强大。

生:我觉得巨人可能跟摩天大楼一样高,一

样大。

师:在巨人的眼里,我们普通人就像蚂蚁一样,或者就像我们的一根手指头那么大。巨人很强大,他的花园也很大。奇怪的是,这个花园一年只有两个季节:一个是春季,一个是冬季。请你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春天的景象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冬天的景象在文中又出现了几次?

(生边读边做记号)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春天的景象,出现了几次?

生:请大家把目光转移到第2自然段,第2自然段写的是春天。

生:还有第11自然段,上半部分写的也是春天。

生:还有第13自然段的下半部分写的也是春天。

师:这部分中有一个句子告诉我们是春天,

请你读一读。

生:(读)春天也跟着一起回来了。

师:都找到了吧?这是第三次。非常好!请你继续说冬天的景象。

生:第7自然段写的是冬天。

师:段中出现了一个短语,就是“冬天的景象”。这是第一次。

生:还有第11自然段的下半部分写的是冬天。

师:这里有没有“冬天”这个词?

生:有,“只有一个角落还是冬天”。

师:对了,找到这句话就找到了第二次。

生:第13自然段的上半部分写的也是冬天。

师:请你把这一段读一读。

生:(读)他轻轻地走下楼,静悄悄地打开前门,走进花园里,孩子们看见他,非常害怕,立刻逃走了,花園里又出现了冬天的景象。

师:又出现了一个冬天的景象,这是第几次?

生:(齐答)第三次。

师:读书非常细致、用心。巨人的花园什么时候变成了春天的?什么时候又变成了冬天?请你们一边读课文,一边填写这张故事地图(见图1)。同桌合作学习,用一个短语概括决定季节变化的原因。

图1

师:现在我们交流一下。可以这样讲:什么时候,花园变成了春天;什么时候,花园变成了冬天。

生:花园变成春天。第一次,是巨人不在的时候,孩子们来玩,花园就成了春天;第二次,孩子们偷偷从墙上爬进花园时,也是春天。(师插问:从什么地方爬进来?)从墙上的小洞里偷偷爬进花园,花园就成了春天。最后一次,巨人发现自己比较自私,帮助了那个正在哭的小男孩,然后其他的孩子就不怕他了,于是花园重新变回了春天。

师:第三次可以说得更加准确一点,巨人做了一件什么事?

生:帮助了孩子。

师:“帮助”这个词有点抽象,要讲具体的事件。

生:我的想法是巨人接纳了小孩子,让他们在花园里玩。

师:“接纳”这个词也有点抽象,要讲具体的事件。

生:我的想法是巨人把孩子放到树枝上的时候,花园变成了春天。

师:建议把“放”改成“抱”。掌声表扬!这叫会读书,会概括。第三次——

生:巨人把小男孩抱到树枝上,花园又变成了春天。

师:好的!花园变成冬天的原因呢?

生:第一次,是因为巨人发现孩子在他的花园里玩,很生气, 赶走了孩子,还在外围砌了一堵高墙,不让孩子们进去。这时花园就变成了冬天。第二次,是孩子们害怕巨人,巨人从屋里出来时吓走了孩子们。(师插话:吓走孩子们,准确!)第三次,是因为小男孩到不了那棵桃树上,那棵桃树周围就都是冬天。

师:不错!现在请你们(指一对同桌)用上“当什么的时候,花园变成了什么”这个句式,连起来概述一下这个童话故事。

生:当巨人不在的时候,孩子们来到花园里玩,花园这个时候是春天。

生:当巨人赶走了孩子们,并在周围砌了一堵高墙时,花园里是冬天。

生:当孩子们从墙洞里偷偷爬进花园时,花

园又是春天。

生:当孩子们玩耍时,巨人从房子里出来吓走了孩子们,这时花园里又是冬天。

生:当小男孩到不了树上时,那棵桃树周围全是冬天。

生:当巨人出来看见那个小男孩,把他抱起来放到树上时,其他孩子也来了,这个时候花园里再次变回了春天。

师:最后再加上一句,从此以后——

生:从此以后,巨人陪着孩子们在花园里一起玩,花园就一直是春天了。

师:掌声感谢两位同学,说得真好!现在,谁能根据这张花园的季节变化地图,讲一讲《巨人的花园》这个故事?(出示故事地图,见图2)

图2

生:巨人离家的时候,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花园里鸟语花香,生机勃勃,一片春天的景象;巨人回家后,粗暴地赶走了孩子们,砌了一堵高墙,从此花园里只有雪、霜、北风和冰雹在肆虐,寒冷凄凉,一片冬天的景象;当孩子们从墙洞里爬进花园玩耍的时候,花园又出现了美丽而又奇特的春天景象;小男孩怎么都爬不上树枝的那一个角落,那里仍然是寒冷的冬天;当巨人走进花园,孩子们都被吓跑了,整个花园顿时就变成了冬天;当巨人把小男孩抱上树枝,春天立刻回到了花园。巨人拆掉了围墙,和孩子们一起玩耍,从此,花园就永远是春天的模样。

(生鼓掌)

板块二    巨人的改变

师:巨人的花园,一会儿是春天,一会儿是冬天,很奇妙。下面,我们来读一读春和冬的景象。春天的景象比较美,请女同学来朗读春天的景象;冬天的景象一般比较冷,请男同学来朗读。看谁能把春天和冬天的景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生自由练习朗读)

师:读好的请把书放下。现在请你们推荐两个同学,一个女同学读春天,一个男同学读冬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巨人花园里的春天和冬天:巨人离家,孩子们到花园去玩,这时——

(女生配乐朗读第2自然段:花园的春天)

师:但是,当巨人回家赶走孩子们,砌了一道高墙——

(男生配乐朗读第7自然段:花园的冬天)

师:然而这时,巨人看见一幅奇特的景象——

(女生配乐朗读第11自然段前半部分:花园的春天)

师:但是,在花园里最远的角落里——

(男生配乐朗读第11自然段的后半部分:花园的冬天)

师:那种低沉的声音让我们感觉到了冬季的寒冷。巨人看见这个情景,轻轻地走下楼来。然而这时——

(男生继续配乐朗读第13自然段的前半部分:花园的冬天)

师:这时,没想到巨人——

(女生配乐朗读第13自然段的后半部分:花园的春天)

师:从那以后——

(生齐读第14自然段)

师:许多年过去——

(生齐读第15自然段)

师:掌声感谢两位同学。童话是美的,所以我们要用美的朗读来想象,来感受。

师:同学们,花园一会儿变成春天,一会儿变成冬天。那么,究竟是谁改变了花园的季节?

生:是孩子们改变了花园的季节。因为孩子们一来,花园里立马变成了春天;孩子们被巨人赶走了,花园里出现了冬天。

师:没错,有没有不同的看法?

生:我觉得除了孩子们,还有巨人。因为当巨人自私的时候,花园里就变成了冬天;当巨人发现自己的错误不再自私时,把围墙拆了,孩子们重新进来,花园里又变成了春天。

师:掌声送给她!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我觉得是布告牌改变了花园的季节。因为布告牌一挂上,花园里就没有孩子了,所以花园就变成了冬天;布告牌一拿走,花园就变成了春天。

师:布告牌是谁竖的?(生:巨人。)也就是巨人决定了花园到底是春天还是冬天,因为他让孩子们进来,花园就成了——

生:(齐答)春天。

师:把孩子们赶走,花园就成了——

生:(齐答)冬天。

师:巨人一开始是什么样的,读——(生齐读巨人树告示牌的部分)

师:这时候的巨人是什么样的?用一个词。

(板书: 自私)巨人自私地把孩子们赶走,砌起高墙,花园就成了冬天。再看,读——(生齐读巨人拆告示牌的部分)

师:这时候的巨人是什么样的?

生:这时候的巨人是宽容的、无私的。

师:是的。这时候他是宽容的,是无私的,(板书:无私)因为他把自己的花园变成孩子们的花园,所以这个花园就成了春天。读到这里,我们就知道了花园一会儿变春天、一会儿变冬天的原因是,巨人对孩子们的态度变化。那么,我们就要问这样一个问题了,(出示)读——

生:(齐读)是谁改变了巨人?

师:我们都知道巨人很强大,人在巨人面前就像蚂蚁,就像一个小指头,那么到底是谁改变了巨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前后四个同学展开讨论,从课文中找依据。

(生默读,讨论)

生:我觉得改变巨人的是孩子们,因为孩子们刚开始去巨人的花园里玩的时候,被巨人赶出去了,后来他们从墙洞里钻进去,一些孩子都爬到了桃树上面,桃树就变成了春天的颜色;但是有一個小男孩太矮了,爬不到桃树上去,那一个角落就仍是冬天的景象。这就让巨人知道了,孩子们才能让这个花园重新变回春天。

师:掌声送给她!说得有理有据,是孩子们改变了巨人。

生:我觉得是冬天,也就是说北风、霜、冰雹跟雪,它们惩罚了巨人,让巨人的花园一年四季都是冬天。之后孩子们从墙洞钻进来了,花园就变成春天了。巨人知道不能那么自私,所以才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花园的季节。

师:是谁改变他的?是霜、是雪、是北风、是冰雹,这四个家伙惩罚了谁?

生:(齐答)巨人。

师:你自私我就要惩罚你,一惩罚,他就明白了。掌声鼓励他!这位同学有新的发现,太了不起了。还有吗?

生:我觉得是那个最小的小男孩。

师:这个小男孩小到什么程度?

生:连那棵桃树都爬不上去,他是最小的那个。没有爬上桃树的时候,他在那里哭,那棵桃树的小角落里都是冬天。后来巨人看见了这个小男孩哭才心软了,就把那个小男孩抱到了桃树上,这个时候花园里就是春天了。

师:说得太好了!是那个小小的男孩改变了巨人。这个小男孩太小了,怎么会改变如此庞大的巨人呢?

生:小男孩让他知道了,孩子们进来才能把花园变成春天,所以是小男孩改变了巨人。

师:注意,小男孩让巨人心软了。巨人的心原来是很硬的,对吧?现在变软了,你们的心什么时候会变得很软很软?

生:我在看到有些人很弱小的时候,就会心软,然后去帮助他。

师:你这时候有一颗什么样的心?

生:善良的心。

师:看到那些弱小的,你会心里产生一种什么感情?

生:是一种怜悯。

师:是一种同情,是一种怜悯。巨人看到那个很小很小的小男孩的时候,心里产生了怜悯,产生了同情,他的心就变软了。还有没有不同的答案?

生:我觉得是巨人和孩子们一起改变了巨

人。因为一开始巨人狠心赶走了孩子们,然后花园里就出现了冬天的景象,但是孩子们偷偷溜进来又开始玩耍,花园里就出现了春天。但是一个小男孩上不去桃树,巨人心软了,帮助了小男孩,才使得孩子们不再害怕巨人,愿意到他的花园里玩。我觉得如果巨人自己不发现自己的错误,也是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

师:人什么时候改变自己?发现自己的错误,发现自己的自私,他才会改变自己。说得真好!读一读这一段话——

(生齐读:巨人看见这个情景……)

师:这里有两个非常关键的词,一个是——

生:(齐读)明白。

师:第二个是——

生:(齐读)后悔。

师:最后他的心变软了,所以最终是谁改变了巨人?是巨人自己改变了自己。孩子们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自私,小男孩唤醒了他内心的善良。(板书: 善良)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颗小小的善良的心,它就像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一个天使,而这种自私、这种贪婪、这种无情就像人内心的魔鬼。天使才能赶走魔鬼,善良才能赶走内心的自私。

板块三    美好的选择

师:在这个童话里有很多人物,比如巨人、孩子们、那个小小的男孩,小鸟、花、桃树、草,还有北风、冰雹、雪、霜……如果在这个童话里面,你最想成为谁?说说理由。

生:我最想成为巨人,因为我也想要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能立马改正,这样的话就可以做一个好巨人。

师:掌声送给他!人只要改变自己就能越来越美好,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个善良的巨人。

生:我想变成故事当中那个小小的男孩,因

为这样的话就可以帮助巨人,唤醒他的善良。

师:对社会上那些自私的人,我们可以唤醒他们。你有一颗善良的心,你有一颗天使般的心。

生:我最想成为这个童话里的孩子们。因为是孩子们让巨人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以巨人才会去改变自己。我想成为孩子们,就是想去让别人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改变,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师:掌声送给她!记住,孩子们就是这个花园里最美的花朵。

生:我想成为这个童话里的春天,因为是春天带给了花园美好、和谐、友善的景象。

师:好的!还有不同的选择吗?

生: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成为冬天。如果有一个人自私,我就想要用惩罚让他改变。

师:掌声送给他!你们勇敢地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你想成为冬天,你想成为霜、成为雪,对吧?但是你不是要害别人,而是要改变别人。这个世界上除了爱,除了善良,也应该有对别人那种小小的善意的惩罚。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这个童话,你最想成为的那个人,他一定是善良的,一定是心中有爱的。童话是美好的,童话就是让人有爱,让人变得更加善良。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出示)读——

生:(齐读)在童话原文里,小男孩究竟是谁?

师:回去看一看原文,小男孩到底是谁?相信同学们对这个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下课!

教学反思

童话是纯虚构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没有一个是真的。但是,学生就是喜欢读童话,秘密就在于童话以“假”的故事,塑造了“真善美”的形象,满足了学生的美好愿望,温暖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如果说寓言的教学,是直白的说理,那么童话的教学,应该是无声的感染和启迪,让学生在阅读中跟着作者一起去想象,在想象中获得心灵的洗礼。

《巨人的花园》又名《自私的巨人》,写了一个巨人从朋友(吃人巨妖)那里回来之后,就变得自私起来,赶走了在花园里玩耍的孩子们,遭受了严冬的折磨;后来,巨人被一个小男孩唤醒了内心的善良,忏悔自己的自私,最终把自己的花园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教材改编后的故事,暗示着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藏着善良的天使和自私的魔鬼,博爱、谦卑、时时忏悔自己的过失,才能让自己成为自己的天使。如何在学生的心里播下善良的种子,让他们在长大成人、变得强大之后,仍然永葆一颗博爱的谦卑之心?这是学生的精神成长需要,也是童话教学的逻辑起点。据此,我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设计了“三读三问”的童话教学板块:

“三读”指的是三次“有目的”的阅读。第一次是“读出花园的季节变化”,借用一张“鱼骨图”,边读边标出故事中写了几次春季,几次冬季,进而再边读边概括每次变化的原因,从而梳理出故事的结构地图;第二次是“讲述花园的季节变化”,借助这张“鱼骨图”,有序而概要地讲述故事的情节内容,以此整体把握故事;第三次是“读好花园的季节变化”,借助想象和配乐朗读,走进童话的世界里,感受花園春季的美丽、可爱、奇特、美妙、生机勃勃,体验冬季的凄凉、寒冷、死气沉沉。三次“有目的”的阅读,从梳理情节、讲述故事到有感情地朗读,呈现读为主线的阶梯式学习过程,梳理是讲述的基础,有感情地朗读是对概要讲述的细节还原。其间的“鱼骨图”,是梳理故事情节的工具,呈现的是故事的结构地图,更是讲故事、编故事的思维地图。学生可以借助这样的“故事地图”,运用对比的构思方法,来创编新的童话故事,为后续的写作提供了一个支架。

“三问”指的是三个“有意思”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是谁改变了花园的季节”,学生从故事的人物中寻找改变花园季节的原因,发现不同的人物对花园季节的影响:小鸟、桃树和花草等,是花园春季的标志,而雪、霜、北风和冰雹,则是花园冬季的标志;孩子们来到花园,春天就回来了,孩子们被赶出花园,冬天就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男孩,哭的时候,周围就是冬季的景象,笑的时候,周围就是春季的景象;巨人赶走孩子们,花园变成了冬季,抱起小男孩,让孩子们回到花园,春天就回到了花园。那么,究竟是谁决定了花园的季节变化?这是一个发现与比较的阅读过程,理清人物之间的因果关联,才能最终找到合理的解释。第二个问题是“是谁改变了巨人”,这是一个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学生有了前一个问题的思考,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从不同的人物视角发现影响或改变巨人的种种可能:有小鸟、桃树和花草们的鲜明态度;有雪、霜、北风和冰雹的小小惩罚;有孩子们带来的变化;有小男孩的心灵唤醒;有巨人自己的忏悔。从众多的可能中,通过关联性的层层思辨,最终发现唯有巨人才能改变他自己,锤炼了学生的思考力和辨析力,也领悟了人只有自己才能最终改变自己的道理。第三个问题“你最想成为童话中的谁”,这是一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学生的不同选择背后,折射出的是做人做事应该遵循的价值观,无论是选择孩子们、小男孩、巨人以及小鸟、桃树、花草,甚至是雪、霜、北风、冰雹,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成为善良的人,给别人带去美好,或者让别人更加美好,或者是让自己变得更加美好。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问题直指童话教学的核心价值,不可或缺。

诚然,一个经典的童话故事,

值得教的“点”还有很多,比如“对比的方法”“花的象征意义”“练写玩耍的情景”以及选文省略的“巨人之死”“小男孩的救赎”等,取舍的依据是语文课程的目标定位、教材的编写意图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需要改进的是,在童话教学中,还应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受力,对于童话故事中各种形象的感受和思辨,需要设计更富情趣的实践活动。最后,我想说的是,阅读童话,并不是让学生停留在童话的世界里,而是让学生经历现实的苦楚之后,仍然相信童话,仍然相信美好!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吴江区程开甲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茹

猜你喜欢
花园里景象巨人
国内
宁夏画报(2019年10期)2019-09-10 07:22:44
小熊当当聆听花园里的声音
小太阳画报(2019年5期)2019-06-25 10:56:04
冬天的景象
小太阳画报(2018年2期)2018-05-14 17:19:26
花园里的芬芳
北极光(2018年12期)2018-03-07 01:01:56
黑白键
花园里的秘密
我来添话
直立的石巨人
花园里
幼儿园(2016年16期)2016-09-21 19:06:31
抢购景象
齐鲁周刊(2013年50期)2013-04-29 00:44:03